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祛湿止痛方联合醋氯芬酸肠溶片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效果研究

2023-09-02 05:54许月霞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14期
关键词:肠溶片痛风性痛风

许月霞

(福建省泉州市正骨医院内科 泉州 362000)

痛风是一种因嘌呤代谢紊乱或(和)尿酸排泄异常,造成尿酸盐结晶不断沉积在关节及周围组织,其中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患者首发表现[1]。当临床症状急性发作后,患者多伴局部红肿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虽然短期内可缓解,但病情反复,长期高尿酸血症会对关节组织造成不可逆性损害,危害性大。醋氯芬酸肠溶片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是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时的常用药物,可消除炎症,减轻关节疼痛。虽然西药起效快,但不良反应多,疾病缓解后易反复发作[2]。近年来,中医药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取得较好效果。中医将该病归于“痛痹、白虎历节”等范畴,认为嗜食膏粱厚味,使湿热内蕴,或复感风寒湿热之邪,凝滞脉络关节之间,使气血痹阻,不通则痛。因此提出清热除湿、通络止痛的治疗原则。本研究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清热祛湿止痛方结合口服醋氯芬酸肠溶片治疗,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收治的74 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7 例,男30 例,女7 例;年龄35~65 岁,平均(49.82±4.18)岁;急性期发作时间6~48 h,平均(22.93±5.06)h。观察组37 例,男32例,女5 例;年龄35~65 岁,平均(50.18±4.20)岁;急性期发作时间6~48 h,平均(23.08±5.14)h。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伦理批号:20210015)。

1.2 诊断标准 西医标准:参照《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3]:外周关节或滑囊处有疼痛、肿胀等症状,存在尿酸钠晶体等一系列疾病条件标准,符合痛风标准。中医标准为患者符合湿热蕴结证痛风[4],主症为局部关节红肿、热痛;关节受限;触痛,甚则不可触。次症为发热;口渴;小便黄赤;身重乏力;烦闷不安。舌脉象为舌质红,或苔黄;脉滑数或脉滑。当主症3 项以上+次症2 项+舌脉即可确诊。

1.3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经诊断,与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相符合;(2)患者有独立的行为能力;(3)发作前未服用降尿酸、止痛等药物;(4)急性起病;(5)患者意识状态好,认知清晰;(6)对本研究具体事宜知晓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2)有膝骨关节炎等其他关节炎者;(3)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者;(4)关节损伤、畸形者;(5)有关节手术者;(6)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7)研究期间退出者。

1.4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痛风急性发作时,均限制饮酒以及海鲜、动物内脏等食物的摄入;注意防寒保暖,不可剧烈运动;每日饮水2 000 ml 以上;规律作息。对照组患者口服醋氯芬酸肠溶片(国药准字H20031249),100 mg/次,2 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清热祛湿止痛方,基本方:土茯苓、萆薢、忍冬藤、车前子、薏苡仁各20 g,威灵仙、姜黄、川芎各15 g,泽泻、桂枝各10 g,甘草10 g。辨证加减:脾虚者添加白术、茯苓各10 g,党参20 g;痰瘀甚者加桃仁、红花、当归各10 g;气血虚者加黄芪、党参各20 g,白芍10 g。以上药方每日一剂,由医院中药房统一煎煮,每剂煎制标准汤剂200 ml,分早晚2 次服用,100 ml/次。两组连续治疗4 周。

1.5 观察指标 (1)中医证候评分:在治疗前后参照中医标准对相关症状进行评价,包括关节红肿、热痛、触痛,关节受限,小便黄赤,身重乏力进行评价,按严重程度:无、轻度、中度、重度计0、2、4、6 分;分值越高,临床症状越严重;(2)血清炎症介质表达:在治疗前、治疗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先对样本进行离心处理,离心时间为10 min,3 000 r/min,将离心后的样本分为2 份,一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3)实验室指标:将另一份离心后的血清样本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7800 型)测定血尿酸(UA)、红细胞沉降率(ESR),同时计算患者24 h 尿液尿酸排出量(24 h UUA);(4)不良反应:观察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胃肠道反应、皮疹等。

1.6 疗效评价 临床控制:患者关节恢复正常,症状体征均正常,血尿酸水平恢复正常;显效:患者症状体征均改善,关节基本恢复,痛风结节减退75%以上,血尿酸水平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患者中医证候评分降低50%以上,关节功能改善,痛风结节及血尿酸均减低;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

1.7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6.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评价比较 观察组临床疗效评价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评价比较[例(%)]

2.2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关节红肿、热痛、触痛,关节受限,小便黄赤,身重乏力分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身重乏力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关节红肿、热痛、触痛治疗前 治疗后关节受限治疗前 治疗后小便黄赤治疗前 治疗后37 37 t P 4.90±0.93 4.82±0.95 0.366 0.715 0.82±0.27*1.69±0.39*11.157 0.000 4.61±1.05 4.37±1.10 0.960 0.340 0.64±0.19*1.39±0.28*13.482 0.000 4.53±1.08 4.42±1.11 0.432 0.667 0.52±0.15*1.30±0.34*12.767 0.000 4.63±1.12 4.52±1.10 0.426 0.671 0.48±0.13*1.24±0.29*14.546 0.000

2.3 两组患者炎症介质表达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炎症介质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炎症介质表达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的CRP、IL-1β、TNF-α 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炎症介质表达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炎症介质表达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TNF-α(ng/L)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CRP(mg/L)治疗前 治疗后IL-1β(ng/L)治疗前 治疗后37 37 t P 36.41±3.29 35.91±3.21 0.662 0.510 8.15±2.49*13.39±2.51*9.015 0.000 53.51±8.86 52.19±8.96 0.637 0.526 30.14±4.23*38.82±5.68*7.455 0.000 212.05±43.28 208.42±45.05 0.353 0.725 96.26±21.08*138.82±24.10*8.085 0.000

2.4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实验室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实验室指标较治疗前差异明显,观察组UA、ESR 均低于对照组,24 h UUA 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s)

表4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4 h UUA(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UA(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ESR(mm/h)治疗前 治疗后37 37 t P 521.04±85.26 518.20±81.30 0.147 0.884 325.41±41.03*408.82±52.89*7.580 0.000 33.10±4.10 32.82±4.10 0.294 0.770 11.03±3.05*18.89±3.27*10.692 0.000 1 985.28±436.82 2 041.09±441.93 0.546 0.587 3 425.68±456.89*2 718.43±448.05*6.723 0.000

2.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1 例胃肠道反应,1 例皮疹,发生率5.41%;对照组2 例胃肠道反应,1例皮疹,1 例头痛,发生率10.8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1,P=0.670)。

3 讨论

嘌呤代谢紊乱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主要发病机制,临床治疗时除了合理饮食,忌酒,限制海鲜、动物内脏等食物的摄入,并在急性发作时需消除疾病炎症反应,缓解疼痛。醋氯芬酸肠溶片是治疗痛风发作时的常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通过对体内环加氧酶活性的抑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及释放含量,以此起到抗炎、镇痛的作用[5]。但该药应用禁忌证较多,且长期应用副作用较大,故无法长期应用。因此为了在短期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多建议联合用药进行治疗。

中医对痛风的认识历史悠久,在《格致余论·痛风篇》中就有云:“痛风者,血受热又涉冷水;或遇湿、取凉、当风,寒凉外抟,热血得寒,污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故而指出寒温不调、饮食不节是痛风发作的主要因素。湿热蕴结是痛风的主要证型,当湿热蕴结于脏腑,复感风、寒、湿,热为寒郁,气通不畅,久之寒则化热,蕴结不开,客于经络,不通则痛[6]。因此,基于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关节炎,中医治疗时多辨证给予针对性治疗,提出清热祛湿止痛方,止痛虽易,可祛湿除热、通利经络则为长期之功,在治疗时以祛湿除热、通利关节为重点,当经络通则痛止。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评价总有效率97.30%优于对照组的75.68%,治疗后关节红肿、热痛、触痛,关节受限,小便黄赤,身重乏力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朱锐平等[7]对痛风性关节炎复发者给予自拟清热祛湿止痛方治疗后效果93.30%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刘芳等[8]学者研究证实清热祛湿止痛方的应用,能够明显缓解患者关节肿胀、疼痛、发热口渴等症状。说明清热祛湿止痛方结合口服醋氯芬酸肠溶片能提高疾病治疗效果,缓解患者关节疼痛、红肿等症状。分析原因是采用西医治疗,能在短期内减轻患者关节疼痛,但治标不治本,仍有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此时采用清热祛湿止痛方治疗,方中土茯苓有强筋壮骨、祛风除湿、清热解毒、疏经通络的功效;萆薢有利湿清浊、祛风除痹的功效;与土茯苓共为君药,在利湿清浊时,兼顾祛风、舒筋通络、利关节之功效;忍冬藤有清热解毒、通经活络、疏风散热之功;车前子有清热利湿、通淋利尿、祛痰之功;薏苡仁有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的功效;泽泻有清热化浊、渗湿降脂、利水的功效;威灵仙有祛风除湿、止痛通络的功效;姜黄有破血行气、镇痛通痹之功;川芎有活血行气、通络止痛之功;桂枝有温经散寒、助阳化气、通利关节之功;并辅以甘草调和诸药药效,解百毒而有效,协诸药而无争。全方共奏清热除湿、通络止痛、祛风散寒的功效,直接作用病因病机,达到治本的目的,以此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发现,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加用清热祛湿止痛方并未增加临床治疗副作用,有较高的安全性。

当人体尿酸过多,或尿酸排泄异常,会析出结晶,随着人体血液循环沉积在关节、滑膜、肾脏等组织,激活单核巨噬细胞活性,诱发诸多细胞内级联反应,进而会分泌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炎症物质,使其机体形成高炎反应[9]。同时机体嘌呤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等,会增加血小板、红细胞聚集,使红细胞变形,红细胞沉降率增加[1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CRP、IL-1β、TNF-α、UA、ESR 均低于对照组,24 h UUA 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清热祛湿止痛方结合口服醋氯芬酸肠溶片能够促进尿酸排出,降低血尿酸程度,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原因是醋氯芬酸肠溶片能减少炎症反应,解热镇痛,但降低血尿酸、尿酸排出等效果不佳;故而加用清热祛湿止痛方。现代药理研究中,土茯苓含有黄酮类、多糖类等成分,有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抑菌、免疫抑制,促进尿酸排出,减少尿酸形成的作用[11];萆薢有多种甾体皂苷、蛋白质等成分,有抗炎、镇痛、保护肾脏、降尿酸等作用[12];忍冬藤含有有机酸、黄酮等成分,可抗炎、抗氧化应激反应、调节机体免疫力等作用[13];车前子有多糖类、环烯醚萜等成分,有利尿、降尿酸等作用[14];川芎含有生物碱、有机酸等成分,起到清除氧自由基、抗炎等作用[15];因此从现代药理研究看出,清热祛湿止痛方具有抗炎、降尿酸、止痛等作用,从而能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清热祛湿止痛方结合口服醋氯芬酸肠溶片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能够提高临床效果,减轻临床症状,降低血清炎症介质表达,抑制尿酸形成,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肠溶片痛风性痛风
痛风的治疗
痛风性关节炎的辨治经验
痛风了,怎么办?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痛风:改善生活方式防复发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夏天,从第一次痛风开始预防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氩气凝固术联合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260例Barrett食管患者的疗效观察
“肠溶片”该怎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