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佳
[摘 要] 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只有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才能够增强课程活力,发挥课程对青年学生的引领作用。问题式教学法作为教学改革的常用方法之一,要结合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新要求,依据自身特点展开创新性实践与探索。追本溯源,把握问题式教学的核心要义,明确“为何问”的目的初衷;把握原则,从“谁来问、问什么、怎么问”等层面思考,学会“如何问”;多维设计,从垂直、横向、纵向着手,思考回答方式,学会“怎样答”。使问题式教学法最终成为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助推器。
[关键词] 问题式教学法;改革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
[基金项目] 202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研究”(22BKS128);2021年度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择优推广项目“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精准供给模式研究”(SJGSF2021003)
[作者简介] 许 佳(1978—),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26-0084-04 [收稿日期] 2023-01-08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问题式教学法在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要取得新突破,既要以教学目标为根本出发点,守住核心,突出重点,又要用多种方式与手段提出问题,拓宽提问主体界定范围,勇于创新,最关键的是要解决“为何问、如何问、怎样答”等问题。
一、追本溯源:发现新变化,明确“为何问”
问题式教学法最早由苏联教育心理学家马丘什金、马赫穆托夫等提出,其核心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最大限度地掌握学生相关思维过程的心理规律,最终有效控制整个教学过程。由于在概念界定中,并未明确限定问题式教学法的提问主体、层次及方法,因而导致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改革中运用此法时产生了一些困惑。例如,由谁来提出问题效果更好?一个问题能否具备提纲挈领并关联其他问题的效果?如何解决提出问题却无人回答的尴尬局面?
要提升問题式教学法的有效性,解决实践中的困惑,教师必须在全面把握学生心理规律,符合学生认知和分析特点的基础上,主动创设问题情境,把控教学节奏,采取师问、生问、师生互问或生生互问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课程全过程,使理论走向生活,使社会实践走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借助问题式教学法不断增强课程吸引力,坚持问题导向贯穿课程始终,使教师练就“不怕问、怕不问、见问则喜”的真本领,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最终找到答案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关注度、参与度、认同度。
二、把握原则:拓展新思路,学会“如何问”
学习的兴趣源于问题。哲学家波普尔曾说过:“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3]好的问题应该是学生关注并存有疑惑,能够以一问关联他问,由事问理,启发思考。同时要依据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用问题引发新思考,其核心是要善于提问,把握原则。
(一)设定提问主体——谁来问
一个有效活跃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绝不应是教师“独唱”,而是引导更多学生的参与,实现师生“合唱”或师生交替“领唱”的和谐互动局面。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运用问题式教学法,不应仅局限于由教师负责提问、学生简单回答的单向模式,而是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提问主体。
1.单一提问主体模式。教师、学生、教材教辅或视频资料等都可以作为单一提问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要掌握课堂节奏,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会是教的最终目的,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4]。因此,让学生有问题问、会问问题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此外,一些教材教辅或视频资料自带的问题,亦可以作为课堂辅助提问的主体补充,发挥拓宽学生视野的作用。
2.复合提问主体模式。打破“非你即我”的思维桎梏,在设计提问主体时打组合拳,使课程更好地入脑入心产生1+1>2的实际效果。复合提问主体模式需要在一定情境下进行,在组合上也有相对灵活性。比如,组织某一课程内容的课堂讨论,教师可以选择先抛出问题,在引起学生思考并得到相应回答后,进一步启发学生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达到学深、学透的效果。教师也可以先将某些案例内容展示给学生,借用案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寻找答案。学生在探寻答案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现并提出与之关联的其他问题,这种“以问求问”的设计,形成了师生互问的复合提问主体模式。
(二)分清提问层次——问什么
步入新时代,面对多元化价值理念和社会思潮的冲击,学生面临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在有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中运用问题式教学法,先设定一些学生未来可能面对的问题,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处理类似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步入社会后从容面对、一往无前。因此,在问题式教学法中,问什么很关键,只有目的明确、层次清晰、兼顾整体的问题设计,才能够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
1.澄清困惑之问。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框架下,这类问题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在成长过程中关于自身、国家、社会乃至世界的一些困惑。因此,问题的设计应考虑学生的真实感受,在真正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由教师引导学生在相关环节提出困惑,或由教师换位思考后针对性地提出学生的困惑,问题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解惑”。任何社会任何时期都会有各种问题存在,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辩证认识、理性分析现实问题[4]。
2.深化教学之问。此类问题的根本目的是引导教学,为教学目标服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增强感染力,先要让学生感兴趣。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如果仅以教材的观点和结论为讲述起点,即使观点鲜明、逻辑清晰,也很难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更无法完成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但如果采用倒推方式,在教材觀点和结论的基础上设计相应问题,在讲授中以问题为起点,逐步引导学生得出与教材相同的观点和结论,就会激发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最终出色地完成教学目标。
3.触动心灵之问。这是所提问题类型中的最高层次,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的体现,也是对教师深厚理论功底与教学心理学等运用能力的综合考验。心灵的触动要以心灵相通为前提,教师要想学生所想、思学生所思,在充分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专业情况,突出个人成长与国家、社会发展同向同行的原则,在知识与情感目标拓展的深度层面,设计相应问题。同时还要将是不是心灵之问的评判权交给学生,由学生根据问题评判是否产生了“提出问题有感受、回答问题有共鸣、回想问题永难忘”的感受,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持久魅力。
(三)确定提问方法——怎么问
善于提问也是一种教学技巧。教师以何种方式提问直接决定了学生接受问题的程度。一个好问题的提出常常需要经过设计与优选,既要考虑问题间的逻辑关系,又要注重问题的导向性和递进性,尽量保证所提问题的实效性、针对性,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同时还要注意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若学生是提问方,要引导其学会提问方法并对所提问题进行甄别,尽量避免提问的随机性和随意性。以如下两种方法为例。
1.由点及面法。教师有时候不一定讲得那么高大全,从一个问题切入,把一个问题讲深,最后触类旁通,可以带动很多关联问题,有可能是一通百通,提纲挈领[4]。因此,教师在运用问题式教学法设计问题时,要注意多提出一些能以小见大的问题并深入剖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体现全局性、整体性。比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遵义会议在2021版教材中被评价为:“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妨先对遵义会议的基本情况进行简要介绍,随后抛出历史性评价,进而启发学生思考:会期仅三天的遵义会议,为何在土地革命时期占有如此重要的位置?学生要探究这一问题,必须弄清楚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及召开后中国革命的实际走向等问题。如果教师能够按照相应的思路设计关于遵义会议相关内容的问题式教学法,学生就能够对遵义会议的重要历史地位有深入的理解,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5]。可见,这种由点及面的问题式教学法能够充分体现小切口大主题。
2.由旧比新法。比较法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种研究方法。将问题式教学法融入比较法,特别是从历史发展的视角进行以旧比新的思考,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在过去有限条件下中国发展的艰难困苦,感受如今中国取得辉煌成就的来之不易;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通过对比过去,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未来会更好的信心和决心。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讲授生态文明建设内容时,可采取问题式比较法。比如,教师可以请部分学生以家乡为例,分享生态环境的新旧变化。鼓励学生用问题式贯穿法,如10年间,家乡的生态环境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后,还会带动家乡的哪些变化?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生态环境旧貌换新颜的发展历程与我国社会生态环境保护发展有怎样的关系?中国为世界生态环境发展都做出了哪些贡献?未来我国在生态环境方面还有哪些举措,与大家有哪些密切关系?作为时代新人,青年学生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应该做出怎样的贡献?从家乡着眼,使学生明确家乡发展是国家发展的缩影,通过如今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的做法,对比其他国家发展过程中的做法,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作为大国的责任与担当,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
三、多维设计:尝试新角度,掌握“怎样答”
以往教师在运用问题式教学法时,常常重点关注“如何问”,而忽略“怎样答”,有时会出现解答问题较随意,降低了问题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实际效果,甚至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问”的最终目的是得到明确的“答”,教师为了能够进一步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可以尽可能多地展示基于各种不同立场和角度等的逻辑性结论[6],引导学生学会甄别,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当然,由于问题不同,解答的方法和角度也会有所区别,主要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讨论。
(一)垂直回答——体现针对性
主要指点对点的回答方法。针对提出的某个问题,直接把事实和道理讲清楚、讲透彻。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中的重点和核心问题,一般会采取此种回答方式,其形式相对简单,教师可以选择让学生回答。经过充分思考,教师在有效引导总结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加深对重点和核心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最终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运用此种回答方式就要全面了解学生掌握课程的重点和核心内容情况,只有学生基本了解和把握内容后,教师才能够选择设计相应的问题,实现由学生垂直回答的预期,否则可能会出现无人回答的尴尬局面;而教师直接给出答案,则可能导致单一的“灌输式”错位效果。
(二)横向回答——体现价值性
主要指从空间角度对某个问题的全面解答。运用此种回答方式的问题一般具有相对开放性的特征,从一人到他人、从一地到他地、从一国到他国、从一事到他事、从一领域到他领域。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能力,设计问题要尽量实现由一个学生或多个学生综合回答的目标。在提问时将预设的空间概念融入其中,引导学生自觉从空间的横向比较视角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时为了达到全面解答的效果,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还可以综合运用由点及面的方法,先由教师抛出一个小问题,在学生回答后,继续引导学生提出横向的相关问题,再由其他学生进行横向回答,在润物无声中塑造学生的价值观,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
(三)纵向回答——体现发展性
主要指从时间的角度,用发展的眼光回答某个问题,既能够考虑问题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也能够客观分析问题对当前阶段的意义与影响,亦能够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判断问题发展的未来走向。运用此种方式回答的问题一般有很強的历史感,因此要求回答时既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又能运用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为原则,突出对问题认识的深刻性。这种回答方式对教师本身也是一种挑战,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素养,以广阔的视野提炼相应问题,还要借助所学理论并运用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回答问题,给学生深刻的学习感受,让学生感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度、深度和温度。
总之,问题式教学法在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道路上,正逐渐展示其优势与特色,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也被越来越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运用、贯穿、提升、发展,以问题式教学法设计的课堂,其更广泛的参与度、更强烈的针对性也在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所接受,进而为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入脑入心的目标加油助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A/OL].(2019-08-14)[2022-12-15].https://www.gov.cn/zhengce/2019-08/14/content_5421252.htm.
[2]王代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问题式教学模式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2(5):56-59.
[3]波普尔.猜想与反驳[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84.
[4]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309.
[6]薛焱,朱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建构探微:基于“问题式教学法”的分析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7):94-96.
New Thinking on Promo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Reform in Universities with Problem-based Teaching Method
XU Jia
(School of Marxism,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40, China)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only through continuous reform and innovation ca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the key course to carry ou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enhance the vitality of the curriculum and plays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curriculum for young students. As one of the common methods of teaching reform, problem-based teaching method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and innovativ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Trace back to the source, grasp the core of question teaching, clear the purpose of “why to ask”; Grasp the principle, think from the level of “who will ask, what to ask, how to ask”, learn how to ask; Multidimensional design, from the vertical, horizontal, vertical start, think about the way to answer, learn how to answer. The question-based teaching method will eventually become a booster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Key words: problem-based teaching method; reform and innov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