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美”“和合”文化视域下的音乐审美教学

2023-09-03 07:55王艳红
天津教育·上 2023年7期
关键词:梅派指向京剧

王艳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对于“圆美”“和合”的认知和追求更是自古便有,它们渗透在中国人的思维结构和精神领域里,并潜移默化地沉淀在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深层而不为人所知。由于它们给人以文化和历史的厚重感,对于具体的基础教育教学来说,就显得抽象而茫然。以下结合初高中音乐教材典型作品及课堂具体实例,简单谈谈“圆美”“和合”文化视域下的音乐审美教学。

一、“圆美”文化视域下的音乐审美与教学

(一)关于“圆美”的传统审美文化阐述

中国人对“圆”有着非同一般的认同心理,这种潜意识的文化崇拜,一直在血液中自然流淌,并潜移默化地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圆”包涵流畅、柔润、运动、舒展、活泼、宛转、和谐、完美等寓意,不仅代表着一种传统文化精神,更是一种美的理想,昭示着一种审美心理结构。“圆”作为中华传统美学中一个富有民族特色的范畴,它标志着理想的艺术之美。

(二)中國戏曲对于“圆”的审美追求

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蕴含着一种传统文化精神和民族审美心理结构。其中,以“圆”为美的观念,彰显着华夏民族一种独特的艺术美,并以其特有的功能和诱人的魅力,贯穿于戏曲表演的“四功五法”之中,成为一种颇具艺术魅力的“有意味的形式”。这种“圆”的内在审美张力,不仅规范着戏曲表演者,而且牵引着戏曲观赏者的注意力和想象力,成为中国戏曲潜在的审美追求。

(三)音乐教学中梅派京剧“圆”之美案例解析

在对中国戏曲“圆美”艺术的认知基础上,笔者选取了人音版高中音乐教材必修模块《音乐与戏剧》第一单元《走进戏剧》第二节《戏剧中的音乐》,设计了高中音乐课《“冰轮”传神 梅韵流芳——〈贵妃醉酒〉里的“圆”之美》。本课重点学习传统京剧《贵妃醉酒》的名段《海岛冰轮初转腾》,通过比较法、示范法、讲授法、启发法、模仿法、实践法等,体验感悟梅派特有的“圆”之美,结合《梨花颂》《梦北京》等京歌的导入、比较和拓展,认识梅派京剧艺术对后世的影响,探究其在保留中国传统大胆借鉴革新方面,展现“圆”的美学思想和传承价值。现从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圆”之美的梅派功法体验活动、梅派京剧艺术“圆”的美学思想及传承价值相关文化拓展等方面进行案例解析。

1.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1)通过梅派旦角京剧艺术的课堂鉴赏活动,体验梅派艺术的诗意和韵味,懂得其艺术价值的传承意义,逐渐形成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审美的意识和习惯。本教学目标指向文化理解。

(2)在听、赏、鉴、唱、念、做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会分析、认识、理解、领悟、传播梅派京剧艺术的价值和特征。本教学目标指向艺术表现。

(3)京剧唱段《海岛冰轮初转腾》唱、念、做、舞四功的赏析与体验,感受梅派京剧旋律中“弧圈”式润腔的演唱方法,体验旦角念白中声韵与节奏的美感,了解梅派京剧的“做功”、“打(舞)功”、服装、扮相、剧目等特点。本教学目标指向审美感知。

从上述目标可以看出,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审美感知、文化理解、艺术表现)的教学目标,把审美教学和民族传统文化有机交融在一起,以一种感性实践活动的方式,传承梅派京剧艺术的“圆”之美。

2.梅派京剧艺术“圆”的美学思想及传承价值的文化拓展。

拓展部分,教师通过梅兰芳的小视频、图片简介和京歌《梦北京》等视频,谈梅派艺术对后世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梅派京剧艺术体现了怎样的美学思想和传承价值?然后,回顾总结审美实践活动:(1)端庄娴雅的古典美:雍容华贵、平和中正,圆熟匀称、蕴藉流畅、恰到好处,天然去雕饰;(2)深沉含蓄的诗意美:意境和美、典雅从容、虚实分明;(3)细致胆大的创新美:唱腔、念白、做工、舞蹈、音乐、服装、扮相、剧目。以上即是梅派京剧艺术在保留中国传统基础上大胆借鉴革新的“圆”之美。

通过听特征、析特点、品韵味、唱“融合”等环节的实践体验,感知、理解并认同梅派京剧“圆美”艺术,这节课像是打开了一扇窗,让学生懂得走进艺术需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耳朵以及一颗善于感悟美的心灵,懂得音乐审美不仅是一种文化、一个概念,它更是一种行动、一种品质、一种素养。在探寻梅派京剧“圆”之美的审美体验、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等实践活动中,学生品悟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价值和精神风骨,真正意识到学会站在文化视角正确审美,这才是当代人应有的追求和责任。

二、“和合”文化视域下的音乐审美与教学

(一)关于“和合”的文化阐述

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一书中提到:我们的祖先曾创造了无与伦比的文化,而“和合”文化正是这其中的精髓之一。这种“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是我们民族所追求的一种文化理念和理想境界。“和合之美”理念是指中国文化的首要价值,是中国文化生命最完美、最完善的体现形式。

(二)“和合之美”典型音乐教学案例解析

“和合之美”是中华文化谱写的美妙乐章,它在音乐基础教育教学中亦能悠悠奏出曼妙的韵律。以八年级音乐课《和合之美——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为例,看中国传统文化审美在具体音乐教学中的渗透和运用。该课例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命之杯》之《我和你》,是一节综合实践音乐欣赏课。该课基于提高音乐审美、丰富知识技能、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聚焦歌曲《我和你》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设计了以“知识”学习为明线、以“情感”体验为暗线的两条主线,相互渗透,着力推进教与学的有效发展。采用一些必要的策略,力求激发学生的音乐感知和理解:首先,刺激音乐体验——突出音乐本体,通过模仿、图谱、律动、听辨等方法,丰富音乐要素的体验方式,增进学生音乐应用能力的转化生成;其次,深化情感理解——在抽丝剥茧中思考、探讨、拓展,着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素养,从音乐联觉体验到中华“和”文化的审美熏陶,促进欣赏能力的发展和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围绕“和合之美”的主要教学设计,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赏析、演唱等探究实践活动,理解并领悟歌曲《我和你》作为奥运会主题曲所传递的中华“和”文化的神韵与美好精神,即以和为贵、世界大同的理念。本教学目标指向文化理解。

2.通过律动、演唱、图谱、探究等方式,体验感受歌曲《我和你》所传递的奥运精神和蕴含的人文内涵。本教学目标指向审美感知。

3.能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我和你》,体验、感受音乐(歌词、旋律、节奏、速度、调式、和声织体等)所表达的“和合之美”。?本教学目标指向艺术表现。

三、结语

《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提到,核心素养中的文化理解,指的是对特定文化情境中的艺术作品的人文内涵的感悟、领会、阐释能力。文化理解包括感悟艺术活动、艺术作品所反映的文化内涵,领会艺术对文化发展的贡献和价值,阐释艺术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文化理解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在艺术活动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尊重文化多样性,增强文化自信。“圆美”“和合”文化视域下的音乐审美教学,可以看作是文化理解核心素养的深度渗透。

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充分挖掘和运用学科所蕴含的体现中华美育精神与民族审美特质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丰富审美体验,开阔人文视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文化观,这是时代美育的新观念,也是《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目标和要求。作为扎根在音乐教育教学一线的工作者,我们能够做也必须做的,就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通过探索更人本更具体的方法、手段和充满文化审美情趣的设计,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形式,完善审美教育教学方式,从而更好地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传统,树立良好的文化自信。

注:本文系2021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音乐课堂深度学习评价研究”(项目编号:JSZJ21011福建教育学院资助)的研究成果。

(柳艳芳)

猜你喜欢
梅派指向京剧
作品欣赏
科学备考新指向——不等式选讲篇
京剧表演开始了
丁晓君——舞台梦 戏剧瘾 梅派青衣丁晓君对京剧沁人心脾的情感
我的京剧之路
把准方向盘 握紧指向灯 走好创新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梅葆玖先生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