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责任意识培养为中心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2023-08-29 16:14陈丽华
天津教育·中 2023年7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家乡法治

陈丽华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学科知识,还要注重教育对学生的育人价值,因此教师在教学时既要为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课程核心素养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设计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此阶段的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规范与约束学生的行为成为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道德观,引导其形成良好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同时,在这一时期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为其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针对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意识、集体责任意识以及爱护环境责任意识进行了简要分析。

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意义

(一)降低青少年的犯罪率

在当今法治社会中,犯罪事件仍然层出不穷,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人们自身的道德与法治观念欠缺导致的。因此,为了有效地避免犯罪事件的发生,在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在受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提升自身的道德与法治观念,促使自身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此同时,教师在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要为学生传递正确的道德责任意识,帮助他们摆正道德思想与认知,从而有效避免学生因为思想偏差而出现违法乱纪行为。由此可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能够有效降低青少年的犯罪率。

(二)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小学阶段的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的价值观念,正处于培养责任意识的最佳时期,教师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能够帮助他们明确自己在不同角色中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学会自我约束和规范自身行为,在强烈的责任感的驱使下,培养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时刻保持一个认真负责的态度,从而将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做到最好,进而为今后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促进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时,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不仅能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学习更多的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还能促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增加自身的法律知识储备,强化自身的法律意识,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遵纪守法,为学生做好榜样示范作用。不仅如此,学生在接受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约束与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社会责任感的同时,还能在日常生活中提醒家长和朋友遵纪守法。另外,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当完成学业、步入社会之后,拥有丰富的法律知识以及強烈的责任感,能够帮助其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做到公平公正、遵纪守法、认真负责,从而促进工作上的良好发展。如果社会中的每一位公民都做到遵纪守法,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就能有效维护公共秩序,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友爱的社会大家庭,从而有效促进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对道德与法治教育不够重视

受传统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教师以及家长认为学好语文、数学以及英语等主科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常常忽略学生副科知识的学习,就连小学阶段学生的课程表都能明显地看出,语文、数学以及英语这三个科目的课程安排远比道德与法治一周只有1~2节课的教学时间要多得多。因此,常常导致道德与法治教师无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为学生传授更多的法律知识,再加上许多学生对这一课程的学习不够重视、学习兴趣不浓,无法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快速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从而难以强化自身的法律意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时隔一个星期教师再来教授道德与法治知识,学生常常忘记上个星期已经学习过的内容,教师需要花费很多课堂教学时间来帮助学生回顾上节课已经学习过的内容,从而影响本节课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习质量不高。

(二)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当今文明社会的背景下,学校、家长以及教师逐步意识到普法的重要性。而且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越来越多的学校将道德与法治这一科目纳入学生的必修课程,定期为学生讲授相关的法律知识。然而,许多道德与法治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科目考试成绩,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为学生传授相关的道德与法治知识,甚至常常在学生不理解相关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情况下,让其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然而,学生很难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中真正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内涵,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也难以培养与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意义。

三、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有效途径

(一)通过家务劳动,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意识

学生是家庭的一分子,在家庭生活中承担着一定的责任与义务。然而,在当今的社会中,许多学生是家里的独生子女,拥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来自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照顾,几乎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状态。由于家长过度宠爱,导致许多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却没有得到一定的积累,反而常常出现脱离父母难以独立的现象,即使在家庭生活中也没有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在父母辛劳地打扫家庭卫生时,许多学生也没有想到主动加入,而有的学生虽然心里想为父母分担,却不知道该从何下手。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意识,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进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干点家务活》一课教学中,根据本课的课程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做过哪些家务活,并谈谈自己的体验。这时,有的学生会说干家务活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教师应该适时地引导其思考自己的父母在家中包揽一切家务活是不是很辛苦呢,并引导其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的一分子,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要学会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另外,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干好各种家务,并在课程结束后布置相应的家庭作业,如回到家帮助妈妈洗碗、学会自己整理衣服、学会打扫房间等,让学生在家务劳动的过程中体会父母的艰辛与不易,培养其家庭责任意识。

(二)通过民俗文化,培养学生振兴家乡的责任意识

中国拥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地广物博,优秀傳统文化内容丰富、形式众多。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各不相同,即使生长在同一个国家,过着相同的传统节日,各个地区过节的习俗也会有所不同,不同的地区具有其独特的民俗文化。而面对“生我养我”的家乡,学生必然会对自己的家乡产生浓烈的眷恋以及热爱之情,这些情感甚至会伴随他们的一生,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滋生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因此,小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领学生了解以及分享自己家乡的民俗文化,从而培养学生振兴家乡的责任意识。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我爱家乡山和水》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搜索与自己家乡有关的故事、风景以及民俗文化等内容,然后在课上与教师和同学分享,从而促使学生在了解家乡以及分享家乡民俗文化的同时,积极探索家乡的民俗文化,发现家乡山水的美,进一步感知自己与家乡之间的亲密关系,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振兴家乡的自豪感与责任意识。

(三)通过课外实践,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随着地球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为了人类的健康与发展,保护环境是每一位社会公民的责任与义务,由此可见,从小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至关重要。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过程中,如果一味地传授学科知识,那么很难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学生难以真正掌握知识内涵,达不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为了有效改善这一情况,小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其强烈的责任意识。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运用教材或多媒体设备等多种教学工具,为学生科普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比如,塑料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非常容易造成“白色污染”,进而给地球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通过一张张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图片与遭受污染前美丽的环境的强烈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巨大危害,从而促使其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或校外捡拾垃圾,让学生在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切身体会到环境污染的危害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其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四)通过班级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意识

集体责任感是每一位公民在社会以及集体生活中需要具备的基本品质,能够帮助人们快速融入集体,在承担责任与义务的同时拥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有利于带动集体共同进步与发展。因此,小学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意识,可以设置相应的班级活动,让学生在班级活动中切身体会每一个个体对班集体的重要性,从而在集体荣誉感的驱使下,学会自我约束,推动集体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协商决定班级事务》一课教学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强调学生是班级建设的主人,在协商与决定班级事务的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民主的方式,与学生一同商定班级事务,明确强调每一位学生在班级建设中的责任与义务,引导其树立集体责任感,在今后的班级生活中要自觉遵守大家共同制定的班级秩序,从而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自觉约束与规范自身的行为。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通过具体的班级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意识,例如全班大合唱活动、全班体操比赛、校园运动会等,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必须时刻谨记并承担自己的责任,拥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进而在集体活动中培养集体责任意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拥有较强的责任意识,能够促使其在学习以及生活中主动承担自身的责任与义务,从而拉近自己与家长之间的距离,拥有振兴家乡以及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快速融入集体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责任意识,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自我约束与自我规范,将其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从而有效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由此可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责任意识至关重要。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联系生活实际,不断寻求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探索精神,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进而提升教学成效,促进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家乡法治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夏天的家乡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
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