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供需匹配视角下养老产业数字化政策效果评估及提升路径*

2023-09-03 05:43翟运开田远航赵栋祥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23年7期
关键词:供需程度养老

翟运开,田远航,赵栋祥△

(1.郑州大学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互联网医疗系统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1 引言

“银发浪潮”滚滚而来,对于养老产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传统的养老产业是指以市场化机制为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用等多方面需求的业态统称[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群体对于养老服务逐渐由传统、单一需求向多元化、高标准需求过渡[2]。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传统养老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是养老产业的新出路,这一过程离不开养老产业数字化政策的引导和支持。

目前我国有关养老产业政策的研究大多数是对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3,4,5],部分学者将政策分为供给侧政策和需求侧政策,探讨其相互作用对于政策目标的影响[6,7]。实际上,对于养老产业数字化政策的评估不仅要从供给侧考虑政策本身是否科学合理,还要从需求侧衡量其实际的实施效果。现有研究习惯于将供给侧和需求侧割裂分析,而通过梳理我国养老产业数字化政策发现,政策发布对象虽涉及各级政府、养老服务机构、生产企业等,诸类建设最终都用之于民,政策受众作为整个政策执行过程的最后一环,其感知价值对于评价政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合理的养老产业数字化政策可以提高受众的感知价值,进而使养老产业数字化转型更顺畅、更高效,推动养老产业数字化程度的加深。因此,养老产业数字化政策的评估需要从政策受众的角度出发,将供给侧和需求侧结合起来进行全面评价,从中发现问题并从供给侧入手弥补薄弱之处。这有利于养老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的完善,增强其协调性和合理性,充分发挥政策作用,推动产业转型。

鉴于此,本文引入匹配理论和感知价值理论,探究养老产业数字化政策的作用机制、“供-需”失衡产生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后果。本文将构建养老产业数字化政策效果评估模型,考虑政策供需匹配度和感知价值在其中的影响,并从中寻找提升养老产业数字化政策实施效果的办法。

2 养老产业数字化政策效果评估模型构建

2.1 养老产业数字化政策与养老产业数字化程度

养老产业数字化政策是政府以支持养老产业数字化转型为核心,引导养老产业数字化转型方向,提高养老产业数字化转型效率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养老服务的准公共产品属性[8]决定了养老产业发展转型与政策支持密不可分。目前我国政策体系中有关推动养老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内容大多分散在常规养老政策中,例如《“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中:“(十一)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救援服务”等条款;专为推动养老产业数字化转型制定的政策相对较少,代表性文件有《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涉及内容包括:“二(8)优化老年人网上办理就医服务;二(9)完善老年人日常健康管理服务。搭建社区、家庭健康服务平台;二(13)开发设计适老智能应用,为老年人社交娱乐提供便利;二(17)推进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等。

现有研究[9,10]大多认为政策对于养老产业发展有正向的促进作用,是养老产业发展的基本保障,有助于优化养老产业整体布局,促进产业有序发展;发展老年消费市场,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也需要政府制定多样化、多层次、差异化的政策体系并精准施策[11]。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养老产业数字化政策对养老产业数字化程度有正向影响。

2.2 感知价值的中介作用

感知价值理论强调个体正面或负面情感形成的原因及其对个体选择行为的影响,多数学者基于该理论分析影响个体选择行为的因素。Shields[12]等发现治疗选择、尊重和关系、自主权和赋权等八个方面影响消费者的感知价值,进而影响其对于精神保健体系的相关政策的接受程度;郑伟和刘帅[13]通过调研发现相关农业部门可以通过政策补贴提高农村居民对绿色农业的感知价值,进而提升绿色农业生产意愿,证实了感知价值在政策产生影响过程中的中介作用。

也就是说,感知价值作为衡量效用大小的认知标准[14],反映了受众对于养老产业数字化政策的支持程度和理解程度,影响其对于养老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预期和判断,最终作用在养老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整体进程上,具体表现为养老产业数字化程度的加深。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养老产业数字化政策通过感知价值的中介作用对养老产业数字化程度产生正向影响。

2.3 供需匹配度的调节作用

供需匹配度是指政策供给与实际政策需求之间的匹配程度。张梦[15]等的研究表明较高程度的匹配能够增强个体的行为动机,对个体的决策行为、任务绩效、评价态度等影响显著。徐德英和韩伯棠[16]关注到了政策“供-需”匹配度在创新创业领域的作用,认为提高企业政策供需匹配度有助于完善政策体系,从而推动企业发展。周翼翔[17]同样通过实证分析论证了创业政策“供-需”匹配度对“创业政策-创业绩效”关系的直接和间接调节作用。对于养老产业来讲,政策受众对养老产业数字化转型存在某种愿景,其中涉及政策支持的需求形成了受众的政策需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养老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现实需要。政府通过制定或完善政策对受众的政策需求给予支持,但实际情况中政策支持与实际需求之间总有差距,当差距较小,即供需匹配度较高时,养老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现实需要大多被满足,养老产业数字化程度加深;反之差距较大,即供需匹配度较低,则养老产业数字化转型较难推进。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养老产业数字化政策对养老产业数字化程度的直接作用受到政策供需匹配度的调节。

另一方面,政策的供需匹配度也是影响受众感知价值的重要因素。政策受众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政策是否满足自身需求,依据“个人-环境”匹配理论,良好的匹配将减少个体压力[18],自身需求得到满足即供需匹配度较高时,感知价值势必会随之提升。但当供需匹配度较低时,政策受众认为政策供给与自身需求不符,如政策执行成本过高、预期收益未能得到满足,就会对政策抱有负面情绪,感知价值随之降低,即政策供需匹配度在政策受众感知价值的形成过程中也起到调节作用[17]。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4:受众感知价值的形成也受到供需匹配度的调节。

综上所述,本文构建的养老产业数字化政策效果评估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养老产业数字化政策效果评估模型

3 研究方法

3.1 问卷设计

本文测量的变量主要包括养老产业数字化政策、养老产业数字化程度、供需匹配度以及感知价值。为保证问卷效度,本文的测量变量均引用和参考已有文献。其中,养老产业数字化政策的测量项参考政策工具理论,改编自周翼翔[17],养老产业数字化程度的测量项参考《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规划(2021-2025)》中对产业转型目标的阐述,感知价值的测量项改编自董庆兴[19]等,供需匹配度的测量项参考周翼翔[17]、Grant[20]等的研究。此外,将年龄、城乡差异、文化状况、健康状况作为控制变量。问卷中所有变量均采用Likert 7级量表进行测量,如表1所示。

表1 养老产业数字化政策效果评估量表及测量项

3.2 样本选择和数据收集

本次调研按照年龄将被访者划分为“18~45岁”的青年人、“45~59岁”的“未老将老”人群以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并且重点关注后两个年龄段群体,控制45岁以上受访者比重,最终45岁以上群体占比达到47.03%。样本中城乡占比分别为40.73%、59.27%,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占比均衡。去除答题时长异常以及所有选项为同一选项的问卷,相同IP地址问卷仅保留一份,筛选后得到有效问卷466份。

4 数据分析及结果

4.1 信度和效度检验

为确保调查问卷质量,在验证假设模型之前首先对问卷的信效度进行检验。信度体现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Alpha)和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CR)共同表示。如表2所示,各变量Cronbach系数和CR值均大于0.7,显示问卷信度较高。

表2 变量的信度指标和AVE值

效度反映测量的有效性,从聚敛效度和区分效度两方面体现。由表2可知,各变量AVE值均大于0.5,说明量表聚敛效度较好。区分效度由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反映,如表3所示,AVE平方根均大于该变量与其他变量的相关系数,说明量表区分效度良好。

表3 变量间相关系数与AVE平方根

4.2 相关性分析

如表3所示,自变量、因变量、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大多中低程度显著相关,相关性合理。中介变量感知价值和调节变量供需匹配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可以初步判定二者本身可能存在某些内部传导机制,为后续验证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奠定了基础。

4.3 假设检验

本文使用process工具对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进行检验,为降低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先对各变量进行中心化处理。由于控制变量城乡差异、文化程度、健康状况为分类变量,对控制变量进行虚拟变量设置之后再代入模型进行验证。

首先,采用Hayes编制的SPSS宏中的Model 4(Model 4为简易的中介模型)对感知价值在养老产业数字化政策与数字化程度之间关系中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经模型1验证,在控制年龄、城乡差异、文化程度和健康状况的情况下,养老产业数字化政策对养老产业数字化程度的推动作用显著(B=0.348,t=7.973,P<0.01),H1得到验证。如模型2所示,政策对感知价值有显著的提升作用(B=0.291,t=6.533,P<0.01),感知价值中介作用的前半段路径得到验证。如模型3所示,放入中介变量之后,政策对养老产业数字化程度的推动作用依然显著(B=0.16,t=4.656,P<0.01),感知价值对养老产业数字化程度的推动作用也显著(B=0.646,t=18.688,P<0.01),即中介作用的后半段路径也成立。并且由表5可知,政策对养老产业数字化程度的直接效应以及感知价值的中介效应的Bootstrap 95%置信区间的上、下限均不包含0,感知价值的中介效应成立,H2得到验证。

表4 感知价值的中介效应检验

表5 总效应、直接效应及中介效应分解表

以上分析表明政策不仅能够直接影响养老产业数字化程度,还能够通过感知价值的中介作用推动养老产业数字化,该直接效应(0.122)和中介效应(0.143)分别占总效应(0.265)的45.97%和54.03%。

接着,采用Hayes编制的SPSS宏中的Model 8(Model 8假设中介模型的前半段及直接路径受到调节,与本文理论模型一致),在控制年龄、城乡差异、文化程度和健康状况的情况下对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进行检验,如表6所示。经模型4验证,将供需匹配度放入模型之后,政策与供需匹配度的乘积项对数字化程度的作用显著(B=0.045,t=2.380,P<0.01),H3得证;经模型5验证,政策与供需匹配度的乘积项对感知价值也有显著作用(B=0.055,t=2.636,P<0.01),H4得证。

表6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

为更直观地观察调节效应的具体影响模式,根据process运行结果绘制养老产业数字化政策与政策供需匹配度的交互效应图,如图2、3所示。在不同分组的供需匹配度直线上,政策与数字化程度均呈正相关,高供需匹配度比低供需匹配度的直线更陡峭,表明随着政策供需匹配度的提高,政策对养老产业数字化程度的推动作用更加显著。同理,在不同分组的供需匹配度直线上,政策与感知价值均呈正相关,但高供需匹配度比低供需匹配度的直线更陡峭,表明政策对感知价值的正向作用随政策供需匹配度的提高而增强。结合表7可知,在供需匹配度的三个水平上,感知价值的中介作用逐渐增强,即随着政策供需匹配度的提升,政策更容易通过提高公众感知价值进而推动养老产业数字化程度的加深。

图2 供需匹配度在政策与数字化程度之间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图3 供需匹配度在政策与感知价值之间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5 研究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从政策供需匹配视角出发探究养老产业的数字化政策对其数字化程度的作用机制,以感知价值为中介变量、政策供需匹配度为调节变量构建了养老养产业数字化政策效果评估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研究结果不仅明确了政策推动养老产业数字化程度加深的具体路径(感知价值的中介作用),而且探究了政策在什么条件下对产业数字化转型影响更显著的问题(供需匹配度的调节作用)。主要研究结论如下:首先,在政策工具发挥作用推动养老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感知价值和供需匹配度都是重要影响因素;其次,政策通过受众感知价值的中介作用影响养老产业数字化程度;最后,政策对养老产业数字化程度的直接作用以及感知价值的中介作用均受到供需匹配度的调节。高供需匹配度与低供需匹配度相比,政策对感知价值的影响更大,感知价值的中介作用更明显,政策对养老产业数字化程度的影响随之更加显著。

与其他有关养老产业政策的研究相比,本文以政策需求为落脚点反推政策供给的不足,构建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解释了养老产业数字化政策影响产业转型的内在机制,同时反映出政策供需匹配程度对于这一机制的影响。这种评价方法既符合政策评估的内在要求,也是对现有研究视角的拓展。此外,在本文调研阶段发现,现有养老产业数字化政策数量多、类型丰富,但政策受众对相关政策知之甚少且信心不足,可能与政策体系重供给轻需求[21]、政策涉及主体单一、政策宣传不足等原因有关。根据这一现象,本文利用感知价值和供需匹配度衡量养老产业政策效果的方法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而且通过提出对应的对策建议,为政府制定政策以及完善现有政策体系提供理论支撑。

5.2 政策启示与提升路径

养老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实践中需要国家政策提供支持。而养老产业数字化政策的实施效果受不同情境不同因素的影响,政策体系的完善任重而道远。为进一步提升养老产业数字化政策的实施效果,本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要重视需求侧对于养老产业数字化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政策受众作为政策执行环节的最后一环,其感受应是检验政策效果的最佳标准。在制定政策过程中,除运用理论提高政策的科学性之外,还应确立“需求导向”的决策原则[22],针对性解决养老产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痛点问题。在实践中,政策制定者与政策受众对养老产业的关注点不同,在政策的制定和理解上自然存在偏差,这也是很多政策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原因。再者,多数政策由于信息不对称不被受众熟知或是利用政策资源的时间、金钱成本过高而相应的收益过低,这都导致养老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的效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在政策制定之初就从需求侧出发考虑问题,制定符合实际需求的政策,并设计相应的执行方案,才能使政策“急民所急,为民所用”。

二是要强化受众对养老产业数字化政策的感知价值。基于感知价值理论,结合实证调研过程,不难发现政策受众对政策的感知价值显著影响其对养老产业数字化的接受程度。现实情况中,政策主体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例如本文模型中的控制变量“文化程度”、“年龄”,在不同条件下都对感知价值和数字化程度有显著影响。因此,应当建立政策反馈机制,充分认识由于政策供需双方立场不同、理解不同导致的政策效果偏差,搭建起政策制定者与政策受众高效、顺畅沟通的桥梁;考虑到政策主体的多样性,要以不同形式和程度的宣传匹配不同的受众群体,使政策受众真正了解政策,了解养老产业数字化,提高政策受众对于政策的认可程度以及数字化养老的接受程度,即提高政策受众的感知价值。

三是要完善养老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提升政策的供需匹配度。政策体系不完善,配套设施缺乏,间接影响着老年人接触数字化养老的积极性[23]。现有政策重“物质”层次,轻“精神”层次,政策供给单一且政策细化不足[24]。在调研和走访的过程中也发现,受众关心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数字化养老产品及服务的价格、易用性、安全性等方面,政策供给则更侧重于打造产业转型良好氛围等方面,忽视了养老设施运营和服务提供过程[25],存在供需不匹配的现象。我国进入老龄化的步伐加快,从微观的角度看,老年群体日益庞大,地域差异、经济差异等外部因素都使养老问题呈现多样化的需求;从宏观的角度看,养老产业由上下游不同环节的企业组成,涉及政府、养老机构、社区、医院、家庭等多方主体,不同主体的不同特征也决定了对养老产业数字化政策需求的多样性。因此,要加强政策宣传,借助供需双方的长效沟通机制发现需求,为群众提供反馈需求的渠道,如信访机构、当地民政部门或是养老协会;还要精准识别不同群体受众的需求,可以借助大数据等新型信息技术对政策受众需求进行挖掘分析,更好地为养老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

猜你喜欢
供需程度养老
供需紧张局势拉动煤炭价格上涨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供需略微宽松 价格波动缩窄
油价上涨的供需驱动力能否持续
我国天然气供需呈现紧平衡态势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