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忠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生活化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理念。从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来看,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存在密切联系,很多道德与法治知识都源于生活背景,换言之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目标之一是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生活化教学理念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从教学主体来看,生活化教学强调将学生视为生活的主体以及学习中的主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获取一些认知经验,在教学中要将这些经验视为引导学生建构知识的基础;从教学目标来看,生活化教学强调帮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生活中;从教学内容来看,生活化教学强调所学知识是对生活现象的加工;从教学方式来看,生活化教学强调采用更加灵活开放的教学形式。可见,生活化教学具有主体性、情感性、体验性等特征,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同样可以体现出上述特征,这反映出了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所以教师要立足于教学实践设计科学的教学策略,从而逐步推动道德与法治课程育人目标的落实。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在以往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仍然存在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方式比较单一。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德育学科,教师往往采用语言讲授的方法进行“说理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尽管这种方式有自身的应用价值,但这样的方法往往会按部就班地呈现基础知识,难以为教学活动注入新的活力,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体验被弱化,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第二,目标定位欠缺合理性。学习基础知识仍然是当前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目标,对于能力培养以及情感优化存在一定的忽视,这与生活化教学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教学活动容易出现形式主义的问题,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第三,教学内容不够完善。这一问题的主要表现是教学内容中的生活元素不够丰富。生活是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来源,学生的很多经验也源自生活。但在日常教学中,有时会进行空洞的理论讲解,忽视教学内容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影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第四,教学中依然存在“灌输”现象。教师秉持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变化,并对教学方式作出了适当调整。但在教学中,“灌输”现象依然比较明显,课堂的主动权依然由教师掌握,学生在学习中比较被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式。
第五,教学评价有待完善。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准确性与全面性。教师往往难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受此影响,评价环节的功能往往无法得到体现。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提升教学有效性。生活化教学是一种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方式,符合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念,能够对教学方式做出有效调整,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并使学生的学习观念逐步进行科学的调整。从整体来看,这对于学生认知水平的發展具有积极影响。
第二,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仅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不够,还需要帮助学生形成综合素质。生活化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活动,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指导,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第三,有利于推动“立德树人”任务的落实。道德与法治课程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在生活化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但可以引入丰富的德育理念,还能够搭建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桥梁,促进德育理念的内化,逐步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第四,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生活化理念对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新的教学要求,教师需要不断对教学策略进行探索与改进,不断优化个人的教学理念,促进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完善课前准备,明确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环节在教学全过程中必不可少。从教学效果来看,课前准备环节是教学的起点,教师可以在这一环节对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情进行初步了解,并以此设置恰当的教学目标。可见,课前准备环节对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在生活化视角下,道德与法治课前准备环节同样要遵循生活化理念的要求,这样才能为后续教学活动的进行做好铺垫。课前准备环节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备教材。教师需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在提炼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从知识建构、能力提升、情感培养等不同角度设置教学目标。
第二,备学生。教师需根据教学内容的主题引入相关生活现象,并据此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从而在对话中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以便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第三,备材料。教师需依据生活化理念进行课前准备,教参、案例、实物等教学中所需的材料尽量从生活中获取,以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意愿
课堂氛围是影响最终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帮助学生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容易导致课堂氛围的沉闷。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尝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营造更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
以《共筑生命家园》教学为例,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人和自然要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道理,增强学生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保护环境”主题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本课的内容,利用视频创设生活情境。笔者播放了两段生活场景视频资料,一段视频中呈现的景色十分优美,植被茂密,干净整洁,另一段视频中呈现的环境已经被污染,垃圾遍地,堆满了废弃物,目的是通过强烈的对比,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除了播放视频之外,实物演示、语言描述、音乐渲染等同样是创设生活化情境的手段,所以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
(三)设计生活问题,组织自主探究
根据前文可以理解,在生活化视角下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课堂主体的角色定位要更加偏重于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获取一定的认知经验,在教学中要将这些经验视为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支撑。基于此,运用生活化理念组织道德与法治教学时,要突出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结合自身的认知经验展开探究。此外,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指导为学生提供助力,从而帮助学生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以《合理利用网络》教学为例,笔者没有直接讲解课内知识,而是留出了一定的时间,鼓励学生探究了本课内容。同时,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我利用本课相关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载体,如:(1)你在生活中利用网络做过哪些事情?(2)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互联网哪些益处?(3)互联网是否具有消極影响?你从什么事中可以感受到?这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示?(4)作为学生,在生活中应该怎样使用互联网?学生以问题为线索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分析与探究。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讨论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实际的学习效果表明,生活化问题拉近了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心理的距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同身受并产生情感共鸣。同时,生活化问题可以使学生从生活角度切入思考教学内容,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丰富课堂活动,推动全面发展
从教学形式来看,生活化理念更关注教学活动的灵活多样。此外,生活化视角下的教学活动十分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这一目标的引领下,教师要利用恰当的方式使道德与法治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营造寓教于乐的学习氛围,这样能够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的渠道试更加多样,进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在生活化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以下两种课堂活动:
第一,角色扮演活动。生活化教学的前提是生活中的一些背景与所学内容存在密切联系,能利用角色扮演活动在课堂中再现生活场景。为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设定情境,自主设计场景中的背景、事件、人物等,使学生站在角色的角度进行思考,使学生参与到事件当中,进而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
第二,课堂辩论活动。道德与法治问题有时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某些观点并没有过于严格的答案,有理有据即可。针对这一特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辩论。在辩论活动开展前,教师可以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案例,让学生从案例中提炼正反两种观点并进行辩论,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五)组织生活实践,深化学习感悟
练习环节在教学中同样不可或缺。从实际情况来看,仅靠书面练习难以达到理想的练习效果,且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实践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以及延伸,是对所学知识进行验证的有效方法。因此,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富有实践性的练习活动,使学生将课内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真正融入自身的认知体系。
以《共筑生命家园》教学为例,保护环境的内容和日常生活存在密切联系,所以除了在课堂中创设生活化情境之外,还要将所学内容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因此,本课教学任务结束后,笔者鼓励学生结合课堂中的感受参与课外实践。在本次实践中,学生需要自主组成多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地调查以及专题调研,活动的范围包括本地任意地点。各小组要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认真观察,总结周围生活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同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渠道搜集整理相关的资料,认真讨论分析造成这些环境问题的原因,并根据自己的认识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此外,学生要思考自己作为一名学生,在环境保护中承担哪些责任,并根据调查中的认识写一份活动总结。
(六)完善教学评价,提升教学实效
评价环节具有反馈以及调节的功能,有效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往缺乏准确性与全面性的评价方式难以达到理想的评价效果。因此,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完善评价环节,提升教学评价质量,增强整体的评价效果。有效教学评价需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确立全方位的评价标准。生活化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除了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还要关注学生的生活问题,如交往问题、成长问题等。对于这些问题,评价的标准也应具备多维度特性。
第二,评价主体多元。自上而下的“权威式”评价容易形成一种“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为了设计更加健康的评价环节,教师要在评价环节中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反思以及相互之间的评价,还可以鼓励学生对教师采用的生活化教学策略提出建议。
第三,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教师可以将即时性的口头评价与阶段性的档案袋评价法相结合,从而及时了解学生的发展动态。
(七)强化家校合作,实现提质增效
生活化教学会将教学活动延伸到家庭生活中,而家庭教育又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影响因素,所以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进行家校合作,以形成教育合力,进一步提升生活化教学的质量。家校共育、提质增效可从以下几点出发:
第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主动与家长建立联系。在和家长的沟通中,教师要帮助家长改变一些错误的观念,使家长明白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从而争取家长的支持。
第二,转变教育观念后,还需帮助家长掌握一些比较实用的家庭教育方法。道德与法治是一种德育课程,重在言传身教,所以教师要告诉家长保持正确的言行,促使家长以个人行为影响、作用于学生的言谈举止,发挥榜样的作用。
第三,与家长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在课外的表现,以便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更加全面地分析,进一步增强评价环节的有效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是一种符合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的教学模式。在生活化理念指导下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直观形象的生活背景联系起来。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生活化理念融入日常教学,及时发现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设计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进而逐步提升教学效果。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