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画铺路 以美启智

2023-08-29 16:14:35张惠茹
天津教育·中 2023年7期
关键词:培智绘本美术

张惠茹

培智学生属于特殊群体,因此普通教育模式无法满足培智学生学习的需要。美术教学中的绘画和手工课程,可以在锻炼培智学生动手和动脑水平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感知美和发现美的能力,对培智学生而言,美术更是启发智力、强化思维有效的举措之一。为此,培智学校的美术教师应基于学生的特点,结合特殊的教育经验,创新美术教学路径,在激活培智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情绪表达能力、精细动作能力等,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为培智学生未来多方面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智学校美术教学的要点分析

(一)巧妙导学,激发兴趣

无论对培智学生还是普通学生而言,绘画均是学生的天性。因此,針对美术学科的特殊教育,美术教师应将培智学生当作正常儿童看待,尊重培智学生的喜好和个体差异,并结合特殊教育的特点,开展以美术为主题的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探索更符合培智学生学习需求且满足特殊教育目标的教学方法,以此实现培智学校美术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具体而言,首先,教师可以将基础教材资源作为教学载体,融合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如开展绘本教学等,使美术学习活动多元化。其次,引导学生从生活角度出发,建立生活与美术课程之间的联系,如结合生活材料完成美术作品创作,以降低美术课程的难度。

(二)基于认知,完善设计

培智学校美术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普通美术教育仅需要做好学习兴趣调动和自主思维引导即可,而培育学校美术教学还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简化或逐步提升课程学习难度,如结合轻度、中度、重度智力障碍学生的情况制定教学计划,以保障每位学生都能循序渐进地获得知识。基于培智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看,其无论从动手操作、观察能力还是语言能力方面,都低于普通学生。因此,教师在搭建美术课程活动期间,应以提高学生观察、语言以及操作能力为主,降低环境等客观因素对培智学生造成的消极影响,引导培智学生更专注于美术课程,利用更切合培智学生认知发展的多元化教学资源,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以保障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同时提升。

(三)关注成长,倾注爱心

相较于普通学生,培智学生内心较为敏感,情绪较为多变,在面对无法攻破的难题时,常常出现消极或暴躁情绪,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其更多关心和关爱。作为培智学校的教师,如果仅将美术教学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将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针对先天条件不足的培智学生,教师除了结合自身的认知构建针对性的教学课堂外,还需要适当进行情绪引导,使每位学生都能在美术课堂中体验到美术成果带来的成就感和喜悦感,认识到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中都存在阻碍,但这些阻碍并不可怕,关键要通过自身的努力使生活更精彩、使学习更高效,以凸显美术育人的终极价值。

二、培智学校美术教学的方法分析

(一)激活学习兴趣,形成正确引导

培智学生最显著的学习问题在于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于某件事物方面,因此如何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其集中注意力是每位美术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培智学校美术教学核心分析,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基于培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其制定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和趣味性特点的教学计划,以直观性的内容降低美术课程学习难度,以实践性课程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趣味性元素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促进培智学生的智力发展。信息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美术教育形式,也为培智学校创造了图文并茂的美术教学条件,为此,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搭建美术学习情境,以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为培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基础。

以欣赏课《海底世界真奇妙》为例,本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为核心,教师为学生播放一段带有动画元素的海底世界视频,通过生动的小鱼、小乌龟等动画形象,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对海底动物的记忆。视频播放完成后,大多数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但培智学生自制力相对较差,容易出现因过于关注视频动画而忽略课程内容的情况。对此,教师可以剪辑视频内容,以学生关注的海底小动物为主角,提出问题:“同学们,小动物发起求助,希望你们能够帮助它们重新设计海底世界。”对培智学生而言,其自理能力较差,在社会发展中常处于“被帮助”的角色,以小动物的视角向学生发出求助,更能激发学生的保护欲,达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目的,促进学生在完成美术设计成果后,进一步感受到“被需要”带来的成就感,从而感知美术课程的魅力。虽然培智学生无论从学习能力还是学习思维方面,普遍低于普通学生,但除了教学方法以外,教师应从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角度,正确看待培智学生,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采用符合其兴趣特点和身心需要的教学方法,确保美术教育目标的达成。

(二)结合学生认知,落实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的应用在于因材施教,使全部学生都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获得发展。作为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客观发展状态,也要重视学生的当下发展与长期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分层教学,根据培智学生的客观情况,以适合每位学生的教学方法实现美术知识的教学,保证学生的学习成效。

应用分层教学能够从每位培智学生的现状出发,鼓励学生每天成长一点点,进而以量变带动质变,帮助培智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例如,在彩泥制作课《圆圆的饼干》中,教师便可以根据培智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分层教学法,使每位学生都可以在学习中获得成长,对美术知识有直观的理解,促进其思考与进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实现对应引导,如协调型、基础型,引导型。协调型的学生相对来说手、眼、脑协调能力较好,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其尝试创造,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展开创作;基础型的学生由于客观情况的存在,创作相对缓慢,需要时间理解,教师可以指导其展开创作,必要时降低创作难度,如使用彩泥制作“饼干”时,教师可以指导其创作一些细节内容,如饼干装饰等,通过示范使学生了解,并尝试基于模仿实现创作目的;对引导型的学生而言,其需要教师的更多帮助,对创作流程的理解也需要逐步、缓慢地展开,对此类培智学生,教师可以单独指导并放慢讲解步骤,使其通过观察教师的行为实现理解,并尝试创作。

(三)基于绘本引导,探索教学的多样性

绘本近年来常出现于教学环节,其颜色丰富的画面、生动活泼的形象受到少年儿童的喜爱。虽然培智学生由于客观原因在理解上存在问题,但其仍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绘本更是他们理解世界、掌握知识的重要渠道。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绘本的方式,结合教材内容进一步强化培智学生的感知,以更容易理解、更能够促进视觉刺激和思维的方式实现对培智学生的引导。

以《海底世界真奇妙》欣赏环节为例,关于海底世界的绘本很多,教师可以通过筛选、分析,选择适合培智学生的绘本,将其融入教学,以欣赏课的结构为基础,将绘本融入其中,丰富课程内容的同时开阔培智学生的眼界,以绘本色彩丰富、简单易懂的优势增加培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内容,达到欣赏目的之余使其进一步认识美术知识和艺术创作在视觉以及思维上的作用。在绘本的选择上,教师可以选择如《海底世界(九州出版社)》《海底的秘密(河北教育出版社)》等绘本,此类绘本文字较少,以图画为主,且对海底动植物的展现较多,能够吸引培智学生的注意力,丰富其想象力,使学生对海底世界有更直观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培智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画,逐步引导其观察绘本内容,在欣赏的同时达到观察、了解与思考的目的。

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自创绘本的方式,引导培智学生将掌握的绘画知识与技能呈现出来,通过自主创作、合作创作等引导培智学生从行为中感受美术的魅力,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参与美术学习的动力。以《主题画:大鱼和小鱼》一课为例,本课在课时安排中处于欣赏环节后面,教师便可以基于欣赏环节中的教学内容,引导培智学生主动回顾之前所学习的内容,进而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创作绘本,让培智学生创作属于自己的“大鱼和小鱼”,将绘画与思考相结合,使学生将所见所闻转变为实物的同时实现培智目的,增强培智学生的思维活跃度。

(四)基于生活材料,强化智力培育

生活材料主要是指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系列材料。其特点在于生活中常见、方便易得,更是学生所熟悉且有着一定认识的材料。如果教师能够将培智学生在生活中所接触和所感知的事物运用于教学中,则能够吸引其注意力,逐渐唤起其参与教学、接受教师引导的兴趣,便于教学的展开。

以《毛茸茸的绵羊》一课为例,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培智学生由手工行为感受创作过程中对颜色(颜料)的应用,使其感受创作中基于思考、分析所实现的创作。简而言之,通过选择对应的材料,点、蘸颜料,进而将其印在纸上,呈现图案,以简单的手工动作为基础,通过创作与思考衍生出成品,使培智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动作或行为能够创作出具有视觉效果的作品,将动作与创作相结合,引发其思考,从而达到培智的目的。对一部分培智学生而言,由于客观因素,其很难从思维角度将自身行为(蘸颜料、印花)与行为导致的结果(形成艺术作品)进行连接,而这便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生活材料的运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从视觉角度产生更直观的印象,进而加深理解,便于教学目的的实现。因此,教师可以从生活材料着手,以布、棉花等生活中常见且培智学生熟悉的材料为引导,引发其思考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也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实现教学引导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触碰、摆弄材料的方式展开,引导培智学生在视觉和触觉上熟悉棉花以及布料,然后鼓励其将材料浸入颜料中,随即印在纸上,形成独特的形状。教师可以操作示范,引导培智学生观察,主动模仿教师的行为,并在动手尝试的过程中感受细节,激发其思考的同时将鼓励和积极评价融入引导环节,并基于生活材料的呈现(除布料、棉花外增加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如纸、树叶等),鼓励培智学生多接触、多操作,尝试通过动手引导学生动脑,最终完成自己喜爱的“绵羊”作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既能在视觉层面上完成作品“毛茸茸的绵羊”,也能逐渐从思维角度对生活中的物品有所理解,达成培智的目的。

(五)关注情感变化,做好教学评价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绘画与手工》教学目标大体围绕“智能发展”“社会适应”“生活实践”等,要求学生在具备动手能力和感知能力的基础上,掌握情绪情感的调节方法,并逐步形成环境保护意识,能够结合废旧物品完成绘画或手工制作等。也就是说,培智学校所开展的美术活动,仅提高学生的绘画和手工能力远远不够,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美术素养。美术素养具体體现在学生课上的学习状态和情感变化中,为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评价活动,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情感变化展开针对性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知识能力并重发展,为其未来的成长奠定基础。

以《小刺猬》一课为例,针对本课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结合彩泥完成小刺猬制作。由于学生的智力情况不同,一些重度智力缺陷的学生并不能独立完成作业,为此,教师可以一对一引导或由其他学生带领其完成,以缓解学生的精神压力。同时,在作品创作完成后,教师可以展开多元化评价,针对培智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精神层面或物质层面的奖励,如送掌声、贴五星等,还可以通过体态语言,包括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等形式,使培智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关怀,在赞美和肯定中实现美术潜能的开发,确保美术学习能力稳步提升。

三、结语

为了迎合全日制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基本要求,教师有必要基于培智学生的特点,从兴趣、认知、情感等角度,分析培智学校美术教育核心要点。同时,基于教学核心要点制定教学方案,如以激发学习兴趣为主,展现更具有直观性和实践性的美术课程;通过分层教学,满足轻度、中度和重度智力障碍儿童的基本需要;结合绘本和生活材料开展美术辅助教学,并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以鼓励性的教学评价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从而为培智学生在美术领域的长久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培智绘本美术
培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青年心理(2021年28期)2021-05-23 13:21:10
绘本
绘本
绘本
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教学之我见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28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回归生活 以生为本——场景模拟为培智高段数学插上快乐的翅膀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