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振发 吴爱邦
摘要:“同声同享”教学法基于新高考、新教材、新课程,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坚持“点线面”相结合,以老师、学生为点,以师生的同频共振为线,以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信息互动与能量互换为面。以声达享,以享促声,在声与享的对立统一中提高课堂效率,达成核心素养。
关键词:同声;同享;政治课
此前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面临着新形势、新理念、新格局。教育系统要在认识上找差距,在工作上找短板,在措施上找弱项,在落实上找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立柱架梁。”这一会议精神给思政课教学很大启示,要求思政课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打造高效课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顺应形势的变化,聚焦高效课堂,提出了“同声同享”教学法,并已初步开花结果。
一、“同声同享”教学法的缘起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提到“新发展理念”,包括“创新、绿色、开放、协调、同享”五个理念。“同声同享”教学法与国家宏观政策相衔接,是对新发展理念的贯彻和运用。“同声同享”教学法与人的主体地位相契合,是对传统教学法的辩证突破与创新;它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和谐共成长,促进学生之间的协调发展;倡导课上围绕议题“自由”发出声音,打造开放式课堂,师生同享教学过程带来的收获。
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同声同享”教学法适应青少年的心理和思想特征,在学生共同参与中实现“共”立德“共”树人。
广东2020年开始使用新教材和新课程,2021年实行新高考。新教材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要求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克服长期以来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更强调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不只是为升大学做准备,还要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其育人功能更加明显。新高考之下2021 年高考命题要求“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和引导。要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开放性和灵活性,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同声同享”教学法适应了这“三新”的要求。
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前三个素养是思想层面,后一个素养是实践层面。“同声同享”教学法在“同”在“声、享”中达到到思想层面的提升,又达到实践层面的成长。
二、“同声同享”教学法内涵阐释
“同声”就是师生、生生在教学中就某个议题或问题共同发出声音,在声音的碰撞中实现教学目标。“同声”是调动知识、能力、观点,运用知识、能力、观点,并进行知识、观点的碰撞与交锋,实质是思维的对撞。与过去的教师单向灌输相反,它是多向度的,其视野更加开阔,关注的点有老师还有学生,关注的线有师生内在相联的心灵的共振与共鸣,关注的体有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思维互动与能量互换。“同声”之下,学生遵循一定的规则,“自由”发出声音。课上可以对老师讲授的问题顺势发声,与老师一起进行知识建模和思维建模;可以对老师发出质疑声音,师生之间进行思维碰撞甚至冲突,在碰撞与冲突中构建知识和升华思想;可以对老师不备的内容发出声音,从外与侧的角度丰富课中内容,增加课堂教学的厚度和高度。
以声达享,以享促声。“同声”是过程,“同享”是结果,是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也是思政课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呈现。“同声”中师生立体参与,全员融入声音中,相互之间进行对话,有“攻”有“防”,有“激发”有“点亮”,享受“同声”过程中带来的身心愉悦,带来的新知识、新经验、新方法、新思维、新观点和新能力。这又反过来促进学生再发声,从丰富“声”再到丰富“享”。
“同声、同享”不仅增加了知识、生成了智慧,还建立和深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友谊和情感,构建起师生之间有血有肉有生命特征的 “学习共同体”。这个“学习共同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和主动学习的态度,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学科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团结共进,共同提高学习成绩,达成核心素养。
三、“同声同享”教学法的操作流程
“同声同享”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以素养为目标,以议题为主线,以情境为载体,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第一环节是议题确立。议题式教学是新课程的要求,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同声同享” 教学法根据这一要求,借助议题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第一步。议题围绕教学目标而确立,基于学生和教材内容的实际,要让这个“题”能议,有议的价值。作为第一步的议题是对后面四步的铺垫,能够贯通后面的环节。议题可以是辩论式,也可以是讨论式,也可以是对话式。如果是辩论式议题,后面的主题活动为学生辩论;如果是讨论式议题,后面的主题活动为学生讨论;如果是对话式议题,后面的主题活动为师生对话。现以统编版新教材必修二《经济与社会》中第57页“如何推动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这一议题为例,以辩论的形式进行。再以统编版新教材必修一《中国特色这会主义》第67页“中国为什么能” 这一议题为例,以讨论的形式进行。
第二环节是共话情境。根据议题,创设一定的情境。比如根据统编版新教材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57页“如何推动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这一议题,课前告诉学生议题名称,并由学生做好准备,全班分为两个大组,这两个大组再分为若干个小組,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多种途径分别合作收集关于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的时政资料,形成情境。之后小组长汇总每个小组的资料和观点,交由大组长总汇总,形成本大组的共识。开讲时由两个大组各派一名代表上台开讲,有述有评,阐明观点,时间不超过4分钟。
比如根据统编版新教材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67页“中国为什么能” 这一议题,开讲前告诉学生议题名称,并由学生做好准备,每位同学查找关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的资料,思考其中的原因。开讲时派一名代表上台开讲,有述有评,阐明观点,时间不超过4分钟。
第三环节是师生同声。连接统编版新教材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57页“如何推动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这一议题,第59页有一个探究问题:“有人认为,保护生态环境会影响经济发展。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这一问题再转化为两个辩题,正方:保护生态环境会影响经济发展;反方:保护生态环境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全班分成两个大组进行辩论。由老师做辩论会主持人。辩论期间,每组的同伴可以补充,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助攻台上的本组辩论队员。时间不超过15分钟。
连接统编版新教材必修一《中国特色这会主义》第67页“中国为什么能” 这一议题,结合第71页中的一个探究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任选其一┄┄”转化为“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角度,谈谈对‘中国为什么能有自信”的理解。全班分为八个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阐明自己的观点。时间不超过15分钟。
第四环节是检测反馈。辩论、讨论结束后,围绕辩论主题即时进行纸质检测,做专项练习,以单项选择题为主,时间为10分钟。同时老师也可以把问题细化,组织学生进行抢答,加深学生的记忆。题目做完后同桌之间即时进行互改,并把结果告知老师。老师根据检测结果,讲解错误率高的题目。随后再给全班同学做一或两道材料不同实质相同的题目,进行举一反三训练,以期达到100%或接近100%的正確率。
第五环节是总结升华。根据整节课的表现对学生做出评价,对“同声”过程进行肯定,尤其突出亮点;对“同享”的内容进行归纳;对整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呈现;最后师生共同展望与衔接下一节课的内容。
由于“同声同享” 教学法关注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参与度大大提高,其积极性和创造性被激发出来,因此学习成绩大幅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都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同时,教师由单边灌输转向为双边互动,有了主客体之间的能量和思维的互换,因此拓展了老师的视野,促使老师积极主动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加强学科专业修养。总之,“同声同享” 教学法打造了高效课堂,实现了师生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治儒.筑牢课堂根底[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A),2021(2):1.
[2]郝良群 范斌.大单元视域下学习活动设计应遵循“四个统一”[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A),2021(4):28.
[3]黎加厚.新教育目标分类学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