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治疗管理在结直肠肿瘤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实践

2023-09-04 03:27赵阳昱朱忠华
安徽医药 2023年9期
关键词:直肠依从性营养

赵阳昱,朱忠华

结直肠肿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肿瘤,可发生于多个年龄段,结直肠肿瘤病人不仅自身长期面临营养消耗,同时由于手术创伤大,术后长期禁食,会进一步导致机体出现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等严重后果。因此,围手术期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对于结直肠肿瘤病人的早期康复至关重要[1]。随着多学科诊疗模式的推广,临床药师在围手术期药物治疗管理(medication therapy management,MTM)中的作用越发突显,研究显示,药师参与营养支持的病人营养状态更好、住院时间更短[2]。MTM是指为病人提供全流程、全周期、连续性和一体化的MTM服务,旨在纠正用药差错,最大程度地实现合理用药,同时节省医保费用[3]。临床药师作为MTM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可以运用专业知识,协助临床医护做好围手术期药物管理工作。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临床药师运用MTM服务在结直肠肿瘤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中的作用进行评价,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黄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结直肠肿瘤病人,研究开始前先用Excel表生成随机数字,与病人入科顺序一一对应,按照随机数字升序排列,以每组50例编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组内重新根据入科顺序进行升序排列。两组病人性别、年龄、体质量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

表1 两组结直肠肿瘤病人基本资料比较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结直肠肿瘤诊断明确并接受结直肠肿瘤根治术;(2)年龄18~85岁;(3)表述清楚、意识清醒;(4)营养风险筛查(NRS)量表(2002)评分≥3分;(5)知情且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1)营养治疗药物过敏病人;(2)严重的心、脑、肝、肾等器官功能不全病人;(3)肿瘤远端转移病人;(4)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疾病病人;(5)特殊人群,如妊娠等。

1.3 方法 对照组由临床医师和护士负责病人的围手术期营养治疗管理,试验组由临床药师运用MTM模式的5个核心元素[4](药物治疗回顾,个人药物记录,药物相关活动计划,干预和/或提出参考意见,文档设置)协助临床医护对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治疗进行干预。

1.3.1 信息收集与评估 除收集病人的年龄、体质量、疾病诊断等基本信息以外,对结直肠癌病人还收集围手术期麻醉、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同时分析严格把关营养支持适应证,对病人行营养风险筛查,根据病人营养风险筛查评分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营养治疗干预。

1.3.2 制定干预计划 两组病人入院时饮食情况基本正常,其中试验组有2例病人因禁食分别术前给予输注脂肪乳联合氨基酸3 d和4 d,对照组有1例病人术前输注脂肪乳联合氨基酸12 d,其余病人均常规流质/半流质饮食至手术前一日禁食。

(1)试验组病人入院后加强饮食指导,予以高蛋白质和含碳水化合物饮食,术前12 h口服葡萄糖400 mL。术后24 h内予以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病人术后预期禁食时间>5 d,高龄,手术时间长或可能存在手术口瘘、感染等潜在增加营养不良情况的风险,以105 kJ·kg-1·d-1为标准,配置全合一肠外营养,预期禁食小于5 d,予以常规静脉输液。所有病人遵循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理念,术后24 h内开始尝试通过鼻胃管或鼻肠管给予少量葡萄糖缓慢滴注,病人无明显不适,给予医用营养制剂或指导病人自制匀浆膳喂养,当肠内营养喂养量满足每日摄入目标量的50%以上,停用肠外营养。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向病人及其家属宣教营养支持的目的和重要性,建立病人营养支持治疗记录档案,提升营养支持治疗的连续性。(2)对照组病人在术后24 h内通过单瓶串输的模式予以肠外营养支持,以105 kJ·kg-1·d-1为标准,常规给予5 d肠外营养支持,根据病人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予以经口进食。

1.3.3 安全性评估 收集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试验组全程监护病人在营养支持治疗中的身体状态,根据病人喂养耐受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障病人的用药安全。

1.4 观察指标

1.4.1 疗效评价 术前和术后7 d分别测量记录各病人的营养指标变化,包括体质量、血红蛋白、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指标变化,测量记录各病人的炎症指标变化,包括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指标变化,通过术前和术后7 d行NRS比较两组病人营养风险变化,同时比较两组病人总住院天数。

1.4.2 依从性评价 以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为参照,制订病人营养治疗依从性评价表,4个问题均答“否”,即为依从性良好,1个及以上回答“是”,即为依从性差,见表2。

表2 病人营养支持依从性评价量表

1.4.3 安全性评价 比较两组病人术后胃肠道症状包括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手术切口瘘、感染等并发症,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术前、术后疗效指标 两组病人术前营养指标及炎症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存在营养风险(NRS2002≥3分)。术后第7天两组病人相关指标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病人术后营养指标血红蛋白、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病人术后白细胞指标高于对照组,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结直肠肿瘤病人营养指标及炎症指标比较/

表3 两组结直肠肿瘤病人营养指标及炎症指标比较/

注:CRP为C反应蛋白。

组别对照组术前术后试验组术前术后组间t,P值术前术后例数50血红蛋白/(g/L)白蛋白/(g/L)白细胞/(×109/L)视黄醇结合蛋白/(mg/L)CRP/(mg/L)111.98±23.14 102.08±18.62 39.19±3.76 33.99±4.04 5.52±2.26 6.59±2.82 27.07±8.13 19.59±7.73 19.72±34.55 52.08±41.09 50 116.98±24.11 110.98±19.52 39.71±4.20 37.32±2.99 6.10±2.11 8.10±3.36 26.75±8.13 24.48±7.45 13.14±25.57 31.50±28.88-0.69,0.492-2.43,0.017 1.06,0.293 2.33,0.022 0.65,0.516 4.68,<0.001 1.35,0.181 2.42,0.017-0.15,0.882 2.60,0.011

两组术后第7天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第7天存在营养风险病人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试验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18.22±4.71)d比(22.58±8.45)d,t=-3.186,P=0.002]。

表4 两组结直肠肿瘤病人体质量、营养风险情况比较

2.2 依从性评价结果 两组病人出院前用药依从性评价结果显示,对照组病人用药依从性好18例,用药依从性差32例;试验组病人用药依从性好42例,用药依从性差8例。试验组病人用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00,P<0.001)。

2.3 术后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对照组术后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病人15例,静脉炎病人3例,术后出现吻合口瘘、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病人4例,经过评价、归纳为药物不良反应15例。试验组术后出现胃肠道症状6例,吻合口瘘1例,经过评价、归纳为药物不良反应4例。试验组术后出现并发症发生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5。

表5 两组结直肠肿瘤病人术后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结直肠肿瘤早期发病隐匿,症状不明显,病人术前由于进食障碍,心理压力以及手术的创伤,术后经常会出现体质量下降,营养恶化,导致机体呈现负氮平衡[5]。因此,通过合理的营养风险筛查,积极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6]。目前临床医护人员资源相对紧张,药师运用MTM服务理念参与围手术期病人营养支持能够对临床人力资源有限、药学知识相对不足的薄弱环节起到很好的补充[7]。

3.1 营养支持治疗的必要性评估 NRS2002评分表是第一个建立在循证医学基础上的营养筛查工具,被国内外一致推荐用于住院病人营养风险筛查[8]。结直肠癌病人术前因自身疾病以及手术准备的原因往往饮食较差,术后受创伤、应激、禁食等因素的影响,还可由此引发各类术后并发症,增加疾病风险和住院费用[9-10]。通过营养风险筛查发现,两组病人术前均存在营养风险,提示需要进行营养支持治疗。试验组在MTM理念的指导下,接受更早期、一体化的营养干预,通过术后再次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评估,结果显示,试验组术后发生营养风险的病人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MTM服务有助于尽早改善病人的营养风险状态。试验组术后营养指标、炎症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更短,表明MTM服务有助于提高临床营养药物的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节约医疗成本。本研究中,两组体质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观察时间较短,影响术后体质量变化因素较多如术中出血量,术后液体出入量等有关。由于组织创伤导致的炎症反应以及术后的直接神经损伤,病人术后面临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不仅给病人带来情绪上的感官体验,同时也会减少胃肠蠕动,延迟胃肠功能恢复[11]。本研究中,两组术后48 h内使用舒芬太尼联合阿扎司琼镇痛泵控制疼痛,并在出现爆发痛时给予氯诺昔康静推治疗,根据视觉模拟评分结果,调节镇痛泵的给药剂量,保证病人疼痛控制满意。

3.2 营养支持治疗方案的优化 结直肠病人术后通常先予以肠外营养支持,待肠道切口功能恢复后转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肠外营养支持阶段对照组病人更多选择多瓶输液系统(multiple bottle system,MBS),MBS指输液瓶并联或串联输注氨基酸、脂肪乳和葡萄糖,电解质和维生素分别添加到不同的输液瓶中。试验组病人在MTM服务理念的指导下,为病人制定个体化营养配方,通过体质量公式计算法(105~126 kJ·kg-1·d-1)计算病人每日所需肠外营养总能量,满足氨基酸摄入量为1.2~1.5 g/kg,保证70%~30%的葡萄糖与30%~50%的脂肪乳供能比例[12]。但研究发现,长期的肠外营养支持会导致肠道绒毛的萎缩,肠道屏障功能的损伤,肠道菌群移位,继而影响免疫系统[13]。试验组病人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理念,通过肠外营养联合肠内营养过渡至全肠内营养,保证病人营养支持治疗的连贯性。结果显示,试验组的病人术后营养指标恢复情况更好,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表明在肠外营养支持阶段,通过全合一肠外营养模式不仅安全性高,还能增加节氮效应、简化输液流程、节省护理时间[14]。在肠内营养支持阶段,早期肠内营养能够及时给予肠道黏膜提供必需的能量底物,有利于维持正常肠道屏障功能,改善机体免疫,进而减少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15]。

3.3 提高营养支持用药依从性 用药不依从是一个复杂的卫生问题,提高用药依从性必须针对病人依从性的潜在障碍,以系统的方式制定并针对目标人群的特性特征进行调整[16]。本研究中对照组病人依从性低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自身认知不足:病人往往更倾向于疾病本身的治疗,对营养支持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作用认识不足。(2)临床宣教指导不足:医师下医嘱后,由护士进行口头宣教,对于能否正确地执行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3)缺乏专业的营养管理:营养支持治疗方案单一,病人在喂养后出现腹泻、腹胀等一系列不适,未能针对性地优化和调整营养支持方案。试验组病人术前加强营养健康宣教,尽可能地削减病人对疾病的恐惧感,术后鼓励病人早期口服肠内营养治疗,提高营养支持治疗的理念。根据病人的恢复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案,告知病人肠外营养滴注时间较长的原因,在使用肠内营养治疗时需注意温度、浓度和摄入量,指导病人早期下床运动,促进肠道蠕动,对于出现腹泻的病人及时调优化营养方案并口服止泻药物。Morisky量表结果显示,试验组病人有更好的营养支持治疗依从性,表明MTM服务可以鼓励病人克服障碍来自我调节用药行为,对依从性的改善起到促进作用[17]。

3.4 手术及药物治疗的风险管控 除了参与药物的治疗过程,监测药物不良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也是围手术期MTM的重要目标[18],尽管多年来,肠外营养的理论、技术和制剂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相比肠内营养其并发症更加危重。对照组因选择的肠外营养方案渗透压大,且输注速度较快,用药时间较长,导致3例病人出现血管静脉炎。试验组常规选择中心静脉补充肠外营养,对于无条件置管的外周静脉输液病人,通过设计低渗透压肠外营养配方,降低输注速度,减少对血管的刺激。对照组病人术后出现肺部感染、腹胀、腹泻等并发症,其中部分并发症是由于药品使用不当所致。试验组病人在肠内营养输注过程中及时调节营养液的温度,避免肠道冷刺激,术后指导病人早期功能锻炼,降低腹胀、腹泻的发生率,加强鼻饲管理,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19]。结果显示,MTM干预后的病人术后并发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更低。

结直肠肿瘤病人术后康复是一项复杂的挑战,保障病人术后早期康复需要临床、药师、护理的多学科参与,共同协作。药师能够以围手术期病人营养支持为切入点,通过MTM服务理念为临床结直肠肿瘤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药学服务。

猜你喜欢
直肠依从性营养
18F-FDG PET/CT在结直肠偶发局灶性18F-FDG摄取增高灶诊断中的价值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1例
什么是手卫生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