周光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语文学科要通过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主动探究,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参与、体验和训练,提高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叶圣陶先生说:“教就是为了不教。”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培养学生自能读书、自能写作、自能管理、自能探索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将来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和创造社会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又通过哪些路径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呢?下面,我想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体会,从培养学生自我预习的能力、语言感悟能力、思維创新能力、自我批改能力、积累整理能力五个方面,谈谈具体做法。
一、加强指导,重视自读,培养学生自我预习的能力
《礼记·中庸》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会预习是学习语文的前提。如何指导学生预习,从哪些方面指导?我想应该遵循语文学科的特点,从重视学生的自读入手。我在教授《散步》一课时,采用了教师指导,学生自读的方式,提出以下预习要求。
要求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弄懂词义。
要求2:再读课文,标出段落,画出重点,写下批注。
要求3:三读课文,完成课后思考探究一:文章的题目为《散步》,如果从你理解的角度另拟一个题目,你会拟什么题目?谈谈你的理由。
这样的预习要求,目的明确,思路清晰,遵循了语文学科的特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从有形的要求到无形的自觉,一学期下来,学生语文自主预习能力也就形成了。
二、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要培养学生初步具有良好的语感。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说: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由此看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前提。在教学实践中,我按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的要求,引导学生制订每学期详细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类型的读物,同时我也适时跟进,对学生进行语感指导训练,将学生自我阅读与训练指导相结合,边阅读边实践,读中学,练中悟,提高语言感悟能力。具体分三步来落实:一是分阶段、分步骤推荐学生阅读大量经典作品;二是坚持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等系列有利于提升学生语感的语文实践活动;三是借助经典文章,课堂上进行指导训练。这样设计不仅让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三五次训练下来,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就提升了。
三、创设情境,注重引导,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
语文不单单是一门语言文字简单堆砌的学科。思维活动应该贯穿于语文学习的全过程。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过:“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正是一个力量无穷的人。”学生只有具备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良好的思维能力,才可能在未来社会有所创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除了要有质疑的意识、勇于发表不同观点和善于变换思维方式外,教师还要善于搭建真实的学习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例如,我在教授《书戴嵩画牛》一课时,针对牧童“拊(fǔ)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chù)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miù)矣。处士笑而然之”的设计,我及时创设情境:有人认为杜处士赞同牧童的观点,有人认为杜处士不赞同牧童的观点,还有人认为牧童的观点不全面,处士也不认可,你又是怎么理解的?真相又如何呢?戴嵩真的画错了吗?问题情境的创设,一下子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活跃,争论不断,同时,课堂的学习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学生们经过课下查找资料,请教生物老师等方式,最后得出结论:实际上牛相斗时,既有“尾搐入两股间”的情形,也有“掉尾而斗”者。至此,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才画上了句号。坚持这样的设计,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一定会事半功倍。
四、方法引领,勤于实践,培养学生作文自我批改能力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作文批改是令许多语文教师头疼的一件事。教师费时费力批改,学生却收效甚微。面对这一现象,叶圣陶曾这样评价过:“就学生作文能力的锻炼来说,实在是太少了;就教师改作文的辛劳来说,实在是太重了。”《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学生要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并做到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因此,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自我批改作文的能力,是关乎学生一生的大事,至关重要。同时我认为,教师并不能完全放手,特别是在起始年级和起步阶段。比如我在指导六年级学生批改“成长,因 而精彩”的作文时,首先投影出示以下自评要求。
要求1:用红笔给自己的作文标上段落。
要求2:找出并改正错别字,看看卷面是否整洁、书写是否规范。
要求3:请简单概述自己作文的内容及表达的感情或主题。
要求4:请用波浪线标画出你最满意的段落,用直线画出你最不满意的段落。
要求5:你的文章大小段错落有致吗?你的文章做到详略得当了吗?
要求6:给自己的作文写一个不少于80字的评语。
批改要求从字词句到内容、情感、主题,再到文章的结构,从分到总,从简单到复杂,既是批改要求,也是指导,更是实践学习。长期坚持会逐渐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水平和能力,形成对写作经验的独特认识,最终养成主动探究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品格。
五、勤于积累,乐于动手,培养学生积累整理的能力
研究表明,知识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自学能力也是建立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学生要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句篇等语言材料。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也强调了动笔记录对于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设计了学生成长日记本,采用“周记+摘抄双色本”并行的办法增加学生的积累。即把同一个笔记本从前往后写周记,记录一周内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事、情。要求必须真实,范围不限,可以记录生活、学习、交往、家庭方方面面;而摘抄则从后往前,与周记间隔进行,内容不限,可以是精彩的片段、精美的诗词、睿智的哲思,也可以是一段歌词、一句名言、一句谚语等等。单纯的记录还不够,每学期还要整理,即对积累的素材进行应用。我通常采用的方式是采用“挑战赛”和积累素材大比拼的方式,看谁积累得多,记得多,同时在作文中应用得多。通过活动,让学生对积累的知识进行再梳理、再应用,从起到培养学生积累整理的能力。
总之,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提高认识,创设真实的语文学习实践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要给予及时的示范、要求、启发、引导与点拨,最终促成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