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登林,林钏
作者单位: 364000 福建省龙岩市,闽西职业技术学院(谢登林) 364000 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林钏)
反流性食管炎(RE)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致使食管黏膜出现糜烂或溃疡,为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以烧心、胸痛、胸骨后异物感等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首发症状为咽喉炎、慢性咳嗽等[1]。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RE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相关统计显示,国外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RE发生率达10%~25%,亚洲地区达5%~17%[2]。其主要病因与年龄、肥胖、食管裂孔疝、饮酒及吸烟等因素密切相关,特别是腹型肥胖会增加患者腹压,破坏食管抗反流屏障,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且内脏脂肪组织分泌的炎性细胞因子也会持续侵袭食管黏膜,若不及时给予有效治疗,会对患者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构成极大的负面影响[3]。现阶段,临床治疗RE仍以药物治疗为首选方案,常用药物有抑酸药、抗酸药及胃肠动力药,以改善患者症状,加快食管黏膜愈合,并改善预后。兰索拉唑和莫沙必利是治疗RE的常用药物。兰索拉唑可抑制质子泵活性,减少胃酸分泌,从而降低食管酸反流的程度;莫沙必利可增加胃肠道蠕动和胃排空速度,避免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4]。两药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观察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RE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于龙岩市第二医院就诊收治的RE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兰索拉唑组各39例。联合用药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35~60(46.78±5.36)岁;病程5~20(9.36±2.45)个月;有吸烟史10例。兰索拉唑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36~62(47.31±4.85)岁;病程6~21(10.14±2.05)个月;有吸烟史12例。2组患者与本研究相关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2020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5]中RE的相关诊断标准;与保守治疗指征相符;经24 h食管pH监测确诊为病理性酸反流;最近7 d烧心症状发生次数>3次;有正常认知功能和良好治疗依从性;均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消化道疾病,如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胃肠外科术后、食管失弛缓症、食管或幽门狭窄、卓—艾综合征、炎性肠病等;合并肝脏、肾脏、肺脏或心脏等严重疾病;既往病史中存在恶性肿瘤记录;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对本研究药物存在过敏反应;现阶段正使用H2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及胃肠动力等药物;缺乏完整的临床资料。
1.3 治疗方法 嘱2组患者调节生活方式,禁食高脂食物、巧克力、咖啡及浓茶,戒烟酒,三餐后不要立即卧躺,睡前2 h禁食,入睡前将床头稍微抬高。在此基础上,兰索拉唑组患者给予兰索拉唑肠溶片(海南益尔药业有限公司生产)30 mg餐前口服,每天1次。联合用药组患者在兰索拉唑组的基础上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Sumitomo Pharma Co.,Ltd生产)5 mg餐前0.5 h口服,每天3次。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个月。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内镜积分:采取洛杉矶分级方法对黏膜破损程度进行评估,分值范围为0~4分,0分表示食管黏膜未见破损,4分表示破损严重,累及食管周径>75%,分值越高表示损伤越严重。(2)症状评分:采取自制症状量表进行评估,包括反酸、胃灼痛、胸骨后灼痛等,0分为无症状,1~2分为症状轻度,3~4分为中度,>4分为症状严重。(3)生活质量:采取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6]进行评分,内容选择社会关系、精神状态、躯体功能、生理功能4个维度,评分范围0~100分,分值越高患者生活水平越高。(4)不良反应:包括头晕、皮疹及腹泻等症状。
1.5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改善程度>90%,内镜复查积分为0分;显效: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改善程度在50%~90%,内镜复查积分较治疗前减少≥2分;有效: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在30%~49%,内镜检查积分较治疗前减少1分;无效:临床症状和内镜检查评估积分无变化。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1 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兰索拉唑组的74.36%(χ2=6.303,P=0.012),见表1。
表1 兰索拉唑组与联合用药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各项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反酸、胃灼痛及胸骨后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用药组低于兰索拉唑组(P<0.01),见表2。
表2 兰索拉唑组与联合用药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分)
2.3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社会关系、精神状态、躯体功能、生理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用药组高于兰索拉唑组(P<0.01),见表3。
表3 兰索拉唑组与联合用药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2.4 不良反应比较 联合用药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69%,低于兰索拉唑组的35.90%(χ2=9.100,P=0.002),见表4。
表4 兰索拉唑组与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RE为胃酸和胆汁反流入食管,由化学性、物理性和机械性刺激引起的食管黏膜炎性反应和溃疡,严重时导致食管狭窄和食管癌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相关资料表明,RE在流行病中所占比例达9%,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RE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痛、胸痛、咽喉炎、哮喘、嗳气、咽部异物感及慢性咳嗽等,严重时可引起哮喘、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若不及时给予有效治疗,还会导致其因为明显疼痛和不适而出现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7]。因此,针对RE患者实施科学合理的对症治疗,以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现阶段,RE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认为与食管和胃连接处生理结构发生变化、抗反流屏障功能破坏等因素有关。此外,食管黏膜抵抗功能处于较低水平时,胃内容物反流会增加胃黏膜损伤程度,进而引发胃功能障碍[8]。同时,反流物质中的胆汁和胃酸会对食管黏膜造成损伤,且胃蛋白酶及胰酶等酸类、酶类物质进入食管可直接损伤黏膜,最后形成病理变化。上述相关影响因素中胃酸对胃黏膜造成的损伤最明显,故临床用药优先抑制胃酸分泌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兰索拉唑为质子泵抑制剂,作用机制同奥美拉唑,具有抗幽门螺杆菌和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口服后迅速穿过胃壁细胞膜作用于H+-K+-ATP酶,具有易吸收、生物利用度高和半衰期长等特点,对胃酸分泌起到显著抑制作用,充分阻断胃酸分泌,可有效减轻胃酸对食管黏膜的损伤[9]。兰索拉唑的作用机制独特,特异性高,抑酸作用强、药效持续时间久,且价格低,在酸分泌相关的各种消化功能紊乱性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通常采用餐前口服以达到血药浓度峰值,提高胃蠕动速率加快胃排空速率,有助于缓解症状和改善预后。但其弊端在于容易出现消化、神经、血液、循环、内分泌等系统不良反应,慢性RE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应谨慎用药。此外,兰索拉唑可能会影响钙离子吸收,并使之产生沉淀,造成胃肠道功能减弱。同时兰索拉唑也会影响患者消化道内pH,且单一用药对病程较长的患者,胃酸抑制效果不佳,需配合其他药物提高整体疗效。莫沙必利为胃肠动力药,可提高食管括约肌张力和收缩幅度,增强食管蠕动力,促进腹压下降,改善胃酸反流问题[10]。莫沙必利为选择性5-羟色胺4受体激动剂,可刺激消化道神经丛中存在的5-羟色胺4受体,增加乙酰胆碱的释放,促进胃肠道蠕动,提高食管清除能力的同时对食管反流起到显著预防作用[11]。此外,莫沙必利在胃肠道内可快速吸收,血药浓度在30 min内达到峰值,不影响自主神经和中枢神经,用药安全性较高。
两药联用充分发挥协同效果,减少胃酸分泌的同时提高胃动力,避免胃酸过度损伤食管黏膜,加快受损黏膜愈合进度,是增强治疗效果和促进预后改善的有效方案[12]。但需要注意的是联合使用药物的安全性,可能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兰索拉唑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头痛、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莫沙必利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和头痛等症状。因此,联合用药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并嘱患者严格遵循医师建议和用药说明。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兰索拉唑组;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反酸、胃灼痛、胸骨后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用药组低于兰索拉唑组;2组患者社会关系、精神状态、躯体功能、生理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用药组高于兰索拉唑组;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兰索拉唑组。说明莫沙必利联合兰索拉唑治疗RE可有效提高整体疗效,并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莫沙必利联合兰索拉唑治疗RE的临床效果较好,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