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巍 天津市河西区桃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科 (天津 300200)
内容提要:目的:分析在根管治疗中应用根测仪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 年9 月~2022 年2 月诊治的4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2 组,分别为研讨组(n=20)及参比组(n=20),其中参比组患者行X 射线片法测量,而研讨组患者行根测仪测量。对2 组患者根管填充准确率、治疗满意度评分及疼痛程度分级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研讨组根管填充准确率明显高于参比组,参比组患者治疗满意度评分明显低于研讨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比较参比组和研讨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分级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将根测仪应用到根管治疗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根管填充准确率,同时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不会增加疼痛感受,适合在临床根管治疗中广泛应用。
根管治疗是现阶段治疗根尖周炎和牙髓炎等口腔疾病的有效措施,在根管治疗过程中根管预备是最重要的步骤之一,根管的有效清洁和充分扩大是确定根管工作长度的关键性措施。若未精确地确定根管工作长度,则会导致根管系统的清理、充填等工作无法顺利完成[1]。目前根管工作长度的测量方法以器械探测法、电测法和X 射线片法等为主。器械探测法主要是根据患者痛觉、操作者手感等确定器械是否到达根尖孔,患者接受度较差,且准确性相对不佳。X 射线片法主要是通过拍摄X 射线片了解根管具体情况,但准确性亦不高,且患者需要承受一定X 射线辐射剂量。电测法主要是通过根测仪对口腔粘膜和根尖孔牙周膜电阻值进行测定,进而明确根管工作长度,有准确、快捷、简便等优势特点[2,3]。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选择40 例2019 年9 月~2022 年2 月诊治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旨在探讨在根管治疗中应用根测仪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择2019 年9 月~2022 年2 月诊治的40 例患者。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比组20 例和研讨组20 例。参比组患者中男性10 例,女性10 例;患牙牙位:磨牙6 例,前磨牙4例,前牙10 例;年龄19~54 岁,平均(36.87±3.54)岁;病程1~11 个月,平均(6.54±1.12)个月。研讨组男性11 例,女性9 例;患牙牙位:磨牙5 例,前磨牙3 例,前牙12 例;年龄20~52 岁,平均(36.57±3.48)岁;病程1~12 个月,平均(6.39±1.08)个月。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纳入标准:①接受临床检查确诊为牙髓炎、根尖周炎等疾病者;②无精神层面障碍者;③对研究流程知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①装有心脏起搏器者;②合并严重系统疾病者;③根管钙化不全者;④基本资料不全者;⑤牙根纵裂、根折者。
参比组实施X 射线片法测量:常规开髓,对髓腔进行充分仔细的清理,应用15 号扩大针对根管进行扩充和探查,直至患者出现疼痛感受时停止,拍摄X 射线片,将扩髓针取出,详细记录长度,并根据X 射线片摄片结果对根管工作长度进行估量,随后应用ProTaper 根管预备系统完成对根管的预备工作,辅助对根管应用EDTA 凝胶润滑,更换器械操作间隙应用次氯酸钠和生理盐水进行交替冲洗,最后根据根管测量的工作长度将氢氧化钙根管充填糊剂(AH Plus)以侧向加压充填技术反复填充到根管内,经X 射线片摄片评价充填效果。
研讨组实施根测仪测量:常规开髓拔髓,清理根管,随后选用瑞士登士柏X-SMART 根管治疗用微型达(国械注进20162553073,速度范围:120~800rpm,扭矩控制范围:0.6~5.2 N.cm),对牙冠部表明吹干,保持根管湿润状态。于患者嘴角固定电子根尖测定仪的具体参考电极,测量电极夹持近手柄端根管锉金属,缓慢将锉插入根管内,观察屏幕APEX 距离位置,对牙咬合面和牙尖部的位置用根管锉橡皮片进行记录,测定该点距离锉尖的位置,即根管具体长度,测量后牙3 次,并计算平均值为最终测量值。
对2 组患者的根管填充准确率、治疗满意度评分及疼痛程度进行比较。①根管填充准确率从超填(牙尖胶相较根尖平面高出>0.5mm)、欠填(牙尖胶相较根尖平面距离>10mm)、恰填(牙尖胶相较根尖平面的距离≤10mm)三方面进行评价,填充准确率为恰填率;②治疗满意度评分从患者的舒适感受、咀嚼功能、医疗过程、治疗效果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各项均实施百分制评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越满意;③疼痛程度的评价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评估,Ⅰ级为无需急诊处理,轻度疼痛不适;Ⅱ级为仅需降咬合或药物治疗即可缓解,中度疼痛;Ⅲ级为疼痛严重甚至有局部肿胀情况。Ⅱ级与Ⅲ级之和即视为疼痛发生。
研讨组根管填充准确率明显高于参比组,P<0.05,有明显差异,见表1。
表1.组间患者根管填充准确率分析[n(%)]
参比组患者治疗舒适感受等满意度评分明显低于研讨组,P<0.05,有明显差异,见表2。
表2.组间患者治疗满意度评分分析(±s,分)
表2.组间患者治疗满意度评分分析(±s,分)
研讨组和参比组疼痛程度结果录入统计软件中检验提示P>0.05,无明显差异,见表3。
表3.组间患者根管填充疼痛程度分析[n(%)]
根管治疗是现阶段牙周病、牙体牙髓病的首选治疗措施,后牙疾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单、双侧后牙 ,会对患者面部情况、颌面部发育以及咀嚼功能等造成严重影响,需积极为患者开展有效治疗,降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风险[4]。根管治疗的核心内容在于做好良好的根管填充预备工作,而良好的填充又与根管长度测量的准确性密切相关,因此,在临床根管长度测量的工作中,测量的准确性能显著提高根管治疗效果。临床目前常用的3 种根管长度测量方式包括手感法、电测法、X 射线法[5]。
根管工作长度主要是指后牙窝洞边缘某点或前牙切缘某点到根管根尖狭窄部位的距离,理想的恰填界限在于根尖部牙本质骨界的根管填充和根管准备,若超过此界限,则会出现根管过度准备情况,造成牙组织炎症反应,或由于认为因素影响导致出现根尖孔缩小情况,造成超填或欠填等情况。作为根管重要的解剖标志,有唯一性特点,在冠方参考标志恒定的情况下,其工作长度能达到的误差范围相对较小,过短或过长均不理想[6]。传统X 射线法拍摄次数相对较多,会对患者口腔造成一定损伤,无法精准的明确患者根管工作长度,极易造成患者牙部疾病复发情况,使患者的就诊次数明显增加,患者依从性相对不高,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传统手感法的操作是通过操作者手感和患者疼痛感受等综合性判断器械是否达到根尖,有较强的主观性特点,精准度相对较差。电子根尖测定仪是精密测量根管工作长度的电子仪器,又被称之为根管长度测量仪,简称为根测仪。根测仪主要是利用阻抗原理,测定口腔黏膜与牙周膜间的电阻值,通过电子根管仪器对根管工作长度的测量,保证医生对根管工作长度测量的精准度,以便医师开展后续的治疗工作,达到最好的填充效果[7,8]。根测仪能通过多频电路技术进行测定,对于测量环境无明显的要求,能清晰地将根管锉在根管内的运动轨迹显示出来,得出更加直观、清晰的结果,同时根测仪能将根尖区放大,通过控制声音强弱,有治疗效果显著,经济压力小、工作效率高、准确性高、操作简便等优势特点,有利于提高治疗质量水平[9,10]。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研讨组根管填充准确率(80.00%)相较参比组(40.00%)明显更高,P<0.05,两组数据间的对比提示有统计学分析差异性。在根管治疗中应用根测仪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根管填充准确率。分析原因可知根测仪主要能对口腔粘膜和根尖孔牙周膜间的电阻情况来计算根管长度,有准确性高、操作简便等特点。根测仪不仅能准确对根管长度进行测量,还能显著提高根管的填充效果,使患者的疼痛感受降低。以便医师对根管工作长度进行测量,更好地完成后续工作,达到完美的填充效果,有利于提高整体治疗质量水平。同时本研究显示,研讨组患者治疗后舒适感受(92.98±2.48)分、咀嚼功能(93.14±2.33)分、医疗过程(94.18±3.58)分、治疗效果(91.65±2.27)分评分均明显高于参比组,P<0.05,组间数据结果提示有明显差异。根测仪应用到根管治疗中能有效提高患者舒适感受,使患者对医疗过程、咀嚼功能、治疗效果等更为满意,具有患者经济压力小、检验准确性高、根管填充工作效率高、检测操作简便等诸多优势特点。针对原因展开分析可知,根测仪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X 射线片,在该种方法中能显著提高可视化功能,同时操作简便,能显著降低X 射线片使用次数,减少根管测量中存在的误差情况,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使患者的咀嚼功能明显提升,为患者提供更为舒适的检查体验,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此外,本组研究针对两组患者的疼痛感受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研讨组疼痛程度结果(15.00%)与参比组(10.00%)相比P>0.05,无统计学分析意义。说明在根管治疗中开展根测仪测量不会明显增加患者的疼痛感受,患者耐受性相对良好。分析原因:根测仪治疗能通过阻抗原理,有效测定口腔粘膜和牙周膜间的电阻值,进而准确得出根管工作长度具体情况,保证医生更好地完成根管填充工作,同时该种测量方法无对测量环境的具体要求,能将根管锉在根管内的具体运动轨迹清晰显示出来,减少对患者的其他操作,显著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
综上所述,在根管治疗中应用根测仪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根管填充准确率,使患者舒适程度、咀嚼功能等明显改善,且不会增加患者疼痛感受,有准确性高、经济压力小、工作效率高、操作简便等特点,患者的接受度相对更高,应用效果显著。但本次研究仍存在样本量不足、研究观察随访时间较短、统计观察指标较少等不足之处,后续仍需深入开展大样本量多中心性研究,进一步证实结论,以期为根管治疗提供更多可借鉴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