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向英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自然资源局,云南 沾益 655331)
根据(中发〔2017〕4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和(国土资规〔2017〕13号)国土资源部《关于改进管理方式切实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通知》2个文件精神:加强耕地占补平衡规范管理,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牢牢守住耕地红线,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提供资源保障,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建立以数量为基础、产能为核心的占补新机制,落实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促进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基于“耕地占补平衡”和粮食安全的相关要求,则实施国土综合整治,助力乡村振兴。
国土综合整治是“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推进耕地质量提升和保护”的有效途径,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以补充耕地数量和提质改造为主要任务,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测绘技术贯穿于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全过程,体现在规划设计阶、施工阶段、竣工阶段中,保障国土综合整治顺利实施,其内容包括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开发3种类型。通过国土综合整治,达到如下目的: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调整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关系;通过土地平整,农田灌排、设施的配套和土壤改良,田、路、渠的合理布局,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与土地产出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生产技能,提高“田、水、路”的协调能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操作水平,夯实高标准农田基础[1]。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完成了国土综合整治6个项目,在测绘方面包括规划设计地形图测量、施工放样测量、竣工图测绘、新增耕地图斑测量,并顺利“入库”:曲靖市沾益区完成播乐乡沙高村土地整治项目、沾益区播乐等2个乡沙石岭等6个村国土整治项目、沾益区炎方乡松韶等3个村土地整治项目、沾益区白水镇马场等3个村土地整治项目、沾益区盘江镇小后所等4个村(社区)土地整治项目、菱角乡菱角等3个村土地整治(补充耕地)项目;完成新建沟渠1240km,田间道路98.975km,提水泵站6座(浮动式泵站1座),拦河闸8座,输水隧洞1000m,小(一)型坝体防渗处理一座;共计完成投资31331.6万元,总建设规模1386.1hm2,新增耕地260.22hm2(新增旱地51.31hm2,新增水田208.91hm2),旱地改造成水田319.77hm2,新增水田合计528.68hm2,新增粮食产能2598.22t。
规划设计阶段的测绘主要是对项目区范围内的现状地形、地貌进行测绘,并绘制项目区的地形图,为规划设计提供准确数据与依据,确保规划设计成果经济合理,同时也是竣工验收的对比物(原始图)。依据相应的测量规范,分析项目区实际地形地貌状况后对项目区进行控制测量,合理确定测量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及测图比例尺。
2.1.1控制网的选择
(1)平面坐标系统的选择。平面坐标系统应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投影长度变形无法满足要求时,应采用地方人民政府发布实施的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应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相联系;同一区域的联合测绘应采用同一平面坐标系。
(2)高程系统的选择。测区的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距离较近直接引用,距离较远则引测、联测,并把高程控制在误差范围。
2.1.2测图比例尺及精度要求
(1)测图比例尺选择。测图比例尺可采用1∶500、1∶1000、1∶2000、1∶5000、1∶10000和1∶50000等比例尺[2]。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项目阶段、规模大小和运营管理需要,合理选择地形图测图比例尺,确保测绘内容、测绘精度满足要求:规划地形图测绘比例尺采用1∶5000、1∶10000;土地平整项目测图比例尺选择1∶1000;建筑物(构筑物)工程采用比例尺为1∶500或1∶200;纵横断面图施测比例尺为1∶200;增减挂钩项目测绘比例尺应选择1∶500;村庄整治项目测绘比例尺应选择1∶500。采用1∶2000以上的地形图截图计算工程量误差较大[3]。
(2)测量精度衡量标准和成果应用。采用中误差作为测量精度的衡量标准,以二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同一施测对象的测量成果应以最高精度等级作为最终成果。
(3)平面位置精度等级划分和规定[4]。平面位置精度等级划分六级:一级,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相邻点间距中误差±0.02m,限差±0.04m;二级,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相邻点间距中误差±0.05m,限差±0.10m;三级,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相邻点间距中误差±0.075m,限差±0.15m;四级,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相邻点间距中误差±0.10m,限差±0.20m;五级,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相邻点间距中误差±0.15m,限差±0.30m;六级,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相邻点间距中误差±0.25m,限差±0.50m。应符合下列规定:解析法获取界址点坐标和间距的精度,对于土地使用权宗地,明显界址点精度不应低于二级,隐蔽界址点精度不应低于三级;对于土地所有权宗地,界址点可选择二、三、四级精度。建筑物细部点精度不应低于二级,施测困难区域不应低于三级;拐点坐标精度不应低于一级;地下建筑物的特征点精度不应低于四级,施测困难区域不应低于六级;地下管线点的平面位置测量精度不应低于二级;碎部点精度不应低于六级,施测困难区域可放宽0.5倍。
(4)高程精度。高程精度是指高程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应符合下列规定:建筑物底层室内外地坪的标高,±0.00标高的中误差不应大于0.04m;地下建筑物特征点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0.15m;建筑物的最高点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0.25m;地下管线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0.03m;地形图高程注记点中误差不应大于0.15m。
2.1.3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1)控制测量基本要求。控制测量使用前应进行必要的检核,符合要求方能使用。建筑工程项目各级控制点应在高等级控制点的基础上布设,平面等级不应低于二级,高程等级不应低于四等,应布设不少于3个两两通视或不少于2对相互通视的控制点,作为各阶段测量的起算和检校依据。一、二级平面控制网中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0.05m,高程控制网相对于起算点的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0.02m,图根控制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的平面点位和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0.05m。
(2)平面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宜采用GNSS网络RTK技术,亦可采用GNSS单基站RTK技术,GNSS RTK测量技术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级,相邻点间距离≥500m,点位中误差0.05m,边长相对中误差≤1/20000,起算点等级为网络RTK,测回数≥4;二级,相邻点间距离≥300m,点位中误差0.05m,边长相对中误差≤1/10000,起算点等级为网络RTK、四等及以上,流动站到单基站距离≤6km,测回数≥3。GNSS接收机仪器标称精度,静态测量不应大于10mm+5mm/km,RTK测量不应大于10mm+1mm/km。
(3)四等高程控制测量。四等高程控制测量应在高等级高程控制点的基础上布设,可采用水准测量,四等高程测量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基本规定:附合路线或环线长度≤15km;每千米高差中数中误差偶然中误差MΔ≤±5mm、全中误差Mw≤±10mm;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20(L)1/2mm,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30(Li)1/2mm,Li为检测测段长度(km);L为水准环线周长(km)。水准仪标称精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中数偶然中误差不应大于3mm。
(4)GNSS控制点选点埋石。点位周围开阔,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宜大于15°,上空无大面积遮挡物,四周无大面积反射物;远离高压输电线100m以上,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及强烈电磁波干扰源200m以上;点位选在交通便利、易找、便于长期保存、地质坚固、利于扩展和联测的地点;一、二级控制点应埋设测量标志,硬质地面宜埋设地面测量标志,测量标志埋设预制混凝土标石。测量标志应满足后续阶段测绘直接引用。
2.1.4测图方法的选择
测图方法选择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和全野外数字测图。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大比例尺地形图裸眼绘制,能快速地满足工程建设的需求,利用倾斜或竖直摄影测量技术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能够节约成本、满足1∶500、1∶1000、1∶2000地形图测量精度要求、工作量降低、测图时间短、成图速度快,适合地形较复杂的小面积航摄快速成图[5]。
在选择无人机低空摄影测图时也应按项目不同进行选择:补充耕地或提质改造项目,这类项目的特点是,项目区的面积较大,如采用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虽然测量的精度高,但野外采集的数据量大,如无人机搭载的相机镜头数少,外业飞行的时间长,建模的时间长,因此应采用竖直摄影测量;国土空间整治项目,这类项目的特点除与上述补充耕地或提质改造项目相同外,还有林地区的隐蔽性大,居民点内部的地形复杂,因此应以竖直摄影测量为主,倾斜摄影测量、全野外数字测图为辅;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这类项目是建设的点多,分布的范围大,而每一个点的面积又不大,且内容较为复杂,测图的比例尺大,因此应选用倾斜摄影测量的方式测图;灾毁土地复垦、污染土地修复项目,视这类项目面积的大小,竖直摄影测量、倾斜摄影测量都可选用。
全野外数字测图,这种测图方法,是一种相对传统的数字化测图方法,相对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而言,外业工作量大,作业效率低,但对设备、技术水平要求较低,适用于各种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的成图。全野外数字地形图测量,外业工作人员工作量较大、条件艰苦[6]。
2.1.5测图内容
国土综合整治测图内容主要是地形地貌、地物等要素的测量,按项目类型选择测图内容,其项目包括:补充耕地占补平衡或土地整治项目;国土空间整治项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复垦、土地修复项目等。
(1)补充耕地占补平衡或土地整治项目。土地整治项目测绘重点是拟建项目区内的土地地籍情况,调查清楚权属、地类、用途等情况,测绘地类边界,所形成图斑与“国土二调、三调”图斑对比,最终确定项目性质与建设规模。除满足地形图测绘构成要素外,结合建筑物平面布置情况,按超出建筑物边界20m补测带状图(比例尺1∶200),满足截图和计算工程量精度要求。
(2)国土空间整治项目。对农村的三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整治的项目,因整治的对象是项目区内的所有土地、林地等,除测绘耕地地形图外,还应测绘生态核心区、保护区范围,对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3)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拆旧区、安置区内的所有内容都为测图内容,并测出项目区及其边界以处一定范围的地形图。
(4)复垦、土地修复项目。灾毁土地复垦、污染土地修复的项目区一般较小,则项目区内的所有内容都为测图内容,并测出项目区及其边界以处一定范围的地形图。
测绘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主要是施工放样,在基础开挖前完成初步放样,确定建(构)筑物尺寸时精准放样,仍然是对建(构)筑物的平面位置、高程测量,作为施工质量控制依据之一。按照施工设计图,采用解析法确定拐点、建(构)筑物位置坐标,或复核设计单位提供的坐标和高程控制系统,引用测量标志测设。
2.2.1平面位置放样测量
项目施工利用全站仪或RTK将施工图上的建(构)筑物的位置测设到实地,即“三网”(水网、田网、路网)放线,按图施工。对地形、地质变化段应加桩测量,易于计量、计价。
(1)全站仪放样。利用全站仪测角、测距离的主要功能进行平面位置放样,对角度、直线放样效率较高。全站仪测角标称精度不应低于2″,测距标称精度每千米测距中误差不应大于10mm。
(2)RTK放样。RTK放样较常用,对项目区边界、拐点坐标、设计线型及几何尺寸等的要求,放样效率、精度高。RTK测设受GPS卫星信号限制[7],要求信号通畅。测回间的平面坐标分量较差不应大于0.02m,垂直坐标分量较差不应大于0.03m。平面坐标转换的残差绝对值不应大于0.02m。NSS RTK测量一测回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观测前应对接收机进行初始化;观测值应在得到RTK固定解且收敛稳定后开始记录;每测回的观测时间不应少于10s,取平均值作为本测回的观测结果;经度、纬度应记录到0.00001",平面坐标和高程应记录到0.001m。
2.2.2高程放样测量
高程放样主要有水准测量法和GNSS高程测量法2种方法。采用GNSS高程测量方法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大地高应采用GNSS静态测量,按照四等及以上要求观测;当利用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时,模型精度不应大于0.05m。“水网”高程放样,精度要求较高,采用水准测量法。水准测量法时,测站观测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仪器类型为DSZ3、DS3,标尺类型为条码、双面,视线长度≤100m,前后视距差≤3m,任意测站上前后视距累积差≤100m,视线高度三丝能读数;观测高差应加入水准标尺尺长改正。
竣工阶段测绘应在建设工程全部完工后进场测量,主要是竣工图测绘。竣工图测设建筑物细部点坐标、高程,真实反映项目竣工后现状,其成果将作为后续管理资料,构建“统一建设标准、统一上图入库、统一监管考核”体系,因此,竣工阶段测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采用与前期规划设计阶段测图的平面与高程控制系统,测出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等项目位置,根据设施、设备在图上的位置,以项目的规划设计图为底图,去掉规划内容,将测出的内容绘在图上,并将每条设施的名称、长度标注在图上,最后制作成竣工图。测绘竣工图的实质就是测图,测绘内容较少,测绘方法可用前述测地形图的任一方法,由于所用的底图是项目的规划设计图,绘图时的绘图软件沿用MAPGIS软件。
测绘技术在国土综合整治项目中应用较广,体现在项目立项、实施、管理等方面的测定和测设,属常规技术手段,确保项目顺利入库。下步针对测绘效率和精度要求,应注意2方面的问题:①对显性工程量做出准确的复核和审查,利用项目实施前、后高程数字模型,辅以DEM技术,准确计算项目区内各个农田的挖填工程量和建筑物工程量,为结算工程量提供客观、准确数据;②“3S”技术应用,把RS技术、GPS技术和GIS技术应用在国土综合整治项目中,“建立补充耕地储备库,实行指标分类管理”,实施“智慧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