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海燕 杨澜萍
内容摘要:谈到“酒”,爱之者视之如命,厌之者恨之入骨。但不可否认的是,因酒而作的诗词歌赋不仅为酒文化增添了不少韵味儿,还成为了研究酒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课本剧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方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教学方式逐渐趋于成熟。涉酒诗词与课本剧所共需的情境性为二者的结合研究提供了逻辑性。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开展涉酒诗词课本剧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涉酒诗词教学内容,促进酒文化的教育传承,并为研究开发酒文化资源提供一定的思考方向。
关键词:课本剧 涉酒诗词 初中语文 开发研究
依托优秀的酒文化,借助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基于课本剧的初中语文涉酒诗词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分为课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两个方向。课外涉酒诗词课程资源的开发,可往自媒体、H5动画、短视频等方向发展,但具体开发到何种程度,需要根据具体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定。本文将研究的重心放在课堂之上,进行基于课本剧的初中语文涉酒诗词课堂教学资源开发研究,以助力酒文化的教育传承。
一.基于课本剧的初中语文涉酒诗词课堂教学资源开发的目的及可行性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开展涉酒诗词课本剧教学,首要意义在于助力酒文化的教育传承。教育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实现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而中学语文教育在丰富涉酒诗词教学内容,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涉酒诗词的兴趣方面功不可没。
1.基于课本剧的初中语文涉酒诗词课堂教学资源开发的目的
基于课本剧的初中语文涉酒诗词课堂教学资源开发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助力酒文化的教育传承。酒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个相对敏感的词。因此在中学语文课堂之上很少单独以“酒”为中心话题展开教学。但酒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文化因子,从古至今“酒”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的角色,凝聚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是以充分挖掘涉酒诗词中的酒文化资源,如酒文化精神内涵、南北酒文化之差等,进行课本剧这一喜闻乐见的教学。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语文教材中涉酒诗词的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涉酒诗词的兴趣,为中学语文教师进行涉酒诗词教学提供一定地教学参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将拓宽酒文化交流传播的教育传承路径。
2.基于课本剧的初中语文涉酒诗词课堂教学资源开发的可行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调动多元主体,丰富课程资源类型。”[1]基于课本剧进行初中语文涉酒诗词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无疑满足了这一需求。地方和学校可以在国家规定的基础课程之外,自主选择有利于学生学习发展的地方特色性课程。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开发并利用地方、学校各种有关“酒”的课程资源。课标支持将有效助力涉酒诗词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此外涉酒诗词作为一种语文教育内容,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数量不容小觑。涉酒诗词作为中国酒文化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课外完全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当地酒文化资源对酒文化精神內涵进行挖掘,可以说涉酒诗词作为一种教学内容具有相当丰厚的资源。此外课本剧作为一种教学形式,最远可追溯到“六艺”中的“乐”,通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其教学形式已经日渐成熟。并且课本剧教学形式富有灵活性和创造性,大部分学生都对其兴趣浓厚,这也就意味着在中学语文涉酒诗词课堂中开展课本剧教学具有学情支持。就课本剧与涉酒诗词二者的联系来说,涉酒诗词中所包含的南北酒文化之差可进行比较性课本剧教学;以诗人背景为线索的特色酒文化还可以开展具有特色的课本剧教学等。雄厚的资源,学情的支持再加上涉酒诗词与课本剧教学的密切联系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可能性。
3.基于课本剧的初中语文涉酒诗词课堂教学的调查现状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了进一步落实初中语文涉酒诗词课本剧教学,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对某中学初中部展开了实地调研,随机选取了七、八、九三个年级不同层次班级中不同性别的同学及语文教研组部分语文教师进行访谈及问卷调查。有效回收教师版及学生版调查问卷分别为43份。
根据教师版问卷调查的数据,47.62%的教师偶尔组织且观摩过课本剧教学,31%的教师虽然没有组织过但都观摩过课本剧教学。并且有35.71%的教师使用过课本剧辅助涉酒诗词教学,这也就意味着在中学语文课堂中进行涉酒诗词课本剧教学具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可开展性极大。其中关于是否赞成采用课本剧的教学方式辅助涉酒诗词教学的问题答案中,66.67%的教师都投了赞成票,这些教师认为课本剧教学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传承“酒文化”的兴趣,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根据学生版问卷调查的数据,34.88%的学生不仅参加过也观看过课本剧的教学方式,37.21%的学生虽然没有参加过但都观看过课本剧教学。并且有60.47%超过半数的学生对编排课本剧有一定的了解,这也就意味着大多数学生进行涉酒诗词课本剧改编活动是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其中关于是否喜欢涉酒诗词课本剧教学方式的学生达到93.02%,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学生对涉酒诗词课本剧教学的意愿程度很高,且这些学生都认为涉酒诗词课本剧教学能够增加课堂学习的趣味,提高自身学习“酒文化”的兴趣。
综合现状调查研究的结果分析,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具备进行涉酒诗词课本剧教学的前期经验基础,绝大多数师生对涉酒诗词课本剧教学都充满了期盼。这为在中学语文课堂上开展涉酒诗词课本剧教学提供了大力的支持。
二.基于课本剧的初中语文涉酒诗词课堂教学资源开发策略
在中学语文课堂上,涉酒诗词教学一般以传统的“诗词”教学模式为主,往往达不到理解并传承酒文化的作用。这就需要优化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扩大涉酒诗词课本剧教学的优势。具体来讲可从以下5个方面入手。
1.寻找联系,明确主题
改编涉酒诗词,进行课本剧的教学活动,必须以传承并理解“酒文化”为主旨。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选人的涉酒诗词作品总共19篇,但并不是每一篇涉酒诗词都能改编为课本剧进行教学。在尊重传承并理解“酒文化”主旨的前提下,寻找涉酒诗词中的酒文化主题。在符合原文主旨的基础之上,可以根据“酒文化”主题的需要创设“联系”。如以《湖心亭看雪》为例,诗中出现与酒相关的诗句仅“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与“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两句,并未提到饮的是什么酒。并且深挖写作背景,可知张岱作为一个经过国破家亡的明朝遗民,出身仕宦世家,寓居杭州,性爱茶。诗人与酒之间的联系甚浅,那么应该如何在尊重原文主旨的基础之上,建立诗人与“酒”的联系呢?首先紧扣诗人所处的时代,查询该时代风靡一时的酒及与酒相关的故事;其次深析文本内容,明确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最后选取符合诗境的诗人所处时代的酒作为中介,将诗人与诗歌主题与酒文化联系起来。通过查阅文献发现诗人张岱所处的明朝,在浙江一带有一个声名远播的“金华酒”,是当时宴席上的必备之物。可此酒在明朝衰落之后,渐渐隐没,这与张岱明朝遗民的身份有了一定的联系。发挥想象张岱在湖心亭所遇的“金陵人”恰是“金华酒”的酿酒师,明末遗民张岱在偶遇“知音”的前提下,巧遇故国之人、故国之酒。其满腔的亡国之痛,思念之情,唯有“强饮三大白”方可消愁了。由此可定《湖心亭看雪》中的“金华酒”主题——回味悠长。
2.统筹规划,精选类型
课本剧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方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基本形式有:话剧、哑剧、相声剧等,课本剧的类型“从编排时间上可以有即兴表演和充分准备;从编排文本的篇幅上可以有独幕剧、多幕剧、默剧等等。”[2]课本剧类型的多样性给予涉酒诗词教学选择的多样性。但并不是所有的涉酒诗词都适合改编成课本剧。应当根据涉酒诗词文本内容选择合适的课本剧类型。叙事线索明显且具有波折的可以选择多幕剧,如《桃花源记》,比如其中的第三段“做客桃花源”便可以作为一幕。以话剧表演加歌剧颂吟的方式,表现桃花酒背后所带给人们“幸福安乐”的意义。叙事线索相对不明显,但读起来朗朗上口的诗词,可以结合文本内容创作为歌剧,如《泊秦淮》。需要注意的是编演课本剧不仅要依据具体的涉酒诗词文本,同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情,学生是否顺利地将涉酒诗词改编为一定类型的课本剧文案?因此需要选择既符合文本主旨、酒文化主题同时满足学生兴趣的课本剧类型。在这其中教师的引导、统筹能力便显得尤为重要了。此外语文教师“还需要考虑道具、学生综合素质等因素,因材施教,因文选择课本剧的类型。”[2]
3.尊重主题,适度创新
以涉酒诗词为内容编演课本剧的首要原则是在不偏离原文主旨,尊重酒文化传承这条主线的基础之上适度创新。这个创新,依托于涉酒诗词文本与酒文化主题之间联系的创设。在此基础之上,依据所寻找的联系,明确的酒文化主题,首先对课本剧人物的增减、人物的语言动作、人物的服饰装扮进行适度的创新;其次增减课本剧情节,可以适度的创造一些悬念或者波折;最后在布景等方面也不可脱离酒文化主题,亦不可脱离实际的物质基础。进行课本剧教学活动“要在坚持适度原则的基础上创新,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创新,在一切为主题服务的基础上适度创新。”[3]如以《湖心亭看雪》为例,诗人张岱借景抒情,将自己的一片故国之思和清高孤傲的情感融入到一幅由简单线条勾勒、娴静而又不失高雅的水墨画中。在进行课本剧的改编过程中,首先必须尊重原文主旨“故国之思”和“清高孤傲的情感”,然后适度创新。根据相关背景,创造性地将张岱与“金华酒”联系在一起,借“金华酒”的隐没表达张岱的亡国之思和再无知己好友的孤独之情。明确酒文化主题为“回味无穷”,为了表现这个主题还可以创造一两个辅助角色,如将诗中的“金陵人”创造性的设置为“酿酒师”。人物的语言、动作,一定要根据酿酒师的身份设计;最后,在布景等方面根據学情及班级实际情况进行创造,如可课本剧中所饮的酒以茶水替代。
4.教师引导,合理组织
涉酒诗词改编为剧本并演绎成一定类型的课本剧,本身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工程量大且具有一定难度的事情。并且在整个涉酒诗词改编为课本剧的过程中要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地目的,教师的引导必不可少。“教师的积极引导、动员与合理组织能力至关重要。在开展课本剧活动之前,教师需先将课本剧这种形式介绍给学生,包括课本剧的改编步骤、改编原则、编演法则等。”[3]为了更好地将课本剧的相关知识介绍给学生,教师可以播放课本剧教学活动的实例并配合一定地讲解,让学生欣赏并学习如何编演涉酒诗词课本剧,掌握编演课本剧的基本法则;其次,在涉酒诗词改编为课本剧的整个流程之中,教师需恰当地安排合适的学生做相应地任务,并且因材施教,尽量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同时,编演课本剧活动的整个活动过程,需公开透明以便所有的同学都能够了解每个任务,激励同学下次大胆尝试不同的任务。在整个编演过程中,做到无论任务轻重、角色大小,学生都能参与其中,都能有所收获。
5.关注过程,多元评价
相对于最终演出结果而言,整个编演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过程性和生成性才是最重要的。在编演过程中“每个环节学生是如何分工、如何合作的;是如何讨论、如何改写剧本的;是如何发动脑筋创造性布置场景的……”[3]在整个涉酒诗词文本改编为课本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过程性评价手册的填写,对学生进行全过程的多元评价。评价的要素可以是观察学生在改编剧本的过程中是否能够理解相应的“酒文化”因素?学生通过参与这个课本剧改编活动在个人素养方面能得到哪些发展?学生在整个编演课本剧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度如何?教师需敏锐并及时地给与学生相应的引导与支持,并学会适当的放手,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在编演以酒文化为主题的课本剧活动中迸发思维的花火,理解并传承酒文化。那么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生成的“能力”就远比课本剧的表演结果更加重要。
中华诗酒文化可谓珠联璧合,一脉相承。通过笔者的调查研究,课堂涉酒诗词教学资源的开发,必须以“酒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为主旨。在整个涉酒诗词编演为课本剧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寻找涉酒诗词与酒文化的联系,明确酒文化主题。其次统筹规划选择合适的课本剧类型,并在此基础之上对人物、情节、布景等方面进行适度创新。最后积极引导合理组织全体学生参与,并关注学生编演的整个过程,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以充分发挥课本剧教学方式独特的魅力,构建中国酒文化交流传播的教育传承路径。由于手段、资源有限,本文只涉及到了基于课本剧的初中语文涉酒诗词课堂教学资源开发方面。未来还可以结合信息时代发展的成果,将研究的视角聚焦在如何借助教育内容信息化,传承酒文化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刘晨晨.初中语文课本剧教学实践策略探析[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20.
[3]胡璐璐.课本剧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西华师范大学,2015.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轻化工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基于课本剧的初中语文涉酒诗词课程资源开发研究》(课题编号:Y2022222)的成果论文。
(作者单位:四川轻化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