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艳娜
(中共丰县县委党校)
创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模式,既是贯彻和落实党中央提出的“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必须向基层下沉”和“推进基层治理新格局”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把基层治理同基层党建结合起来”。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指出要“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江苏省丰县在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中积极探索,取得了可喜成绩。以小韩村为例,小韩村党支部长期发挥“班长”作用,坚持用“一体化、一盘棋、一张网”的思路加强基层网格管理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小韩村位于江苏省丰县师寨镇东北部,现有人口1980 人,下辖3 个自然村、4 个村民小组、38 名党员,土地面积2100亩、耕地面积1673亩。小韩村是国家级文明村,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水美村庄”、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2018 年村党群服务中心被评为市基层党建示范点。近年来,小韩村以提高党支部领导力、组织力为目标,以发展产业为支撑,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突破口,以创新治理模式为抓手,取得了一定成绩。
小韩村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班长”作用,选优配强村干部队伍,严格落实“五选七不选”标准,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坚持把热爱农村工作、致富本领能手等优秀人才纳入村干部队伍。目前,全村5 名村干部中有致富能手4 名。高标准建设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置了综合服务大厅、食用菌木耳展厅、村史馆、百姓舞台等功能室。同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将村党群服务中心和各功能室打造成为宣传政策、联系党员、服务群众的干群之家,并按要求进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不断推进村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工作。
小韩村立足本村食用菌种植优势,创新实施“党建+食用菌产业”发展模式,实现全村食用菌种植户技术、市场、收益共享。以村党支部为龙头,实行“1+N”帮扶模式,即1 名党员种植户无偿为3 ~5名群众提供食用菌种植技术指导,带领16 家实力较强的食用菌种植大户,为有种植意愿的群众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围绕“依托产业链、连接大市场、提升产销量”的总思路,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徐州恒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定期向全镇其他食用菌种植户发布市场需求信息。建立“党员示范户+农户”利益联结模式,有效降低农户参与成本,带动农户采取土地租让、木耳种植、就业取酬、入股分红等方式增收,实现食用菌发展与农户收入水平同步增长。
小韩村紧紧抓住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移风易俗、民生工程三个关键点,坚持以点带面,从线到片,打造小韩村新“风景”。一是全力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村党支部组织群众全程参与设计、建设、监督。目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已全部完工,总建筑面积7.1 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楼42 栋828 套房、配套商业服务楼4 栋。二是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村道全部铺设沥青路面、安装太阳能路灯,强电、弱电管线已全部埋好,配套建设了污水处理中心、公共停车场、百姓大舞台等系列便民服务设施。三是倡导移风易俗入人心,制定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形成“红白喜事、勤俭节约”新风尚。深入开展文明家庭评选、文明墙画展示等活动,让文明正气蔚然成风。
为了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小韩村实施“吾带头,五带动”党建工作法,建立“党建+红色网格+社会治理”模式,将党员干部划分到38 个网格小组,网格内的流动党员全部纳入网格党支部的管理中。党支部领导小组将收集到的群众诉求全部包干到网格小组,责任到人。以网格为基础,创新了服务群众的模式。在“走基层、转作风、聚民心”的活动中,通过网格化治理,小韩村党员配合包村干部,对村民逐户开展走访;尤其是对18 类重点人群实行重点走访,实行“一人一档、一人一策、一事一议”,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管尽管、应保尽保”,发挥了网格管理在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小韩村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通过“党建+”创新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模式。
把村党群服务中心和各功能室打造成服务群众的平台,使干群关系更加和谐,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组织力、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切实增强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服务成效。
立足于本村食用菌种植优势,创新实施“党建+食用菌产业”发展模式,并与市场接轨。实现全村食用菌种植户技术、市场、收益共享。2022年,全村产毛木耳300 余万公斤、平菇50 余万公斤、姬松茸6.5 万公斤,年产值1300余万元,农民收入逐年增加。
小韩村的集体收入主要来自土地流转,目前村土地流转了300亩。流转后村集体通过出租收取租金,此外还有来自沟塘开发、门面出租、村办工厂、益农社等的收益。其中村办工厂和益农社带动了20 余名本村残疾人、困难户就业。集体收入的增加为村级治理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建立了“每人每月一元钱,农村垃圾全扫完”的市场化保洁机制。利用湖西片区关键工程资金300 万元对社区内道路、水电管网进行改造,投资100 万元建设完备的自来水供应系统,投资130 万元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完善雨污管网4760 米,日处理污水130 吨,区域水体治理体系基本形成。
按照“村民制定、村民签字、村民承诺、村民执行”原则,做细、做实村规民约。利用公示栏“村务公开”等模块,及时将各类专项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公开,方便群众监督。将乡风文明建设纳入村积分考核制度中,引导全村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切实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真正提高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打破了传统的农村单一党组织设置模式,把党支部架构在每个网格治理单元之上,形成了“村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员联系户”三级组织架构体系,使党的工作中心进一步下沉,网格38 名党员借助网格微信群、网格热线电话,打造了网格“五分钟服务圈”。常态化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系列活动,关爱留守儿童、照顾鳏寡老人、组织免费义诊、开展文化下乡等,使得老百姓形成了“有事找网格”的习惯。
小韩村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改善了居住条件,老百姓幸福感大大提升,契合了丰县“产业兴县,建设和美城乡”的发展思路,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 。基层党组织要适应数字化发展的新变化,通过广泛运用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技术,更好地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一是党员教育数字化。以共享党课为切入点,利用云平台分享一些视频、音频,以此来增强党员教育的实效性。二是党组织管理数字化。建立健全党员管理体系,能够有效解决流动党员的管理问题。可实行积分制管理,将党员的党费交纳、学习、参加活动等情况由平台自动排名和积分。三是基层治理数字化。党建引领数字乡村建设,主要是实现数字村务、数字党建、数字财务,推动党务、财务、村务网上公开。
“五治”是指政治引领下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五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一是坚持自治为本。引导村民共同订立、遵守村规民约,依法依规参与本村事务管理,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二是在政治引领下将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发挥法治保障作用,“引导农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自觉遵守村规民约”;坚持德治教化作用,引导群众移风易俗,不断丰富精神文明的内涵;加强智治的支撑作用,推动基层治理智能化、智慧化,充分挖掘大数据的价值,“提高群众参与度,让群众从智治的‘被动接受方’向‘主动参与者’转变”,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
一是建立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开通土地流转信息网,为农村流转土地提供便捷服务。二是建立价格评估机制。客观公正地发布、评估土地流转价格,建立起公平公正的土地流转机制。三是全面摸底全村的荒丘、荒地、荒沟、荒滩等“四荒地”,对承包经营权属于集体的,统一收归集体所有,然后通过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进行流转,收入归村集体所有。四是通过政府拨款和其他社会投资。这些拨款和投资的款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养殖和乡村旅游等项目。这样既能提高村民收入,又能使村集体有持续的经济来源。
一是立足本村产业特色,发展特色经济。因地制宜地发展本村的特色产业、特色农业,加大村史文化的挖掘,注重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立足本村风土人情,凭借优美的自然风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二是坚持本土人才培养和引进外部人才相结合。重点加强村党组织书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注重培育现代职业农民,提升个人职业能力。同时,要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有序引导大学生毕业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让他们留得下、能创业”,为乡风文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三是大力建设乡村文化。依托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设农民道德讲堂,邀请村领导宣讲本村好人好事,树立村先进典型和道德模范,利用时下流行的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等微视频平台,宣传党的政策,讲好乡村故事。通过各种宣传引导,提升农民思想道德素质,营造邻里和睦、尊老爱幼、讲美德、树新风的乡村良好风尚。
以党建为引领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程,需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落实到具体层面上,则尤为需要在路径创新上下功夫,使各路径在优势互补、互动共进中形成充满活力的体系性结构,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