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兆香
幼小衔接是为了使大班幼儿较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分别在纪律教育、课程设置等方面加强对幼儿的训练,减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陌生感。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大班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从幼儿园开展这项工作的实际来看效果不甚理想。社会一些机构也开设了幼小衔接,但是所设置的内容不能较好地贴合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需求,因此做好幼小衔接成为幼儿园一项重要的工作,相关人员要认识到这一点,从各个方面入手提升工作质量。
小幼衔接要求小学采取一定的措施缩小与幼儿园之间的差距,确保幼儿平稳过渡到小学生活。小学生入学后,教师要根据一定的要求培养其形成良好的习惯,提升自理能力,逐步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和小幼衔接具有密切联系,两者的双向互动、相向而行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基于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有很大不同,做好幼小衔接和小幼双向衔接有利于为幼儿顺利踏入小学提供可靠保障。这一工作需要多方参与,加强各方联动,为建立高效的双向衔接机制提供各种支持。
一、为双向衔接的高效实施做好政策和制度保障
幼小和小幼双向衔接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教育部门发挥着重要作用。教育部门要深入分析学前阶段和小学阶段的不同,为小幼和幼小双向衔接出台相关的政策或制定相关制度,为学前和小学的双向衔接提供制度和政策保障,为具体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通过这些制度和政策可以使相关人员认识到幼小衔接和小幼衔接双向而行的价值和意义,从而以积极的态度落实相关措施,促进两者衔接取得更好的成效。教育部门在政策、制度层面的措施直接推动了小幼衔接和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这也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如美国为促进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建立了专门的教师培养机制,并针对幼小一体教师制定了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另外,美国采取合流方式混合培养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为双向衔接提供有力的教师支持。反观我国,在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培养方面未能实现一体化,存在脱节现象,这不仅会降低双向衔接的效率和质量,也会制约学生的健康成长。针对这一点,教育部门要认识到实现幼小教师一体化培养的必要性,并制定完善的培养制度和资格认证机制,加强教师对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认识和了解,为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衔接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
二、充分发挥社区在双向衔接中的教育作用
社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活动的重要场所。在社区多元化的活动中,幼儿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观察社会。为此,社区要认识到自身所具有的教育作用,深入分析幼儿的需求,有意识地开发本社区的教育资源,促进双向衔接工作的顺利实施。比如由社区牵头组织幼小教师进行交流,一方面使幼儿教师充分了解幼儿将要面临的小学生活,另一方面,使小学教师深入了解大班幼儿在进入小学前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在制定相关措施时更有针对性,有效帮助幼儿顺利进入小学。社区还可以开展多种主题活动,使幼儿、家长和教师共同参与进来,在多方的信息交流中增进对幼儿的了解,为培养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主题活动的开展要加强对幼儿各种美好品质的培养,如团结、共情等品质。各个社区基于自身实际情况挖掘教育元素,提升各种资源的利用率,为幼儿创造良好的交流氛围,为幼小衔接和小幼衔接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加强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交流合作
目前我国幼儿园和小学具有很强的独立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两者之间缺乏联系性,制约了幼小衔接和小幼衔接工作的开展。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幼小衔接,幼儿园也在大班课程设置和教育活动安排等方面趋向于小学。但是从小幼衔接方面的工作来看,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小学教师对幼儿缺乏各方面的了解,不利于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为了促进幼儿园和小学相向而行,幼儿园与小学要加强交流合作,彼此之间建立更精准和高效的合作,助力幼儿顺利跨过这个过渡期。幼儿园要对大班幼儿进行调查,明确各个幼儿所去的小学;小学也要提前调查入校新生主要来自哪个幼儿园。只有双方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为精准高效合作提供前提,推动后期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教育部门要发挥自身的组织作用,邀请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定期交流,加强对彼此衔接工作的了解,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和讨论,从而制定有效措施提升衔接质量。实践表明,幼小衔接在双向的交流中较为积极,为激发小幼衔接的主动性,小学相关人员要提升对小幼衔接的重视程度,安排相关教师加强与幼儿教师的沟通,对幼儿有一个动态了解。在组织双向衔接会议时,幼儿园和小学相关人员要以积极的态度参与讨论,这种讨论可以是个别人员之间的讨论,也可以是全员讨论,集中全体参与人员的智慧,为双向衔接制定更多有效的策略,切实推动双向衔接加快进程,取得更大成效。
四、在双向衔接中树立学生本位教育理念
无论在幼儿园的学前教育阶段还是小学的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要在学习中获得健康快乐成长,都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树立学生本位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明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共同促进学生良好发展。在幼小衔接中,很多幼儿园的做法背离了衔接的初衷,如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小学化等。在小幼衔接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借助游戏或其他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以更好贴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全面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其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另外,小学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方式也要进行一定的转变,向幼儿教师学习,以更温和的态度耐心倾听学生的需求,建立一种宽松、友爱的师生关系,使小学生切身感受到教师带有温度的关心,在良好的氛围中获得全面和个性化发展。
五、家长以正确的心态帮助孩子顺利过渡
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不仅需要幼儿园和小学做出一定的努力,还要家長发挥积极作用。家长要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避免出现盲目跟风或急于求成的现象,提升对幼小衔接和小幼衔接的认识,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与幼儿园做好沟通,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幼小衔接;另一方面与小学加强交流,使小学教师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发展水平等采取一定的措施做好小幼衔接,使孩子平稳度过入学阶段。另外,家长要多关注自己的孩子,采取实际行动支持孩子勇敢面对新的学习生活,并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理能力,促进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为开始崭新的小学生活做好充分准备。家长素质与孩子的成长息息相关,在双向衔接中,家长要意识到自身的重要性,采取各种方式提升自身素养,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为孩子迎接新的学习生活提供更多支持。家长可以向幼儿教师以及小学教师请教,了解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还可以阅读相关的教育书籍,增加知识储备等,使自身在孩子的成长中体现出更大价值。
六、让学生对学校有一个正确认知
做好幼小衔接和小幼衔接还需要使学生对小学有一个正确认知,在正确认知的指导下才能更好地面对小学生活。根据调查,目前大部分学生对小学的认知主要来源于家长以及周围的亲朋好友,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小学的认识会受到较大影响,如果家长和亲朋好友对学生传输一些夸大或者不正确的信息,学生很容易对小学产生不正确的认知,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即将面对的小学生活,还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影响,如较大的心理压力等。为了减轻学生对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的焦虑,幼儿园和小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机会,让其提前到小学亲身感受一下,获得直观感受和印象。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也会认识到,自身要更加独立,面对问题要以积极的态度解决,从而在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自己,提升适应能力,从各个方面做好进入小学阶段的准备,度过美好的小学生活。
七、引导社会舆论,促进家校合作
“幼小”与“小幼”的双向衔接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仅依靠单独的教育主体难以完成,而是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除了政府和社区之外,还要对社会舆论形成积极的引导,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部门要通过有效的宣传使家长和教师认识到“幼小”与“小幼”衔接不当所造成的重要影响,认识到“幼小”与“小幼”双向衔接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并做好积极配合。在这个基础上,还要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为双向衔接创造条件。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要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学习“幼小”与“小幼”双向衔接的方法,认识到在双向衔接过程中自身应该承担的角色。在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家长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遇到问题时主动寻求教师的帮助。各个地区的教育部门要支持幼儿园和小学为家长搭建自主学习和交流分享的平台,也可以聘请幼小衔接领域的专家开展讲座,为家长解读国家相关教育政策和教育制度,形成“家长自学—互动交流—专家引领”的良好模式,减轻家长的焦虑情绪,使其主动参与家校合作活动。
八、寻求适宜衔接模式,避免生搬硬套
“幼小”与“小幼”双向衔接是近年来受到关注的,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在这方面所积累的经验都较少,部分学校还没有找到适合的衔接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完善教育行为,减少衔接的坡度。同时,幼儿园和小学也要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宜的衔接模式,避免盲目衔接和生搬硬套。一方面,在“幼小”與“小幼”双向衔接的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发展水平。当前我国仍然存在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不同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受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家长和教师群体对“幼小”与“小幼”双向衔接的态度和看法也不相同,在推进衔接工作时,要根据当地的水平和条件选择有效的方法,调整衔接的节奏。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学校自身的条件,基于人员配备、教师专业和水平、教学资源等因素选择有效的衔接模式。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和教研活动时,幼儿园和小学都要关注教师的人数和职业发展水平,结合学校的投入资金、活动场地以及器材设备等因素推进衔接工作的开展。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园和小学虽然可以参考和借鉴试点学校的经验,但仍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因地制宜地选择衔接方式,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九、纵横贯线,打破时空限制
在“幼小”与“小幼”双向衔接的过程中,要基于多渠道保证衔接效果,为学生打造“幼小-小幼”的体验模式。首先,要创设良好的多边环境,基于家庭、幼儿园以及教学形成多边衔接的环境。比如在幼儿园可以设置舒适的阅读环境,通过环境布置来吸引幼儿,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需要提供相应的绘本和阅读材料,帮助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可以在游戏和活动中向幼儿传授规范握笔姿势和规范书写姿势,帮助其提前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在小学,则可以创设多元化的活动室,组织多种形式的课间游戏和体育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增加他们的运动时间。教师还可以调整桌椅的摆放形式,通过“围坐”“小组坐”等方式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其次,为“幼小”与“小幼”双向衔接做好充分准备。在学生身心发展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多元化的活动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解决问题,明确自身从幼儿到小学生的身份转变,在生活中逐步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在学生生活方面,教师要鼓励其通过自主规划、自主体验、自主评价以及自主控制等方式对一日生活进行管理。在学生学习方面,则可以通过游戏和活动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书写习惯,并引导其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合理控制。
十、结语
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跨越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做好幼小衔接和小幼衔接对学生具有重要意义。不论是教育部门还是幼儿园和小学,都要基于自身职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衔接的质量和效率,使幼儿园和小学双向互动,相向而行,促进学生获得更好发展。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