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苏州有园林

2023-08-28 03:43许明玥石燕陶荟羽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3年8期
关键词:拙政园洞门亭子

许明玥 石燕 陶荟羽

苏州素有“园林之城”的美誉,现存的古典园林仍有50多处,其中以拙政园、留园和网师园为代表。它们不仅是江南人文历史传统、地方风俗的象征和浓缩,也是现今人们了解地方文化、消遣游玩的好去处。

前段时间,我们开展了“我是中国娃”的主题活动,在欣赏中国地图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认识了中国地图,还知道了班里很多同伴的祖籍就在地图上一个个遥远的地方:“我的家乡在连云港,连云港有花果山,是孙悟空的老家!”“我的老家在黑龙江,那里冬天会下很厚很厚的雪。”“我的老家在河南,我还和爷爷奶奶一起收过庄稼。”“苏州有美丽的苏州园林,有亭子和假山,特别美。”……孩子们虽然来自祖国的各个地方,但在苏州生活的时间更长,当优优说完苏州的园林后,引发了大家的更多共鸣。看到孩子们对园林的兴趣,我追问道:“你们有没有去过苏州园林呢?”很多孩子激动地表示去过,而没有去过的人则更加好奇:“苏州园林是什么样的?园林里面都有什么?”乘着孩子们对苏州园林的兴趣,我们请爸爸妈妈利用周末时间带着孩子一同去参观。

新的一周,孩子们参观完园林,纷纷分享起各自的见闻:“我去了狮子林,狮子林有很多假山,还有一个很大的池塘,池塘中间还有一个湖心亭。”“亭子有4个尖尖角,还有的是6个尖尖角。”“我去了拙政园,里面也有假山和美丽的水池。”“我发现苏州园林的墙是白色的,屋顶是黑色的。”“地上的路还有各种各样的图案呢!”“假山里面就像一个迷宫一样。”

伴随着对苏州园林的发现,孩子们也萌生出很多问题:“为什么围墙上有很多窗户?” “屋顶为什么都是尖尖的向上面弯呢?”还有的孩子感受到了园林的美:“苏州园林看起来就像一幅画,太美了!”“老师,我要是能住在里面就好了。”大家听完纷纷表示:我们可以在幼儿园造一个苏州园林呀!

在幼儿园造一个苏州园林?这个想法乍一听,着实让人惊讶。我顺着孩子们的思路问:“那该怎么造苏州园林呢?”“要先画设计图,就是跟园林里的地图一样。”“要建不同的亭台楼阁,还有假山。”“园林里要有小桥和路,还有水池。”随后,根据这些想法和建议,孩子们着手设计起了园林地图。

画园林地图时,孩子们就遇到了第一个困难:怎么把园林里的建筑、景观和植物组合在一起,变成美丽的苏州园林?面对这个问题,有人说:“我在参观狮子林的时候拿了地图,可以看一看狮子林的地图是什么样的。”在这一想法的启发下,孩子们找出参观时拿到的游览图,观察比较起来:“园林里不同的房子会用路连接起来。”“小院子里会种各种各样的植物。”“有的亭子会建在水池中间,然后用弯弯曲曲的路连起来。”

为了让孩子们更清晰地了解地图,我在阅读区投放了绘本《我的地图书》,提醒孩子们注意地图上的不同标识,以便获得更详细的信息。孩子们读完后,分享起自己的收获:“看地图要注意上下左右。”“书上画得很清楚,我们也可以用小标记来表示亭子、小楼,还有水池。”“我发现地图上不会把园林里所有的东西都画上去,我们要画最重要的。”大班幼儿已具备一定的空间和方位概念,在学习了解了地图的特点后,他们开始不断尝试设计园林地图,划分好各自负责的区域,分组绘制主体建筑物和游览路线。

可是,在设计苏州园林的布局时,大家又遇到了困难:苏州园林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怎样在地图上体现出来呢?注意到孩子们遇到的共性问题,我决定用对比观察的方式启发他们思考。我先请孩子们欣赏了苏州著名的拙政园的图片和视频,并请去过拙政园的人说一说里面出现了哪些景物。“拙政园的水池很大,在园林的中间。”“水池上还有曲桥连着亭子。”“水池的边边上有很多不一样的房子。”“连廊把很多院子都连起来了。”“园林里还有假山和美丽的植物。”

随后,我展示了一张故宫和拙政园的俯视图,大家发现:“拙政园不是左右对称的。”“园林里的路是弯弯曲曲的!”伴随着这一惊喜发现,我及时将大家的回答做了总结与介绍:“拙政园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水池是园林的中心,它的一边往往建造着精美的亭台楼阁,另一边是田园美景,很开阔,一般建筑会比较少。苏州园林是不对称的,它们大多以水池为中心,搭建的院子大小不同,建筑也是高低错落,道路曲折,有着多样的花草树木,游览的时候给人不断变幻景色的感觉。”

了解了苏州园林的布局后,孩子们便正式开始绘制设计图。“我设计的园林中间也要有一个大大的水池。”“我设计了连廊和曲桥。”“我的园林里有两层和三层的阁楼。”“我设计的园林左边是水池,特别美,右边是大厅,还有住的地方。”

设计图绘好后,孩子们先在建构区中用积木做了尝试,发现建成的亭子很容易倒塌。通过集體讨论,大家想到了之前玩过的扭扭建构游戏,觉得可以用扭扭棒试一试。于是,孩子们分组展开了建构。可是没想到,每组依然遇到了问题:“我们想搭一个亭子,虽然柱子可以用螺丝固定,但是建屋顶的时候没办法搭出尖尖角。”“我们搭好的小楼四面都围起来了,里面黑乎乎的,有点奇怪。”“其他小组说我们搭的路很像马路。”“我们建好的每个小楼都很像,可是园林里的每个都不一样。”“连廊的屋顶要怎么架起来呢?”

之所以会有这些问题,我想,也许是因为孩子们缺少对园林中各个景观的细致观察,上次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时,更多是走马观花式的整体游览,彼时还没有关注亭台楼阁的建筑结构和园内道路、植物等的多样和独特之处。因此,当有人提出想再去一次苏州园林,仔细观察各个建筑的特点时,大家一致认同。恰巧我们幼儿园紧邻蒯祥园,它是为了纪念明故宫的设计师、香山帮工匠泰斗蒯祥而修建的,里面不仅有蒯祥纪念园,还有苏州传统建筑展示馆和体验馆,园内亭台楼阁、曲廊、水池一应俱全,俨然一座小巧精致的园林。

于是,我带着孩子们就近去了蒯祥园参观。这一回,他们带上了各小组记下来的问题,边走边仔细观察,时不时还会说起新的发现。穿过曲折的连廊时,有人说:“连廊有的一边有墙壁,还有的两边都没有墙壁。”“墙壁上有很多窗户。”“连廊是弯弯曲曲的。”走过长长的连廊,景色变得豁然开朗,孩子们来到园林中心——水池中央的亭子里观察起来:“这是个四角亭,每个柱子的上面都有一个上翘的角,中间是最高的地方。”“亭子的屋檐有4块。”“水池上有曲桥。”踏上临水而建的一座小楼,他们又有新的发现:“小楼也有柱子支撑,而且有两层屋顶。”“原来小楼不全是墙壁围起来的,有很多木头做的门和窗户,这下阳光就能透进来。”

通过观察与讲解,孩子们知道了园林建筑的名称,如楼、阁、榭、舫、曲廊、单面空廊等,进一步了解了亭台楼阁的样式多变、飞檐翘角的特点和建筑结构。回到幼儿园,孩子们重新开始了对园林的建构。

怎样展现园林中亭子的特点呢?孩子们说:“亭子有4个尖尖的角,还有4根很粗的柱子。”“亭子的下面是正方形的,先要把下面的搭好再搭屋顶。”可是,上翘的屋檐该怎么搭呢?

孩子们自发地组织讨论,分享起各自的办法:“先找找扭扭建构里哪些材料是可以用来搭亭子的。”“可以先把亭子分成几个部分。”过程中,我也投放了绘本《中国房子》,引导他们关注亭子的结构特点。“亭子的屋檐也是4个脊。”“可以用弯弯的积木片来搭亭子的檐。”经过不断交流,孩子们有了新想法。他们用架空的方法连接四根柱子,搭出亭子的“脊”,并在中间相互连接以保持平衡。功夫不负有心人,亭子终于顺利建成了!完成亭子的框架搭建后,他们又开始关注亭子的更多细节:“亭子还要有可以靠着休息的地方。”“我们这个亭子很大,还可以建一个小一点的湖心亭。”……“小小建筑师们”的想法越来越丰富,亭子也被搭建得越来越完整了。

初期搭建小楼时,就有人注意到,将建构材料四面围起来,里面会黑乎乎的。经过再探园林,孩子们重新观察、讨论了小楼的特点,发现小楼并不是四边都围起来,而是有大面积的门和窗户。意识到了这一点,问题很快就得到解决。孩子们首先对小楼做了拆除工作,把正反面的墙壁都拆掉,改成了大门和窗户,左、右两边的墙壁保持不变。然后再搭建房子的屋顶。“屋顶像个帽子。”“屋顶有点像梯形。”“是左右对称的。”他们边比画着、边把三角形和正方形积木片组合起来。“尖尖角可以用弯弯的积木片,把它固定在角上。”在大家的合作下,一层的小楼也顺利完工了!

在园林建筑初步完工后,孩子们开始着手将园林的各个主要景观连接起来,但不同种类的路却难住了大家。我也参与其中,一起讨论园林中道路的特点。有孩子指出:园林里大多有水池,而水池上往往会有一座甚至几座桥。于是,大家纷纷说起自己知道的桥:“园林里有很小的拱桥。”“有直直的平桥。”“有曲曲折折的桥,有的桥上有栏杆,有的桥上没有栏杆。”伴随著热烈的讨论,孩子们热火朝天地行动起来,分别搭建了平桥、弯弯折折的曲桥和精致的拱桥。可是,在建构廊桥的时候,孩子们犯了难:怎么搭有屋顶的桥呢?

在对比廊桥和一般的桥的不同时,孩子们发现:“有的廊桥一边是墙、一边是栏杆。”“拙政园的廊桥两边都是栏杆。”“廊桥和亭子有点像,也有很多的柱子。”“柱子是用来固定屋檐的。”经过细致的观察和思考,他们迁移了搭有栏杆的桥的经验,先搭好用底部支撑的桥面,再在桥两边加上对称的柱子作为屋顶的支撑,固定上两个黑色折角作为廊桥的屋顶……渐渐地,一座模仿拙政园中“小飞虹”的廊桥也圆满完成了。

随着对园林的探索逐渐深入,孩子们开始关注园林中的细节部分,并生发出各种问题:“园林里还有很多不一样的花窗,花窗有什么用?”“还有圆形的门、长方形的门,各种形状都会有吗?”“园林里除了有竹子,还有什么?”“亭子、廊桥和阁楼的屋顶也是不一样的。”“花窗、洞门有什么样式和作用?园林里植物有哪些种类,屋顶、围墙该怎么设计呢?”在这些问题的驱动下,孩子们开始了第三次园林之旅,再次前往蒯祥园。

为了解花窗和洞门的不同样式,孩子们提前设计好了调查表,方便在参观过程中做统计和记录。这一次,大家又有了不少新发现:“园林里有很多高高的围墙,我们还没有搭。”“园林里有很多形状不一样的门,有圆形的,还有的像一个花瓶。”“园林的围墙和连廊上有很多漏窗,漏窗里面有很多不一样的图案。”注意到这些后,他们便用画画、拍照的方式记录下园林中各种各样的花窗和洞门,随后通过询问家长并与家长在网上寻找资料的方式,了解了花窗和洞门的图案所代表的含义。

经过几天的资料收集,孩子们收获满满。分享过程中,有的说到了洞门的名称:“圆圆的洞门就像月亮一样,叫月洞门。还有的洞门是一朵小花,有四个花瓣,是海棠洞门。”“我找到的洞门像个葫芦,是葫芦洞门。”有的注意到漏窗的形状:“有正方形的,还有圆形的,还有石榴和海棠图案的。”“我看到有的漏窗没有图案,是扇形的。”有的说到了漏窗图案的含义:“有的漏窗装饰的是灵芝纹,古代的人希望可以吉祥和长寿。”“这个像小猫爪子的图案是如意纹,代表了美好的愿望,希望家人可以平平安安、开开心心。”

有了对洞门和花窗的了解,孩子们又一次更新了园林设计图,把洞门和花窗的元素也融入进去。不仅如此,孩子们也搭出一段围墙,讨论起怎么展示上面的图案和花窗。“我们可以先把月洞门搭好,它是圆圆的比较简单。”玥玥边说边做起来。她先是用半圆积木片拼成一个大圆,然后用长积木拼接好一段围墙,然后将代表月洞门的两个半圆积木片连接在长积木上做固定。初步完成后,孩子们发现:“月洞门都要碰到围墙上的瓦片了,太高了。”“游客会走不过去的。”于是,大家拆掉了长积木片,又把围墙和月洞门的左右两边进行连接,再根据月洞门的长度灵活更改了围墙上瓦片部分的长度。经过第二次改进,月洞门顺利竣工。

该往园林里“栽种”哪些植物呢?上一次,在游览蒯祥园时,孩子们就仔细观察了其中的植物:“园林里有竹子,有的竹子又粗又高,有的细细的。”“水池里有荷花和荷叶,还有小鱼。”“还有各种各样的菊花。”“有叶子特别大、特别长的芭蕉树叶。”“园林里和我们幼儿园一样,也有石榴树和银杏树。”“还有桂花树,我闻到了桂花的香味。”“枫叶到了秋天,就变成红色了。”我请孩子们将提到的植物用图画的方式一一记录下来。经过商量,大家决定用扭扭棒、黏土等多种材料进行创作,表现出园林的自然之美。“我来用绿色的积木片搭竹子,竹子是一节一节直直的。”“我们可以用超轻黏土来做各种各样的花。”分享完各自的想法,孩子们开始了分组创作。有的小组用积木片搭出了竹子和荷花,有的用黏土和树枝制作出梅花树、桂花树等。孩子们发现:有了植物的点缀,园林变得更加美丽、富有生机了。

在蒯祥园,孩子们发现园林的屋顶也各不相同:“有的是梯形,还有的是三角形。”“我在左边看屋顶的时候是三角形的,在前面看却是梯形。”“我看到有一个小楼有两层屋顶。”对园林的深入观察使得孩子们推翻了第一次建构时的方案。最初,他们建构的屋顶大部分是单三角形的,但是结合后期不断的讨论与观察,孩子们对屋顶造型的设计也越来越丰富了。“我们可以用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拼在一起,这样屋顶就更大了。”完成了双三角形屋顶的搭建,他们还想到了可以用多根长条连接两个三角形,组装成梯形的屋顶。

怎么搭建出正面是梯形、侧面是三角形的屋顶呢?孩子们围绕这一问题开始了讨论:“我们之前搭好的屋顶上面是一个空的长方形。”“要把两个梯形合到一起。”“可以先搭一个梯形的框架。”但很快他们发现:搭好的梯形框架合不到一起。这该怎么办呢?有人提出:“要让梯形屋顶变得斜一点。”于是,孩子们又开始了第二次尝试,用可以灵活变化角度的转角替换固定为直角的小方块。经过不断调整和固定,两个梯形框架能合到一起了!不仅如此,从侧面看起来屋顶也变成了三角形的形状。屋顶改造的成功让孩子们大受鼓舞,他们纷纷表示:我们也会做园林里从不同角度看有不一样形状的屋顶啦!

完成全部的屋顶改造后,孩子们认为还要加一个正门,将园林与外面的环境分隔开。于是,大家围绕大门的搭建问题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探索。经过多次优化,园林的大门也建成了。

园林完工后,孩子们便激动地提出想请幼儿园里的小朋友来参观。有人说:“去园林要先买票。”“我们来设计参观园林的门票。”设计好的门票很快便分发出去了,前来参观的小朋友更是络绎不绝,甚至还有点挤!但是,搭好的苏州园林也被挤得歪歪扭扭,于是孩子们决定先闭园修整,然后再想想办法:怎樣保证参观人数不会过多呢?

有人说:“爸爸妈妈带我去园林的时候要先预约,不然就不能进去。”“是啊!我们可以规定每天能让几个人进去参观,其他人就第二天再来。”“就和我们预约玩什么游戏一样,要先选好。”于是,孩子们一起设计了园林预约表,规定每天来参观的人数,还配备了小导游向“游客们”讲解……孩子们心满意足地看着自己亲手搭建出来的园林,兴致勃勃地跟“游客们”介绍每一处的布景与用意,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说起苏州,很多人对园林都颇有印象,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儿童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可是,就算生活在本地,很多儿童甚至成人对园林的认识和了解也是片面的。活动中,我们及时捕捉到孩子们对园林的兴趣,并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让他们在游戏中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逐渐内化直接经验;通过三次走入苏州园林,孩子们在一次次的观察、搭建、调整过程中,从模仿园林中的建筑物到能根据园林一步一景的特点,将建筑物和景观、道路融合在一起,在深度学习中逐步感知园林独特的建筑风格。我们将孩子们自然经历的挑战、困难、关系等,都视作其学习与发展的机会,引导他们在经验的不断提升中更加深入地学习。可以看到,随着对园林的了解逐渐深入,孩子们建构的作品也越来越丰富多样,不同程度地展现了亭台轩榭的古典美、花草树木的自然美,以及建筑物交相呼应的层次美。孩子们也正是在与古建筑对话的过程中,增进了对苏州园林的熟悉感与归属感。而园林这一独具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也从离孩子们生活有些距离的“苏州园林”,变成了大家口中的“我们的园林”。

猜你喜欢
拙政园洞门亭子
大树亭子
盾构始发接收洞门水平注浆加固施工技术
苏州拙政园历史沿革与分期考据
超级头脑训练营(1)
苏州—拙政园
把“亭子”随身携带
书 画
徐国琳
荷花节
铁路隧道明洞门可靠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