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
早在2013年,國務院在《國民旅遊休閒綱要(二○一三至二○二○年)》中首次提出“研學旅行”這一概念,指出“逐步推行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實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機構推動和家長的追捧下,研學+旅遊已成為內地旅遊市場多樣化發展的新亮點。據中國旅遊研究院發佈的《中國研學旅行發展報告》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研學市場潛在消費群體已超過2億人,潛在整體市場規模超千億元,當前研學遊的參與者已從中小學生不斷擴展到了學齡前兒童、大學生及成年人、老年人等群體,呈現出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反觀在澳門,“研學遊”在很多市民心目中,仍是一個新名詞,儘管近年旅遊局聯同教育局推出“食住遊研學篇”活動,大力推廣研學遊相關活動,而令社會上越來越多的群體對研學遊這一新興事物有所認識,但實際上,和內地比較仍有很大的拓展空間。特區政府於去年發表的《二○二三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中有提及:進一步拓展旅遊+,推動研學旅遊發展。為此旅遊局委託了中國旅行研究院進行“關於澳門發展研學旅行市場的諮詢”研究,分析和發掘澳門研學旅遊資源優勢,並提出澳門發展研學旅行市場的工作重點,促進澳門旅遊業城市形象轉型及經濟多元化發展。報告在今年澳門國際旅遊(產業)博覽會首次舉辦的澳門研學旅行發展論壇上發表。旅遊局和業界都期望該報告能為澳門未來推動研學旅遊發展提供下一步的方向和指引。
疫情下旅遊局積極推動本地研學遊發展,先後聯同教育局、香港新城電臺等推出“澳人食住遊—學生研學篇”、“探索澳門—學生體驗篇”等活動。其中,“學生研學篇”在2022年6月首度推出,行程包括澳門生態遊、澳門科普遊、愛國愛澳遊、澳門世遺遊、中華文化遊及科技實踐遊等多條不同主題的旅遊路線,共有63所學校逾41,312人次參與。社會意見普遍認同學生研學遊深受歡迎,對學生而言逹到寓教於樂的目的,而接待導遊在得到收入的同時亦增進導賞經驗,並期待可深化成為常態的旅遊+項目,甚至發展成為面向內地研學遊市場的澳門旅遊新名片。而“探索澳門—學生體驗篇”活動透過前期在香港舉辦澳門遊學講座及社交媒體影片製作工作坊,向香港300間中學、約350,000老師及學生招募,獲邀的10間中學約60名師生於5月13及14日到訪澳門,探索澳門歷史和文化。並由專業youtuber指導製作推廣澳門的社交媒體影片,推廣澳門旅遊+學習,活動宣傳預計可觸及逾一百萬家長和學生,獲得成效不俗。
值得一提的還有,本澳高等院校亦有透過與不同地區高等院校及教育機構合作,組織活動吸引其他地區學生來澳交流、遊學及參與研習。澳門大學人文學院葡文系舉辦的葡萄牙語暑期課程,今年是連續辦至第37屆,吸引了澳門、內地及韓國共280名學生來澳門遊學,推出一系列以葡語進行的文化活動,以及巴西戰舞、葡萄牙土風舞、釀酒、詩歌等課程,讓學員從理論及實踐兩方面瞭解葡語文化,吸引數百名來自內地、韓國學生及家人來澳學習旅遊,為澳門相關教育機構及旅遊業帶來收益。另外,教育及青年發展局與澳門旅遊商會合辦,並聯動澳門旅遊業界、文化局、體育局、澳門高等院校及澳門科學館共同推出的“教育之城·研學之旅”於7月推出近7,000個名額,主要面向內地的青年學生及其家長,提供包括科普研學體驗活動、短期培訓課程及專業資格認證考試、青年學生交流活動。教育局龔志明局長於開幕致辭時表示,期望打造以教育為核心,以科普、文化及體育作支撐的研學之旅。藉著發揮澳門教育之城的巨大潛力,並透過多元化及專業化的教育學習體驗,結合旅遊業界的不同配套項目,讓參與者認識澳門教育國際化。
目前,澳門發展研學遊還只算是起步,不論是參與的機構、活動數量、課程吸引力,還是潛在人數相對內地市場而言,都有很大的差距。疫情後這個暑假灣區研學遊出現火爆,澳門能否從中分一杯羹,吸引更多內地學生來澳研學遊?這就要取決於澳門研學遊產品有哪些獨特的優勢? 筆者認同旅遊局文綺華局長在澳門研學旅行發展論壇上論壇開幕式致辭所言:澳門是一個中西文化交融的地方,獨特的歷史文化,這些條件有利澳門運用“旅遊+”跨界融合的優勢,發展成研學旅行目的地。筆者認為,要逹致上述目標,除了旅遊局要發揮主導作用,教育界和旅遊業界的聯動合作也至關重要,為了把研學遊發展成為一張澳門旅遊城市的未來新名片,接下來,旅遊局聯同教育界旅遊業界要著力去做的,一是要不斷結合本澳的旅遊資源,拓展澳門特色研學旅遊產品,寓教於遊中,實現旅遊+教育的目的;二是在推動市場發展的過程中,也要加強對研學機構的管理和監管規範,以防止一些不能逹致教育目的的遊學機構遊學產品的出現,影響到本澳研遊學產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