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琛
盛弘在工作中。
在古北市民中心见到盛弘时,居民区代表们正围着她热烈地交流讨论,“家门口”的服务够不够好,公共空间还应该怎样丰富功能。你一言我一语,盛弘一一记在本子上。
作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盛弘的关注点依然在社区,希望把自己调研收集的社情民意反映上去,推动更好的民生服务落地。
1980年出生的盛弘是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古北荣华第四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兼古北市民中心主任,已扎根社区10多年。
2019年11月2日至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期间来到古北市民中心,与正在参加立法意见征询的社区居民代表亲切交流。这一场景后来被收录由全国妇联组织编写的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习近平走进百姓家》一书。
当天,盛弘也在现场。她清楚记得,总书记微笑着主动与她握手,并点头示意。“总书记说,大家立足社区实际,认真扎实开展工作,做了很多接地气、聚民智的有益探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要坚持好、巩固好、发展好,畅通民意反映渠道,丰富民主形式;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所有的重大立法决策都是依照程序、经过民主酝酿,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产生的。”盛弘回忆道,总书记在参观完后说了这样一番话。
多年来,盛弘始终在点滴“小事”中服务居民,在社区公共议题中引导“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盛弘工作的荣华居民区,是全国首家涉外居民区。这里居住着来自58个国家和地区的1.2万户3.2万位中外居民,人称“小小联合国”。
多元文化交融下,如何吸引中外居民共同参与社区事务?2013年9月,一个集事务受理、生活服务、文化交流、社区共治等服务功能为一体公共服务载体——古北市民中心应运而生。
盛弘告诉《新民周刊》记者,之后他们又搭建了古北市民议事厅平台,组成了“小区议事员——片区议事员——核心议事员”的三级议事团,“我们还组建了覆盖老中青外的‘妇女议事会等”。
中外居民都能在议事厅各抒己见,探讨基层治理、民主议题,最终达成共识。比如,围绕文明养宠、高空抛物、小区停车等社区治理难题,中外居民开展过多次民主协商。
盛弘在2023上海智慧女性读书讲坛现场。摄影/沈琳
在古北市民中心,记者在展厅内看到这样一幅漫画——一道绚丽的彩虹挂在空中,一头连着虹桥街道,一头连着全国人大,一只白鸽把人民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带到了最高的立法机关。
2015年7月,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全国设立的首批4个基层立法联系点之一,让普通百姓实实在在地参与到国家立法之中。2016年,古北市民中心又成为了首批10家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之一,凝聚了来自民间的智慧和力量。
2019年,习总书记的到来更是让上海成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首提地。
有了这部“立法直通车”,居民们可以在“家门口”就立法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作为全国的立法联系点,盛弘带着居民听的第一部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我记得当时参加意见征询会的有一位女性律师当时正在办理一个案件,是一位90岁瘫痪老人長期被照顾她的小女儿殴打,老人只能趁其他子女看望时进行求助。”盛弘说,这名律师便提出《反家庭暴力法》的草案当中虽然已经包含保护妇女和儿童的权益,但家庭的范围也应该包括老人,“她提出的这条建议,想不到被采纳了,大家都觉得非常兴奋”。
而让盛弘印象深刻的是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意见征询。“它不但有国家立法,上海市也有地方立法。我们召开了十多场线上线下的征询会,不仅邀请了女律师协会,还通过上海市妇联的上海市法规政策性别平等咨询评估委员会信息采集点,先后听取了四轮意见。”盛弘表示,最终共上报了182条建议,被研究吸纳22条。
据了解,古北市民中心立法联系点的参与者,有法官、律师等专业人士,也有普通居民。盛弘说,老外里也有不少活跃分子,比如来自菲律宾的王煊熔热心公益,为“慈善法”提了不少真知灼见;丹麦人李曦萌在中国创业30年,特别关注公司法修订……
通过多年来扎实深入的工作,盛弘得到了外籍居民的认可,从他们口中的“Wendy”成了“盛书记”。
如果说,基层立法联系点,是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在民间建立的扎实、庞大的立法“智囊库”,让立法不断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那么,在盛弘看来,古北的“小小联合国”也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向世界展现了法治中国、法治上海的气度和气象。
如今,虹桥街道和古北市民中心正在积极打造成为人民民主的“最佳基层实践地”——从2015年7月至2023年7月,全国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共听取了82部法律草案意见,上报建议2566条,其中172条已经被采纳。从2016年6月至2023年7月,市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则听取了39部地方性法规草案意见,上报建议615条,其中77条已经被采纳。
“多年来,我们在不断拓展方式和平台,希望凝聚更多年轻人,调动他们积极性,在基层治理中发挥更多作用。”盛弘说,在荣华居民区担任书记的这些年,立足中外居民的需求,针对不同背景的国际居民需求结构复杂、文化结构多元等特点,已经逐步形成了“服务为先、文化为媒、治理为魂”的“融”国际社区工作法。
在这些年的实践中,国内外居民积极参与,人们同样切实感受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为民生服务所带来的持续改进。
2018年,上海市出台《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把垃圾分类作为上海建设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的重要路径,逐步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全程体系,确立4个方面15项29件工作任务,实现全程分类体系运行标准化、管理精细化,全面融入城市精细化管理。
同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考察时强调:“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
“我们长宁区当时就作为先行先试,整区域推进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盛弘坦言,但在古北推进工作其实非常难,“商品区买入时每个楼层都有垃圾桶,物业管理费的均价是5元钱,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宣传入户难入心,大家的投放习惯改变非常困难”。
于是,盛弘带着团队、小区居民代表等跑断腿磨破嘴,最终和大家商量出了“一小区一方案”的解决办法。同时,还在居民区建立了“小清新”志愿服务队,希望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户家庭,带动一片社区。
盛弘说,人心聚起来了,垃圾分类也就能顺利开展起来了。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回信,对发挥志愿者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出殷切期望。
在贯彻学习总书记回信精神的同时,盛弘通过党建引领,不断地推进居民区自治和共治,久久为功,真正让这个“新时尚”蔚然成风。
在今年的世界地球日,一面由居民共创的“华丽家族”绿色生态文明的实验墙揭幕。这幅画的背后凝结着十多年来社区持续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及共创绿色生态家园的过程。
居民们爱去的街区会客厅“融·古北驿站”。
银杏树叶飘落的黄金城道。
“不同群体有不同需求,大家都讲出来,一起寻找社区里的‘最大公约数。”
“我们还举办了古北未来国际社区可持续市集和社区生物多样性主题交流会,希望推动更多可持续的项目。基于社区实际,我们在黄金城道步行街成立了全市第一家国际社区的街区妇联,扩大组织向‘四新领域覆盖,凝聚多元文化国际街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力量。”盛弘进一步介绍道,街区妇联成员发挥主动性参与到街区更新与营造,成为了“固废法”和《上海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的宣传员,为社区美好生活的发展注入巾帼“她”力量。
“不同群体有不同需求,大家都讲出来,一起寻找社区里的‘最大公约数。”在盛弘看来,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重大理念除了要融入基层治理的点点滴滴,更要融入社区建设的方方面面,进一步拓展民主的渠道,将立法联系点与人民建议、社区市民议事厅等平台更好融合,广泛倾听市民百姓的意见和建议,把居民“金点子”转化为民生实事项目。
古北国际社区有一条黄金城道步行街,启用于2008年,全长670米,道路两侧分布着6个商品房小区、4000多户中外居民和200多家商铺。十多年来,步行街已成为长宁乃至上海的一条网红街。
但随着时代发展和进步,这条街也迎来了硬件更新、治理模式创新的阶段。盛弘表示,黄金城道步行街进行的硬件更新、管理模式创新,可以看作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次生动实践。
2019年,荣华居民区党总支牵头成立黄金城道共治委员会,是一个集合了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以及街区商铺代表的街区党建联盟,通过基金会众筹了专项的资金。
“平台有了,资金有了,但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我们还协商讨论了议事规则、街区守则,以及富有特色的街区图文标识。”盛弘补充道,2021年,街道又搭建平台,由中华企业、虹桥社区基金会、黄金城道街区共治委员会共同发起一个名为“Knock Knock”的街区提案计划,经过线上线下展示、公众投票、专家打分,最终产生了5个符合街区治理特点的优秀提案。
“近年来,由于步行街上快递外卖增多,时不时有非机动车乱穿行的现象,存在安全隐患,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收到了一个提案,提案人叫安大地,是一名在职党员、华东理工的老师。”盛弘举了一个例子,他经过观察研究提出了公共空间微改造的想法,“通过海选、提案说明会和专家评审,最终这个提案得到了支持”。
就这样,原先用于隔离的高高的花坛,变成了富有设计感的通行空间,不仅将人车分流了,也让街区颜值大大提升了。安大地由衷地感叹道:“过程中每一步我都需要和共治委、友好商户联盟、居委会等沟通,平衡各方的需求和利益,不断改进设计方案。正是汇聚众人的智慧,这个项目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工作实践中,盛弘和同事们探索总结出了一套“提、议、行、督”议事流程,在社区提案过程中收集了有关街区公共安全、綠色生态和文化生活等方面共计22项“金点子”。同时,街区杂志《古北古北》也诞生了。
每年12月是金黄的银杏树叶飘落之时,步行街上,妈妈带娃遛狗,微风中飘来阵阵咖啡香,偶尔有少年踩着滑板车飞身而过。“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家,无论你去过哪个城市,无论你的行业和专业有何不同,来到这里你就成了古北人。”黄金城道街区妇联副主席、《古北古北》的主编杨蓓在杂志上的这句话让人怦然心动。
还有大家爱去的街区会客厅“融·古北驿站”,成为整个街区友好空间网状布局的中心点,通过Open Box计划的实施,联合了街区商户,以空间、亲子、宠物、生活友好为主题,促成了街区友好商铺联盟的成立,并有效提升了街区整体的粘合度和共同体意识。
小社区,大窗口。通过参与式规划和共情式治理,社区多元主体的活力被不断地激发出来。不仅是本地的居民朋友,工作生活在这里的外国朋友也有感受。来自丹麦的议事员Simon说:“虽然我们是外国人,但我们不是外人!”
在长宁虹桥,民主是触手可及的,民主也是可以被感知的。采访的最后,盛弘发出邀请,“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人民的美好生活,更多的鲜活故事还在发生。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首提地和最佳实践地,我们诚邀大家来虹桥、来古北走一走,看一看,共同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基层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