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惠芝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双减”政策下,我们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数学变得生动、有趣。例如:在评讲答案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模仿下熊大,熊二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语言的表扬。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或者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用1-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与喜羊羊进行限时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用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都融合到自己设计动画故事里。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时,利用多媒体动画课件,我设计了狼和羊的故事,在教学前,首先让一个学生看多媒体动画课件讲述一个凶恶的狼偷偷来到羊圈里偷羊。另外6位学生分别扮演2只羊,和一个羊圈。(a+b)×c=a×b+a×c a、b分别代表羊圈里的羊,c代表狼凶恶的狼将羊圈里的羊拖出羊圈,达到更好地理解乘法分配律、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效果。
二、摒弃学生的不良习惯
如果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是不可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良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的得分,不良习惯主要表现在:
1.学生因为把题目的数字看错了、或者抄错数字、以及书写潦草。例如: 2与8,1和7写得模棱两可。
2.列竖式计算时,没对齐相同数位等,就是未能真正理解对相同数位要对齐的概念。
3.计算时不用草稿。
4.对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不够熟练。
5.做作业时不集中注意力。
以上种种的不良计算习惯需要老师在平常的训练过程中,时时提醒,步步到位,日积月累才能养成。除了步步到位的习惯养成之外,在课堂上,我还采用限时1分鐘,让学生找算式中错误的地方,找对的同学给与表扬并奖励贴纸星星。只要学生有细心做题的好习惯,可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三、组织学生有计划的练习
1.明确计算书写的要求。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帮助学生错写或漏写数字、运算符号等。例如:
(1)注意核对学生自己抄的题目和原题目中的数字是否一致;
(2)检查竖式算式中数字和横式上的数字是否一致;
(3)再看学生自己计算出横式的得数和竖式的得数是否一致等。最后把书写工整的作业投影的屏幕上,让其他同学学习并对他们进行表扬。
2.从口算训练入手,规定每节课课前二分钟时间进行学生口算训练。选取的内容:出示PPT 课件、课时练习单、数学课本中简单题目,5人赛,或者男、女小组比赛,又对又快的哪组者胜出。并且每一个星期进行评比出口算优胜组。
3.从笔算训练入手,学生通过先说出容易出错的地方,再动笔用竖式计算。每天坚持计算1小题。如果算错,让把错误的想法和怎样改正的过程写出来后,再加算1小题。让学生重视计算,通过不断反复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例如教学:8加几时8+5=,用课件演示“十”得来的过程,要求学生看着课件口述过程。学生明白了这道题可以看成8+2=10 ,10+3=13;从而真正理解“凑十”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4.从简算训练入手,根据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找出简化的计算过程和简便的计算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和善于发现事物规律。例如:教学 107×25-7×25 可以用PPT 课件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发现这题是乘法分配率的逆运算,用107个25减去7个25就是100个25。
让学生思维敏锐性、灵活性得到提高,也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指导学生正确验算
学会正确验算方法,能快速提高学生的成绩。我教会学生用重算一遍、逆算法、估算法等不同的方法进行验算。例如:教学185×76= 14060,把学生验算方法投影出来,第一种重算一遍,第二种交换因数的位置计算,第三种用除法计算 14060÷76=185,第四种用估算商接近200等。
五、熟背运算定律的习惯
学生只有熟背常用运算定律的习惯,才会更快速而准确地进行计算,更能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例如:我会把相关的数学公式、规律、性质等分类制作成PPT 课件,利用课前2分钟,通过齐读、抽背、默写等方式,帮助学生养成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总之,“双减”政策背景下,我们
应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开拓数学思维和提升整体数学素养。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