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宇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
近几年,我国逐步提高对科研单位预算及预算绩效管理,其中,预算绩效不但是科研经费预算关键内容,也是财务管理核心,还能够有效推进国家科研任务。因此,在政府正确引导下,科研单位开始将财务管理中心倾向于体系变革,以保证预算有效支出。尽管我国科研单位始终在推进预算改革,但实施成效并不理想,尤其是预算绩效管理。对此,对这一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际价值。
科研单位是以技术研发为主的机构。而预算管理主要是科研单位在开展基础活动及业务工作的同时,有效分配和管理使用资金,以达到量化、分解、执行预算指标等目的。因此,科研单位在科研经费管理层面所具备的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科研单位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具体包括:政府拨款,主要是科研人员工资、科研基本业务费、基本建设专项费等;各类研究经费,主要是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扶持的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等;其他收入,主要是单位提供的各类服务或科技成果转化所产生的各类收益。由此可见,资金筹集渠道十分广泛,并且资金性质差异很大[1]。因此,在使用经费期间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确保专项资金专项应用。
二是科研经费支出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科研单位主要从事科学研究,而科学研究本身具有极强未知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在开展工作期间有可能随时调整研究内容,从而导致预算管理具有不确定性,经费支出在执行期间可能经常调整,这就直接增加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工作难度。
三是科研经费财政保障率较低。科研单位拥有高水平技术人才以及先进科学设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科技成果研发。但是,科研单位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资金投资较低[2]。同时,科研单位科研人员以博士生为主,总体年纪较大,并且与企业界紧密相连,但不能有效促进产学研有效融合。
科研经费绩效管理是全面实施预算管理的关键。因此,就科研单位预算部门而言,绩效管理不再只是单纯的财务工作,更应该成为科研单位战略决策。这就要求科研单位必须通过系统分析、综合各方面资源、协同整体规划和组织实施。在此期间,科研单位开展绩效管理工作就显得十分必要。而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旨在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促进绩效管理理念及方法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过程有效融合,从而得到与全面预算有机结合的一种预算管理方式。因此,科研单位全面推行预算管理有利于高效解决收支矛盾,不断促进提升使用资金效益,突破资金安排固化,从而不断提高科研单位预算管理水平及现代化治理能力。此外,科研单位通过开展绩效管理能够有效实现并实施相关战略目标[3]。总之,为不断加强科研单位预算编制科学性、合理性及规范性,科研单位必须不断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及社会效益。
一是科研经费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缓解收支矛盾,提高资金使用收益。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日益恶化导致科研单位财政收入更加困难,财务收支矛盾更加突出。而科研单位全面推进财务绩效管理旨在促进各类财务收支活动与财务管理有效结合,并采用计量方式统一安排科研单位各类筹资活动,合理配置现有资源,并在资金安排期间全方位展现绩效及结果导向作用,以不断降低闲置和浪费资金的可能性,从而促进经费最大化,推动科研单位长远发展。
二是科研经费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前,我国科研单位管理碎片化问题十分常见。由于科研单位财政支出往往是经过各部门预算数据汇总整合而形成,并在此期间,各部门预算通常是以个人实际需求为依据,无法从宏观上综合考虑科研单位整体发展及资金使用效率,从而造成资金安排与科研单位总体发展不相适应。而实施全面绩效管理则是要充分考虑科研单位整体发展目标、经费安排以及资金使用效果,将各部门工作内容与目标和业绩有效融合,同时还要将各部门预算及科研单位年度工作联系起来,推动预算管理一体化,从而不断提高科研单位管理水平及现代化治理能力。
目前,我国大部分科研单位都在积极寻求全面预算管理。但是,在开展预算编制期间,大部分工作都是由业务部门申报完成,或者是严格按照科研单位战略规则加以执行。随后,将申报材料提交到财务部门对其进行整理与审核,最终由科研单位决策会议审批审核结果。在上述过程中,单位有关职能部门尚未真正参与到预算编制的全过程中,并且在执行时很有可能会造成各部门间信息堵塞,导致预算审批由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到管理层层层加码,进而偏离预算管理本质,从而影响到单位战略目标实现[4]。
有些科研单位目前现有预算管理制度内容比较粗糙,往往是直接套用行业制度模板,尚未充分考虑科研单位具体状况及预算管理实际需要。因此导致无法为部门预算管理提供有效指引,使科研单位预算管理效率不断下降,进而无法充分发挥出预算管理真正价值[5]。
此外,预算编制核心是价值配置。科研项目申报单位在预算申报期间多报、谎报现象时有发生,甚至还会出现挤压其他部门经费的情况。还存在预算编制是自上而下的问题,这就造成在资源分配期间经常以“话语权”或“影响力”为导向,而非以“真实需求”为导向,从而导致科研单位资源浪费十分严重。
在科研单位开展预算管理时,整理与管理填报数据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工作。由于填报数据来源多,质量参差不齐,数据量大,这就要求相关人员首先要进行整理、校验核对,然后再进行数据分析。
在科研单位预算管理执行过程中,各部门间交流会受到阻碍。大部分科研单位都认为,预算管理工作是由财务部门主要负责。但是,各部门所处岗位不同,导致各部门间出现信息不对称现象十分常见。一般情况下财务人员接触不到企业业务本质,无法全面考量科研单位内部信息。因此,仅仅依靠在项目后期获得有限信息以及历史数据进行预算编制,会与现实存在偏差。
科研单位绩效评价需要付出长期努力,必须在不断研究和探索中逐步建立相对完整的绩效预算管理体系,科研经费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可从如下方面着手。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指引下,我国科研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得到较好落实。但仍有部分科研单位预算管理依旧处于表面。对此,为切实提升科研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科研单位应不断提高科研单位管理人员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不断加强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并将预算绩效管理视作全面预算财务管理工作重点[6]。其次,定期为预算管理人员展开培训。及时转变财务管理人员绩效管理理念,不断加强培养相关部门人员,使其在业务和绩效评价方面的专业技能得到持续改进,从而使整个科研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能力得到增强。最后,不断加强培训科研财务助理人才。不断拓宽科研服务市场,从而为科研单位预算编制、项目经费支出、财务决算以及专项审计等方面提供服务。此外,在科研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期间,还要促进各部门协调沟通,不断强化各部门沟通与配合,以促进提升经费利用效率[7]。
积极构建并完善相对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科研单位开展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因此,在科学构建并完善评价指标体系期间,科研单位应严格参考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并基于行业及本单位实际发展情况和项目研究类型,如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示范转化人才和激励平台建设等,科学构建合理性强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此外,科研单位也可采用定性、定量方式,对项目资金产出、效益、满意度等指标进行量化评估,或者综合评价项目经济性、效益性、效率性[8]。针对同一类型的项目,科研单位可建立综合评价方法指标及量化指标。而在建立绩效指标体系期间,应实现可量化、可评价、评价效果可运用,从而不断提高科研单位经费使用效益。
促进协调和监督执行预算和项目进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推动单位内部预算执行进度。其主要方法为,应确保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到预算管理工作中,并主动承担加快具体科研任务工作进度的责任,由此推动有效执行预算管理。在我国放管服政策指引下,我国科研单位应不断加大对经费使用力度,不断提高科研人员节约意识水平,确保科研工作不受任何不公平约束[9]。同时,也可以通过开源节流,有效转移经费,从而为科研单位创造更多价值。此外,在全过程管理科研项目期间,预算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相关数据,从而为加快实施预算管理工作进度打下坚实基础。而为有效把控支出预算,相关管理人员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可行性论证,力争在批复之前,保证预算编制工作。如果科研单位具备足够的财力,那么可在前期研究期间不断投入经费,促进预算规模与阶段性研发任务有效联系。并在执行期间签订合同,以全面掌握采购进度,从而凸显预算执行准确性[10]。
科研经费是支撑科技创新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对于高效利用科研经费、提高研究成果质量和效益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开展科研经费的预算绩效考评显得尤为重要。科研经费开展预算绩效考评可以有效促进科研经费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提高科研项目的开展效率和成果转化能力。第一,预算编制阶段的考评。在科研经费编制阶段,需要对各项预算进行全面审查和考核,确保科研经费的使用符合国家政策和科研规范,并且满足所需的科研需求。第二,实施阶段的考评。在科研经费实施阶段,需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管和考评,确保经费使用合法合规、有效利用、高效管理以及取得明显的研究成果。第三,成果评价阶段的考评。在科研项目完成后,还需要对项目的成果进行评价和考核,衡量其对学术领域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对该项目和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最终考评。第四,在开展预算绩效考评时,需要结合具体的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情况,明确考评指标和标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推动科研经费高效使用。同时,还应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如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提高考核的全面性和精准性,更好地服务于科研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第五,科研经费预算绩效考评应该基于客观的指标和数据,以科学的方法和标准进行考核,确保考核结果真实、准确和可靠。同时,还应遵循合理性原则,即在考核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项目性质、阶段性和不确定性等,为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提供更为精准的参考。
综上所述,作为以技术研发为主导的科研单位,往往面临融资渠道有限、政策管理要求及项目研发难以预测等问题。为此,科研单位在实施预算管理期间,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政策及上级部门要求,基于科研经费基本特点,始终围绕项目全周期预算、编制、执行、考核等环节,科学构建相应预算监督体系,从而达到国家对科研单位在预算管理方面的特定要求。此外,科研单位还应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合理配置人、财、物资源,保障科研体系高效运行,从而推动科研单位变革创新、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