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剑清
(石狮市妇幼保健院,福建 泉州 362700)
川崎病是好发于婴幼儿或学龄儿童的出疹性疾病,以发热、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等为主要表现[1]。若未能及时给予规范治疗,可损伤冠脉,引起冠脉扩张、冠状动脉瘤等多种并发症,对患儿健康、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目前,临床对于川崎病合并冠脉扩张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其中阿司匹林为常用药,能够发挥抗炎、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在川崎病急性治疗中可取得良好效果,但若合并冠脉扩张,单用阿司匹林效果欠佳[3]。丙种球蛋白含有人血清所具有各种抗体,既能够发挥广泛抗炎效应,也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应用于川崎病合并冠脉扩张患儿中作用较好[4]。本次研究选择2017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共计26例川崎病合并冠脉扩张患儿,观察评估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的治疗效果和价值。
选择2017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共计26例川崎病合并冠脉扩张患儿,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予以分组处理,组别设定对照组、观察组,均13例。纳入标准:(1)符合《儿科学(第9版)》[5]中对川崎病的诊断标准;(2)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伴有冠脉扩张;(3)家属已知研究事项,在自愿、平等原则下签署协议书;(4)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排除标准:(1)合并先天性疾病;(2)存在出血风险;(3)重要脏器组织功能不全、异常;(4)对阿司匹林、丙种球蛋白存在过敏史、禁忌症;(5)因病情加重等因素退出研究。
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取阿司匹林肠溶片50mg/(kg·d),分3次让患儿口服,至发热消失,将用药剂量调整为30mg/(kg·d),分3次让患儿口服,1~2周,患儿各项症状均有所改善,调整用药剂量为5mg/(kg·d),分3次用药,共治疗8周。
观察组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阿司匹林用药与对照组一致,取丙种球蛋白2.0g/(kg·d)与5%葡萄糖注射液100mL混匀后进行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治疗8周。
症状消失时间比较:统计记录两组各项症状消失时间,包括发热、黏膜充血、淋巴结肿大、皮疹。
血小板聚集相关因子比较:以治疗前、治疗8周为观察时间点,采集患者血液标本,测定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P)水平。
炎症因子水平比较:以治疗前、治疗8周为观察时间点,采集患者血液标本,测定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比较: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集患者血液标本,测定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记录治疗期间按发生的不良反应,如过敏、面色潮红以及静脉炎等,计算实际发生率。
两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治疗8周后,观察组PLT、WBC、ES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血小板聚集相关因子比较
治疗8周后,观察组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8周后,观察组Th17水平低于对照组,Tre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观察组过敏、面色潮红以及静脉炎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川崎病确切病因尚不是非常清楚,相关研究指出,全身性血管炎是本病的病理基础,可能原因主要包括细菌、病毒感染等,同时自身免疫性因素也可能会诱发川崎病[6-8]。当发生川崎病,伴随病情进展,容易造成冠脉扩张,侵犯心脏血管,累及心血管系统,导致出现心肌缺血、心脏衰竭等[9]。因此,针对川崎病合并冠脉扩张,探寻高效、安全治疗方案十分重要。
现阶段,药物是临床治疗川崎病合并冠脉扩张的主要方法,阿司匹林、丙种球蛋白等为常用药,既往多以单药治疗为主,虽然也可取得一定效果,但长期临床实践发现,单药治疗局限性较大,远期效果并不理想[10]。近年来,丙种球蛋白在川崎病合并冠脉扩张患儿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相关因子、炎症因子水平以及免疫功能指标水平也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合并冠脉扩张患儿的效果较好。分析原因为,在血管通透性增加影响下,血小板会出现大量聚集,导致川崎病患儿发生冠脉病变[11]。有学者研究认为川崎病的发生与炎症反应有着密切联系,CRP、IL-6、TNF-α为常见炎症指标,CRP为急性蛋白,若肝脏受到炎性介质刺激,其水平在短时间可出现明显上升,IL-6属促炎因子,会导致机体再次免疫应答,TNF-α和冠状动脉损伤息息相关,会刺激血管内皮细胞[12]。因此,对于川崎病合并冠脉扩张患儿,需同时进行抗炎、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阿司匹林为非甾体抗炎药、抗血小板聚集药,体内吸收后能够使血小板环氧合酶乙酰化,可同时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炎性因子合成、抑制免疫反应以及抗血栓效应等多种药理作用,进而缓解川崎病症状,但相关研究试验表明,经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患儿冠脉扩张病变风险仍然较高[13]。丙种球蛋白含有人血清所具有的IgG等多种抗体,静脉滴注进入机体,有助于提升抑制性T细胞活性,实现封闭抗体效果[14]。同时该药物也能抑制自身免疫性因子产生、免疫细胞过度活化,中和血管内皮免疫因子,提高机体免疫保护,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程度,改善冠脉扩张,控制病情持续进展[15]。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联合使用,能够弥补单药治疗的局限和不足,产生协同增效作用,抑制机体免疫应用,发挥更好的抗炎、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进而提升临床疗效,促进症状缓解,改善预后结局[16]。
综上,阿司匹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合并冠脉扩张患儿,有利于患儿症状消退,更好改善血小板聚集相关因子、炎症因子水平以及免疫功能指标水平,且联合用药并不会明显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疗效、安全性尚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