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刘哲宇
摘 要:由于近年来国家对于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戏曲艺术进课堂的教学模式得到了相当大的推广。在中学音乐课堂中融入传统音乐形式,既丰富了中学生的素质教育活动,又提高了中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兴趣。但目前现阶段绝大多数中学音乐课堂并没有彻底落实传统艺术进课堂的有效方针,仍然以流行音乐为主,这导致中学生传统文化艺术意识日渐淡薄,地方性文化艺术得不到较好的传承。针对此种情况,从传承地方文化艺术的角度,对初中音乐“锡剧教学”的推进策略进行剖析,以供广大教师参考。
关键词:初中音乐;地方艺术;锡剧教学;推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20/23-0101-05
戏曲是我国的传统艺术瑰宝,犹如一座百花园,争奇斗艳、百花齐放。到目前为止,据不完全统计,现有的戏曲剧种有三百六十多个,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各剧团遍布全国各地,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且近年来,针对中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课题也逐渐被重视,并在中学生音乐课堂中得到体现,即越来越多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音乐形式走进课堂,如此既可让中学生在主科学习之余能近距离接触到地方戏曲文化,又可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
一、在初中音乐教育中推广地方文化艺术的必要性
(一)传承地方特色文化艺术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都有著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其中江南流域就保留着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形式,起源于无锡、常州一带的锡剧就是其中之一。锡剧不仅是无锡一带的传统戏曲艺术,更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发源于江南的锡剧,极具江南水乡的风韵,曲调优美,生活气息浓厚,是研究江南地方文化的极好资源。
最初期的锡剧是由乡民以山歌的形式进行男女对唱,采用最常用的口语故事自娱自乐,后传唱开来就形成了最原始的“东乡调”。由于此种形式是流传于无锡、常州一带的乡民之间,因此在唱腔中完好继承了这一带的地方语言特色,且在唱词中也形象记录了当时乡民的生产生活境况,这对于现代研究当时的文化特色是非常有历史价值的。一个地方的地域特色会以不同的形式展现,文字、声音、舞蹈等等都包含着区别于其他地域的信息,因此将其完整地保留并记录下来以使其得到传承,无疑是对地域文化的极好保护。
(二)弘扬传统戏曲文化
戏曲是我国传统国粹之一,其发展历史久远,尤其是不同地域的传统戏曲,百年传承下来很好地保留了当地的文化特色。戏曲以唱、念、做、打为基本功,舞台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加上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服饰和习俗,以及独特的审美使得戏曲成为各地方最具代表性的特色之一。锡剧在江苏无锡、常州等地广为传唱,既保留了原始的江南口音,又融合了锡剧独具特色的表演形式,成为江苏地区的代表剧种。
新时代发展到今天,越来越多的艺术形式走进大众的生活,以至于传统的文化艺术因为“传统”而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许多青少年从小接触的都是当下的流行元素,对带有传统性质的艺术形式毫无认知,甚至带有鄙夷的意味。戏曲不仅是宝贵的艺术形式,更是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传统的形式虽然陈旧,不及潮流那样符合现代中学生的审美需要,但如果一旦从舞台上消失,那失去的将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会使戏曲的传承出现断层,进而使地方文化缺失,无以为继。
传统戏曲不仅是某个地方代表性的特色,更是中华民族优秀的艺术瑰宝,各类剧种经过继承人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改良和优化,才得以发出不一样的光彩。在科学技术已经成熟的今天,在培养中学生音乐素养的课堂上,必须有地方戏曲的立足之地,即从基础教育开始就培养中学生的乡音情怀和传统意识,如此有利于弘扬民族传统的艺术形式。
(三)培养优秀的传统艺术继承人
传统行当的发展都讲究技术和艺术的传承,尤其是戏曲艺术。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戏曲艺术的发展,许多剧种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剧种的优秀传承人也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国家除对各剧团有物质上的扶持和帮助以外,还鼓励各个剧种的优秀传承人开班授课,即在弘扬戏曲艺术的同时,重点选拔和培养有艺术天赋的苗子,然后经过传帮带的形式给戏曲艺术注入新鲜力量,如此可使各剧种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中学的音乐教材中已经开始融入戏曲元素,如八年级下册中的“梨园漫步”就让传统的戏曲曲目以最直观的形式展示在课堂之中。对此中学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零距离接触戏曲,有条件的学校甚至还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带妆演出,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戏曲的魅力。在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堂实践中,学生们了解到传统艺术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和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当提高了学生对戏曲的学习兴趣后,教师便能以极高的效率完成音乐课堂教学,也能从中挑选出戏曲艺术的好苗子,进而有针对性地培养戏曲传承人。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地方文化艺术推广现状
(一)传统文化氛围不浓厚
新时代的发展十分迅速,改革开放后国门之外的新思潮不断涌入国内,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也引起了文化的震荡。不管是文化形式,还是文化理念等都在不断地更新迭代。西方文化的渗透,使得当代青少年感受到了年轻、狂热和奔放的思想热潮。东西方文化特点的差异是十分明显的,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处在各方压力之下,西方文化节奏明快鲜明的特点非常迎合当下忙碌的生活。流行音乐不仅在街头巷尾传唱,更和当下新兴媒体相结合,通过各种传播途径,把音频、视频、直播演唱会等等及时、快速地送入大众的视野。
反观传统内敛的东方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极具地方特色的地方戏曲形式,其唱腔、唱词基本都是从原始的山歌调衍生而来的,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生态的清新;剧本剧情等也基本脱胎于中国民间传统故事,才子佳人、帝王将相的情节居多。尽管传统戏曲的魅力丝毫不逊色于西方艺术形式,但在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其短板也已经非常明显了,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逐渐淡化,传统的戏曲艺术也在逐渐淡出大众的视野。
在此种大环境的影响下,青少年对于传统文化的接触频率更加降低,几乎在基础教育阶段都无法对周边的传统艺术形式有一定的认知,更何谈从传统艺术方面深度了解家乡的地方文化,从而进一步继承和发扬。
(二)中学生对戏曲认知薄弱
从民族戏曲艺术的内涵角度看,其包含的不仅仅是音乐方面的艺术成就,也包括地方方言的传承,民族特色服饰习俗的传承,还有中华优秀传统品德的传承。以锡剧为例,它起源于无锡、常州一带,表演中以当地方言为主要的口语表达形式,对于当地的民众是通俗易懂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将无锡一带的方言进行了传播和传承;另一方面,锡剧从东乡调发展成滩簧,再吸收民间舞蹈采茶灯的艺术形式形成花鼓滩簧,直到九十年代初期才形成锡剧的雏形,这其中积累下来了唱腔、念白、曲调、乐器等诸多方面的音乐元素,这也就说明了锡剧艺术体系的完善,以及其能得到较好发展是具有一定艺术魅力的。
当代中学生在流行音乐的浸泡中长大,如果周围没有熟悉或喜爱锡剧艺术的家长或朋友,那么几乎没有任何渠道或机会接触到锡剧。作为家乡戏的学子,对本土文化没有基础的认知和了解,是一种极其悲哀的现象。这不仅意味着锡剧艺术的断层,也意味着本土文化传承的断层,一方土地上的印记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只能通过书本或是音像资料为人们所了解,这最终会枉费了几代人甚至十几代的辛苦付出。
(三)不注重中学生音乐教育与传统艺术的结合
音乐课程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科目之一,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和心智尚在幼龄,无法深层次地理解戏曲中的音乐内涵,但是进入初中阶段后,中学生的心智日渐成熟稳重,可以理解层次丰富的思想境界,因此就应该将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融入到音乐课堂之中,使中学生接触到不同特点的音乐形式。这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怀,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学校开始推广地方文化,激发中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音乐课堂曲目多样,从通俗音乐到艺术歌曲,从中国传统民歌到外国音乐都有涉及,但教唱的曲目大多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音乐,学生的演唱方式也多以通俗唱法为主,而对传统的戏曲内容却不够熟悉。传统的锡剧艺术是经过了长久沉淀才得以形成的,其包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全面熟悉的,如果不能将音乐教育和传统艺术结合起来,那么中学生对于地方传统文化的接触又将陷入困境。近年来,许多地方学校将“戏曲进课堂”的模式安排到了中学生的音乐教学中,但大多数的实际实施情况却不如人意,这是因为我们只是在生硬地套搬戏曲程式教学,不注重课程的引导,这就导致学生对戏曲的兴趣没有被很好地激发,因此无益于音乐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初中音乐“锡剧教学”的分层推进策略
(一)增加初中音乐教育中的地方文化元素,创造传统文化艺术氛围
江南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诞生在江南的锡剧以江南文化为底蕴背景,发展成了江苏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之一。锡剧唱腔优美动人,曲调清新,两百多年的历史创造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剧目和唱段,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表演形式,成为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不可或缺的红玫瑰。
锡剧作为地方性剧种,在苏南一带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因此在中学音乐课堂中推广起来是非常具有可行性的。对此一方面,锡剧采用亲切熟悉的地方方言,中学音乐教师可以在日常授课中将锡剧中的唱词先用口语表达出来,使学生熟悉锡剧唱词的节奏和韵律,如此可拉近锡剧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可以向专业院团租借锡剧行头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以让学生近距离欣赏戏曲服饰的精美,如此可使学生了解到传统的戏曲艺术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可以走进自己的生活的。结合苏南一带的地方文化特色,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对于锡剧的兴趣就会有所提高,只要兴趣浓厚了,就可以种下戏曲的火种,并进一步地发展壮大锡剧队伍。
(二)培养中学生对锡剧的基础认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说的戏曲基本功就是唱念做打,但真正走进戏曲才知道戏曲的魅力远不止于四项基本功那么简单。中学音乐教师应做好关于锡剧的全面了解,并在音乐课堂中从锡剧的发源开始,将锡剧的历史与当地的地方文化发展详细地讲述给学生。这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锡剧的发展历程,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对家乡文化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当今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尤为先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把锡剧在曲调、唱腔、服饰等多方面的基础知识通过多媒体平台进行展示,尤其是好玩好看、趣味性强的戏曲知识。在得到学生的认同和共鸣后,可以邀请感兴趣的学生同步进行模拟,比如舞台上开门、关门的手势;上楼、下楼的脚步动作;或者是挥舞马鞭的固定程式等等。学生在亲自参与互动之后,才能深切体会戏曲舞台的魅力,才能更深地理解和记忆关于戏曲的基本知识,如此可更好地激发出学生对戏曲的兴趣和热爱。
(三)增设经典传统唱段的跟唱教学
每一个剧种都有自己的代表剧目和代表唱段。比如京剧的《贵妃醉酒》、越剧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豫剧的《花木兰》等等,而锡剧最广为流传的有《双珠凤》《双推磨》等等。这些经典唱段基本都是以旋律优美、朗朗上口为主要特征,才得以在民众中广为传唱。如五年级的教材中加入了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的唱段,这段内容很好地体现了花木兰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在唱腔上也表現出装饰音较多,整体爽朗大方的特点,尽显英武豪迈之气,因此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也十分愿意在课堂中学会这种唱段。
锡剧的咬字发音其实就是苏南一带的地方方言,中学生从小就耳濡目染,因此并不陌生。中学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将锡剧名家的唱段播放出来,以先让学生整体了解唱段的背景、角色的情绪等,然后再逐字逐句地跟唱,即在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中,带领学生体会梨园锡剧的代代传承与生生不息。如舞台效果中有关于戏曲身段的表演,也可以让学生穿上彩衣,跟着视频进行学习,这样就更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锡剧的魅力了。
(四)走进剧场,零距离欣赏锡剧
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使民众的生活质量也逐年提高,不少地方剧团都拥有了自己的专有剧场,为弘扬民族传统艺术,各剧团的惠民政策更是层出不穷,所以现在中学生真正想走进传统艺术,贴近舞台的方式非常之多。中学音乐教师在课堂上普及锡剧的基础知识,带领学生亲身感受锡剧的舞台魅力,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戏曲的兴趣,都是在给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打下牢固的基础。
如果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又亲身学习到了戏曲的身段,有了这样的萌芽,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剧场和舞台零距离接触。现实舞台的表演是真实展现在眼前的,全方位多角度地观赏,可以使学生观察到舞台表演的全过程,包括乐队、舞美、剧情走向、人物情绪变化等等。这样立体的呈现形式会使锡剧的艺术张力凸显出来,带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演出之中。锡剧有不同的行当、不同的流派,每个流派也有不同的领军人物,呈现出来的艺术特色也各有千秋,学生在观赏锡剧的同时,还可以领略不同名家的艺术特色,以拓展自身对于锡剧的眼界。
(五)挖掘并着重培养锡剧苗子,继承传统艺术
传承是戏曲艺术不能回避的根源性话题,从古至今没有哪个剧种可以不讲传承。一个家庭需要传承,一方水土需要传承,更何况是一个地方代表性极强的剧种。中学音乐教师充当的就是传承的第一棒,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对于戏曲的认知还是为零的时候,教师就需要充当起传承人的角色,以让学生早日了解并走进锡剧。
课堂上,在学生已经对锡剧有一定的接触后,学校就可以适当举行戏曲小舞台大比拼活动,以充分挖掘学生在锡剧方面的优势,另外还可以请专业院团的演员或者青年艺术家作为活动的导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和指导。这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活动的中来,另一方面专业院团的老师也可以在其中发现传承的好苗子。
好苗子是传承的关键,具有承上启下的重大责任。但是中学生学业繁重,想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长期的专门训练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通过组织舞台实践,或者邀请名家进行短期针对性的培训才能较大地挖掘出学生在锡剧艺术方面的潜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重点配合教材内容,并不失时机地对锡剧进行传承。这不仅能为戏曲艺术做好传帮带,更是对地方文化的传承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綜上所述,中学生的音乐教学应是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不断进行创新的。对此中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必须紧跟音乐教学的变革,并结合现代和传统元素,加强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和互联网平台,为学生提供接触地方文化的机会,以营造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极大地提高中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代 珊.传统文化与音乐的碰撞——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之我见[J].文化产业,2021,(07):124~125.
[2]梁兰兰.论初中音乐教学引入流行音乐的策略探析[J].戏剧之家,2021,(08):110~111.
[3]尼释丹.初中音乐课堂民歌教学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中国音乐教育,2021,(01):16~22.
[4]彭 倩.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音乐要素的方法研究[J].黄河之声,2020,(24):116~119.
[5]童敏娟.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实践策略探究[J].艺术评鉴,2020,(24):139~141+145.
[6]钟晓君.刍议初中音乐欣赏的分层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4):10.
[7]安亚男.加强初中音乐教学: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分层[J].中国校外教育,2017,(33):103.
[8]黎婷婷.浅谈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J].大舞台,2011,(05):195~196.
[9]张大海.初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思路[J].中国校外教育,2011,(09):27.
[10]高 丽.初中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J].文学教育(下),2012,(10):134~135.
【责任编辑 韩梁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