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杰
摘要: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教学模式僵化,难以调动孩子的阅读兴趣,未能凸显小学生的阅读学习个性,效率较低。而通过给阅读教学注入趣味性,实现从阅读到“悦读”的转变,则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趣味阅读课堂,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毅力和决心。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学习兴趣 课堂课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学科,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夯实学生的字词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一则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曾指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能力的重要性,而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阅读。但是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效率较低,学生视野无法拓展,仅以应付的态度阅读课文,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针对该问题,迫切需要实现从阅读到“悦读”的转变。
结合媒体技术,激发阅读兴趣
现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一些新的教育科技开始逐渐普及应用到一线课堂中,譬如,多媒体教学技术、微课视频教学、电子白板教学等,它们的出现改变了僵化、枯燥的“板书+口述”的教学形式,为课堂注入了较多的趣味性和科技感。因此,在实施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积极利用这些方法,通过自行设计制作课件或者下载特色语文教学资源等,将其投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中,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阅读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以多媒体实施阅读教学,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教学指导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第一课郭沫若先生的《白鹭》时,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作者的基本资料,如主要作品、处女作,以及作者对文学界作出的贡献,等等。其后,可以展示一些关于白鹭的图片,如站在靠近岸边梳洗羽毛的白鹭、在水中捕鱼的白鹭,以及在天空中飞翔的白鹭等,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图片、景象来试着说一说自己的感想,由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后,再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教材中找一找作者是怎样写白鹭的,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在提升学生文学作品赏析能力的同时,更优化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结合微课视频教学,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信息技术构建的语文课堂,另一个较为明显的教学优势就是可以随时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如果利用得当,将大大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如在教学指导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第三单元课文时,通过浏览本单元课文的篇目,可以知晓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民间故事”展开的,《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这些故事性的课文非常贴合高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点,有的学生学完本单元的民间故事之后意犹未尽,基于此,教师可以结合微课视频的方式,播放一些其他的民间故事动画,如《人参娃娃》《金色的海螺》《刘海砍樵》等,课后学生还可以搜集更多的关于民间故事的文学素材自行阅读,这样学生的阅读量越来越大,文学见识逐步拓展,文学素养与日提升。
结合趣味问题,引导主动阅读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就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阅读的方法,使其掌握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而想要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尤其是高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针对该问题,教师要学会设计趣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到阅读材料中寻找答案,这样学生从阅读到“悦读”的转变就可以实现。比如,在教学指导《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几个探究性的问题:请说一说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课文?找一找这篇课文中的多音字,并尝试给这些多音字组词。文章的题目是“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请你通过阅读课文,找一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汽车吗?是飞机吗?还是火箭呢?如此,通过这样的趣味问题设计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积极性,相比以往的阅读教学模式,逐字逐句带领学生朗读,分析字词用法,由学生主导的语文阅读课堂更有乐趣,教学的效率也更高。学生前期可以自行分析和查找课文原文,并自行解决一些问题,而对于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则可以结合为小组展开探讨,“悦读”的氛围由此塑造。
利用角色演绎,构建趣味课堂
小学生的演绎兴趣比较高,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这一儿童行为特点,将课文作为剧本,启发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人物角色,仔细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社会地位,通过合作表演舞台剧的方式,诠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构建趣味语文课堂的氛围。比如,《将相和》这篇课文就非常适合以舞台剧的方式演绎,学生可以选择的角色有:秦王、齐王、蔺相如、廉颇等,秦王一副虎视眈眈、想要欺凌弱小的态度,齐王在秦王面前则王者之气稍逊一些,在渑池会盟时,齐王胆战心惊,而蔺相如则大义凛然,不畏强权,对于任何事情都敢于据理力争,即使在强大的亲王面前也毫不畏惧,但对于国内的个人恩怨,则不去理睬,是一个以国家利益为先、胸怀宽广的人,相比之下的廉颇将军,也是一位正直、忠义、勇敢、勇于认错的人,廉颇更是凭借卓越的战功被誉为战国四大名将。这些不同的人物同时出现在一篇课文中,学生应该如何演绎呢?这就是这篇课文的趣味性所在。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自行阅读的时间,通过阅读仔细揣摩以下几个问题:大家想一想蔺相如初次会见齐王的时候,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这时候,蔺相如还是一个没有功劳的人,他该怎样向齐王介绍自己呢?大家想一想齐国和秦国的国力哪个较强?当齐王在渑池会见秦王时,周围会有多少人?齐王会见秦王的时候带着蔺相如一起去的,这表现了齐王对待蔺相如的一种怎样的态度?廉颇作为齐国当时战功赫赫的将军,当他捆着荆条去蔺相如的府上请罪的时候,大家想一想廉颇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他一路上都在想些什么?通过设计这些问题,可以帮助选择某个角色的学生更好地把握住那个角色的心理活动。例如,有的学生就针对蔺相如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蔺相如在刚刚上殿向齐王介绍自己时,应该是非常注重礼仪的,因为他本身是一名文臣,不像武将一般粗犷,但是,在保持礼仪的基础上,他也会不卑不亢,尽可能地展示自己,这样齐王才能看到他的才能。而选择扮演廉颇将军的人则认为廉颇将军在去蔺相如府上的时候,应该是信念坚定的,他認为自己错了,就会去道歉、请罪,这是一名武将的担当,也是他的性格魅力……如此,每位学生都在问题的引导下,对选择的人物角色有了自己的理解,那么,表演的过程中就更加得心应手,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大大提升,有助于构建高效的语文阅读课堂。
设计阅读比赛,提升阅读效率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针对阅读速度,设计比赛训练,坚持每节课使用该方法,则有助于提升高年级学生的阅读效率,并让学生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例如,在教学指导《鸟的天堂》一课时,教师可以如此设计启发问题,“大家要知道,在生活中有很多需要快速阅读的场合,例如,电视机前的新闻,它一般会以滚动的方式播出,如果你没有在短时间内记住这些重要信息,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另外,在考试的时候,如果你的阅读速度快,那么,做题的速度也就快,这也可以给我们留出更多的检查时间。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比一比谁的阅读速度快,当你读完《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之后,请把自己的课本关合上,然后举手示意,这时老师会给你报出你阅读花费的时间,当大家都阅读结束后,老师请几名同学来试着回答几个问题,用这样的方式检查大家的阅读效果,大家说好吗?”在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后,教师听到教室内朗朗读书声。
待学生都举手示意阅读结束后,教师分别对三位学生提出问题: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说一段你记忆深刻的课文片段。对于这三道问题,有的学生回答得十分出色,但有的学生则只注重阅读的速度,而忽视了一些重要的内容,甚至连作者是谁都没有花一些时间去看。其实这三个问题都比较简单,只有第一个问题有标准答案,而另外两个都是即兴回答的问题,理论上讲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例如,第二个问题“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有的学生回答,“这篇课文赞美了优美的自然环境,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理想的、和谐的人文景观,我们要保护这样的地方。”而有的学生则回答,“我也认为是在写自然景色,歌颂的是自然的美好,但是,我查阅到这篇文章写作于1933年,而那时我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战争时期,我不知道这样的美景到现在是否还存在,为了避免这样的美景消失,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国家。”这就是针对同一个问题学生所表达的不同看法,是学生学习个性的体现,也是独立思考的结果。在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既要重视效率的掌控,也要关注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的培养。
考核课外积累,阅读再接再厉
正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是永远没有止境的,只有勤学、好学,才能有更多的学习收获,也才能处理和解决生活中的更多问题,而这就需要学生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具备自主阅读能力,鼓励他们多阅读课外书籍。新颁布的“双减”中,也对“阅读”提出了简单的要求,如“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学生放学回家后完成剩余书面作业,进行必要的课业学习,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阅读和文艺活动等。”因此,高年级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一些教学契机,来检查学生的课后积累,让学生意识到课外积累的不足,进行自主阅读的查漏补缺,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更使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
一是课堂随机考核学生课外积累。通过课堂实施阅读教学,提问学生一些涉及课外知识的问题,可以有效检查学生的课外积累量。例如,在教学指导陆游的古诗《示儿》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对诗人陆游有哪些基本的认识,他是怎样的一个诗人?他所处的政治背景、社会背景如何,他一生有哪些功勋、事迹,除了这首《示儿》,学生还知道他的其他作品吗?对此,有的学生平时经常浏览文学常识,也从《唐诗三百首》中看到过许多关于作者陆游的其他作品,如《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以及《冬夜读书示子聿》,基于此,一些学生表达了自己对诗人陆游的看法,还有的学生则当场背诵了陆游的其他诗词作品,整个课堂被浓郁的诗词氛围包圍,学生的诗词朗读兴趣浓厚,课下阅读课外古诗词的兴趣也更高。
二是组织主题考核活动深化阅读。教师除了在语文课上通过课文实施课外积累的考察外,还可以向年级组长或者校领导提出建议,组织主题课外积累的考核活动,考核活动可以具体分为“书面考核”“现场考核”,书面考核的内容可以是某些经典小学生读本中的故事。例如,《叶公好龙》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它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或者请学生再列出几个读过的其他的成语故事,并写下它们包含的道理。又如,针对课外古诗词的积累,教师可以给出几个题目,要求学生根据诗词的上半句,补充下半句,或者是根据下半句,补充上半句。而“现场考核”则更多的是测试学生的临时应变能力,比如,询问学生《少年闰土》课文出自鲁迅先生的哪部小说?还知道鲁迅先生的哪些小说?又或者是让学生试着说一下读过的课外书籍《西游记》的感悟。这些主题考核活动,都可以考察学生的课外语文阅读积累量,通过对考核情况优秀的学生颁发奖状或者奖品等方式,可以激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再接再厉,从而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实现“悦读”氛围的构建。
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以往的阅读教学模式,由于僵化、单一而无法调动学生阅读潜在兴趣,为了驱动学生主动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方法、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速度,构建“悦读”氛围。笔者简述了几点稍具可行性的策略,如结合媒体塑造趣味阅读氛围、组织学生角色演绎、深入体会课文人物性格,以及组织课外积累的考核活动等,希望对教师有所帮助,让学生将阅读视为一种乐趣,在阅读中获得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马全彪.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化探究[J].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6).
[2]邱洋.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提问的策略探究[J].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6).
[3]李芳霞.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与应用探析[J]. 新课程,2022(01):55.
[4]孙传香. 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 课外语文,2021(36).
[5]田淑宏. 兴趣引领学生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分析[J]. 新课程,20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