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子巍
摘要:乡风是维系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纽带,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标榜中华民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本文基于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的有关要求,通过入户访谈、召开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结合有关资料,广泛听取村(社区)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分析总结了习水县域内部分村(社区)开展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做法及存在问题。旨在为全县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经验借鉴,为推动建设“七个习水”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风文明;建设;助力
1 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七大战略之一,是党在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部署和决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之一,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农民的精神风貌,体现着一个地方民风,也体现着农民的生活景象。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乡风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当坚持以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相协调的方式,努力营造文明乡风、美好家风,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淳朴民风,持续加强农民精神风貌建设,引领农村新风尚,为乡村振兴持续不断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展開工作部署。进行乡风文明建设,意在提高农村的文明水平,这不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根基,直接影响到乡村振兴发展既定的目标和含金量。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在乡村振兴战略五个方面的总体要求中,乡风文明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坚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以优秀的乡风民风引领乡村文明的前进方向,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群众的思想问题,是乡村振兴战略中最根本、最深沉、最长久的力量。因此,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和精神,抓住乡风文明建设,就抓住了乡村振兴的关键。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风文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乡风文明能够极具动力地将城市资源要素向乡村转移,从而促进乡村振兴更好更快发展;乡风文明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实现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是治理有效的重要动力和成效体现;乡风文明是生活改善的重要标志,生活富足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的提升上,更体现在包括乡风文明在内的精神生活的丰富。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温度计”。乡风文明关系到乡村振兴的发展程度以及质量和水平,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群众满不满意、幸不幸福,是乡风文明程度最直接的体现。只有把乡村振兴与乡风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二者相向而行、良性互动、互相促进,才能丰富乡村振兴的内涵,增强乡村振兴动力和活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才会稳步推进。
2 习水县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做法
为有效贯彻落实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我县因地制宜开展专项行动,完善基础设施以及相关措施办法,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持续强化乡风文明建设,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2.1 以设施促阵地保障
发挥县乡村三级的作用,加大农村基层文化设施“三个一”工程建设投入力度,同时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厨改厕改灶。对村庄的垃圾倾倒点进行合理规划,放置了垃圾箱,定期进行清运,有效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通过整合和完善现有设施,充分发挥文化设施的作用,促进公众普遍参与性,政府部门上下左右联动,活跃表现形式丰富多元,为提高农村群众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
2.2 以教育促思想转变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以及日常政策宣传活动,察民情访民意。对照实际,常态化开展以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宣传活动。定期开展党员三会一课以及不定期开展村级大讲堂、群众会等,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力量。如良村镇大安村联合司法所工作人员入户进行普法宣传,引导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有效提升了群众的法治思维;通过组织铜锣队下乡开展村规民约、禁止滥办酒席等宣传活动,2018年以来农村滥办酒席现象明显下降。
2.3 以制度促文明建设
充分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四级阵地体系建设,在推进整合阵地资源和活动资源的同时,建立健全文明实践体制机制。广泛开展理论宣讲、移风易俗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各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作用,建立健全民间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借鉴建设村级主题文化等经验做法,激发群众参与移风易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广文明实践积分制度,以村为单位,逐年记录和积累好人好事;组织增强群众的荣誉感和仪式感,设立乡村光荣榜、道德榜、红黑榜等,五好家庭评比等,带动影响更多的家庭参与创建活动,共同提高乡村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如温水镇下坝村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以水覆盖区域划分责任区域,强化每一位群众的责任意识,加大约束力度以及奖惩力度,让群众时刻评一评、比一比、赛一赛,争做最美之家。
2.4 以发展促人才聚集
对于破解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人才缺乏的难题,通过发展村集体经济、坝区经济和特色种养殖业的发展,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家乡的建设,激发社会资源的投入,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更多的支持,使乡村更加繁荣昌盛,焕发出生机活力。如良村镇吼滩村因地制宜、因项施策,有效吸引有能力、有思想、有抱负的当地群众创业,定期开展相关座谈会,对有效的头脑风暴做到及时落地,并积极争取相应政策倾斜、相应资金扶持、相关专家进行科学指导,群众先后开办养猪场、猕猴桃种植基地等,让更多群众争先恐后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九龙街道办事处图书村依托地域以及交通优势,合理规划村集体经济发展,集体经济积累逐年增多,并利用集体经济奖励当地大学新生、补助村民组长劳务工资、帮扶困难家庭,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进驻。
3 习水县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宣传方式有待丰富
调研发现,绝大部分村(社区)文化宣传覆盖面窄、渠道单一,宣传效果不佳。村级宣讲队伍存在“设而不用”现象,形同虚设,未能发挥宣传引领作用;宣传方式“不接地气”“不近民生”,村级广播站利用率不高,村规民约内容冗长,群众听不懂、记不清、道不明,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村民虽知晓本村已制定村规民约,但约半数以上不了解村规民约具体内容,更无法真正领会国计民生政策要点,大大削弱了政策在基层的传播力、号召力、影响力。
3.2 整体民风有待加强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传统乡土文化体系正在逐渐消失,其对失范行为的约束力也越来越弱,群众中仍然存在一些不符合时代发展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比如子女不尽赡养义务、不孝顺老人等不良社会风气仍然存在,乱扔乱倒垃圾等不文明现象也日益凸显,屡禁不止;群众的集体观念淡薄,主人翁意识差、依赖心理强,本次调研发现,仅有不足四分之一的群众认为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是全体村民,而村委成员才是该项工作的实施主体。个别群众仍然存在“等、靠、赖、要”心理,如在村庄环境卫生整治中,存在“政府在干、群众在看”的现象。同时,随着城镇开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征地拆迁、土地租赁等领域成为矛盾纠纷的焦点,少数群众认为抓住政府的拆迁机遇可以“大捞一笔”,有个别“钉子户”既不愿配合,又想分到拆迁款,导致利益分配矛盾复杂,纠纷化解困难加剧,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村群众的价值观。
3.3 长效机制有待健全
建设乡风文明是一项持久而重要的任务,“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也将为此提供指导,建立完善的长效机制是必不可少的,以促进乡村文明的发展。当前,管理体制不完善、经费少、缺人才是制约乡风文明建设工作的最大瓶颈。一是调研过程中发现,“五到组”网格化管理制度虽在基层发挥了较大作用,但要想长期推行存在一定的显性障碍。譬如,“网格长”“联户员”等多位村民组长或在村务农人员,由于网格事务繁杂,缺少专项资金保障,极大削弱了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致使工作推进滞后,难以更好发挥实效。二是村级班子队伍建设有差距,村班子老龄化严重,男女比例失调,缺乏具有新时代思想的新鲜血液注入,导致开展文化宣传工作方式僵化。三是基层干部模范引领不够。对乡风文明建设的长期性、重要性以及丰富的内涵认识不足,认为乡风文明建设做起来见效慢,在实际工作中措施和力度都不够。
4 习水县乡风文明建设意见建议
4.1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持续推进乡风文明
基层党组织是乡风文明建设最有力的组织者和领导力量,要继续不懈努力地推进改革,破除陈规旧习,推进移风易俗,主动承担起乡风文明建设的社会责任,积极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极力提倡节俭、文明、节约的新风潮,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婚姻价值观,努力营造美好的社会氛围。通过发挥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共青团和妇联等基层组织和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监督管理和教化约束作用,多方凝聚乡风文明建设的合力。加强农村综合治理,相关职能部门要依法严厉打击农村高价彩礼、婚姻诈骗、低俗婚闹、红白事大操大办、赌博、子女不赡养老人等不良社会风气,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4.2 持续强化宣传教育引导,倡导文明新风尚
为了更好地改变民众的思想观念,消除陈规陋习和不正之风,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革新宣传方式方法,积极运用新媒体和传统宣讲平台,采用民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和方式进行宣讲,发展支部专题党日教育活动、美德讲堂、新时期村民传习所、乡村舞台、传统文化公园、农村书屋等多种教育功能,构建多元化立体传播矩阵,以期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要积极树立典型,充分利用典型,继续推进好“农村家园五创建”先进评选活动,定期对最美之家、文明之家、致富之家、卫生之家、孝敬之家进行评选,传播真善美,弘扬正能量。充分整合民间艺术资源,组建群众文艺队伍,让“农民为自己而舞”,使表演者和观众都能受到教育。通过“小手牵大手”的形式,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乡村文明宣传,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普及科技知识和农业适用技术;鼓励司法部门开展“流动法庭”服务,加强法律宣传,支持农牧业专家和乡镇农技人员深入农户,提供种植养殖技术指导和培训,以提高农民的科学素养、法律意识和技能水平。
4.3 着力完善制度体系,健全乡风文明建设长效机制
以制度建设破除陈规陋习,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保驾护航、提供保障。一是结合时代变化新要求,深入分析村情民情,对村规民约实时进行修订完善,大力提倡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明令禁止失范行为,特别要发挥村规民约的惩戒作用,坚决遏制大操大办、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散埋乱葬等陈规陋习,抵制封建迷信活动。二是探索建立积分考评激励机制,将乡风文明建设纳入年度工作绩效考核内容,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监督检查,对工作开展好的镇村要表彰奖励,并总结经验因地制宜加以推广,对乡风文明建设工作不力的镇村,要通报批评、以督促改。三是充分发挥“两委员一代表”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践行村规民约,引导家庭成员、亲朋好友主动抵制不良风气,畅通监督渠道,鼓励支持广大群众同不良风气作斗争。
在习水县,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当地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这一方面是因为习水县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讲文明树新风”为载体,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树一批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典型,在全县树立“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是因为习水县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推进乡村治理、弘扬移风易俗等措施来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同时,习水县还注重挖掘传统文化的力量,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组织好道德讲堂等活动,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此外,习水县还加強对农户的宣传,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家庭文化建设。总的来说,习水县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对乡村振兴战略有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自身,郭永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乡风文明建设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2023,40(1):69-72,76.
[2] 廖燕群.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西乡风文明建设研究——以百色市为例[D].广西师范大学,2022.
[3] 邓凌波.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的困境及其优化路径[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16):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