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再旺 天津市黄河医院骨科 (天津 300000)
内容提要: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9 年5 月~2021 年8 月在本院就诊的26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包括参照组13 例,为患者进行保守治疗;研究组13例,为其提供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切除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观察比较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来说,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效果更为明显,能够优化腰椎功能,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是常见的骨科疾病,是腰椎间盘的软骨板、髓核、纤维环等在外力的作用下出现纤维环断裂,髓核突出,对周围神经造成一定的压力,从而引起全身疼痛与不适。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原因是腰椎间盘衰退与受损,导致脊椎内外力失衡,压迫腰脊神经根,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腰椎间盘突出症多是因为受到外力的影响或者是因为腰间的神经根出现了无菌性的炎症或者是因为长期的劳损而引起的。因其具有复发性,剧烈的痛感,对患者的身体机能有很大的影响,使患者的生命受到很大的困扰。在临床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表现严重的疾病,患者在病发后,会严重影响其生活和工作[1]。而大部分患者都会选择保守治疗,然而,在短期内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疗效,治疗后病情能够得到控制,但远期效果不佳[2]。相关研究表明,治疗这种疾病的最佳手段是手术治疗[3]。现阶段,随着医疗技术的优化和更新,经皮椎间孔镜术的运用,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针对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有效性进行研究,现分析如下。
选取2019 年5 月~2021 年8 月在本院就诊的26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参照组和研究组各13例,参照组男性患者6 例,女性患者7 例,患者年龄24~68岁,平均(45.41±11.01)岁,病程1~5 年,平均(3.73±1.13)年;研究组男性患者8 例,女性患者5 例,患者年龄23~69 岁,平均(44.56±10.23)岁,病程1~7 年,平均(5.82±1.61)年。本次实验两组患者和家属均知情同意,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经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者;满足手术治疗的所有要求;存在腰腿痛和麻木等问题。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患有精神疾病;无法与医务人员沟通;存在手术禁忌症者;妊娠期与哺乳期女性。
参照组患者实施保守治疗,采用3mL 的利多卡因,10mg的地塞米松,7.2iu 的神经妥乐平甲注射液,1mg 的甲钴胺注射液,最后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用这些药物进行骶管注射除痛治疗,每周一次,两周为一个疗程。另外,在治疗期间,患者需要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减少站立时间,这样能够使症状得到减轻。
研究组患者进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利用C 型臂X射线机,标记患者的进针位置,在消毒铺巾后,使用利多卡因进行麻醉操作。借助X 射线实施穿刺,做一个0.8cm 的切口,对导管进行扩张,并且,把患者的部分上关节突经环去除,再扩张椎间孔,之后放置工作套管。将患者局部的软组织清洗干净,再进行机体的纵韧带和黄韧带的辨别,完全清理掉椎管内突入的髓核,电凝止血后,充分减压神经根,缝合伤口。
对比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评估标准为治愈:经过治疗,患者的症状完全消失,并未压迫到神经根,患者的生活已趋于正常;好转:患者的症状有所缓解,存在轻微的神经根压迫,患者的生活有一定的改善;无效:患者的症状没有得到改善,存在病情加重的现象。治疗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对比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使用SF-36 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采用SPSS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以±s 表示,行t 检验。P<0.05 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参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n(%)]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前相比,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均提升,且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参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分析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分)
腰椎间盘是人类最容易出现退变性病变的区域。腰椎间突起后,原有的脊椎和椎间盘受力的均衡被打破,导致脊椎内、外失衡。近年来,由于人类的生活方式及工作环境的改变,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现出年轻化的发展态势。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主要是因为患者的身体受创伤或者是出现退行性病变,出现髓核突出,使神经受压,引起剧烈的疼痛。大多数患者的病因是因为骨关节的退化增生,肌肉组织的损伤,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身体框架的失衡等。在临床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十分多见的疾病,它是导致下腰痛与腰腿痛的主要因素。这种疾病具体表现为腰痛或马尾综合征等,多发于20~50岁的患者,其发病机理是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化[4]。大部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都会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无力,也会表现出腰椎活动度下降和肌肉萎缩以及肌力减弱等。若患者的病情严重,还可能会出现大小便异常等问题[5]。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早期的临床表现并不明显,若患者存在腰部酸胀或下肢疼痛时,就应马上就医[6]。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症,会导致下腰部疼痛、自主神经感觉障碍,临床治疗该疾病的方式种类较多,如手术治疗、西药治疗和中医治疗。对于初次发作或者症状较轻、病程较短的患者,以及休息后症状能够自行缓解的患者,因为全身疾病或有局部皮肤病无法进行手术治疗者,可采用保守治疗。地塞米松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能够减轻或者预防脊柱组织对炎症的反应。值得注意的是,在治疗过程中,还应注重卧床修养,保持正确的站或坐姿,防止颈部和腰背部肌肉疲劳。在短时间内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改善相关临床症状,但长期效果却差强人意,不但容易复发,且还会对患者后续的康复造成影响[7]。
针对存在肌力下降、下肢放射性疼痛以及体征一致的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主要的治疗目的是改善神经刺激、接触神经压迫,较为常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现如今,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脊柱内镜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运用,致使经皮椎间孔镜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其成为了最前沿的脊柱内镜技术。与传统手术相比,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可以实现微创治疗,能够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或脱出的情况中,所取得的效果也会更加明显[8]。在游离的椎间盘组织中更便于取出,在椎间孔放大后进到椎管中,以便于置入工作套管,并且,还能避免在置管或者穿刺其间伤害到患者的根神经节,具有良好的保护患者的作用。经过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患者痛苦较小,不会留下较大的创伤,手术切口小且不用咬合脊柱的骨质,为此,在手术治疗中,不容易损伤患者的椎旁软组织和肌肉。可以减少手术和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9]。
在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期间,运用局部麻醉,患者意识清醒,能够告知医生术中的感受,防止损伤血管与神经,可以降低麻醉风险,而且手术的出血量非常少,视野清晰,减少了操作失误的风险性。然而,医务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内镜操作经验,学习曲线较长,同时,椎间孔镜手术运用和临床随访时间很短,其长期疗效要进一步的随访观察[10]。
在实际操作中,无需除去患者的黄韧带,这就使患者的机体脊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同时,术后恢复快,可以尽早下床活动。由此,极大程度的降低了患者术后感染的机率,加快了患者的恢复速度,降低了疼痛度,所取得的疗效更明显。另外,使用射频针对患者的纤维环进行修复,能够防止神经根出现黏连,保证患者腰椎功能的恢复。
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手术成功的几点要素包括:①了解相关的适应症,诊断准确,其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资料保持相符;②主要病因为突出,还会存在一定程度的侧隐窝狭窄,以及局限性椎管狭窄;③并未患有腰椎滑脱以及不稳,没有椎管狭窄等问题;④在手术前,应明确手术定位,仔细查看影像资料,对C 型臂X 线机有一个明确定位,先标记后正中线与髂嵴位置,借助体表用树根克氏针找到椎间孔的位置,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比如,胖瘦和椎间孔大小以及突出椎间盘位置,挑选进针路线,通常旁开10~14cm;⑤医务人员应掌握专业的内窥镜操作经验,具备丰富的腰椎手术经验,了解局部解剖,可以顺利地扩大椎间孔,将骨性狭窄去除,松解粘连,将神经根分离,完全地减压。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已经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趋势,该术式的创伤小,并发症少,通过可视处理,在椎间孔下方的安全三角作为入路,可以降低正常的组织损伤,以此保证脊柱的稳定。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手术时间短,与开放手术后相比,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患者住院时间更短,还可以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此外,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还具有较多的优点,比如,不影响神经与血管、局部麻醉、安全性高、恢复快、且操作风险较低等。在此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优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充分表明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更佳,可以更好地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
总的来说,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疗效更为明显,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病情,还能缓解患者的痛苦,且安全性较高,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可以在临床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