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朝虹,陈玉云,赖希妮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福建 泉州 362000)
尿道下裂在儿科临床较为常见,属于一种先天性畸形疾病,对于该疾病的治疗,目前临床主要采取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1]。通过手术治疗能够帮助患儿有效矫正尿道下裂畸形,保证患儿的健康成长。但由于患儿的年龄幼小,主要以婴幼儿为主,其抵抗力、免疫力不足,导致其围术期存在较高的感染风险,尤其是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较高[2]。患儿反复的感染会导致肾瘢痕,严重时甚至会引起继发性高血压、慢性肾功能衰竭,对患儿的危害极大[3]。因此,如何预防尿道下裂患儿围术期感染的发生为临床关注的重点。为了降低尿道下裂患儿围术期的感染发生率,临床主张在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4]。预防性抗菌药物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的感染发生率,且对于提升尿道下裂修复成功率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5]。因此,目前临床对于尿道下裂术患儿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已经达成了共识[6]。但从当前临床的抗菌药物应用现状来看,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较差,影响其应用效果,同时也会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因此,加强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的用药指导,提升抗菌药物的用药合理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就针对细致化用药干预在小儿尿道下裂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中的指导作用进行了分析。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尿道下裂术患儿80例,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40例患儿,男23例,女17例,年龄3~13岁,平均(6.26±1.23)岁。对照组40例患儿,男22例,女18例,年龄3~14岁,平均(6.31±1.14)岁。两组患儿的基础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具备尿道下裂术手术治疗指征;②既往无泌尿外科手术治疗史;③临床资料完整;④患儿家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重大疾病;②合并手术禁忌症;③合并麻醉禁忌症;④患儿家长合并精神疾病、智力障碍,无法进行正常沟通;⑤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两组患儿在围术期均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指导,观察组则给予细致化用药干预,方法如下:①由临床药师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结合我院实际的抗菌药物使用标准,以循证医学方法,筛选最新循证证据,制定出小儿尿道下裂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方案。本组患儿的用药方案为,五水头孢唑林(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国药准字H23020946,规格0.5g),静脉注射,时间为术前0.5~1h,单次给药剂量为50mg/kg。②临床药师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确定其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时机、用量、疗程、用法。③药师要深入到病房中,参与到患儿治疗期间的查房中,与临床医师共同研讨抗菌药物的应用,探讨用药的合理性。④临床药师以月为单位,针对小儿尿道下裂术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估。主要的评估内容包括抗菌药物应用方案是否合理、用药方式、用药剂量是否合理。对于其中存在的用药合理性问题,及时分析、纠正,给出准确的调整,促使抗菌药物用药方案不断趋于合理化。在此基础上,将抗菌药物的用药合理性纳入到科室考核中,并对每月临床药师发现的用药问题,对科室内全体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及时进行整改。⑤抽查患者医嘱,一旦在医嘱中发现抗菌药物的应用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时找到开具医嘱的医师,与之进行沟通,并与医师共同对抗菌药物用药方案进行整改。如果同一医师就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问题出现3次以上,要及时上报科室主任。如果仍然未能够做出有效的调整,则要进一步上报医院医务处,由行政部门给予进一步的指导干预。
①时间指标:统计患儿的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疗程、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②费用指标:统计患儿的住院费用、抗菌药物费用。③感染发生率:统计患儿的切口感染、泌尿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④不良反应:统计患儿的过敏反应、毒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患儿的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疗程、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住院费用、抗菌药物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各项时间、费用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切口感染、泌尿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12.50%),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的感染发生率比较(n,%)
观察组患儿的过敏反应、毒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17.50%),P<0.05。见下表3。
表3 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小儿尿道下裂术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各类感染的发生,尤其是泌尿感染的发生,从而保证患儿术后的顺利康复,提升尿道修复成功率。但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由于过分的追求预防感染的效果,导致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受到了较大的影响[7]。临床应用过程中常常出现不合理用药情况,不仅无法达到理想的感染预防效果,且易造成医疗费用增加,术后康复时间延长,还易引起多种不良反应,造成抗菌药物耐药性等后果,危害较大[8]。因此,对于尿道下裂术患者,在其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开展科学的用药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从目前临床开展的用药指导来看,主要是以遵医嘱为患儿应用抗菌药物,并告知患儿家长的用药目的以及用药剂量、用药方法等为主,对于抗菌药物的应用是否合理并无明显的意义。这导致常规的用药指导,并不能促进抗菌药物的用药合理性,无法达到理想的用药干预效果[9]。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到,细致化用药干预在小儿尿道下裂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儿的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疗程、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细致化用药干预能够提升尿道下裂术患儿围术期的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从而缩短其医疗时间,对于促进患儿的术后快速康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观察组患儿的住院费用、抗菌药物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细致化用药干预节约尿道下裂术患儿的治疗费用,尤其是能减少其围术期抗菌药物的治疗费用,减轻了患儿的家庭负担,节约了医疗资源。观察组患儿的切口感染、泌尿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12.50%),P<0.05。这表明,细致化用药干预能够降低尿道下裂术患儿术后的感染风险,从而有效降低其感染发生率,这对于改善患儿的预后效果,保证其尿道修复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观察组患儿的过敏反应、毒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17.50%),P<0.05。这表明,细致化用药干预有效降低尿道下裂术患儿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了患儿的用药安全性。
细致化用药干预之所以能够获得以上效益,其根本原因在于,细致化用药干预提升了尿道下裂术患儿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实现了规范用药,从而保证了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细致化用药干预过程中,首先引入了药师干预机制,患儿围术期的抗菌药物应用方案制定、用药落实、用药方案整改及用药监督,均有药师参与其中,实现了药师对整个用药过程的全程监督和管理,使抗菌药物的使用真正实现了合理性和规范性。在进行抗菌药物用药方案制定的过程中,由药师主导,参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我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标准,并借助循证医学证据,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使得整个用药方案全面、合理,在感染的预防中更具有针对性,保证了其感染预防效果。在此基础上,根据患儿的个体情况,制定具体的抗菌药物用药时机、用量、疗程、给药方式,更符合患儿的个体化需求,从而增强其抗感染效果。药师在患儿的用药过程中,参与其查房,并与临床医师共同探讨抗菌药物的用药合理性,对患儿的用药过程进行全程的监督和管理,不断调整用药方案,使抗菌药物的使用不断趋于最合理的状态,从而保证了用药效果和用药安全性。且科室内定期对药师、医师、护士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促使其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知识不断提升。同时定期对患儿的预防用药方案、无菌操作技术、感染管理监控、手术方法、术后护理等项目进行检查、指导,强化预防感染效果。并对尿路感染的发生给予了重点监督,更换导尿管时,定期留取尿液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可靠的指导,使抗菌药物的使用更有针对性。最后对患儿的抗菌药物用药合理性进行抽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面定期抽查患儿的用药合理性,另一方面定期抽查医嘱,对于其中的不合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整改,不断提升整个科室的抗菌药物用药合理水平[10]。
综上所述,在小儿尿道下裂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中开展细致化用药干预,可提升抗菌药物的用药合理性,缩短治疗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节约医疗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