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雪迎
创新正在引领世界变革,技术的升级、科技的迭代在零售行业中催生了无数品类机会。零售行业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被颠覆,但万变不离“多快好省”四字宗旨。可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零售店带给消费者的体验边际效应逐渐递减,“多快好省”的演绎也逼近临界点,那新零售是如何颠覆旧零售的?放眼未来,渠道品类又能如何创新?
对中国零售过去40年的发展进行复盘及管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可以发现零售在每个阶段发展至临界点的时候,新的零售业态都会依托新趋势在“多快好省”上满足消费者与日俱增的潜在需求,实现渐进式或颠覆性的创新。
传统零售也就是零售业态的雏形,在1990年以前,当时主要包括三大业态,即便利店杂货店、批发市场、百货商店。但受制于规模经济及商家追求赢利的制约,此阶段的零售业态不得不对满足用户的需求进行取舍,不可能在“多快好省”每一个特性上都做到极致,所以彼时的零售业态,只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需求。
便利店杂货店依存于邻里关系,满足“快”的需求,居民可以直接在社区门口买到所需的产品;
批发市场依存于分销关系,满足“省”的需求,通过规模化分销为消费者提供更低价格、更划算的产品;
百货商店依存于供需关系,满足“多”的需求,百货商店内以分散式、柜台式的方式满足消费者的逛街场景,消费者可以在一个场内购买到更多的产品。
在1.0阶段,商品化水平、信息化水平、供应链水平、城市化水平都处于萌芽阶段。
商品化水平:当时处于供小于求的工厂时代,商家区分商品通常只是用商标来区分,核心是用来做质量背书,比如盖有商标的猪肉意味着品质合格;
信息化水平:当时商家和工厂更多使用实体本记录、双方处于信息孤岛——零售者和供应商的信息是割裂的且信息高度不对称;
供应链水平:以产定销,且没有高铁干线物流的支持,造成商家库存风险;
城市化水平:只有一个核心商圈,媒介大多为报纸。
所以在物理及技术条件的制约下,三大业态都无法做到“更快”“更好”“更多”,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全部诉求。
随着商品化水平、信息化水平、供应链水平、城市化水平等基础条件蓬勃发展,基础设施能力也推动着零售渠道的渐进创新。
商品化水平:供需趋于平衡,由工厂时代迈入市场时代;
信息化水平:信息化水平开始提升,逐渐引进IT技术;
供应链水平:可以实现产销制衡,实现快速转运,更好地管理库存;
城市化水平:开始有多个核心商圈,居住形态也发生了改变,媒介从报纸转为电视……
零售业态依托于设施不断完善、社会不断进步,已经可以满足消费者“多快好省”的多种需求。
1.满足“多”和“省”的全品类渠道,比如大型商超;满足“多”和“省”的垂类渠道、服装行业的Zara和优衣库、家电行业的苏宁和国美等;
2.满足“多”和“省”的折扣店,比如社区门口的华联超市、德国的ALDI(奥乐齐)、名创优品等。
2.0阶段的现代零售推动零售业态实现了一次飞跃,但并不属于颠覆性的创新。
1990年起,移动互联网及电商平台的出现具有跨时代的意义。满足了消费者对多、快、省的需求,商品化水平、信息化水平、供应链水平、城市化水平均已达到巅峰,也直接诞生了新品类创新机会。
商品化水平:进入供大于求的心智时代;
信息化水平: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直接联网记录,比如动态调度库存;
供应链水平:以销定产,干线零担快递互相协同;
城市化水平:互联网无界化。
在3.0阶段的电商零售下,所有品牌均可同时满足多选、廉价、便利三大核心需求,其中淘宝稳坐头把交椅;京东后期以3C为品类切入点,主打“更快、更好”;拼多多切入空白的下沉市场,主打“更便宜”,都是意图将“多快好省”进一步做到极致。
尽管电商渠道已经满足消费者的三大核心需求,看似已然到达穹顶,但仍然面临解决不了的难点。
1.“多快省”均已经无限趋近于失速点,近乎过剩状态,给消费者带来的体验边际效应递减,新的渠道很难再针对淘宝、京东、拼多多实现超越;
2.电商渠道难以满足非标产品的接入,比如生鲜很难线上化,难以在线上购买到标准化的生鲜产品;
3.消费者除了需要便利,总归还是需要线下体验的场景,但电商本质上缺乏消费线下体验的场景。
如此困局下,新零售概念对旧零售实现了革命性的颠覆。在DT+AI+IoT(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的技术环境下,新供应链水平(柔性制造、直销寄售、即时配送、中转仓+前置仓)打开了“无界零售”,实现了线上线下一体化。
基于市场洞察、心智洞察,以及技术支持,新零售业态对用户需求进行了重构,提供了优惠、优选、优体验的零售环境,也催生了无数新兴渠道品类的创新机会。
在技术的支撑下,“多快好省”的竞争已几近白热化,渠道品牌起步的重要机会在于依托趋势性的品类,而渠道品牌所提供的价值同样有赖于品类所处的发展阶段,不论是盒马鲜生的生鲜超市,还是TOPTOY的潮玩集合店,都是对新零售渠道创新的一次实践,也都对“人货场”进行了创新的定义。
盒马鲜生作为新零售的先驱,开创了“生鲜超市”新品类,为消费者带来优惠、优选、优体验的购物体验。在新零售时代,新品类的背后是数据驱动,它不仅是盒马鲜生创新的底层,也是新零售的基础设施。
基于新品类构建新配称,盒马鲜生新品类的新配称“人货场”都是依靠数据驱动:
人(用户运营能力):基于数据算法,通过实体店铺将消费者引流至私域会员机制,通过精细化运营客户了解客户需求;
货(供应链能力):非标品标准化(如带鱼先在中转仓打标)、商品组合有弹性、商品快速周转;
场(渠道构建能力):借用大数据精准定位和设计配送路线,由此实体店面也是变相的仓库。
但把握新的品类机会需警惕思维惯性:当新品类确立后,需搭建全新的运营体系,否则将错失品类机会,陷入“超级物种”的泥淖。
永辉是2.0阶段现代零售时期的生鲜之王,但它的新品类孵化却是失败的。剖析其原因,主要是新品类的运作难以脱离固有的价值体系:在选址上,在已有的地址里筛出适合改造新门店的地址;在选品上,从永辉原有的品类中挑选商品;在系统上,依旧使用原有的IT系统,在此基础上进行线上化、移动化改造;在体验上,在原有的业态设计上增加餐饮体验。
以上比对下来,都缺乏盒马鲜生将一切从0起步的战略魄力。
消费主力逐渐年轻化,盲盒蹿红带动潮流玩具市场的快速发展。TOPTOY基于以上市场洞察,决定提供潮玩品类的渠道整合价值,鉴于中国主流消费人群 Z 世代更倾向于沉浸式的体验消费,TOPTOY抢先占据“潮玩集合店”这一新渠道品类,并在新品类之下,打造全新的“人货场”新配称。
人(用户运营能力):打造“线下引流线上—转化—复购”新链路,门店是获客的流量入口,同时通过直播内容运营、私域高质量运营,最终引入电商形成引流闭环;
货(原创和供应链能力):打磨原创 IP——大力招财猫,构筑竞争壁垒;
场(渠道构建能力):以线下门店为核心,通过场景提供消费者的“峰终体验”,比如门店商品配置可将最有吸引力的IP放置在顾客逛店路线中途。
“新零售”概念起于中国,目前也兴于中国。在新零售环境下,底层逻辑趋于同质,在数据驱动支撑下,未来基于品类分化的垂类渠道将成为可能的创新方向,同时企业也需要围绕“人货场”三大层面进行重构,在提高消费者感知的情况下也能优化自身经营,构筑可持续的增长飞轮。
茑屋书店创始人增田宗昭提到过,日本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战后产品匮乏时代、经济起飞后产品泛滥的平台时代、个性化的生活方式时代,这同样适用于中国的发展。
目前解决用户的刚性需求,逐渐成为成功品牌的必备条件。在传统零售渠道下,用户经营主要靠流量、品牌来驱动,但在新零售环境下,单向媒介变为多边媒介,标签算法也可以聚集同样圈层人群。因此消费型企业将从过去经营产品的思维转换到经营用户,即围绕原点人群建立持续关系和连接。这也是会员制模式、社群经济兴起的核心原因。
用户运营固然适用于新企业,但对于传统企业而言,突破思维的桎梏(从内部产品逻辑转变为外部消费者逻辑)存在较大挑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新的落地,这也为新品牌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许多新品牌均采取用户共创的思想,在产品研发、公关设计等各个环节都得以体现。
例如,黄小猪等一众新品牌一直以用户共创的逻辑进行产品研发;阿那亚品牌一直标榜自身的社群运营与内容运营,为社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成为近3年比较火爆的地产项目;蔚来一直基于技术创新并致力于将用户体验打造到极致……品类创新是品牌增长的重要基石,而用户共创也将成为未来品牌增长的关键引擎。
传统零售下,商品基本靠进货然后卖货,产品选择尽管众多,但加大了消费者的选择成本,商家库存也处于高度承压状态。
在新零售环境下,为了给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体验,柔性生产+数据选品必将成为未来的新趋势。
KKV作为全新的潮流集合店,选品采取买手制并经过四层筛选机制:品牌初筛(品牌库筛选)、买手背调(产品口碑、公司口碑)、选品会(投票制)、试卖考核(根据试卖成绩再决定是否大规模采购)。
不仅通过数字和技术驱动赋能选品快速迭代,还能解决传统的库存压力,降低产品成本;而后期产品是否下架都不是由人为因素决定的,而是通过各个维度的数据决定的,若每一个产品的数据都位于末位,那就随之淘汰。随着时间的推移,沉淀下来的产品会越来越有竞争力。
便利店渠道凭借高密度满足了消费者对“快”的诉求,成为近几年的趋势性渠道。
在一切均可以被数字化赋能的情况下,便利蜂的数字化极大程度地提升了运营效率。其不仅在员工职能、员工排班等方面进行数字化赋能,最大程度地提高人员利用效率并降低人力成本,更是通过数据驱动产品选择、精准选址,实现销量及利润的总体提升。
例如,在选品上,算法可以学习当前数据,发现要引进的商品,之后通过机器学习改善结果,算法选品成功率70%;在选址上,数据可以驱动选址策略,基于一系列变量预测模型(包括办公人员数和居民人数,到商店步行距离、商店规模、购买力、竞争对手等),进行智能化选址;在配送上,为便利店量身定制物流网,自动化降低成本。
如今,在零售行业中,渠道品类的创新依托于渠道价值,但也离不开产品品类。随着中国逐渐迈入新的消费时代,周遭环境持续更迭,将会有一批创新的渠道品类涌现,模式的创新性、产品品类的趋势性仅是渠道品类成功的第一步,如何在“人货场”中实践创新,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零售体验,也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