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继红 冀 敏
(陕西省商洛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商州大队 陕西 商州 726000)
黄瓜枯萎病又称蔓割病、萎蔫病,是土传性病害,病原属于尖镰孢真菌。病株茎基部呈现的粉红色霉层是病原的菌丝体、分生孢子和厚壁孢子。该病害主要侵害黄瓜茎基部维管束,病菌在维管束内繁殖蔓延,通过堵塞维管束导管和分泌有毒物质毒害寄主细胞,破坏寄主吸收输导功能,使养分、水分转运受阻。枯萎病发生在整个生育期,开花结果后发生较重,以结瓜期最盛。苗期受害子叶萎蔫下垂,严重者茎基部萎缩,植株猝倒死亡。成株期受害,植株生长缓慢,病株叶片自下而上逐渐萎蔫,干枯死亡。发病后茎基部纵裂,茎的维管束呈褐色。病菌在土壤里越冬,通过根毛或根部的伤口侵入植物体,可通过土壤、种子、肥料、农具及雨水等传播,并进行多次再侵染。
1.1 试验地概况。试验设在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杨峪河镇赵塬村黄瓜地,试验地面积400 m2,为旱坪地,能灌水,排水良好,土壤为土层较深厚、疏松、肥沃的黄褐土。黄瓜地发生枯萎病,受害较严重。
1.2 试验方法
1.2.1 甲醛150 倍液种子消毒防治试验。甲醛纯品为气体,工业品为无色或淡黄色的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甲醛具有强烈的杀菌力,且有熏蒸作用。试验组用甲醛150 倍液浸种0.5 h,然后冲洗干净再催芽,对照组(CK)未用甲醛浸种,进行种子消毒防治对比试验。
1.2.2 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菌床消毒防治试验。苯菌灵又名苯来特,属杂环类杀菌剂。纯品为白色结晶,微有刺激性臭味。苯菌灵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并兼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残效期长。在用菜园土作床土时进行消毒,每平方米可用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 g,掺细土后均匀施于苗床土表。设苯菌灵可湿性粉剂苗床消毒与对照(CK)未进行苗床消毒2 个处理组,做苗床消毒防治对比试验。
1.2.3 50%甲基硫菌灵土壤消毒防治试验。甲基硫菌灵又名甲基托布津,属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对多种植物病害有预防和治疗作用,残效期5 ~7 d。黄瓜定植时每667 m2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4 kg 掺细土拌匀后施于定植沟内,设50%甲基硫菌灵土壤消毒与对照(CK)未用药剂2 个处理组,进行土壤消毒防治对比试验。
1.2.4 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灌根防治试验。多抗霉素又名多氧霉素、多效霉素、保利霉素、宝丽安,为低毒、广谱性抗生素杀菌剂,具有较好的内吸传导作用,对动物没有毒性。定植后和结瓜前,设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与对照(CK)清水2 个处理组,做灌根防治对比试验。
1.2.5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灌根防治试验。百菌清又名达科宁,为非内吸性杀菌剂。其杀菌谱广,对多种植物的真菌性病害具有预防作用。在植物表面有良好的黏着性,不易被雨水等冲刷,一般药效7 ~10 d,适用于预防多种作物的真菌病害,如霜霉病、疫病、白粉病、锈病、枯萎病、灰霉病等。黄瓜定植后和结瓜前,设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与对照(CK)清水2 个处理组,做灌根防治对比试验。
2.1 甲醛150 倍液种子消毒防治效果。从表1 可以看出,用甲醛150 倍液浸种消毒后,其病株减退率为85.8%,防治效果良好。
表1 甲醛150 倍液种子消毒防治效果
2.2 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苗床消毒防治效果。从表2 可以看出,用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 g/m2,掺细土苗床消毒后,病株减退率为85.9%,防治效果好。
表2 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苗床消毒防治效果
2.3 50%甲基硫菌灵土壤消毒防治效果。从表3 可以看出,黄瓜定植时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4 kg/667 m2土壤消毒后,病株减退率为91.8%,防治效果明显。
表3 50%甲基硫菌灵土壤消毒防治效果
2.4 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灌根防治效果。从表4 可以看出,黄瓜定植后和结瓜前用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灌根后,病株减退率为94.0%,防治效果明显。
表4 10%多抗霉素1 500 倍液灌根防治效果
2.5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灌根防治效果。从表5 可以看出,黄瓜定植后和结瓜前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灌根后,其病株减退率为93.0%,防治效果明显。
表5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灌根效果
黄瓜枯萎病是黄瓜土传病害,属于真菌性病害,主要侵害黄瓜茎基维管束,病菌在维管束内蔓延,茎基纵裂,变为褐色,萎蔫直至干枯死亡。试验结果表明,用甲醛150 倍液浸种消毒后病株减退率为85.8%,防治效果良好。用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苗床消毒后病株减退率为85.9%,防治效果良好。黄瓜定植时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4 kg/667 m2土壤消毒后,病株减退率为91.8%,防治效果明显。黄瓜定植后和结瓜前分别用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灌根防治(按每千克药水灌15 ~20 株,每10 d 灌1 次,连续灌2 ~3 次后),其病株减退率分别为94.0%、93.0%,防治效果都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