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帆,孟章进,姜桂英,钱志鸿,王志明
(1.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江苏 扬州,225009;2:江苏省油气微生物工程研究中心,江苏 扬州,225009)
微生物人工培养和自然条件下的生理特性有很大的不同,影响合成代谢产物能力的因素也有相当大的差异,其中培养基对微生物的各种代谢活动的影响最为显著[1-2],培养基的成分对菌体生长繁殖、产物的生物合成、产品的分离及产品质量和产量都有重要影响,除此之外,温度、pH 值、装液量等操作条件也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3-4]。因此,微生物培养条件的优化非常重要。N411 是一株高温除硫菌,为提高该菌的培养效能,提高发酵水平,从温度、pH 值、摇瓶装液量3 个因素着手,开展了工业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研究。
按照表1 的组成成分设计发酵培养基,比较不同配方条件下N411菌株的生长增殖情况,以确定合适发酵生产的培养基。
表1 发酵配方设计 g
比浊法:取一定量摇瓶液,稀释不同倍数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波长为600 nm 的吸收值(OD600)。
平板菌落计数法:取摇瓶液1 mL,分别稀释至10~5、10~6、10~8倍(由预试验得出),取0.1 mL的稀释菌液涂布于固体培养基平板上,培养1 d 后,计算摇瓶液中的活菌数。
细菌数(CFU/mL)=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平板上加菌液的量(mL)。
pH 检测:定期取样,以4.0~9.0 精密pH 试纸检测。
2.1.1 发酵培养基碳源筛选
以XSN 为基本氮源,保持质量浓度10 g/L 和其他基础培养基成分配比不变,分别设置2 g/L PTT、3 g/L YMF、1 g/L PTT +1.5 g/L YMF 作为不同碳源处理,调节培养基最终pH 为7.0,50℃培养并观察菌体生长情况,明确不同碳源条件下除硫菌N411 的增殖影响。
以YMF 作为多糖部分或全部替代PTT 测定除硫菌N411 对多糖的分解利用能力(图1)。试验结果表明,2 g/L PTT 作为碳源培养条件下菌体生长较好,50℃培养16 h后菌体达最大浓度,1 g/L PTT+3 g/L YMF 的细菌繁殖量明显低于20 g/L PTT 处理。以5 g/L YMF 替代PTT 的培养基中除硫菌N411繁殖速度慢,12 h 达最大高峰期,表明除硫菌N411 能有效利用PTT等单糖作为碳源,而对DF为碳源的多糖降解利用能力较弱,在试验浓度范围内,菌体增殖能力与培养基PTT浓度成正相关。
图1 不同碳源培养基对除硫菌N411发酵培养的影响
2.1.2 发酵培养基氮源筛选
以PTT 为基本碳源,保持质量浓度2 g/L 和其他基础培养基成分配比不变,分别设置4 g/L XSN、6 g/L 豆饼粉、2 g/L XSN+3 g/L 豆饼粉等不同氮源处理,调节培养基最终pH 为7.0,50℃培养并观察菌体生长情况,明确不同氮源条件下除硫菌N411 的增殖影响(图2)。
图2 不同氮源培养基对除硫菌N411发酵培养的影响
在以2 g/L PTT 为碳源的基础培养基中,以豆饼粉作为氮源部分或全部替代无机氮NaNO3,测定除硫菌N411 对有机氮的利用能力。试验结果表明,4 g/L XSN作为氮源培养条件下菌体生长较好,50℃培养16 h 后菌体达最大浓度。2 g/L XSN+3 g/L 豆饼粉的处理中,细菌繁殖量明显低于4 g/L XSN的氮源处理,且培养16 h 后菌体自溶,浊度下降。以6 g/L豆饼粉替代XSN作为氮源的培养基中,除硫菌N411几乎不能繁殖生长,表明除硫菌N411 能有效利用XSN 等无机氮作为氮源,而对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豆饼粉作为有机氮源几乎不能利用。在试验浓度范围内,菌体繁殖生长与XSN浓度成正相关。
2.1.3 发酵培养基优化
在明确除硫菌N411 适宜碳源、氮源基础上,通过调整培养基中碳、氮比例对基础培养基进行优化(见表1)。
培养基各组成成分的变化直接影响了除硫菌N411 的菌体生长。基础培养基以PTT、XSN 为基本碳、氮源,能提供菌体发酵培养的一般需求,但发酵周期短,生长不整齐,16 h达最大OD600值,镜检呈现芽孢、孕孢及营养体多种菌体形态。通过对基础培养基配方调整试验表明,XSN 和PTT 是影响除硫菌发酵培养的关键营养因子,其含量和比例直接影响了菌体的发酵水平和发酵周期。在试验范围内,菌体生长量与XSN 含量成显著正相关,同时PTT 含量也显著影响除硫菌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配方1、配方2 都能获得较高菌数的发酵培养液,培养44 h平板测定单位活菌数分别达6.6×107CFU/mL和2.1×107CFU/mL,可以在此范围内优化发酵培养基以提高除硫菌N411的发酵水平。
图3 除硫菌N411在不同组成培养基中的生长繁殖动态
2.2.1 不同温度条件对除硫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不同温度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除硫菌N411 的生长对温度具有较高的要求,以50~60℃为宜。试验在40℃条件下培养24 h,孢子几乎不萌发。在60℃条件下培养孢子萌发率最高,平均达236 CFU/皿,随温度的提高,孢子萌发率有所下降(图4)。从菌落生长速度来看,萌芽的菌体随温度的升高生长速度加快,以60℃温度培养单菌落最多,说明60℃更适合菌体生长(图5)。
图4 不同温度对除硫菌的孢子萌发的影响
图5 不同温度对除硫的菌落生长影响
2.2.2 不同pH值对除硫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将培养基以1 mol/L HCl 或NaOH 调节pH 值分别为4.0、4.5、5.0、5.5、6.0、6.5、7.0、7.5 和8.0 等不同酸碱度,按照方法接入1 mL 稀释的孢子悬浮液,置于60℃生化培养箱中观察培养,24 h 检查培养基平板表面形成的菌落数,明确不同pH 条件对除硫菌N411孢子萌发的影响。
不同pH条件显著影响除硫菌N411的孢子萌发(F=46.861,P=0.000)。pH 为4.0 的酸性条件下,孢子萌发受到显著抑制,培养24 h 几乎不萌发。在酸性条件下随着pH 值的升高,孢子萌发率逐步提高,pH 值中性(pH 7.0)条件下达最大值,单位菌落数达237 个。碱性条件同样抑制芽孢的萌发,pH 值大于8.0 以上孢子60℃培养24 h 几乎不萌发。说明除硫菌适合在中性条件下生长(图6)。
图6 培养基不同pH值对除硫菌芽孢萌发的影响
2.2.3 不同装液量对除硫菌生长状况的影响
在50 mL 的灭菌的培养基中加入1 mL 除硫菌孢子悬浮液并充分摇匀。分别取4 mL、8 mL、12 mL加入15 mL 的指形管中,每处理重复6 次。以硅胶塞封口后,置于60℃、230 r/min 的摇床上震荡培养。间隔4 h 分别取出不用装液量的试管1 支,测定OD600值、pH值,并显微镜染色观察细菌生长状况。
不同装液量直接影响了培养基中的溶氧浓度,进而影响好氧微生物的生长。装液少,液体与空气接触面积大,溶氧量增加,反之则溶氧量减少。试验结果表明,除硫菌N411 在不同溶氧条件下都能繁殖生长,但溶氧量的大小影响到菌体的生长速度,充足的溶氧量有利于芽孢的形成。4 mL/管装液量生长发育速度快,整齐度高,12 h 达菌体最高浓度,OD600值达0.281,伴随着芽孢形成,pH 逐渐上升,24 h 大部分芽孢脱落完成生长周期。随装液量的增加,菌体生长速度减缓,发育进度加长,12 mL/管装液量24 h菌体形态仍处于营养体阶段,pH值为7.0,未见芽孢形成(表2)。
表2 不同装液量摇菌试验对除硫菌N411菌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2.3.1 除硫菌的发酵周期及菌体形态观察
除硫菌在配方1 的培养基中,按照控制参数培养,24 h 完成发酵周期。接种后4 h,孢子萌发产生营养体并进行对数生长;接种后8 h 菌数显著增多,处于对数生长后期,以营养体形态存在;接种12 h后细菌在营养体一端开始形成孢囊;接种后16 h,形成孢囊的菌体自溶并释放出芽孢,20 h 后大部分芽孢脱落并聚集;24 h 后反应体系中主要以芽孢形式存在,脱落的芽孢二次萌芽生长(图7)。
图7 除硫菌N411在8M3发酵体系中菌体生长发育形态
终止培养取样测定OD600值达2.327,显著高于对照0.396 的OD600值,平板活菌数测定结果表明工业发酵生产的除硫菌N411 菌数达2.2×108CFU/mL(图8)。
图8 工业发酵除硫菌活菌数测定
2.3.2 除硫菌发酵过程pH值变化
伴随着发酵过程进行,N411 反应体系的pH 值也随之变化。接种时培养基pH 值为7.0,孢子萌发进入营养生长阶段,培养4 h 后取样检测pH 值下降至6.5。随着溶氧增加、蛋白质代谢增强,pH 逐步提高,接种后12 h pH 值升高到7.2。16 h后pH 上升至7.5,营养体形态的菌体开始形成孢囊,伴随着细胞自溶,芽孢释放,反应体系pH值上升为7.7(图11)。
图11 除硫菌N411在发酵培养过程中pH的动态变化
(1)培养基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碳源选择上,除硫菌N411 能有效利用PTT 等单糖作为碳源,而对DF 为碳源的多糖降解利用能力较弱。在氮源选择上,除硫菌N411 能有效利用XSN 等无机氮作为氮源,而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豆饼粉作为有机氮源几乎不能利用。
(2)N411 发酵控制条件以温度、pH、装液量(溶氧)为主要参数。通过实验确定温度为60℃,pH 值为7.0,装液量为26.7%。
(3)采用制定的发酵工艺和控制条件完成了除硫菌N411 的工业发酵生产。所得发酵产品平板活菌数达2.2×108CFU/mL,且菌体整齐度高,无杂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