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趋势与路径

2023-08-29 11:16刘杰
时代金融 2023年8期
关键词:普惠数字化金融

刘杰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的农村经济和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乡村财政也经历了一段非凡的发展历程,但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始终是我们国家的核心问题。从我国目前的金融服务体制来看,我国目前存在着大量的农村低收入人群,农民缺少理财观念,农村金融基础建设不到位都是农村金融发展不均衡的原因。本文针对新农村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路径,做了现状变量分析,进而得出数字化普惠金融可以减缓金融排斥,降低风险,提高农户的资产保值增值;数字化普惠对农村地区发展具有直接的作用,而数字化惠普金融则可以间接地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从而推动农村的经济发展。

一、引言

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曾经说:“世界上大多数人口都处于贫困状态,如果你对贫困国家的经济有足够的理解,那么你将会对贫困国家的经济有足够的认识。”人人都有权利享受享受金融服务的平等待遇,然而,在很多国家,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仍有很多穷人无法得到适用于他们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储蓄、贷款、保险和结算转移。他们难以进入正规的财务机构,所需的财务服务只能通过那些非正规渠道获得。

当前,农村金融机构整体的业务能力得到了提升,但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资金,使得现有的银行业务不能很好地解决部分农户和小型公司的特殊的融资需求,而构建“普惠”的金融体系正是顺应了这一需求。首先,开展“普惠乡村金融”,有利于构建和完善乡村金融体系,解决农户尤其是中低收入农户的资金筹措难题,进而增加农户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其次,发展“普惠”农村金融,促进了农村金融的发展,拉近了城乡之间的差距,使欠发达区域得到了改造,使之得到了更广泛的资金援助,进而促进了全国的可持续发展;第四,推广“三农”的货币制度,有利于树立“人人平等”的“三农”理念,促进银行对中低收入群体的信贷扶持,扩大“三农”的覆盖面,使“三农”工作有序健康地发展,使“三农”工作的根本思路深入到“三农”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去;同时,通过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拓宽其业务范围,提高其收益水平,从而促进其全面良性发展。

数字普惠金融可有效缓解金融排斥,降低风险,提高农户的财富价值,从而提高农户的财富价值,从而实现对农村的全面发展。本项目旨在揭示普惠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农村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二、理论基础

(一)农业信贷补贴论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财政政策主要集中在农业信用补助论上。这一学说主张,我国的发展缺少来自乡村的内在动力,因此必须引进外来的信贷资本。农民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农民的经济收入以农业为主,抗风险能力较薄弱。但由于其自身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农产品的产出波动,从而影响了农户的收益。传统的金融组织有着追逐利润的特征,而农村信用服务则被排除在外。虽然民间贷款等非正式的金融组织可以为乡村建设贷款,但利率高,给农户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压力,而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发展会变得更为艰难。要从外部注入资本支持农村发展,一是以政府机构为主导为农业发展提供较低利率的政策性基金。二是要建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农村发展注入资金,防止民间借贷等不正规融资对我国农村的发展造成影响。

(二)农村金融市场论

从1980年到1990年,我国的金融发展演变为“农村金融市场化”。这一学说主张市场是乡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第一,这个学说主张不借助外来信贷,农户能够以自身的存款来推动农村的发展。农民可以利用存款创造出一笔可观的存款来发展农业。实行较少的贷款总量,将会阻碍储蓄的增长,阻碍金融业的发展。第二,农村资本不能用在发展农业上,也可以用在国外,从机遇的角度考虑,民间的金融机构如民间的高利息很常见。第三,利率市场化对银行间的交易费用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从而促进了农民的存款增长。

(三)数字普惠金融理论

数字普惠金融是从金融到普惠金融再到数字普惠金融逐步演化而来。傳统的金融业务因其自身的盈利特性,导致了其对特定群体如低收入群体、农村地区以及中小型企业的金融排斥。为此,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了普惠金融理念,也就是根据可承受的财务费用为基础,向有需求的人提供合适的金融服务。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普惠金融正面临着一次新的变化,也就是普惠的发展。

三、发展现状

(一)农村金融服务数字化实践

1.支付服务数字化。由于我国的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健全,我国的农村地区也出现了手机银行业务。数字化的支付为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和涉农企业的运营提供了方便,同时也克服了地域上的壁垒,为农村金融资源提供了良好的保障。目前,电子商务手机银行的推广应用,不但可以让农民的日常生活变得更为方便,而且也为普惠金融的其它服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图1可以看出,到2020年末,全国农村网络覆盖率达到了55.90%,比2015年的60%增长了1.8个百分点。

随着农村网络建设的逐步成熟,普惠金融的发展成为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从图2可以看出,在2015~2019年,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的开通数量每年都在增长。通过移动银行进行付款的企业数量也在持续上升,从图3可以看出,2017-2019年两者均呈现上升的势头。

2.农村信贷数字化。随着金融科技和金融服务的融合,新的金融业务方式应运而生。与农村发展的新型数字化融资模式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乡村发展普惠金融的融资服务,拓展了融资的途径。商业银行以及部分网络公司正积极探讨为实现乡村发展的服务途径。国有和部分股份制银行通过移动银行、银行网址发放扶贫资金与产品有关的资料,使得农民可以在线申请,而且手续简单,审批速度快。比如中国农行“惠农 e贷”,截至2020年末,共发放了3534亿元的信贷;中国工行推出了“e链快贷”,向全国各地发放了1500亿元的信贷。 部份网络公司以互连网为基础,使用网络平台和数码技术,让业务逐渐覆盖到了乡村金融服务的各个方面。

3.农业保险数字化。在数码技术发展的同时,保险业也在不断地探讨数字化发展和数字保险在农村的应用。目前,一些保险公司利用遥感、 GIS、 GPS、生物识别、区块链等技术,在保险业中逐渐实现了全流程的数字化运作。在保险业务和索赔方面,应用了遥感技术、 GIS技术;生物识别,体尺测量,精确识别,精细化管理;通过视频讲解、电子图册等方式宣传和预防灾害。农民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等线上服务,实现投保信息的登记和上传、投保金额的确认和支付、电子保单的领取、报案和调查。

(二)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数字化实践

在我国,普惠金融以商业银行为主体,而在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下,也在不断地尝试新的农村融资方式。与普惠金融相比,“数字化科技+金融”的模式,既可以为银行业的金融机构带来客户资源,也可以通过电商金融、网络小贷、“线上+线下”等方式,更能有效地提升其资金运用效率,更好的服务于乡村振兴。普惠金融在乡村建设中的具体实施见表1,各银行积极地将传统的财务和数字技术相融合,为广大的农村农户提供便利和普惠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的发展,以普惠型信贷为主,并在这一新的业务领域中加入了一些新业务。为了进一步发展电子贷款,中国农业银行建立了农资企业的个人征信体系,以进一步提高农民的信用水平。中国建设银行开发的以“金融+非金融”为核心的智慧农村服务平台,为进一步健全农村治理体制和解决农村问题做出了有益的贡献。中国工商银行、光大银行为特定人群开发了移动银行,使其业务壁垒大大下降,普惠数字化金融业务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四、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1.被解释变量。文章选取了农村发展程度(Rual)为研究对象。为了衡量各个省份的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文章运用已有的相关文献建立了农村经济发展评估指标,并对2011-2018年的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测算,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1)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①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为了更好的評估农村经济发展,建立农村普惠经济发展的评估指标,并通过对农村发展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为了让测算所得的各项指标反映出一个区域的发展状况,本研究在选择指标时要坚持全面、易用性的基本准则。第一个是全面的原理。评价指标应与全国发展计划紧密结合,使其更好地反映农村发展的内容。乡村振兴不仅要实现农村的经济发展,更要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文明乡风、有效治理和人民生活富足。为了更好地衡量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本文选择的评价标准应当包括上述五个部分。第二个是可利用的原理。也就是说,所选择的指数要有对应的资料,并且可以在各个省市和各个年进行对比,而且其资料可信。

②指标体系的构建。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我国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评估指标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以此作为建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评估的参考依据。我国大部分的研究学者都是基于五大农村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建立这一评价体系(贾晋等,2018;郭豪杰,2019);闫周府等,2019;郭翔宇等;2020;钱力等;2021;一些研究者从输入和输出的角度考虑(彭娇娇,2020);也有人从经济、社会、生活、生态四个方面建立评价系统(范荣等,2019);俞云峰等。

根据农村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和内容,结合贾晋等(2018),闫周府等(2019),郭翔宇等(2020),郭翔宇等(2020),根据农村发展的总体需求,结合农村发展的总体需求,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一级指标,并将其细分为16个二级指标和31个三级指标衡量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如表2所示。本论文选取30个省份2011-2018年度的资料,因西藏地区资料存在大量的遗漏,因此对其进行了排除,只对30个省份进行了统计。本论文以《中国统计年鉴》《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国泰安数据库》为研究对象。

(2)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测算

第一个步骤是对资料进行规范化。正面和负面指数的规范化处理采用式4-1和式4-2:

第二步,计算各项指标信息熵:

2.解释变量。(1)数字普惠金融指标选取北大数字化普惠金融发展指数(2011-2018)由北大数字财政研究所和蚂蚁金服共同主办。该指数根据其内涵和特点,从服务广度、深度、数字化等角度建立了普惠金融的评价指标,采用主观和客观的衡量方法,对全国各省的普惠金融发展状况进行了较为权威的评价。在这一背景下,本论文以2011至2017年30个省市的普惠综合指标为参考指标,并将其应用到实证分析中。

(2)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分析

通过对2011—2017年30个省份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绘制了图8、图9、图10对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进行了研究。第一,从总体来看,全国30个省份的普惠服务发展规模呈逐年增长趋势,并呈现出显著增长态势。东部、中部和西部呈现出递减的发展态势,东部地区最大,中部为其次,西部为最低。上海市、北京市、浙江省全国排名前三,显示出较好的普惠发展成效;除了2015年度位列29位外,其余各年度青海省是倒数第一,普惠金融发展的滞后。第二,从地区分布来看,在全国11个省份中,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这七个省份普惠金融发展程度高。山东省、海南省、重庆市的得分均在中等偏上。

(二)直接影响效应实证分析

模式设置:在以上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的基础上,建立4-5的模式,考察了普惠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直接作用。

(三)数据回归分析

在我国西部,其中间作用的回归分析显示在图12。第一部分,L1,L2,L3表示了对银行转变的影响。L1是我国西部地区实施普惠金融发展的总体效果,其实证分析表明,普惠综合指标总体上达到了1%的显著程度。L2为普惠融资对金融企业的转型效果,其结果表明,在1%显著程度上,该模式是有效的。L3为金融体系转换的中间变量,其数据表明,普惠综合指标与金融企业的涉农信贷指标都在1%以上。这说明我国西部地区金融业的转变具有一定的中间作用。第二个方面,L1,L4,L5代表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L4为普惠金融在我国发展中的作用,其结论是:普惠综合指标在1%达到了显著的程度。L5代表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图13实证分析表明,普惠金融在1%以上具有显著意义,但是并未达到显著的发展程度。Botstrp对有关经济成长的资料也采用STATA1S.0的统计分析,发现并未经过明显的测试,因此并不存在对经济成长的影响。在图14处也进行了索贝尔试验,其结论与 Bootstrap的结论相符,表明了对西部区域的经济发展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四)研究结论

1.数字化普惠金融对农村发展的直接作用。数字化普惠金融可以减缓金融排斥,降低风险,提高农户的资产保值增值;数字化普惠对农村地区发展具有直接作用,而数字化惠普金融则可以间接地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2.农村和普惠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越快,区域之间的差距也越大。在农村发展程度上,以2011—2012年的发展状况来看,东部地区的发展状况要好于中部地区,而在2013—2018年,东部地区的发展状况明显好于东部地区,而在山东省,西部地区的青海省则相对落后。在普惠发展程度上,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程度呈逐渐下降趋势,2011—2018期间,我国的发展状况明显好于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则明显高于中部;其中,上海市、北京市、浙江省在全国范围内保持了比较好的普惠金融发展成效,而青海省则发展相对滞后。

五、政策建议

针对当前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状况和问题,结合相关经验,文章就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范围、深化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应用深度、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管理体系、推动金融机构数字转化、推动农村金融发展、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等五个层面,为农村建设提供数字普惠金融支持。在此基础上,必须关注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的作用和媒介传递的差异。

(一)推动新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

一是建立网络的基本结构。发展数字化普惠融资必须实现互联互通网络是信息系统最基本的业务系统。加快促进5 G基站、移动宽带等乡村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增加网络传送速率,为网络用户创造网络使用条件和环境,从而使网络连接变得更加容易。二是推动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等数字技术,强化数字技术与传统金融服务的融合,提升对乡村的金融覆盖。

(二)扩大农户对电子器件的应用

一是通过对电子仪器的应用和培训,引导农民运用其进行农事信息的查询制作,利用网络渠道来推广和推销自己的产品,并通过正规的金融机构办理金融业务。二是网络金融和第三方付款的推广。改善移动银行业务加大对农村三方付款的推广,提高对农民群众网上付款的便捷程度。充分发挥短视频在乡村地区的高覆盖率,鼓励农业专家和农业科技服务企业、金融机构开通短视频业务,使农业专业化、信息化经营、农村信贷等得到了切實的发展。推广有关理财知识,提升农产品的经营效益和农户理财意识。

参考文献:

[1]蔡兴,蔡海山,赵家章.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9,41(08):91-97.

[2]孙茂林.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效应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20.

[3]张婷婷,李政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影响的时变效应研究——基于农村经济发展和收入的视角[J]贵州社会科学,2019(10):159-168.

[4]  赵燕、新疆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影响的实证分析[J]西部金融2019(11):75-79 .

[5]谢婷婷,张慧伟,孙卫青金融支持新疆乡村振兴的实证研究——基于系统耦合视角[J]新疆农垦经济,2019(10):1-9.

[6]杨菊.重庆市金融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的实证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9.

[7]林华宁金融服务“三农”与“乡村振兴战略”路径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19.

[8]孙继国,孙茂林.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J]经济与管理评论,2020,36(02):104-112.

[9]王树娟.农村普惠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联动关系分析——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J].经济研究导刊,2019(14):28-32.

[10]马俊.四川省普惠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影响的动态效果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2);55-63.

[11]马俊,李季刚.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新疆地区为例[J]经济视角,2020(02)71-82.

[12]熊正德,顾晓青,魏唯.普惠金融发展对中国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基于C-D生产函数的实证分析[J/OL]湖南社会科学,2021(01):63-71.

[13]郭国峰,张颖颖、乡村振兴视角下普惠金融支持农村发展效应研究[J].征信,2021 ,39(02):88-92.

[14]黄洁仪.广东省普惠金融对农村减贫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D].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9.

[15]芦婷.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对减贫的影响效应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20.

[16]曹万鑫、甘肃省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D].兰州:兰州财经大学,2019.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

猜你喜欢
普惠数字化金融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数字化制胜
P2P金融解读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