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病人血清内皮素-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降压素水平变化及其与继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2023-09-04 03:27包泽岩胡琼力庄思典杨慧宋莉钟水生
安徽医药 2023年9期
关键词:偏头痛缺血性发作

包泽岩,胡琼力,庄思典,杨慧,宋莉,钟水生

偏头痛作为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临床表现为病人反复出现偏侧搏动性头痛,且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对病人的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1-2]。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指因各种原因造成病人脑组织局部区域出现供血障碍,致使脑组织因缺血缺氧病变坏死,进而导致病人对应神经功能缺失的一种疾病[3]。已有研究发现,偏头痛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存在关联,特别是对于有先兆性偏头痛的45岁以下女性,其关联性更高,严重威胁其生存质量[4]。因此,需积极探寻影响偏头痛病人继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以指导临床早期制定合理的干预方案。人体中的血清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神经降压素(NT)均对机体脑血管起作用,其中ET-1对脑血管有强烈地收缩作用,Sugimoto等[5]发现ET-1能引发偏头痛先兆;CGRP可活化CGRP受体进而舒张血管,Caronna、Starling[6]发现CGRP能通过拮抗作用治疗偏头痛;NT具有舒张血管、降血压及镇痛作用,Samsam等[7]发现NT与偏头痛存在相关性。以上研究表明,血清ET-1、CGRP、NT水平可能与偏头痛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其水平变化是否与偏头痛病人继发缺血性脑卒中有关尚须进一步研究。鉴于此,本研究特对偏头痛病人血清ET-1、CGRP、NT的水平变化及其与继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进行探讨与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广东三九脑科医院收治的138例偏头痛病人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12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男49例,女89例;年龄(29.54±5.58)岁,范围为18~47岁;病程(3.65±0.71)年,范围为1~6年。对照组男43例,女80例;年龄(30.83±5.66)岁,范围为18~51岁。两组性别、年龄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926;t=1.85,P=0.065)。

纳入标准:①研究组均符合偏头痛诊断标准[8]:即未经治疗的头痛发作持续时间为4~72 h,头痛发作呈单侧性、搏动性,日常活动会使疼痛加剧,且发作时常伴随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另存在以上症状的头痛发作5次以上;②研究组入院时经脑部核磁共振检查未发现异常;③对照组体检显示无明显异常。排除标准:①因其他疾病导致头痛的病人;②有凝血功能障碍的病人;③合并有其他疾病的病人;④自身存在认知障碍、精神类疾病等无法配合进行研究的病人;⑤存在其他心、脑血管病的病人;⑥检测前1周内服用过偏头痛治疗药物的病人;⑦处于妊娠或哺乳期的女性病人。所有研究对象或其近亲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广东三九脑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实施(批号20190102)。

1.2 方法 检测方法:两组受试者于上午取空腹静脉血6 mL,将血样置于添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和抑肽酶的抗凝试管中,用低速冷冻离心机离心,温度4 ℃、转速3 000 r/min,时间10 min,取上清液置于-70 ℃环境中低温保存,检测时将样品置于室温中隔水复溶。ET-1、CGRP、NT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T-1检测用上海通蔚实业有限公司提供的“内皮素-1检测试剂盒”;CGRP检测用上海信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检测试剂盒”;NT检测用上海舒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人神经降压素检测试剂盒”;检测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上的操作步骤由专人执行。

治疗方法:在本研究过程中,对研究组病人均给予以下治疗。①药物治疗:给予发作期病人曲坦类药物或麦角胺类制剂治疗;给予发作前期病人阿片类药物或非甾体类抗炎药行预防治疗。②非药物治疗:将病人置于安静、避光的房间内平躺,期间禁食能够加重偏头痛症状的食物如奶酪类食品、烟熏食品、腌制食品、乙醇类饮料、咖啡、巧克力等,给予病人按摩、理疗与心理疏导等。当偏头痛病人出现临床症状时给予治疗,症状消失后停止治疗。

1.3 判定标准 对研究组病人随访12~24个月,观察偏头痛病人继发缺血性脑卒中的情况,其诊断标准为:①病人偏头痛具有先兆性,本次发作与之前的典型发作相同,且先兆症状持续1 h以上;②病人偏头痛发作经常规治疗后眩晕、肢体无力、恶心呕吐、偏身麻木等临床症状未消失且持续24 h以上;③影像学显示病人相关脑域存在责任病灶:头部CT显示缺血处病灶,核磁共振提示动脉狭窄和闭塞;④病人除偏头痛外无其他可能继发缺血性脑卒中的诱因。将继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偏头痛病人设为继发组,反之设为未继发组。将年龄、性别、随访期间偏头痛发作次数、病程、体质量、吸烟以及血清ET-1、CGRP、NT水平等设为自变量,将是否继发缺血性脑卒中记为因变量,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变量赋值见表1。

表1 偏头痛病人继发缺血性脑卒中变量赋值

1.4 观察指标 (1)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血清ET-1、CGRP、NT水平;(2)偏头痛病人继发缺血性脑卒中情况及继发组与未继发组的血清ET-1、CGRP、NT水平比较;(3)分析血清ET-1、CGRP、NT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关系,记录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影响因素、比值比(OR)及95%置信区间(95%CI);(4)分析血清ET-1、CGRP、NT水平单独及联合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的效能:其中任一指标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即认为联合预测发生,记录各指标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的截断值、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UC)及95%CI。

1.5 统计学方法 将SPSS 26.0软件作为统计学工具。计量资料用进行统计描述,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两组间比较;计数资料用“%”进行统计描述,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偏头痛继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ET-1、CGRP、NT水平对偏头痛继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血清ET-1、CGRP、NT水平对比 研究组的血清ET-1、CGRP、N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偏头痛研究组与健康对照组的血清ET-1、CGRP、NT水平对比/(ng/L,)

表2 偏头痛研究组与健康对照组的血清ET-1、CGRP、NT水平对比/(ng/L,)

注:ET-1为内皮素-1,CGRP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NT为神经降压素。

NT 27.52±4.94 32.84±5.46组别对照组研究组例数123 138 ET-1 68.83±12.76 114.14±17.56 CGRP 45.41±8.77 83.85±7.65 8.22<0.001 t值P值23.60<0.001 37.82<0.001

2.2 偏头痛病人继发缺血性脑卒中情况及继发组与未继发组的血清ET-1、CGRP、NT水平对比 对138例偏头痛病人随访12~24个月,共有23例继发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为16.67%(23/138),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16例,小动脉闭塞型7例;继发组的血清ET-1、CGRP、NT水平均高于未继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偏头痛未继发组与继发组的血清ET-1、CGRP、NT水平对比/(ng/L,)

表3 偏头痛未继发组与继发组的血清ET-1、CGRP、NT水平对比/(ng/L,)

注:ET-1为内皮素-1,CGRP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NT为神经降压素。

NT 31.97±4.75 37.16±6.73 4.44<0.001组别未继发组继发组t值P值例数115 23 ET-1 110.66±15.17 131.49±18.71 5.77<0.001 CGRP 82.55±7.09 90.32±7.15 4.79<0.001

2.3 偏头痛病人继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继发组女性、超重人数、吸烟人数占比均高于未继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大于未继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偏头痛发作次数多于未继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长于未继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随访期间偏头痛发作次数、病程、体质量、吸烟、ET-1水平、CGRP水平、NT水平均是偏头痛病人继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4 未继发组与继发组的偏头痛病人一般资料对比

表5 偏头痛病人继发缺血性脑卒中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4 血清ET-1、CGRP、NT水平对偏头痛继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 血清ET-1、CGRP、NT水平联合预测偏头痛继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灵敏度、AUC均高于单独预测,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灵敏度:χ2=4.21,P=0.040;χ2=5.45,P=0.020;χ2=6.77,P=0.009;AUC:Z=2.23,P=0.026;Z=2.74,P=0.006;Z=3.00,P=0.002),特异度均与单独预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P=0.74;χ2=0.45,P=0.50;χ2=1.05,P=0.306)。见表6。

表6 血清ET-1、CGRP、NT水平对偏头痛继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分析

3 讨论

偏头痛作为一种神经血管紊乱性疾病,其全球患病率约为10%,且其中有约14%的病人终身患病[9]。偏头痛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清晰,有研究认为其发病与血管扩张及神经管结构有关[10],也有研究认为除血管扩张和神经管结构外,偏头痛的发生还与神经递质有关[11]。缺血性脑卒中是偏头痛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多由动脉狭窄造成的脑血流低灌注、动脉栓塞、小微动脉壁的玻璃样变、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静脉血栓等原因导致[12]。本研究中,对138例偏头痛病人随访12~24个月,有16例继发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7例继发为小动脉闭塞型缺血性脑卒中,可能是由于偏头痛在发作时会释放炎性因子,致使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促进了血栓的形成,且偏头痛发作时血小板、红细胞、纤维蛋白原、内皮颗粒等物质的增多会导致病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进一步增加了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继发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为16.67%,稍低于雷明[13]报道的20.91%,可能与受试病人的病情、个体差异性等有关,但均表明偏头痛病人存在继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因此,临床应积极探讨偏头痛病人继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以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

此次研究发现,研究组的血清ET-1、CGRP、N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偏头痛病人的血清ET-1、CGRP、NT水平异常升高。此外,本研究发现缺血性脑卒中继发组的血清ET-1、CGRP、NT水平均高于未继发组,且经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ET-1、CGRP、NT水平均为偏头痛病人继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影响因素。ET-1作为一种能收缩血管的活性多肽,对相关细胞信号通路具有激活作用,其大量释放可造成脑血管的收缩-舒张功能失调,引起脑血管痉挛,导致头痛发作,而偏头痛病人体内ET-1水平的升高,会导致其脑部动脉剧烈收缩,且能促进脑部血管平滑肌的肥大,并和血管紧张素协同,造成病人脑部缺血、缺氧、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进而诱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既往研究发现,ET-1会诱导健康大鼠发生脑动脉闭塞[14]。CGRP作为一种降钙素基因相关表达的活性多肽,对脑血管有舒张作用,且对ET-1存在拮抗作用,ET-1的升高刺激CGRP也随之升高,而高浓度的CGRP会作用于血管壁引发神经性炎症,造成脑膜血管扩张、血小板活化、血浆蛋白外渗,进而刺激下丘脑产生疼痛,而偏头痛病人体内CGRP水平的升高,会导致部分神经纤维的功能丧失,组织的抗损伤能力减弱,进而降低病人机体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抵抗。Gill等[15]研究发现,服用CGRP类药物会增加偏头痛病人血管类疾病的发生率。NT作为由13个氨基酸组成的活性多肽,对机体有舒张血管、降压及缓解疼痛的作用,推测当病人偏头痛发作时,因产生的剧烈头痛及脑血管痉挛刺激了下丘脑释放NT来缓解症状,所以其水平在偏头痛病人体内增加。周涛、余恒[16]对偏头痛病人进行药物治疗后,病人体内的NT水平降低,进一步表明改善血清NT水平有利于缓解病人症状。而病人体内NT越高,表示偏头痛越严重,当偏头痛病人头痛发作时可引发剧烈的脑血管痉挛,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促使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概率增加。Nicoli等[17]通过统计学模型分析发现,体内NT的增加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相关。另行ROC分析发现三者联合预测偏头痛病人继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灵敏度和AUC均高于单独预测,特异度与单独预测相当,提示血清ET-1、CGRP、NT联合有助于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因此,临床可采用血清因子联合预测的方式对偏头痛病人的病程进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其继发的缺血性脑卒中,降低临床危害。

此次研究还发现,性别、年龄、随访期间偏头痛发作次数、病程、体质量、吸烟也是偏头痛病人继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偏头痛多发于青年女性,部分由经期诱发,且女性先兆性偏头痛的可能性更高,而具有先兆性的偏头痛更易继发缺血性脑卒中;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不可干预因素,年龄越大的病人其脑血管的密度、张力和直径均会降低,致使脑部血流量减少,更易继发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资料显示,虽然偏头痛的疼痛程度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不大,但发作次数与之呈正相关[18];病程越长的偏头痛病人其脑部血管因长期反复收缩可能会造成血管反应性受损,进而导致内皮细胞功能的紊乱、血小板凝集、炎性因子激活,从而致使继发缺血性脑卒中[19];长期处于超重状态的病人其血液黏滞度较体质量正常病人更高,出现血栓的可能性更大,从而继发缺血性脑卒中;长期吸烟会造成内皮细胞损害和血液中的NO浓度升高,从而降低血管内皮的抗氧化能力,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进而导致病人继发缺血性脑卒中[20]。因此,建议临床加强上述影响因素中可调控因素的监控,以降低偏头痛病人继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

综上,本研究的创新在于将偏头痛病人体内部分血清因子水平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继发联系起来,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偏头痛病人继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及血清ET-1、CGRP、NT水平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预测效能,有利于对偏头痛病人缺血性脑卒中的继发进行预防。本研究中,偏头痛病人的血清ET-1、CGRP、NT水平偏高,且为偏头痛病人继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血清ET-1、CGRP、NT水平联合检测对偏头痛病人继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效能理想,可作为临床监控指标,指导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

猜你喜欢
偏头痛缺血性发作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偏头痛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活血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43例
以先兆型偏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CADASIL(附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