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高校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是构建稳定社会结构的重要因素,对于整体推进国家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我们必须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最基本的就业问题,高校大学生是当前社会就业难题的主体,更应当加以重视并妥善解决。文章基于就业优先战略思想,从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推动高校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必然性、解决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题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就业优先战略 高校大学生 高质量就业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8-167-03
高校大学生在面临就业问题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高质量就业成为促进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业思想的转变与适应也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我们应该基于就业优先战略深入了解高校大学生当前就业现状,并给予适当的解决措施。
一、就业优先战略思想主要内涵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不断深入,我国出现的各种就业问题,多是由劳动力供给过剩、经济结构调整、经济体制转轨和城乡二元结构调整等综合性因素所导致的,已经变成了具有全局性影响的重要问题。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具有前瞻和现实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就业弹性,促进就业增长
扩大就业的基础是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率越高,劳动需求力越大。提高就业弹性,改善就业基础是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
(二)重视第三产业,改善就业结构
就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个行业、各个地区、各个领域中劳动力的分布和组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也在逐步提高,劳动力由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移动。我们应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作为扩大就业的战略性选择,协调好发展传统服务业与新兴服务业的关系。
(三)缩小二元经济,城乡联动就业
二元经济是指沿海地区和大都市地区的现代工业和传统的农村农业部门之间的生产关系和组织结构不平衡,这可以用来说明劳动力的大量过剩问题。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应加快城镇化的步伐,并对农业产业化加强重视。
(四)优化工业化技术路线,适当兼顾就业
各国工业化技术主要有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中间型三种路线,如何走出符合本国国情的工业化技术路线显得尤为重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选择劳动密集即资本节约型路线,同时注重增加增加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的技术创新,在优化工业技术路线的过程中,提升劳动力质量,优化劳动力就业结构。
(五)坚持市场导向,适度政府调控
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要以市场为本,以市场为导向,但也应当确立选好战略,促进就业;购买公益性岗位解决弱势群体等的就业问题等。
二、就业优先战略下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一)后疫情时代就业形式严峻
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经历过疫情期间的居家隔离、入不敷出、经济低迷以及房贷、车贷压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单单渴望一份高收入工作,而是更加希冀于拥有一份稳定且有保障的体制内工作。
疫情就像一场风暴,正在深刻改变着中国各大中小企业。一方面企业自身的发展受到冲击,一方面近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1000万,是历年最高。尽管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变,但是毕业生的过剩还是给就业造成了一定压力。不单是就业机会的骤减本身的冲击,还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那些在国外学习的学生,也使得大学生迎来了最难就业季。在不稳定的环境中,新一代大学生开始放弃创业和进入职场,而是选择考公。
(二)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模糊
当前,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还是会受到社会资本和文化传统的影响。高校大学生看似对于未来职业规划有大致的方向,但众所周知,盲目性、随机性和从众性普遍存在于没有任何工作履历的大学生就业心态之中。而我国的大学生,对于职业规划这一概念相当模糊。即使在大学中开设过此类相关课程,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和切实指导,大学生职业规划仍存在许多盲点。职业规划本身就具有动态性、长期性,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并且学生本身规划意识较弱,自我超越意识不强,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对未来发展方向模糊,不清楚自身具备的条件与理想工作要求之间的差距,导致职业规划与现实脱轨。甚至有一些学生认为职业规划并不重要,甚至错误地认为职业规划只是应付老师的一项临时作业,所以在面临毕业时不能很好规划未来发展方向,不能做到与专业相衔接,随波逐流。
(三)互联网冲击就业质量参差
互联网技术促进各行各业的信息呈爆炸式增长态势,各种工作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当下,互联网技术在就业工作中发挥了相对广泛的作用,其通过建立数据就业平台,将众多企业的就业需要进行收集和推送,同时,互联网也提供了信息加工工具,为大学生处理大数据和分析、整理相关信息提供了便利,并且提供就业背景,刺激就业需求的产生。
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互联网的出现,实现了收入多元化,因此,高校大学生不会受制于工资、行业等外在因素,跳槽等现象频繁出现,势必会引起就业方向不稳定,进而影响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树立。与此同时,互联网所提供的实体信息真实性无法分辨,一个单位的招聘信息可能在多个网站上出现,也容易出现评价多样化的情况,势必会导致高校大学生无法真实了解岗位需求,无法找准自己的定位。
三、推动高校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必然性
(一)高质量就业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基石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关系亿万人民切身利益,关系社会稳定。在当前国际形势严峻、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我国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就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面对目前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我们依然将重点放在保障民生的基本问题上,把就业放在“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首要位置。
实现更加充分的高质量就业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基石,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不断推动新的就业方式和新的形式的出现,支持吸纳就业较多的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这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社会民生,有利于统筹解决好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题。
(二)高质量就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保障
如今,新经济领域成为未来的就业蓝海。就业优先战略落地见效,要加强多部门、多主体联动与高校融合,不断扩大就业人口,促进就业的持续增长。
(三)高质量就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实现共同富裕必然需要接受过高等教育,有理想、有知识、有担当的一代又一代大学生来接续奋斗并实现。从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角度来看,高校大学生的消费观念相对比较先进,而且消费意愿和购买力更大,能够推动消费结构的升级,在一定程度上间接促进共同富裕。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实质上是指在大学生全面就业的前提下,个人能够适应工作的需求,为社会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我们必须把握时代特征和群体特征,从各个层面来打造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尽其才的高质量就业局面。
四、解决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题途径
(一)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高校大学生最重要的是要能够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并且真正理解经济新发展阶段以及高质量发展对高校大学生所提出的时代要求,增强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交流能力,提升科学素养,从各方面增强自我综合素质,并且能够根据自身的能力灵活应对在面临就业时出现的各种问题,树立适合自己的择业观。与此同时,高校大学生更是要专注于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打铁还需自身硬,相信专业理论是自己在职业道路上的敲门砖和通行证,不仅要在课堂是学习理论知识,也要积极参与跟本专业相关的实习工作,在大学里就培养实践能力,让大学和社会接轨,避免大学毕业后出现就业抓瞎的情况。高校大学生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要理性地、客观地评估和分析自身条件,对毕业之后的就业前景有大致的判断,将国家需求和个人发展相结合,不断增强自主性,在社会中寻找保障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够发挥自我价值的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寻找自己的人生定位。
高校大学生必须要对自己有充足的了解,要从实际能力、兴趣、性格等几方面着手对自己进行明确的分析,明确好自己的职业规划,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岗位,一是要培育自己的创新思维,了解行业目前的最新知识和技术,只有创新,才能创造收入;另一方面,高校大学生也可以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并在社会上建立起良好的人际网络。最后也要理性就业、勇敢创业。利用自己所学的科学文化知识进行科技创新创业,使自己的所学知识得以利用,让自己的聪明才智得以施展。
(二)高校重视就业指导与规划
当前大学生就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形势越发严峻,社会思潮多样化、多元化,各个高校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就业指导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在大学生就业成为巨大难题的当下,高校应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和规划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高校加强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观与适应社会的准备,引导大学生将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不断成熟,在学生面临择业困难和初入社会迷茫时给予思想指导和帮助。此外,要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观念,将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从思想上助力大学生正确就业观的形成,努力成为学生成为社会人才的最强助力。
高校也要注重实践与理论并重,既要从思想入手指引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供就业指导,更是要调动大学生主动探索。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完善对人生的认识,形成健全的人生观,让就业指导贯穿始终。在实践中,要积极引导大学生顺利完成象牙塔和社会的过渡,保证在实践中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最适合的职业,要积极鼓励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培养服务社会的意识,并不断在实践中认识到在之后的就业中要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三)各地落实好人才引进政策
在当今社会,人才引进已经不再是学历高者得天下了,各地各企业更加注重引进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只有综合素质强、专业能力过硬的人才是被引進的重点人才。为解决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各地要积极引进高校人才,在人才引进的过程中不能盲目,要结合当地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引进,结合地方发展的大体方向与目标引进。各地方人才引进负责部门应当与时俱进,改变陈旧的理念,根据当地经济条件的需求和未来发展预期制定相应的政策,不过于强调人才的学历或者身份,要更加突出人才在促进当地发展中所做出的贡献。各地也可以搭建人才信息平台,实现供需信息对称,将地方发展的人才需求以及各大高校可提供的人才支持情况共同发布在信息平台,利用平台的基本信息匹配,实现供需对接。
在高校人才引进的过程中,要注意提升服务效能,对于刚性或柔性引进急需人才,给予生活补助和各种住房保障措施,采取一事一议方式,让人才留得住。
人才是第一资源。在深入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的过程中,各地也要积极吸纳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提早与高校衔接未就业大学生相关信息,开放求职登记线上和线下求助渠道,组织开展大学生结对帮扶工作,制定一人一策的工作安排,并给予适当的岗位推荐,优先落实岗位,让人才真正能够用得好。
五、结语
在就业优先战略下,实现高质量的大学生就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良好的社会就业生态系统,一方面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同时高校也要与时俱进,实时调整就业指导与规划课程,同时,政府也要提供助力,落实好引进人才政策,市场上也应为大学生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让高校大学生就业系统和外部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真正做到保民生、促就业,真正推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西省委军民融合委员会横向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RH2100002754]
参考文献:
[1] 张亨明,伍圆圆.后疫情时代就业公共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策略[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9(06):12-18.
[2] 王小鲁,樊纲,刘鹏.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J].经济研究,2009,44(01):4-16.
[3] 吴斯娜.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5(03):112-114.
[4] 刘培林,钱滔,黄先海,董雪兵.共同富裕的内涵、实现路径与测度方法[J].管理世界,2021,37(08):117-129.
(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西晋中 030600)
[作者简介:韩宇,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