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朝
(作者单位:泸州市城市建设档案和信息中心)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建立现代化财税体制的决策部署,结合多年来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经验,财政部坚持用系统思维和信息化技术手段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并于2020 年2 月发布《财政部关于印发〈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试行)〉的通知》(财办〔2020〕13 号),开启了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的新篇章。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实现全国政府预算、部门预算、预算全过程、预算项目全生命周期以及全国预算数据共5 个方面管理的一体化[1]。随着预算管理一体化的推进,基层事业单位应做到与时俱进,充分结合实施要求加快预算管理制度的完善,紧跟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步伐,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更好地适应预算管理一体化工作需要,从而实现单位各项工作目标,切实履行落实公共服务职能。
预算管理一体化是以统一的预算管理规则、标准、制度为核心,以财政的预算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为载体,运用信息系统思维整合预算管理各环节业务流程,将统一的预算管理规则嵌入预算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提高单位基础信息管理、项目库管理、单位预算编制、预算调剂与调整、单位预算执行、银行账户管理、单位会计核算、预算绩效考核、部门决算、部门财报编制、综合报表查询等工作的标准化和自动化水平,为建立标准、规范、约束有力的预算管理制度提供管理规范、技术规范、监督要求,实现对各部门(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全流程跟踪、监控,保证各部门(单位)预算管理规范、高效运行。预算管理一体化的顺利推进有利于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要求;强化全国预算管理“一盘棋”的整体思路,推动政府决算部署的贯彻落实;落实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控制流程和集中校验机制,实现各部门(单位)资金支付全流程电子化,优化预算资金支付审核管控流程,提高资金支付效率;健全预算管理流程,实现事项全覆盖[2]。
2022 年1 月1 日起,全国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推行财政的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财务管理工作正式进入预算管理一体化新阶段。以某事业单位为例,其预算管理一体化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基础信息管理、预算项目库管理、单位预算编制、预算调剂与调整、单位预算执行、政府采购、银行账户管理、单位会计核算、预算绩效考核、部门决算、部门财报编制、综合报表查询等。
预算管理一体化实施有利于实现全国预算管理工作统一系统、统一规则、统一标准、统一制度,提升全国预算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自动化水准,实现对各部门(单位)预算管理工作全流程跟踪、全方位监控,助推各部门(单位)预算管理工作规范、高效运行。同时,全面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对现有财税体制改革意义重大,能够切实增强预算管理约束力,落实各级政府部门厉行节约、过紧日子的要求,增强财政部门统筹各类资源的能力,集中财政资金保障重大政策、战略、紧急重点项目实施,进而规范、精准助推预算管理工作落实落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升国家财政预算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实现“五个一体化”(实现全国政府预算管理的一体化、各部门/单位预算管理的一体化、预算全过程管理的一体化、预算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一体化、全国预算数据管理的一体化)管理目标[3]。
单位预算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预算编制需要各职能部门和全员参与。但实务中,因为时间紧、工作量大,各职能部门参与度不高、不够重视,认为预算编制主要是财务的事情,没有必要讨论和论证,为了应付工作任务,往往会闭门造车,准确性不高,随意性较强,导致预算编制整体质量堪忧。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能够从流程上实现管理平台从预算、执行、决算到评价的全过程覆盖,从内容上涵盖预算管理、资产信息管理、会计业务核算、政府采购活动、部门(单位)决算报告、政府财报及绩效监控等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的全部业务。统一的系统平台、更高的管理要求,有利于转变预算管理观念,规范基层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后,各级财政部门与基层事业单位共用一个系统,数据衔接更顺畅,能够完全打通财务日常管理各个模块间、纵向上下级部门间、横向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间的信息孤岛,有利于实现各级财政部门对预算管理的动态监控,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基层事业单位树立“一盘棋”思想,特别是能够提升基层事业单位的信息化水平,使得预算编制更科学精准,预算执行更合规顺畅,更能跟踪监管预算项目资金的使用,加强单位内部各部门的协同配合,更好地发挥财务管理在单位管理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了单位银行存款、现金等的支取、日常支付,集中统一监管资金,实时监控基层事业单位基本账户转款业务,动态预警转款过程,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规范资金使用,加强基层事业单位货币资金管理,严防挪用资金、私设小金库,规避财务人员舞弊行为。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将固定资产统一到单位基础信息模块一同管理,解决了原有资产管理系统孤立的问题,实现从资产配置申请、预算编制、政府采购(或自采)、组织验收到做账登记、清查盘存、无偿调拨(划转)、报废及处置等全流程一体化管控,能够增强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风险意识,严防国有资产无故丢失、损毁,有效落实资产管理责任。
传统的预算项目绩效管理主要由各级财政部门通知,重点检查、部门(单位)自查结合开展,统一报送纸质资料,管理分散,执行流于形式;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能够实现预算项目绩效管理从指标编制、运行监控、进度跟踪、单位处置到绩效评价等的统一集中监控,全过程跟踪各业务环节,有利于强化基层事业单位预算项目绩效管理意识,从而提高预算项目绩效执行效率,落实项目绩效责任。
目前,大多数基层事业单位碍于资金成本、技术条件限制等,并未建立相对完善的会计业务信息系统,大多购买单独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账套(用友、金碟等),但仅用于会计账务核算,很少涉及预算编制、资产管理、合同管理、银行账户、人员信息、资金支付等业务模块,信息化建设水平有限。而预算管理一体化从根本上改善了各个业务相互独立、分离的情况,并且统一使用信息系统平台,将各大业务模块纳入集中管理,解决了基层事业单位会计业务信息化建设不足的困境,提高了各基层事业单位会计业务处理质量和效率。
预算管理一体化实现了各业务模块、各级部门之间信息互通共享,不仅改变了年初预算编制、年中执行、年末决算等环节相互独立的情况,更是对新旧预算管理业务的衔接和预算管理模式的变革,涉及业务面广、技术要求高。基层事业单位现有的人员分工和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应预算管理一体化工作要求,特别是预算编制审核岗位,不仅要了解掌握系统各大模块功能,还要清楚各个项目的数据来源、审核标准。而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有助于提升基层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
从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运行一年的效果来看,基本上能够满足各单位预算编制、调整申请、预算执行、政府采购、会计核算等工作业务需要,经办岗和审核岗之间流转也较为顺畅。但是,系统操作反应比较迟钝,系统访问经常卡顿、崩溃,有时会出现信息错乱,影响工作效率。另外,系统的各项业务模块还不完善、功能不齐全。例如,资产管理模块还在对接中,还不能实现合并管控;单位用户数量有限,不相容岗位未能实现分离,经办岗位既是各项收支业务数据发起者,也是单位会计核算制单人,存在管理上的风险[4]。
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虽然已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全面运用,但大多单位并未及时建立健全相关的配套管理机制,将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核算质量,使得预算执行偏离正确轨道。基层事业单位的资金大都来源于上级财政定期拨付,新的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中未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导致拨入的财政资金支付使用缺乏财务内控制度保障,存在使用不规范、流程不合理等情况,达不到预期管理效果。
首先,部分单位专业人才队伍配置不足,单位资金规模小,人员短缺,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也没有独立的财会管理部门,甚至没有配备专职的会计人员,多以兼职为主,精力有限,不足以胜任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其次,部分单位缺乏对财务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的培养,而预算管理一体化在管理方式、流程、规范等方面都需要更高水平的财会人员支撑,这需要财务人员主动学习,不断增加知识储备,提高处理会计业务水平,更好地为领导提供决策支持[5]。但实务中,财务人员没有受到较好的培训,能力不足。
任何新系统的推出,都要经过持续不断完善的过程,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也不例外。针对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操作反应比较迟钝,访问经常卡顿、崩溃,有时出现信息错乱,功能模块不完善,用户数量有限等问题,各级财政部门要持续加大建设投入,增加用户量,不断修复、完善系统功能,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坚持在实践中求发展,在解决问题中求进步,切实增强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容错功能,确保预算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新的预算管理系统必然需要新的管理规范要求。基层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以“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为主线,建立符合预算管理一体化的财务内控制度办法,同时根据各项业务模块功能分门别类制定实施细则,明确内部财务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内部监督机制,落实监督职责,形成以预算管理一体化财务内控管理办法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做到基层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实施的监管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确保基层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一体化运用从制度上规范管理、在监督中落实责任。
为落实预算一体化实施的各项任务、保障预算管理工作平稳开展,各单位首先要加大对财会人员业务知识的培训力度,积极修订规则和制度,逐步提升财务人员整体业务处理能力和分析研判能力,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其次,根据预算管理一体化工作需要,完善人才竞聘上岗机制,吸纳更多优秀人员,扩充人才队伍,把好人员进口关,切实提高基层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水平。再次,各级财政部门应当有针对性地将预算管理一体化实施带来的新变化、新要求作为培训内容,统一部署和指导,按需施教,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多渠道、多层次的培训方式提升各部门(单位)财会人员预算管理一体化业务处理能力,规范单位会计业务行为,不断提高各部门(单位)财会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
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实施,对基层事业单位会计业务的标准化、规范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了更好地适应预算管理工作要求,基层事业单位需要不断完善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模块功能,健全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转变单位预算管理思路,打破各项会计业务信息数据壁垒,改变会计传统工作方式,优化单位内部资源配置,紧跟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步伐,提高单位会计业务水准,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