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全面助力经济内生循环

2023-08-29 11:16陈彦彤陈柯宇
时代金融 2023年8期
关键词:活水支农三农

陈彦彤 陈柯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列为2023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云南省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前沿,身处涉外经济第一线,也是我国经济内生循环的重要环节。2022年,云南省地区生产总值达28954.2亿元,增长4.3%,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投资结构实现新优化,其中工业投资增长48.8%、排全国第二,农业投资规模排全国第一。今年1至5月,云南省产业投资增长23.4%,保持了去年以来的高速增长态势。在一众政策加码下,云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和孕育众多中小微企业的“温床”,呈现出兴滇之势、产业强省之基。

促进经济内生循环政策相继出台

当前,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全球贸易投资放缓等情况下,促进经济内生循环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显得尤为重要。“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作为实体经济的基石,涵盖范围广,涉及行业众多,承担着实体经济发展产业链上的纽带作用。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国务院总理李强于6月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一批政策措施。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随着前期政策措施的出台实施,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生产供给持续增加,物价、就业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会议围绕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做强做优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等四个方面,研究提出了一批政策措施。会议强调,具备条件的政策措施要及时出台、抓紧实施,同时加强政策措施的储备,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综合效应。

为贯彻落实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增加支農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2000亿元,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金融支持力度,发挥精准滴灌作用,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促进扩大就业,支持经济内生动力恢复。其中,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分别增加额度400亿元、1200亿元、400亿元,调增后额度分别为8000亿元、17600亿元、7400亿元。

此举是贯彻落实6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一批政策措施”的具体举措,体现了稳增长政策的连续性,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支持经济内生动力恢复。通过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降低金融机构资本成本,从而激励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并引导金融机构将资金流向重点支持产业和经济薄弱环节,加大对“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金融支持的力度、精度和效度,确保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有力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继续为经济向上向好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在支小、支农再贷款利率远低于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水平的情况下,“三农”、小微企业实际贷款利率会明显低于普通企业贷款利率。这次额度增加能够明显提高小微企业获得更多低成本融资的机会,配合相关政策的持续落地,在面对“三农”、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上将得到进一步强化。

加大金融帮扶力度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切实支持“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服务普惠金融长效机制建设。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全国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余额2.6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在相关货币政策支持下,金融机构呈现百花齐放之势,纷纷优化相关信贷产品,主动上门为“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和保障,以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沃土”。

从信贷投向结构看,银行持续加大了对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截至一季度末,制造业、普惠小微、绿色、涉农领域信贷余额增速分别为41.2%、26%、38.3%、16.2%,显著高于全部贷款增速(11.8%)。从实际情况来看,今年上半年,相关信贷市场产品进一步丰富,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持续加码。1至4月,交通银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绿色信贷、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等领域均实现同比多增。截至一季度末,中国银行对公绿色信贷余额超过2万亿元。农业银行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突破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截至4月末,工商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3.42万亿元,较年初增加超3800亿元。

除资金支持外,金融机构还积极打通中小企业链,盘活中小企业资源。例如,在广州举办的第十八届中博会暨第二届中小企业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作为此次跨境撮合对接会承办方的中国银行,为小企业跨境撮合对接涵盖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上百家中外企业。凭着在跨境金融领域的专业优势,在2016年至2022年间,中国银行已累计为国内外1000多家中小企业开展了近3000轮“一对一”对接活动,达成合作意向600余项。此举为国内的许多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市场开拓等方面已经具备巨大潜力的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契机,引导和助推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离不开金融对“三农”领域的帮扶。金融服务“三农”、服务乡村振兴,就是要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三农”领域,更好地满足其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目前,金融机构积极发挥资源、机制、科技等优势,通过加强线上线下协同,增加乡村振兴领域信贷投入。同时,不断拓展多元化金融服务范围,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资产支持证券、资产支持票据、乡村振兴票据等多元化融资方式提升企业发展力。如6月2日,农业银行在银行间市场成功簿记发行的200亿元“三农”专项金融债,该金融债规模创同品种债券最大发行纪录,发行利率2.65%。该期债券创新采用“服务农业强国建设”专题,是市场首单挂钩具体主题的“三农”专项金融债,募集资金将用于粮食安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领域。其鲜明的债券主题,吸引了众多投资者踊跃认购,全场认购倍数达2.1倍,投资者类型涵盖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此举,让农业银行将更多的“金融活水”引入了乡村振兴,进一步促进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充分发挥金融服务“三农”作用。在金融管理部门引导和金融机构努力下,针对“三农”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截至4月末,我国涉农贷款余额53.16万亿元,同比增长16.4%。

云岭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出真招

云南省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相关政策指引下,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通过运用综合货币政策,普惠金融实现了“量增、面扩、价降”。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制定的《2023年云南省信贷指导意见》,明确了小微市场经济主体信贷支持導向。从今年2月开始,在全省组织开展了2023年中小微金融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继续落实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金融专项支持政策,推动首贷培育、担保补贴、延保扩保等措施落地落实。同时,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结构引导功能,加大再贷款、再贴现运用力度,支持扩大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三农”等领域信贷投放。1-6月,云南省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54.85亿元,其中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33.29亿元、支小再贷款21.56亿元。截至6月末,全省支农支小再贷款余额277.81亿元,其中支农再贷款余额190.95亿元、支小再贷款余额86.86亿元。1-6月,全省累计办理再贴现283.62亿元,同比增加12.11亿元。加大金融机构运用票据产品助力企业加快资金周转,截至6月末,云南省再贴现余额173亿元,其中涉农票据、小微企业票据、民营企业票据再贴现余额占比分别为32.72%、27.17%和48.4%。

自人民银行2022年1月1日起实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以来,云南省持续加强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增强政策普惠性,已累计向云南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提供激励资金合计6.31亿元,引导云南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投放。同时,积极落实普惠小微贷款阶段性减息政策,加快引导省内金融机构合理让利,倾力帮助小微企业稳岗就业。为全省197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2022年四季度存续和新发放的普惠小微贷款减免2022年四季度利息1个百分点,合计减息104.56万笔,减息金额2.54亿元,获得人民银行等额资金补偿2.54亿元。

不仅如此,为进一步提高金融帮扶力度,云南省金融机构通过大力推广“随借随还”“银税互动”等免抵押、纯信用产品,满足企业“短小频急”融资需求。同时,坚持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原则,针对全省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力度不断加大,加大使用货币政策工具,为金融机构发放科技领域贷款提供流动性支持,为云南省科技领域的发展提供有效金融支持。据统计,云南省申报使用科技创新再贷款超过30亿元,撬动科技创新领域贷款授信69.56亿元。并且鼓励金融机构根据科技型企业特点,创新金融产品,提高服务效率。比如,楚雄州推出“创新指数贷”,根据企业创新能力增加企业授信水平,改变以往单纯根据企业可提供抵押物水平放贷的服务模式。自2021年以来,“创新指数贷”累计为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1.3亿元,通过科创评分增信2017万元。截至6月末,云南省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余额55.6亿元,同比增长50%,增速居各类行业贷款首位。随着一系列普惠金融措施的“落地、走深”,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有效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为推动经济内生循环发展提供动力。

此次中国人民银行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在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同时,也成为促进扩大就业的有力举措。针对经济内生循环的重要领域、关键领域投资需求的持续释放,需要金融信贷资金的支持。未来,金融机构仍将继续巩固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切实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不断助力宏观经济运行向好,让更多的金融资源有效对接投资的关键领域,在满足发展需求的同时,进一步发挥自身业务特色与优势,以更加精准的方式助力和支持经济内生循环发展。

猜你喜欢
活水支农三农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在英语教学中引入生活的活水
在英语教学中引入生活的活水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如何从阅读教学中寻找「活水」
中日ETF互通“活水来”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2017年中央财政继续加大支农投入
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福利绩效的DEA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