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君 肖尧 肖明月 王丹
摘 要: 基于中國小微企业调查数据分析政治关联对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及其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政治关联可有效激励小微企业技术创新,但对低水平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大于高水平技术创新。异质性分析显示,当前具备政治关联可以促进技术创新,曾经具备政治关联的影响不显著,说明政治关联存在“时效”问题;政治关联的影响还存在区域、企业规模和是否属于高新技术企业等方面的异质性。机制分析显示,政治关联通过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促进小微企业技术创新,但未转化为企业的市场收益。进一步分析显示,具备政治关联未提升小微企业经营绩效,且导致了政治关联维持费用显著增长,说明政治关联诱导小微企业花费大量资金用于“寻租”,抑制了技术创新的价值。上述结论说明政治关联同时存在技术创新数量激励效应和价值诅咒效应,这为深入理解政府与小微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政治关联;小微企业;技术创新;诅咒效应;激励效应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3851(2023) 02-0001-11
How does the political connection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affec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Incentive effect or curse effect?
YANG Jun1, XIAO Yao1, XIAO Mingyue2, WANG Dan1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China; 2.School of Investment & Insurance, Zhejiang Financial College, 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a of China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 Surve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political connection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and results show that political connection can effectively stimulate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and the stimulation to low-leve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high-leve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The heterogeneity analysis shows that current political connection can promot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while the impact of past political connection is not significant,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a "timeliness" problem in political connection; the impact of political connection also has heterogeneity in areas, enterprise size and whether they belong to high-tech enterprises. Mechanism analysis shows that political connection promot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through tax incentives and government subsidies, but it cannot be transformed into market revenue. Further analysis shows that political connection does not improve the business performance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and leads to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maintenance cost of political connection, indicating that political connection induces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to spend a lot of money on "rent-seeking" and inhibits the valu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above conclusions show that political connection has both quantitative incentive effect and performance curse effect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which provides empirical evidence for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Key words: political connection;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urse effect; incentive effect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力军,对中国创新驱动战略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作为典型的转型经济体,市场经济建设仍不够完善,政府干预广泛存在于科技创新资源的分配之中[1],这也使得政治关联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2],并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深远影响[3]。政治关联一方面通过政府优惠政策激励企业技术创新[4],另一方面还通过政治资源诅咒效应抑制企业技术创新[5-6],政治关联影响技术创新的复杂性使得现有研究仍未形成一致结论,因此亟待进一步研究以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
囿于小微企业数据难以获取,以往文献对政治关联的研究多以大型和规上企业为研究对象,忽视了小微企业对我国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小微企业占据市场主体的90%以上,贡献了全国70%左右的专利发明权( 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的报告,见网址:https://www.sohu.com/a/235752498_649045。)。小微企业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础,其技术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潜力和活力,因此提升小微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于我国经济创新转型意义重大。但与大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存在着严重的资金约束问题,在正规融资渠道不畅甚至缺失的情况下,小微企业技术创新会对政治资源产生严重依赖,但鲜有文献研究政治关联对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部分以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的文献也多使用中小板上市公司数据[7],但中小板上市公司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小微企业。与非上市企业相比,上市公司往往规模更大,而且技术创新能力更强,因此以中小板上市公司作为小微企业的研究样本,将导致严重的样本选择偏误问题,其研究结论难以有效指导小微企业创新发展。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研究政治关联对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可能的贡献在于:一是数据选取上,已有文献多以中小板、新三板或创业板的企业为小微企业研究样本,但上述企业并非真正意义的小微企业,且还存在着创新能力相对较强的特征,因此该类研究存在着样本选择偏误问题。本文选取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提供的中国小微企业调查数据(China Micro and Small Enterprise Survey,CMES),将研究对象着眼于真正的小微企业,可有效解决样本偏误问题。二是研究视角上,基于激励效应和诅咒效应两个层面研究政治关联对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一方面将单一层面的研究视角拓展为双重视角,另一方面还将研究样本从规上企业和上市企业拓展为小微企业。三是研究方法上,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进行实证分析,能够有效解决内生性问题,提高了研究结论的可信度。四是预期结果上,政治关联对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及其机制探索,可为促进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构建提供科学指导。
一、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一)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困境
技术创新具有的高风险、高投入和长周期等特征,使得融资约束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8]。当前,我国多数小微企业技术创新还面临着独有的阻力和障碍。首先,相比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自有资金较少,其技术创新活动更加需要信贷资源支持,而我国有些金融机构存在所有权歧视和规模歧视[9],严重制约了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10]。已有研究发现,不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外资银行,均偏好向规模庞大和资金雄厚的企业提供信贷资源[11-12],留给小微企业的资源十分有限。其次,小微企业存在更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小微企业多分散在城市的边缘地区和农村地区,具有数量庞大但地理位置分散的特点[13],难以及时获取政策信息和市场信息,不利于对高价值技术创新项目的探寻和研发。最后,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足。我国各地政府多重点支持大企业发展,对小微企业的重视程度和扶持力度相对较低,虽然国家相继出台过众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但仍存在政策限制条件多和支持力度不够强等问题,制约了小微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
(二)政治关联与小微企业技术创新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和法制建设尚未成熟,政府仍主导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Allen 等[14]认为制度不完善会诱使企业通过非正规渠道获取发展资源,构建政治关联便是企业应对制度不完善的积极反应[15],进而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重要影响[16]。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观点可知认为,政治关联是企业管理者的身份特征,对企业投资决策存在重要影响,如基于企业资源获取和市场制度构建的理论研究。基于寻租理论的观点则认为,政治关联应被归入寻租活动。根据已有理论分析,本文认为政治关联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两面性,即激励效应与诅咒效应并存。
政治关联通过如下机理激励小微企业技术创新。首先,政治关联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企业技术创新[17]。对于饱受融资约束之困的小微企业而言,具备政治关联可借助良好的政企关系消除政策歧视[18],从而获取更多的信貸资源以支持技术创新活动。其次,政治关联可提升小微企业感知政策的及时性和全面性[19],有助于企业获取各类政府优惠政策。而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等常见的优惠政策,可有效降低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成本和风险,提高技术创新意愿和产出[4]。最后,政治关联有助于提升企业创新效率。政府往往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视角筛选项目,比小微企业更具战略眼光[20],因此能够向企业提供更具价值的创新信息。具备政治关联的小微企业可借助政府信息增强技术创新决策能力[21],提高技术创新效率。据此,提出假设1。
H1:政治关联对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存在激励效应。
政治关联在为小微企业提供资源获取好处的同时,也可能存在着诅咒效应。首先,小微企业借助政治关联获取的关系型融资,其作用主要体现为技术创新规模扩张,对质量提升的作用不大,甚至存在技术创新质量抑制效应[22]。其次,政治关联导致的寻租腐败问题严重阻碍了政府治理效应发挥[23],如降低市场竞争水平和扭曲企业投资结构等,最终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诅咒效应[5]。最后,小微企业资源本就十分有限,为了建立和维护政治关联,耗费的大量精力和资源势必会对技术创新产生挤出效应。对我国经验的研究也发现,寻求政治关联与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企业互为替代的发展途径[24]。据此,提出假设2。
H2:政治关联对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存在诅咒效应。
(三)政治关联影响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机制
结合已有研究,本部分从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两个方面分析政治关联影响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机制。首先,由于我国税收制度还不够完善,政府在税收征收以及优惠政策制定等方面拥有较大的弹性空间,具备政治关联的企业可以及时地获取各项税收优惠信息、适用条件与门槛等,并通过良好的政商关系简化申请程序和降低申请门槛,以享受更多的税收优惠。一方面,获得税收优惠的小微企业可以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研发活动之中,以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利润水平,进而提高持续实施技术创新的意愿;另一方面,税收优惠政策能够显著降低企业技术创新成本,减少技术创新固有的潜在风险[25-26],激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其次,政府补贴也是政府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最常用的政策工具[27]。根据新经济增长理论,研发投入是技术创新的驱动力,而技术创新存在的外部性又要求政府实施补贴以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因此政府补贴成了各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普遍选择。由于我国大量创新资源配置权力掌握在政府部门手中,而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因此政府补贴往往受到政治关联的影响。已有研究也发现,拥有政治关联的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政府补贴[16]。企业获取的政府补贴则有助于降低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压力和创新风险,进而激励企业实施技术创新。另外,根据政治锦标赛理论,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有助于提升政府官员的政绩,因此政府往往通过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等创新资源配置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而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政策优惠,也会主动迎合政府需求而实施“策略性创新”。据此,提出假设3。
H3:政治关联通过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激励小微企业技术创新。
二、研究设计
(一)模型构建
为验证前文的理论假说,本文构建的实证模型如下:
yi=α0+α1poli+βXi+δi+ε(1)
其中:y表示技术创新,pol表示是否具备政治关联,X表示一系列控制变量,i代表企业,δ为固定效应,ε为残差项。
本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对模型进行估计。倾向得分匹配估计的核心思想是将具备政治关联与不具备政治关联但倾向得分在若干指标上相似的企业进行匹配,从而使得企业创新与政治关联相独立,并将这些指标浓缩成一个核心指标——倾向得分值(PS)进行多元匹配,进而比较匹配成功的两组企业在企业创新上的平均处理效应(ATT)。如果匹配后的处理组与对照组的ATT值为正,则说明具备政治关联企业具有更强的技术创新能力,且这种优势是在剔除了其他影响因素后由“政治关联”因素带来的。因此,PSM方法能够较好地通过匹配缓解样本选择带来的内生性问题,并避免OLS回归函数形式错误设定所导致的偏差问题。
(二)变量选取
a)被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为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借鉴Cheng等[16]的研究,使用四个指标衡量小微企业技术创新:一是新产品销售收入(new),取自然对数处理;二是产品与服务创新产出(output),如有产品与服务创新产出则赋值为1,否则为0;三是是否成功申请新专利(patt),如果成功申请新专利则赋值为1,否则为0;四是创新行为(ib),若企业目前或曾经有产品或技术上的研发与创新活动,该指标赋值为1,否则为0。前三个指标主要从创新产出的视角衡量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第四个指标主要从创新投入的视角衡量小微企业技术创新。
b)解释变量。解释变量为是否具备政治关联(pol),当前具备政治关联(pol1)或曾经具备政治关联(pol2)的小微企業,赋值为1,否则为0。是否具备政治关联的衡量标准是:企业最主要的所有者是否曾经或当前在政府部门(包括担任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工作,或企业是否为国有企业[27]。
c)中介变量。一是税收优惠(tax),参考甘犁等[28]的做法,若企业当年存在各类型的税收优惠情况,赋值为1,否则为0;二是政府补贴(subs),若企业当年收到过政府各类型的政府直接补贴,赋值为1,否则为0。
d)控制变量。参考甘犁等[28]的研究,引入的控制变量包括:员工人数(employee),定义为员工总人数的自然对数;企业年龄(firmage),定义为企业自成立年份起的年份数;企业资产(asset),定义为企业目前总资产额,取自然对数;高管工作年限(worktime),定义为最主要的企业所有者截至目前参与管理的年限;员工年龄(firmage)定义为企业正式员工平均年龄;员工受教育水平(education)定义为企业正式员工主要文化程度,小学、初中、高中、中专/职高/技校、大专/高职、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对应的文化程度分别赋值为1至8;企业创新区位(location)定义为企业是否位于工业园区、科技园区或出口加工区;经营状态(operation)定义为企业调查当年经营情况是盈利、持平或者是亏损;行政招待费用(fare)定义为企业调查当年招待费用。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小微企业调查数据库(CMES),调查了全国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5497家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的2014年经营状况,调查样本包括全国28个省份和直辖市,具有全国代表性。
(三)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特征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特征如表1所示。根据表1可知,新产品销售收入(new)均值为13.615,产品与服务创新(output)的均值为0.411,表明存在产品与服务创新产出的企业占比仅为41.1%。创新行为均值为0.292,说明接近三分之一的企业具有创新行为。是否成功申请专利(patt)的均值为0.068,即成功申请新专利的企业占比仅为6.8%。相比较其他三类创新行为,申请专利的难度更大,这也说明小微企业在高水平技术创新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是否政治关联(pol)的均值为0.229,说明22.9%的小微企业存在政治关联。
三、实证分析
(一)倾向得分匹配估计
1.倾向得分匹配效果检验
本部分首先以企业是否具备政治关联为标准将总体样本分为两大类:一是处理组,即具备政治关联的企业;二是控制组,即不具备政治关联的企业。其次,利用企业的多个特征来估计倾向得分值,然后选择某一种倾向匹配方法前向或后向寻找与处理组样本PS值最为接近的控制组样本,作为前者的匹配对象。在常用的匹配方法中,近邻匹配是最直接的匹配方法,但有可能出现满足“近邻”而差值很大的问题。卡尺匹配与近邻匹配相似,区别在于是否使用卡尺,但匹配精度稍高。半径匹配法和核匹配法的误差相较前两种方法更小和更精确,因此后文仅报告半径匹配法和核匹配法的匹配结果(后文实证均使用四种方法进行匹配,篇幅所限,近邻匹配和卡尺匹配的结果备索。)。另外,本部分还使用上述四种匹配方法对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倾向得分匹配效果进行了检验(小微企业四个技术创新变量的倾向得分匹配结果备索。),结果显示匹配后各变量的标准化偏差均显著小于10%,根据Rosenbaum等[29]的研究,可以认为上述四种匹配方法合适且效果较好。
2.倾向得分匹配估计结果
倾向得分匹配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核匹配结果显示,处理组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均值为14.227,控制组为13.699,ATT平均处理效应为0.528,且在5%水平上显著,说明在控制企业其他主要特征后,具备政治关联的小微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均值比不具备政治关联的小微企业高出0.528,即政治关联对小微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如果不根据企业特征值进行匹配,直接计算具备政治关联和不具备政治关联企业的新产品销售收入,两组样本的新产品销售收入之差为0.675,高于匹配后的均值(0.528),将高估政治关联对新产品销售收入的作用。半径匹配方法的结果与核匹配方法较为接近,说明上述结论具有较强的稳健性。
处理组的产品与服务创新产出均值为0.504,控制组为0.459,ATT平均处理效应为0.045,在10%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说明具备政治关联的小微企业产品与服务创新均值比不具备政治关联的小微企业高出0.045,即政治关联促进了小微企业的产品与服务创新产出。处理组的成功申请新专利均值为0.114,控制组为0.083,ATT平均处理效应等于0.030,且在10%水平上显著,说明具备政治关联的 小微企业成功申请新专利的概率比不具备政治关联的小微企业高出0.030,即政治关联促进了小微企业成功申请新专利。处理组的创新行为均值为0.378,控制组为0.335,ATT平均处理效应为0.044,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说明具备政治关联的小微企业创新行为均值比与不具备政治关联的小微企业高出0.044,即政治关联促进了小微企业的创新行为。
上述结果说明,政治关联能够激励小微企业技术创新,从而验证了假设H1。
3.倾向得分匹配后的回归结果
表3报告了经过倾向得分匹配处理后的回归结果。政治关联对小微企业四种类型技术创新均存在显著促进作用,其中,政治关联对成功申请新专利的促进作用最弱,其中可能的原因在于:相比其他类型的技术创新,专利申请尤其是发明专利的申请难度较大,需要经过严格复杂的审查工作,特别是对技术创新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审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发明专利权率往往小于50%,因此专利内含的技术创新质量相对其他三类创新要高,由于政治关联带来的创新激励政策极易因扭曲效应而诱发企业实施“策略性创新”[22],因此具备政治关联的小微企业更热衷于“寻租”活动而不是创新能力建设[30],导致政治关联对小微企业成功申请新专利的影响较小。
(二)稳健性检验
1.行业与省份双固定模型
本部分在倾向得分匹配的基础上,进一步固定行业与省份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政治关联对新产品销售收入、产品与服务创新产出、是否成功申请新专利、创新行为的影响与前文结论保持一致。
2.更換回归方法
本部分对新产品销售收入(连续变量)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WLS)进行稳健性检验,对于其余三个技术创新变量(二值变量)采用Probit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稳健性检验结果见表5,表明更换回归方法的结果与前文保持一致。
(三)异质性分析
1.具备政治关联的时间异质性
由于政治关联具有时间上的变动性,因此本部分将政治关联划分为当前具备政治关联和曾经具备政治关联(当前不具备政治关联)两个样本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当前具备政治关联对于新产品销售收入、产品与服务创新产出、是否成功申请新专利、创新行为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曾经具备政治关联仅对新产品销售收入具有促进作用,但对于企业产品与服务创新产出、是否成功申请新专利、企业创新行为均为不显著。上述结果说明,政治关联存在“时效”问题,当前具备政治关联比曾经具备政治关联对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更为重要的影响。
2.企业规模异质性
参考范寒冰等[27]的做法和《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标准),本部分按照员工人数将小微企业划分为中型(大于100人)、小型(20~100人)和微型(1~19人)三个类型,然后分别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7所示。政治关联对新产品销售收入外的促进作用仅在微型企业显著,对产品与服务创新产出、是否成功申请新专利和创新行为的促进作用仅在小型企业显著,对中型企业的技术创新不显著。出现上述差异的可能原因是: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资金支撑,微型企业受其自身规模所限,即使具备政治关联也难以进行有效的技术创新;相较于小型和微型企业,中型企业有着相对较强的技术创新实力,对政治关联的依赖程度较小。
3.区域异质性
我国地域辽阔,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巨大,从而导致政治关联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因此本部分将小微企业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进行回归。区域异质性的分析结果如表8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政治关联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不显著,对西部地区的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显著为正。可能的原因是:西部地区市场经济发展程度较低且企业创新实力不足,具备政治关联的小微企业能够获取更多的政策支持,以支撐技术创新活动。在市场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和中部地区,小微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企业大多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技术创新,以提高市场竞争力,此时政治关联的影响便十分有限。
4.是否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异质性
企业创新能力差异也可能导致政治关联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借鉴王康等[31]的研究,本部分将小微企业区分为高新技术企业和非高新技术企业再次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9所示。从表中可知,政治关联仅对非高新技术企业的新产品销售收入、产品与服务创新产出和创新行为存在促进作用,这可能是因为高新技术企业本身就十分重视技术创新,即使不具备政治关联,也注重通过技术创新以提升市场竞争力。非高新技术企业则有着更强的动机借助政治资源进行策略性创新,即通过低质量的创新数量增长获取政府的各类创新补贴。进一步分析发现,政治关联对两类企业新专利申请的影响均不显著,这说明政治关联难以提升小微企业的高质量技术创新。
四、进一步分析
(一)影响机制分析
根据理论分析结论可知,政治关联可通过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机制影响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因此,本部分将税收优惠与政府补贴作为中介变量,借助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政治关联对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并使用Sobel检验法判断中介效应是否存在。具体的模型设定为:
yi=α1+α2poli+βXi+εi(2)
medii=α1+α2poli+βXi+εi(3)
yit=α1+α2poli+α3medii+βXi+εi(4)
其中:medi为中介变量。
1.税收优惠机制
税收优惠机制的检验结果如表10所示。第(1)列结果显示,政治关联对小微企业享受到的税收优惠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这是因为具备政治关联不仅有助于小微企业及时获得税收优惠信息,还可以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税收优惠。第(2)列的结果显示,政治关联难以通过税收优惠影响小微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第(3)—(5)列的结果显示,政治关联通过税收优惠促进了小微企业产品与服务创新产出、成功申请新专利和创新行为。可能的原因是:首先,税收优惠政策主要通过生产成本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决策,而新产品销售收入主要受市场需求影响;其次,政治关联带来的技术创新质量较低,难以有效提升新产品市场竞争力。上述结论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政治关联带来的税收优惠政策难以有效提升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价值。
2.政府补贴机制
政府补贴机制的检验结果如表11所示。由表可知,与税收优惠机制类似,政治关联显著增加了小微企业获得的政府补贴,政府补贴对于产品与服务创新产出、成功申请新专利和创新行为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政府补贴对新产品销售收入的影响不显著。上述结果说明,政治关联带来的政府补贴虽然能够促进技术创新产出增长,但技术创新产出增长并没有有效转化为小微企业的销售收入,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政治关联诱使小微企业为了“寻租”而多实施“策略性创新”,该类创新注定无法提升企业竞争力,因此难以促进销售收入增长;另一方面,缺乏高质量技术创新的小微企业还会陷入低端竞争困境,如展开激烈的价格竞争,从而抑制销售收入增长。上述结论再次证明政治关联难以提升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价值。
(二)政治关联与小微企业经营绩效
如果具备政治关联的小微企业实施技术创新的目的在于获取政府补贴,则会带来“策略性创新”行为,因此难以提升企业经营绩效。为了进一步验证政治关联会导致小微企业低水平问题,本部分分析政治关联对小微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结合小微企业调查数据的指标特征,选取销售利润率、资产总额利润率和资本金利润率三个指标衡量企业经营绩效。表12的结果显示,政治关联对小微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出现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在于:一方面,具备政治关联的小微企业存在实施“策略性创新”的激励,即通过创新数量增长骗取政府补贴,甚至是迎合政府“干预之手”[32],不断提升技术创新数量,忽视了技术创新质量的增长;另一方面,在政绩考核压力下,政府还会与具备政治关联的小微企业合谋实施“策略性创新”,该类创新不仅难以有效提升企业经营绩效,还会导致企业形成“补贴依赖”,失去创新发展的动力。上述结论说明,政治关联虽能促进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增长,但抑制了技术创新质量,从而导致企业经营绩效下降,即政治关联对技术创新的诅咒效应主要表现为技术创新的市场价值较低( 将政治关联与技术创新的交互项纳入到回归方程,结果也显示政治关联难以通过技术创新影响企业经营绩效。)。
政治关联难以提升小微企业经营绩效的另一个可能原因为:为了获取“寻租”机会,小微企业需要花费大量资金用于维持政治关联,从而挤占了技术创新研发投入[5]。为了验证这一猜测,本部分分析政治关联是否导致了小微企业政治关联维持费用的增长,从而为政治关联存在的技术创新价值诅咒效应提供佐证。政治关联维持费用包括三类:一是业务招待费,二是行业会费,三是政治关联的其他费用(是否被相关政府部门检查、摊派、强制赞助、捐赠、培训或征订报纸而产生的费用)。表13的结果显示,具备政治关联显著增加了小微企业的业务招待费用、行业会费和政治关联的其他费用,说明具备政治关联的小微企业的确花费了大量费用用于维系政治关联,部分挤出了技术创新研发投入,从而对技术创新的价值产生诅咒效应,这也验证了研究假设H2。
五、结论与启示
(一)主要结论
提升小微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仅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也是贯彻落实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文借助我国小微企业调查数据分析政治关联对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政治关联对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存在数量激励和价值诅咒的双重效应:a)政治关联对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激励效应,但对低水平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强于高水平技术创新,这说明政治关联可能难以有效提升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价值。b)当前具备政治关联可以促进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曾经具备政治关联难以促进小微企业技术创新,说明政治关联存在“时效”问题,这也恰恰容易导致小微企业为了寻求政治关联带来的优惠政策,而实施短视行为,如追求创新数量、忽视创新质量等。c)政治关联通过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促进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由于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容易诱导企业实施“策略性创新”,因此无法提升小微企业的新产品销售收入。d)进一步研究显示,政治关系难以提升小微企业经营绩效,且提升了政治关联的维持费用,说明政治关联对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价值存在诅咒效应。一方面,政治关联虽能为小微企业带来税收优惠,但也需要花费较多精力和资金去维持政治关联,因此会影响技术创新投入;另一方面,具备政治关联的小微企业更有可能会迎合政府创新需要,实施策略性创新,进而降低创新质量。
(二)政策启示
上述结论的政策启示有:一是加快推进选择性产业政策向功能性产业政策转型。税收优惠等传统选择性产业政策极易诱导企业寻求政治关联并实施“策略性创新”行为,进而导致技术创新陷入低质低效困境,因此未来应着力实施功能性创新激励政策,以降低政治关联等导致的政策偏向,进而通过普惠性的激励措施增进市场竞争,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质量。二是建立健全市场导向型科技资源配置机制。探索改革政府主导型科技资源配置模式,着力发挥市场对科技资源的配置作用,通过完善制度建设构建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的科技资源配置模式,规避政府对科技资源的不当干预,切实提升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不断增强对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三是强化产业政策实施绩效考核。传统的数量导向型考核目标容易诱使政企合谋实施策略性创新,因此未来应加快改变数量导向型的产业政策实施绩效考核办法,着力强化创新质量考核权重,努力构筑创新数量与创新质量并重的复合型考核指标,通过强化绩效考核降低政治关联对企业技术创新目标的扭曲效应。
参考文献:
[1]江雅雯,黄燕,徐雯. 政治联系、制度因素与企业的创新活动[J]. 南方经济,2011(11):3-15.
[2]李政毅,尹西明,黄送钦. 民营企业政治关联如何影响企业研发投资?[J]. 科学学研究,2020,38(12):2212-2219.
[3]余明桂,范蕊,鐘慧洁. 中国产业政策与企业技术创新[J]. 中国工业经济,2016(12):5-22.
[4]王岭,周立宏,祁晓凤. 反腐败、政治关联与技术创新[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9(12):78-92.
[5]袁建国,程晨,后青松. 环境不确定性与企业技术创新: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 管理评论,2015,27(10):60-69.
[6]Qian L, Wang I K. Competition and innovation: The tango of the market and technology in the competitive landscape[J]. 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 2017,38(8):1237-1247.
[7]张涛,徐婷. 融资约束、政治关联与中小企业R&D投资:来自中小板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财务研究,2018(5):81-88.
[8]顾海峰,张欢欢. 企业金融化、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货币政策的调节作用[J]. 当代经济科学,2020,42(5):74-89.
[9]Wei S J, Xie Z, Zhang X. From "made in China" to "innovated in China": Necessity, prospect, and challenges[J].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017,31(1):49-70.
[10]兰飞,李扬子. 支持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的财税政策效果分析与对策[J]. 税务研究,2014 (3):21-24.
[11]白重恩,路江涌,陶志刚. 中国私营企业银行贷款的经验研究[J]. 经济学(季刊),2005(2):605-622.
[12]姚耀军,吴文倩,王玲丽. 外资银行是缓解中国企业融资约束的“白衣骑士”吗?: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的经验研究[J]. 财经研究,2015,41(10):58-68.
[13]杨君,肖明月,吕品. 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了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吗?:基于中国小微企业调查(CMES)数据的实证研究[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1(4):119-131.
[14]Allen F, Qian J, Qian M. Law, financ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5, 77(1):57-116.
[15]逯东,万丽梅,杨丹. 创业板公司上市后为何业绩变脸?[J]. 经济研究,2015,50(2):132-144.
[16]Cheng H, Hu D, Xu C, et al. Does government paternalistic care promote entrepreneurship in China? Evidence from the China Employer-Employee Survey[J]. China Economic Journal, 2017, 10(1):61-75.
[17]窦超,王乔菀,陈晓. 政府背景客户关系能否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约束?[J]. 财经研究,2020,46(11):49-63.
[18]熊家财,桂荷发. 政治关联与企业创新:来自PSM的证据[J]. 科研管理,2020,41(7):11-19.
[19]王雪冬,聂彤杰,孟佳佳. 政治关联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政策感知能力和市场感知能力的中介作用[J]. 科研管理,2022,43(1):134-142.
[20]陈庆江,李启航. 社会研发资本积累提高了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吗?[J]. 产业经济研究,2017(1):62-75.
[21]罗明新,马钦海,胡彦斌. 政治关联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研发投资的中介作用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13,31(6):938-947.
[22]黎文靖,郑曼妮. 实质性创新还是策略性创新?:宏观产业政策对微观企业创新的影响[J]. 经济研究,2016,51(4):60-73.
[23]苑泽明,史方,金宇. 政府创新补助的激励扭曲效应: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研发操纵行为的检验[J]. 软科学,2020,34(2):39-43.
[24]苏方国,卢宁,罗旖颀,等. “资源福音”还是“资源诅咒”:政治关联、税收优惠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J]. 广西社会科学,2017(10):126-131.
[25]Bloom N, Griffith R, Reenen J V. Do R&D tax credits work? Evidence from a panel of countries 1979—1997[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2002,85(1):1-31.
[26]Lokshin B, Mohnen P. Measu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R&D tax credits in the Netherlands[R]. MERIT Working Papers, 2007.
[27]范寒冰,徐承宇. 我國政府补贴促进了企业实质性创新吗?[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0(7):1-13.
[28]甘犁,秦芳,吴雨. 小微企业增值税起征点提高实施效果评估:来自中国小微企业调查(CMES)数据的分析[J]. 管理世界,2019,35(11):80-88.
[29]Rosenbaum P R, Rubin D B. Reducing bias in observational studies using subclassification on the propensity score[J]. Publications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1984, 79(387):516-524.
[30]杨其静. 企业成长:政治关联还是能力建设?[J]. 经济研究,2011,46(10):54-66.
[31]王康,李逸飞,李静,等. 孵化器何以促进企业创新?:来自中关村海淀科技园的微观证据[J]. 管理世界,2019,35(11):102-118.
[32]邓建平,曾勇. 政治关联能改善民营企业的经营绩效吗[J]. 中国工业经济,2009(2):98-108.
(责任编辑:陈丽琼)
收稿日期:2022-05-15网络出版日期:2022-11-11
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3NDJC142YB);浙江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2022C35088);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LQ18G030018);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2023N130)
作者简介:杨 君(1984- ),男,安徽宿州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