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顺进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深入推进,道德与法治课程逐渐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尤其是初中时期,作为承上启下的教育阶段,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为了践行核心素养要求,促进学生全面进步,文章从核心素养的角度进行分析,介绍了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的基本重点,从老师与学生两个方向研究了中学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教学建设的基本目标,并指出了改善课堂品质具体可行的方法,以期为广大教育人员提供借鉴参考,并助力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进步。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 道德与法治 课堂教学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8-0034-03
一、引言
《义务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标准》)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以及人格特点的主要课程,必须引领中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培育中小学生的爱国情感,促使中小学生健康发展。同时《标准》还明确,教师必须要把“立德树人”视为基本教学任务,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发挥教师品德和法治课程的思维引导功能,以推动学生核心素质的全面提高。从实际情况来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所以教师应该顺应新时代教育发展方向,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建高效课堂,真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的重要性
新课改的提出,使道德与法治课成为培养初中生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制观念的主要抓手,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在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下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其课程教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和思维意识培养和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且学生自身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和思考能力。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传统教学模式俨然已经无法满足核心素养视角下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有效教学的实施,是在文化基础的角度,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培养,我国青年应具有的基本道德水平与文化修养是其自身和社会长远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许多与社会实际密切相关的知识,可以奠定学生对国家、社会和法治的认识基础,通过日常的教学提升学生的素质与能力,积极为社会铸造栋梁之才[1]。此外,中学生必须具备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众参与等素质,中国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表明,只有具备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才能使集体和个体受益,才能在一个不断发展的国家和社会中享有快乐、安定的生活。中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公众参与能力,主要是通过参与社会生活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使他们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保证课堂自身的实用性
在社会思想不断多元化的新时代,人们的思想意识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非常大,初中学生也不例外,社会中的不良风气很容易对初中生造成不良影响。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社会时政以及法律知识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实施有效教学,能够让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运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相关知识点和理性的态度进行分析和处理[2]。例如,当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侵权实践或问题时,能够积极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并且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内容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合理的指导,从而提高事件处理的效率。此外,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而言,是具有一定约束作用的,在课程内容的规范下,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社会相关事件的对与错,并具备独立的思考能力。所以当学生面对不良社会问题时,能够自觉地抵制,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成长和完善,最终成为道德高尚、守法爱国的合格公民,这也是道德与法治教学实用性和实践性的重要体现。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课堂构建方向
(一)教师方向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其实是对教师要求的进一步提升,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教育理念的提升,教师应该深入学习《标准》中的相关指导,深刻理解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本质要求,站在宏观的角度分析学生的发展方向,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目标。其次是专业能力的提升,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牢牢把握知识内容,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双减”政策的提出,教师要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实现“减负提质”的教学效果,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3]。最后是道德素养的提升,《标准》中要求教师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原则,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和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有必要全面提升自身的思想素養,始终秉承“知行统一”的理念,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用自身思想和行为规范,以身作则,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并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帮助学生培养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进步。
(二)学生方向
对于学生而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基础学科,更是学生行为以及思想的指导标准,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知识层面有所提升,还应该在该课程的引导下,不断完善和优化自身的道德素养,并且通过知识迁移,能够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程相关知识处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这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和基础[4]。
四、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以核心素养为目标,丰富教学内容
初中道德与法治属于社会性学科,关系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要利用该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所以教师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所在,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实际生活中的素材和案例,将课堂与社会实际紧密相连,一方面提高了他们对教育理论知识内涵的认知,另一方面改变了他们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理解,使他们更深切地认识到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意义,并以此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主体能力,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5]。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的知识内容时,首先确定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增强法律意识,懂得自尊自爱,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并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品质。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可以引入当下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热点话题作为教学案例,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可提出“校园霸凌问题一直是我们所重视的,如《悲伤逆流成河》以及《左耳》等电影中,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校园凌辱问题的严峻性。2018年2月《武汉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中也阐述了对儿童人格尊严保护的意义与重要性,该规定中专设立了父母保护一章,规定家长或其监护人掌握了一定的教育保护手段,为未成年人进行了人身安全的保障。同时,在学校欺凌问题上,还规定了学校对设立校园欺凌的防范、处置体系与紧急处理措施等。”通过提供与学校有关的事件信息,结合学生所处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充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家庭暴力”“校园霸凌”等相关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处理措施。这一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教学品质,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有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内涵。
此外,教师还应该从宏观角度出发,深刻意识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性,深挖各学科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对这些元素进行充分利用,能够有效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同时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融会贯通,从而促进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以教学质量为抓手,完善教学方式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虽然具有较强的社会属性,但是受其自身内容和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经常给学生造成呆板、乏味的印象,学生不仅难以理解知识内涵,更觉得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较为枯燥,影响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通过优化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从而打造了高效率教学的良好基础[6]。实践表明,项目型学习体系可以有效改变学校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从而达到真正的高效课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项目内容对学生分组,通过项目实际情况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确定分组方式,并引导学生做好分工工作,根据项目内容制定具体的合作流程,最大可能地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小组合作当中,并有效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网络交往新空间》的知识内容时,必须首先确定该课程的重点教学目标是指导学习者正确地看待互联网世界,以及能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从而获得网络时代的有利条件。但是初中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也处在形成期,网络中的信息会对学生造成很多负面影响,所以网络资源虽然有很强的优势,但是却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引导,最大程度地发挥网络技术的良性作用。老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会,以“网络生活的利与弊”为辩论主题,让学生对辩题进行自主分析,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想法对其进行分组,支持“利大于弊”的学生为正方,而认为“弊大于利”的学生则为反方,学生根据辩题和自己的观点,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并且共同讨论辩论过程,辩论内容与所学内容相结合,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而且培养团结意识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激烈的讨论,能够有效提升思维反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辩论结束之后,教师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分别指出正方与反方学生的优缺点,使他们可以认清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可以扬长避短,建立良好信心,进而达到自身素质的整体提高。
(三)以全面发展为原则,优化评价体系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教学目标已经发生了一系列改变,教师应该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健康心理的形成,使学生能够通过所学知识的引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做到知行统一,成为合格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在这一教学目标的影响下,传统的评价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更不符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发展目标。所以教师应该站在全局的角度,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原则,优化教学评价体系,重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保证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多元文化“地球村”》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布置多元化任务,以项目合作式学习法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小组评价方式,保证教学评价的全面性。教师可以把“各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作为项目主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总结和整理各国文化情况,风俗习惯以及语言文字等都可以作为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评价的方式优化评价体系:首先,让小组成员内部进行组员之间的评价,小组成员可以自由发表对本次小组合作过程的实际体验,并指出小组工作中的缺点与问题,共同讨论解决措施;其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评,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对其他小组的优缺点进行评价,也可以结合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对其他小组内容进行补充,从而实现共同提升;最后,教师要结合各小组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具体表现以及各小组讨论过程进行评价,针对各小组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并积极给予改进措施,以实现高质量教学,促进学生进步。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改革之路还十分漫长,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符合当前的教育需求,而且符合学生的现实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遵循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合理设定教学目标,有效发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作用,促進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柯岩.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现状分析及路径探究[J].学苑教育,2021(20):71-72.
[2]刘娟.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初探[J].新课程导学,2021(11):19-20.
[3]邢洁.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策略[J].读写算,2021(3):111-112.
[4]王姗姗.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思考[J].求知导刊,2020(50):27-28.
[5]沈梦春.多彩的生活 精彩的课堂——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13):80+10.
[6]宣学军.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8(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