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蓉蓉,朱建霞
(江苏省南通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省南通市 226005)
随着医疗改革的逐步深入,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及疾病相关分组付费等相关举措相继实施,公立医院的发展环境产生了很大变化,经济运营压力逐年增大,为了促进我国公立医疗机构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的不断变革,提升医疗机构的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20年发布了《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大力推动公立医院核心业务工作与运营管理工作深度融合,把现代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融入到运营管理的各个领域、层级和环节,提升运营管理精细化水平,将运营管理转化为价值创造,有效提升运营管理效益和投入产出效率[1]。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公立医院在坚持公益性方向,履行好社会责任之外,面对医疗收入下降,医疗成本增加的情况,如何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通过提升医院自身运营效率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是每个公立医院的必答题。早在2004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借鉴台湾长庚纪念医院的运营管理理念率先引入运营助理模式,率先在国内开展专科经营助理培训,培养了一批高执行力、高职业化、高专业化的,服务于科室,协调于部门的医院管理队伍——专科运营助理,并以此为基础,2005年在国内率先组建了医院运营管理部。专科运营助理在贯彻医院战略方针的前提下,对医院运营管理相关活动进行评估与建议,实施跟踪与后效评价,不断提升医院运营质效,在专科运营助理制度的推动下,2006年至2011年,虽然医院的床位数量没有持续增加,但医院主要医疗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如年手术量在5年间增长了84.3%,同时在资源配置、流程优化、绩效评价、运营创新、项目管理、院科协同和精细化管理等方面也都有了明显的成效,服务效率和运营质效得到极大提升。“把时间还给医生,把医生还给病人”,在这种“专业人做专业事”的管理理念引领下,科室运营助理应运而生,科室运营助理作为专业管理人员,在医院职能部门的指导下,运用专业的运营管理知识,辅助科室主任管理科室,协助医院落实精细化运营管理,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
目前科室运营助理尚无成熟的工作规范和行业标准,笔者所在医院从2021年7月开始设置运营助理岗位,探索精细化管理,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科室运营助理的日常工作:(1)在总会计师和财务科室指导之下,每月收集整理核算各科室经济运营指标,运用各种专业分析的方法,及时发现科室运营异常,并深入调研异常情况发生的原因,将数据结果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和职能部门,以便于发现问题并实施针对性的改善措施[2];(2)协助各科室与职能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和联系,各科室需求更快地得到反映和满足,同时职能部门也能动态掌握科室的运营情况。
科室运营助理主要可以运用的经济运营指标按照公立医院科室经济运营的实质内容分为四大类:(1)科室基本情况指标,包括门诊人次增长率、门诊人次与出院人次之比、平均住院日、实际占用床日等。该类指标主要用于了解科室基本运营情况[3]。(2)科室医疗收入明细指标,包括医疗收入占比、药品收入占比、检查检验收入占比等。这一指标用来反映各科室的收支结构,对医院的经营有很大的影响。(3)科室次均费用指标,包括次均药品费用、次均费用增长、次均药品费用增幅、次均费用增幅等。这一指标可促进各科室合理用药,降低患者负担[4]。(4)公立医院监管指标,如百元耗材收入消耗材料。
结合某省对三级公立医院相关指标的监管要求,以S医院为例建立该类指标。S医院是一所“综合科室齐全、专科领先”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是大学医学院等多所高校的附属医院,大学硕士培养点。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了上类指标中的部分指标,综合反映各科室的基本运营情况(见表1)。
表1 2021年1—6月医院某科工作目标考核指标
每月运营助理收集整理科室基本数据核算运营指标,监测科室每月运营情况及运营指标变化[5],与各科室人员近距离沟通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运营指标的异动原因,和当前临床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点、不足,针对各类异常指标采用不同的专业方法进行分析,并将分析原因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和职能部门,为科主任日常管理、运营及院领导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6]。
以S医院Y科室为例,Y学科依托医院多学科诊治和临床研究工作,该科设备先进,一直在本地区同行业中享有较高知名度,为市临床重点学科,业务迅速发展[7]。运营助理发现该科室某月住院病人药品费用占比明显偏高,进一步与该科室人员沟通后,科室人员认为上月为流感高发期,需采用输液治疗的住院病人较多,抗菌药品使用过多导致药品费用上升,建议关注下月。但到了下个月运营助理再跟踪分析时发现该指标并没有明显的改善,为找到根本原因,运营助理对住院药品费用结构拆分分析,并通过与科室交流,最后总结了三方面原因:(1)该科室住院病人以某类病人为主,该类病人大都自身伴有其他躯体疾病,对辅助用药需求较多,但该科室这两个月使用的辅助用药均未采用价格相对便宜的“4+7”药品;(2)某些医生仍沿用过去的用药习惯,使用价格较为昂贵的进口药品;(3)部分患者尤其是患有慢性基础病的患者不愿意出院,导致患者在院天数变长,病床周转率降低,从而导致药品费用上升,药占比上升。据此运营助手将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科室,并从财务和业务两个角度给予建议,如:使用晨会公布、微信通知等多种方式让科室人员了解科室指标情况,树立科室人员的控费意识;引导患者选用“质优价廉”的”4+7”药品替换价格昂贵的进口药品,减少患者用药承担;设立监督机制促进合理用药;加快病床周转率等,至下个月该指标由17.32%下降到12.59%,改善率达到37.56%,至年底时该科室住院病人药品费用占比已恢复正常水平。
经过半年的运营实践,以S院Y科室为例,2021年较上半年同期在出院者平均住院天数、住院次均药品费用增幅、床位使用率等其他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运营质效得到较大提升(见表2)。
表2 2021年 S院Y科室各运营指标情况
(1)随着医院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医院相关领域都建立了相关的信息应用系统,但是系统之间没能做到互联互通,数据的收集和清理还需要采用原始的方法,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2)医疗活动专业门槛很高,且各科室医疗活动有其自身的特点,运营助理一般为财务人员出身,对医疗业务,医疗流程不熟悉,数据挖掘能力不够,对数据分析深度不足,无法提供有价值的线索等问题[8];(3)运营指标作为专业财务数据,运营助理在专业解读运营数据时,易采取专业财务语言和方法,人为造成距离使得效果大打折。
运营助理岗位的设立,一方面,扭转了目前医院工作中存在的医务人员“既要管临床医疗,又要管科室运营”的不合理状况,减少医务人员在运营管理上花费太多的精力,防止管理过程中的低效率,提升科室运营效能。另一方面,随着信息化的迅速发展,自助结算、移动支付等结算手段在公立医院的应用日益广泛。在优化诊疗程序、提高患者就诊体验的同时,也大大减轻了人工窗口结算的负担,为财务人员进行转型升级创造了现实可能性。运营助理岗位的设立是医院科学管理的一种创新举措,它在促进医院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有利于合理配置医院资源、控制医院运行成本、提升医院运营效率的同时也为推进公立医院财务人员转型,深化业财融合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随着我国医改的深入,科室运营助理的作用将会更加突出,其发展空间将会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