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道亮 黄美英 张建英 林滟含
(1 福建省建瓯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 建瓯 353100;2 福建省建瓯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科 建瓯 353100)
高血压为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在于体循环的动脉血压上升。高血压控制不好会诱发各种并发症,对其心、脑、肾等器官产生损伤,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危害其生命安全。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药物干预,其中的药物有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和β 受体阻滞剂等[1]。相关研究证实[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在机体血压水平控制中的作用显著,有助于缓解高血压对患者的肾脏、心脏等实质脏器产生的慢性损害。中、重度高血压患者由于病情严重,临床上多使用药物联合治疗。缬沙坦作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拮抗剂代表药,该药物的降压效果明显[3],在临床上多将缬沙坦与钙通道阻断剂联用以治疗中、重度高血压,如缬沙坦结合非洛地平或氨氯地平等,其血压控制效果方面较明显。但有研究表明,部分患者服用缬沙坦会有血钾上升的风险,若控制不当,严重者会出现高钾血症[4]。氢氯噻嗪作为利尿剂,能够排尿利钠,降低心脏的容量负荷从而达到有效降压的作用[5],且能降低患者的血钾水平。基于此,本研究探讨氢氯噻嗪联合缬沙坦在中、重度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于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64 例中、重度高血压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89 例,男48 例,女41例;年龄53~71 岁,平均年龄(62.14±4.35)岁;病程3~8年,平均病程(5.24±1.49)年;体质量指数22.38~26.42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3.16±2.05)kg/m2。对照组75 例,男40 例,女35 例;年龄50~68岁,平均年龄(61.94±5.45)岁;病程2~9年,平均病程(5.97±2.34)年;体质量指数21.74~25.66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3.24±1.75)kg/m2。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中国2018 修订版的《高血压防治相关指南》[6]和中、重度高血压相关的诊断标准[5]:舒张压和(或)收缩压的数值至少分别为100 mm Hg、160 mm Hg;本研究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不全者;痛风或尿酸≥416 μmol/L 者;高钾血症者;继发性高血压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两侧肾动脉出现狭窄者;颅内出血、颅内高压者;伴有糖尿病者;其他心脏疾病所致心功能不全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伦理号:201901027)。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实施非洛地平联合缬沙坦口服治疗。患者于早8:00~9:00 口服缬沙坦片(国药准字H20173015)、非洛地平片(国药准字H19980034)。缬沙坦的剂量为80 mg/次,1 次/d;非洛地平的剂量为5 mg/次,1 次/d。观察组实施氢氯噻嗪联合缬沙坦口服治疗。患者于早8:00~9:00 口服缬沙坦、氢氯噻嗪片(国药准字H22023313),缬沙坦用法用量同对照组,氢氯噻嗪的剂量为12.5 mg/次,1 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2 周,服药期间叮嘱患者禁烟酒、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定期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血压、电解质水平。
1.3 观察指标
1.3.1 血压指标 使用全自动动态血压监测仪[粤械注准20192070552,华略电子(深圳)有限公司,型号:WatchBP O3]监测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 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M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MDBP)、夜晚平均收缩压(nMSBP)、夜晚平均舒张压(nMDBP)。
1.3.2 生化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钾离子水平。检测方法:抽取患者3 ml 的清晨空腹血,静置20 min,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国械注进20152224028,型号:ADVIA Chemistry XPT,美国西门子医学诊断股份有限公司Siemens Healthcare Diagnostics Inc.)检测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
1.3.3 心脏彩超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脏彩超情况。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检查者使用彩色超声诊断仪(国械注进20173060626,通用电气威美达超声设备有限公司GE Vingmed Ultrasound AS,型号:Vivid E95),探头频率2.5 MHz,在左心室长轴切面处测量获得左房容积指数、左室后壁厚度(PWT)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1.3.4 不良反应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发生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律失常、高钾血症、干咳、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如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24 h MSBP、24 h MDBP、dMSBP、dMDBP、nMSBP、nMDBP、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钾离子水平、左心房容积指数、PWT、LVEDd 等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如性别、不良反应等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内皮素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理前后钾离子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钾离子水平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观察组治疗后相比,#P<0.05。
钾离子(mmol/L)观察组组别n时间一氧化氮(μmol/L)内皮素(ng/L)89对照组75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30.59±6.7153.84±8.62*30.16±5.6642.26±7.43*#44.22±4.9231.36±4.55*44.65±4.6638.77±8.64*#4.26±0.244.31±0.314.27±0.335.43±0.75*#
2.2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血压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24 h SBP、24 h DBP、dMSBP、dMDBP、nMSBP、nMDBP 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各项血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血压相关指标比较(mm Hg,±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血压相关指标比较(mm Hg,±s)
nMSBP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n24 h SBP治疗前治疗后dMSBP治疗前治疗后8975 t P 172.49±10.72171.37±10.480.6730.502122.16±9.76*132.27±6.53*7.6430.000175.91±9.16174.34±8.491.1300.260121.88±6.59*131.43±8.62*8.0320.000167.91±8.83165.38±9.441.7710.078120.65±7.49*125.66±9.52*3.7700.000 nMDBP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n24 h DBP治疗前治疗后dMDBP治疗前治疗后8975 t P 106.55±8.04108.19±6.411.4250.15675.59±7.38*80.62±9.28*3.8650.000109.85±6.61110.48±6.290.6220.53576.49±9.55*82.92±8.66*4.4810.000100.67±5.26100.94±8.220.2540.80074.95±6.76*79.91±9.55*3.8810.000
2.3 两组治疗前后心脏彩超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左房容积指数、PWT 及LVEDd 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心脏彩超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心脏彩超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LVEDd(mm)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n左房容积指数(ml/m2)治疗前治疗后PWT(mm)治疗前治疗后8975 t P 39.21±2.2938.77±2.531.1680.24431.63±1.42*34.17±1.56*10.9080.00010.49±0.6010.62±0.581.4030.1628.49±0.21*9.16±0.649.3040.00054.71±8.8054.53±8.780.1310.89639.49±2.66*43.77±2.98*9.7150.000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高钾血症发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疾病,是一种不断进展的心血管综合征。血压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会导致患者心脏、血管的功能和结构出现变化,继发一系列临床症状[7]。中、重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改变幅度比较大,会加重对心脏、血管等器官的负担,对患者危害较大。临床上对于高血压患者常采取积极的降压治疗,使用长效降压药物控制患者的24 h 血压。缬沙坦作为一类高选择性、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拮抗剂,自上市以来便成为一线降压药物[8]。但长期服用缬沙坦会导致患者血钾升高,严重者出现高钾血症。氢氯噻嗪作为利尿药可通过排尿利钠、降低心脏容量负荷,从而达到降压的目的[9]。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血压较对照组低,表明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能有效降低中、重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分析原因为,高血压的发生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S 系统)有关,作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一种拮抗剂,缬沙坦可抑制其参与的一系列生理反应,抑制血管收缩与醛固酮释放,使得血管扩张,增加肾血流灌注,最终达到减少血容量、降低血压的目的[10]。氢氯噻嗪可有效促进机体水钠代谢,改善肾脏功能,降低血压水平[11]。另外有研究表明,小剂量氢氯噻嗪与其他降压药物合用,可显著增加后者的降压作用[12]。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能有效提高一氧化氮水平,降低内皮素水平,这与林昱良等[13]和杨康艺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提示两药合用能够较好地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血压以及减少其出现各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内皮素可促进血管收缩、促进血管内皮增长。高血压患者的血流速度较高,血流切应力对血管内皮的损伤较大,内皮素水平随之增高,同时也增大了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15]。一氧化氮可以抑制白细胞黏附在血管内皮表面,且能拮抗内皮素,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16]。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能提高一氧化氮水平、降低内皮素水平,其原因可能在于缬沙坦可拮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其水钠潴留的作用,从而抑制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而在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过程中,又可激活一氧化氮合酶,促进一氧化氮产生[1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左房容积指数、PWT及LVEDd 均低于对照组,表明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中、重度高血压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血管紧张素Ⅱ与血管紧张素1 型受体(AT1)结合使可使心肌蛋白合成增加,细胞肥大,基质增加,导致左室肥厚[18]。缬沙坦能直接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的结合,同时能抑制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和增生,而氢氯噻嗪则能降低AT1 水平[19]。因此,两药合用可逆转左心室肥厚,这与陈建红[20]的研究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钾水平稳定,对照组血钾水平升高,对照组治疗后高钾血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表明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可有效控制患者血钾水平。有研究表明,长期服用缬沙坦会导致血钾浓度增高,严重者引发高钾血症[21],这与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的血钾浓度升高结果一致。氢氯噻嗪可促进钠与氯的排泄,提高血浆肾素活性,刺激醛固酮分泌,降低血清钾离子水平,同时可抑制钠离子、氯离子的共同转运,从而影响电解质的重吸收,长期服用可降低血钾水平[22]。缬沙坦与氢氯噻嗪联用,可稳定血清钾离子浓度,促进血压好转,降低高钾血症发生率。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均有不良反应的发生,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好。
综上所述,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可产生协同作用,可有效降低并稳定中、重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稳定血钾水平,促进血管内皮功能改善,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