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美焕,杨子晴,张少璇,冯晓玲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1a护理部,1b乳腺肿瘤科,广东广州,510000)
“互联网+护理服务”是指医疗机构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为主,为出院患者或罹患疾病且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居家护理服务。因为执业地点的改变,护士需要独立为患者提供服务,这将面临环境和服务对象等复杂性而导致的风险[1]。因此要求从事“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及良好的服务意识与人际沟通能力、高效的应急处理能力、预见性的安全防护等核心能力[2]。目前,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处于试点阶段,发展尚未成熟,相关的政策、管理制度、流程等还不完善,且各地开展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不尽相同,没有形成统一的行业规范,对从业护士培训也没有统一的细则和具体标准[3-4]。2020 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5],要求各地要结合“互联网+护理服务”新业态的特点,对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护士开展针对性培训,以提升护士的护理服务能力和专业技能,增强其突发状况下的紧急救治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培训,全面提升从业护士的岗位胜任力,是保证护理质量,减少居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措施[6],也对落实和推动“互联网+护理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以岗位胜任力为理论指导,运用文献分析法、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从业护士规范化培训指标体系,旨为“互联网+护理服务”从业护士的岗前培训和考核提供科学的测评工具。
成立课题小组,成员包括研究者2 名、护理管理者2 名、护理学专业研究生1 名、具有“互联网+护理服务”从业经历的护士3 名,共8 名。性别均为女性,年龄26~47 岁,工作年限1~28 年。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文献回顾、遴选专家、编制函询问卷、实施德尔菲专家函询;根据专家的意见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
研究小组成员根据前期调查结果[7-9]结合居家护理的培训需求文献[10-14],并对文献进行反复阅读、分析并凝炼主题,初步形成了“互联网+护理服务” 从业护士规范化培训指标体系的专家函询问卷。问卷内容如下,①致专家信: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填表说明和注意事项以及问卷返回时间等。②函询专家基本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专家工作单位、工作年限、职称和职务等。③正文:护理岗位胜任力分为核心胜任力、专科胜任力和管理胜任力3 类,其中的核心胜任力是指某专业领域内所有人员均应掌握的胜任力,最能体现专业特点和要求,具有普遍性、可迁移性及长期性的特点[15-16]。本研究小组成员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认为“互联网+护理服务”护理核心胜任力主要包括临床专业能力、职业人文特质、指导与协作能力、领导与管理能力、专业发展能力等。因此,在制定岗前培训指标体系时将核心胜任力作为主要依据,制定包括临床专业能力、职业人文特质、指导与协作能力、领导与管理能力、专业发展能力5 项一级指标;相关政策、理论知识、临床技能、评判思维、职业防护、职业认同感、人文关怀能力、职业心理素质、自我调适能力、伦理道德、指导能力、沟通与协作能力、领导组织能力、学习能力15 项二级指标和111 个三级指标的培训指标。指标的重要程度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进行评价,非常重要~非常不重要5 个等级,分别赋予 5~1 分。并附有修改意见填写栏,供专家补充条目、阐明理由提供建议。④专家对各条目的判断依据和熟悉程度调查表。专家对指标的熟悉程度(Cs),分为不熟悉(0.1 分)、不太熟悉(0.4 分)、一般熟悉(0.6 分)、熟悉(0.8 分)、很熟悉(1.0 分)。专家判断的影响程度(Ca),包括理论分析、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文献和直觉判断,其中理论分析分为影响程度大(0.3 分)、影响程度中(0.2分)、影响程度小(0.1 分);实践经验分为影响程度大(0.5 分)、影响程度中(0.4 分)、影响程度小(0.3 分);国内外资料及直觉两项判断依据为无论影响程度大小均赋值0.1 分。
根据本研究目的和德尔菲专家函询法确定入选专家,专家纳入标准:①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技术职称;②具有10 年以上相关医疗/护理工作经验;③参与过护士培训工作或在护士培训方面具有较高的权威;④参与性较高。本研究选取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医疗机构的护理部主任或主管“互联网+护理服务”业务的负责人及参与居家护理出诊工作的临床护士、临床护理管理者、医院法律顾问和医务管理专家等18 名。
课题小组于2021 年10 月至2022 年2 月对18 名专家进行2 轮函询,函询前与专家进行沟通。函询方式采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发放函询问卷。指标的纳入标准为:①重要性赋值均数>3.5;②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0.25[17]。对不满足纳入标准的指标予以删除。2 轮函询间隔时间为4~5w。第1 轮函询结束后根据指标的纳入标准并结合专家意见对条目进行调整,形成第2 轮函询问卷,以同样的方式发放给函询专家。研究小组根据2 轮的专家函询意见对培训指标体系内容进行修改,结合专家对各项指标提出的具体意见,最终形成培训指标体系的内容。
所有数据录入和统计均经双人核对,采用SPSS 23.0 进行统计学分析。专家基本情况如学历、职称、职务、工作年限等采用描述性分析;专家函询的代表性和可靠性检验采用积极系数、集中程度、专家意见权威程度和协调系数等指标表示;采用Kendall’s W 检验计算肯德尔和谐系数,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采用比例分配法计算指标权重,指标权重越大,说明指标越重要。专家的权威程度用权威系数(Cr)表示,权威系数由专家的判断依据系数(Ca)和专家对问题的熟悉程度系数(Cs)决定,计算公式:Cr=(Cs+Ca)/2[18]。
共邀请18 名专家参与函询,其中从事临床护理8 名(44.4%)、护理管理6 名(33.3%)、社区护理管理1名(5.6%),护理教育1 名(5.6%),医院法律顾问1 名(5.6%),医务管理1 名(5.6%)。实际有16 名专家完整参与2轮专家函询(2名专家在第1轮函询时脱失),16 名函询专家年龄35~51 岁,平均(44.1±4.6)岁;工作年限12~31 年,平均(23.1±6.0)年;学历为硕士6名(37.5%),本科8 名(50.0%),大专2 名(12.5%);职称为主任护师4名(25.0%),副主任护师7名(43.7%),主管护师4 名(25.0%),主任医师1 名(6.3%)。
专家积极系数以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和提出建议率表示[18]。第1 轮函询,发放问卷18 份,回收有效问卷16 份,有效回收率为88.9%;第2 轮函询,发放问卷16 份,回收有效问卷16 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第1 轮提出建议的专家有13 名,第2 轮7名,提出建议率分别81.3%,43.8%,表明专家对本研究的关注度和积极性较高。
专家的权威程度由专家做出判断的依据和专家对函询内容的熟悉程度两个因素决定[18]。第1 轮和第2 轮函询专家判断系数(Ca)为0.930,熟悉系数(Cs)为0.830,权威系数(Cr)为0.880,均>0.7,说明专家权威程度高,所得结果可靠。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用变异系数和肯德尔和谐系数表示,变异系数越小,专家协调程度越高;肯德尔和谐系数越大,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越好[19-20]。结果显示,2 轮专家函询的 Kendall’s W 和谐系数分别为0.254、0.179,χ2值分别为443.546、305.653,均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集中程度由重要性赋值均数、满分频率表示,数值越大,表明专家意见集中程度越高[19-20]。第1 轮函询中,各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为3.31~5.0 分,平均值4.55 分,满分率为30.0%~100.0%;第2 轮函询中,各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为4.0~5.0 分,平均值4.45分,满分率为50.0%~100.0%。
第1 轮专家函询结果:根据条目的入选标准(重要性赋值均数>3.5,CV<0.25),并结合专家意见,经课题研究小组讨论,对指标进行部分调整:技能条目中包含“伤口造口护理、糖尿病护理、静疗护理、中医护理”等专科条目,8 名专家均建议护理服务项目应区分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因此将在三级指标中把技能划分为基础技能和专科技能。而对于关于“刮痧的实施、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等”“穴位按摩的实施、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拔罐的实施、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等”条目经小组讨论后删除;“耳穴压豆的实施及健康教育”“艾灸的实施、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等”条目移入专科条目。“产妇产褥期乳房手法排乳和按摩的实施及健康教育”,因许多居家的初产妇欠缺哺乳技巧,容易因哺乳不当,导致母亲乳腺炎、新生儿发育迟缓等[21-22],提供此方面的服务,能帮助提升产妇母乳喂养技巧和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经小组讨论,保留“产妇产褥期乳房手法排乳和按摩的实施及健康教育”条目。乳腺癌为女性第一大恶性肿瘤,乳腺癌术后患者有淋巴水肿的发生风险,一旦发生淋巴水肿,进程很难逆转,早期干预能有效预防其发生或进展[23],经小组讨论,保留“掌握淋巴水肿消肿按摩的实施及健康教育等”条目。但考虑到过于专科化,因而将其移入专科条目。“具备基本的统计分析能力”“能够规范设计、研究课题并撰写论文”“能够改进或革新营养护理方面方法或仪器”条目则是要求护士掌握一定的科研课题开展和研究能力,经讨论考虑这些条目对于未接受过专门科研培训的护士难度较高,因此进行删除,仅保留“掌握获取循证知识和证据及运用的能力”条目。第2 轮专家咨询结果:所有条目重要性赋值均数>3.5,且变异系数<0.25。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一、二级指标未做改变,三级指标修改4 项(将“氧气吸入”改为“居家氧气吸入”;将“留置/更换鼻胃管”改为“留置/更换居家常见的鼻胃管、胃造瘘管等”;“院感防控要求”改为“感染防控要求”。专家建议增加条目:掌握“输液港维护的实施及健康教育等”,经讨论,接纳意见,与“掌握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维护的实施及健康教育等”条目合并,改为“掌握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和静脉导管维护的实施及健康教育等”。经过2 轮专家函询,各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为4.00 分,满分率为50%~100%。最终形成包括5 项一级指标、15 项二级指标和108 项三级指标的从业护士岗前培训指标体系,内容见表1。
表1 “互联网+护理服务”从业护士岗前培训指标体系专家函询结果
将包括临床专业能力、职业人文特质、指导与协作能力、领导与管理能力、专业发展能力5 项一级指标;相关政策、理论知识、临床技能、评判思维、职业防护、职业认同感、人文关怀能力、职业心理素质、自我调适能力、伦理道德、指导能力、沟通与协作能力、领导组织能力、学习能力15 项二级指标和108 个三级指标的“互联网+护理服务”从业护士规范化培训指标体系应用于本院87 名报名参加“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的培训。所有参加人员均完成全部培训课程,通过问卷星调查护士对培训课程设计及考核方式的满意度,结果为97.6%护士是满意的,理论及技能考核合格有45 名(51.7%)。45 名护士在培训后6 个月,完成60 例患者上门服务,患者对护士服务的满意度为100.0%,期间未发生不良事件或投诉。
专家函询法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取决于专家资质、积极性、权威程度和专家意见协调程度。本研究邀请的专家来自不同等级的综合性医疗机构,工作年限均≥15 年,涵盖护理管理、护理教育、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医疗管理、法务专家等领域,职称均为中级职称以上,并且具有丰富的居家护理工作经验。本研究2 轮专家函询问卷的回收率分别为88.9%和100.0%,说明专家对本研究的积极性较高。2 轮函询专家的Cr 均为0.880,表明专家权威性较高,咨询结果可靠[24]。提出建议的专家比例分别为81.3%和43.8%,第2 轮提出建议的专家明显减少,提示专家意见趋于一致。以上数据表明,本研究专家咨询结果较为可靠。岗位胜任力是指组织中的员工为胜任工作而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特质[25]。本研究以岗位胜任力为理论指导,在文献回顾和前期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构建了“互联网+护理服务”从业护士岗前培训体系指标,5 项一级指标包括临床专业能力、职业人文特质、指导与协作能力、领导与管理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与岗位胜任力理论相符。“互联网+护理服务”与传统护理服务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服务环境的改变,由传统的院内服务转变为患者居家服务,对护士的临床专业能力与指导与协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研究构建的“互联网+护理服务”从业护士规范化培训指标体系中,临床专业能力与指导与协作能力,权重为0.206 和0.205,权重总和为0.411。对于“互联网+”从业护士来讲,单纯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和指导与协作能力不足以支撑其实施“互联网+护理服务”,应该具备具有一定的职业认同感和人文关怀等能力。而职业人文特质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对护士的胜任力表现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构建的规范化培训指标体系中,职业人文权重为0.204,仅次于临床专业能力与指导与协作能力。综上,本研究构建的“互联网+护理服务”从业护士岗前培训体系指标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护理岗位胜任能力包括护理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护理技能、专业价值观、专业成长、管理合作、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能力、信息使用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等[26-27]。前期研究[7-9]发现,护士对人身安全与风险防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和预案、职业防护、居家护理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这5 个方面的知识有较大的培训需求。“互联网+护理服务”从业护士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操作技术,而且需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和人文关怀能力,同时也需要掌握职业防护、人身安全与风险防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和预案的知识[28-29]。因此需通过培训不断提升“互联网+护理服务”从业护士的岗位胜任力。
本研究构建的岗前培训指标体系不仅包括“互联网+护理服务”从业护士专业技术、人文关怀等能力,并且包括沟通协作、管理及专业发展能力的培养。临床专业能力是培训的重点,其中包含“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相关政策、理论知识、临床技能、评判性思维、职业防护6 个部分,其中,临床技能共有47 个条目,分为基础技能和专科技能(伤口与造口、糖尿病、静脉治疗、淋巴水肿、产儿、中医等)。第一,基础技能要求每个从业护士必须掌握,专科技能则由护士根据自己的临床专科方向选择进行培训并完成考核,未经过该专科培训和考核的护士不可以接收此专科范畴内患者的护理服务单,并且在“静脉治疗、伤口造口、中医护理”这3 个专科项目中要求必须获得相关专科护士资格。第二,提升职业人文特质就是提升服务内涵,本培训体系提出需要增加护士的职业认同感、人文关怀能力、职业心理素质、自我调适能力、伦理道德等培训,要求护士上门服务过程中必须尊重患者和家庭的多元风俗文化,不泄露患者和家庭的隐私信息,以减少伦理冲突,提高服务质量[30-32]。第三,加强指导与协作能力是培训要点,具有居家护理服务需求的大多数患者都是患有慢性病且不便就医的患者,因此护士在完成操作之后,对患者和家属的相关疾病和操作的宣教非常重要,同时应为患者的治疗做出合适的就医建议。“互联网+护理服务”从业护士作为接触患者的第一人,其对患者的情况评估,主导了该患者的护理决策,为了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本培训体系要求必须加强从业护士与医疗团队的沟通和协作,但同时建议建立医护之间与护患之间沟通协作与反馈机制,未能解决的问题必须上报,由上级重新评估,安排高级别的护士解决,不断反馈,直至问题解决,绝不能把单次的服务,当成单次的交易,完成就是结束。最后,为了能进一步推动并发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本培训体系中提出了护士管理及专业发展能力的培训内容,护士需不断自我学习,更新居家护理知识,对护理工作的缺陷不断改善,并协助制定相关规范。本研究根据构建的培训体系对有意向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进行培训和考核,经实践取得较好的成果。
本研究构建的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互联网+护理服务”从业护士岗前培训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科学性,为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从业护士的培养提供借鉴。但是本研究内容局限于本省内,缺乏多区域联合研究,下一步将该完善培训指标体系,并就培训课时、培训模式、考核方式、资格认证等方面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