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厚华 丁林玲
摘 要: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其核心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根本目的是让教育回归本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推进“双减”政策落地,合肥市香格里拉小学确定了“立德树人,减负提质”的管理理念,围绕学生作业“量”的减轻和“质”的提升,明确了各年级作业设计的着力点,并根据一、二年级无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作业1小时内完成的要求,以作业设计为突破口,从聚焦“量”到关注“质”,做到“减负”不“减质”。
关键词:“双减”政策;作业管理;作业减负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实现“双减”,根本目的是提升教學质量,而作业的设计和布置直接影响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学习质量。要提升教学质量必须从改革作业入手,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双减”不是单纯的表面减量,而是在不降低教学效果的情况下“增效”。那么,作业究竟要减什么,如何减?作业究竟要加什么,如何加?学校需以时不我待的态度行动起来。
一、前期学生作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以学生为中心的作业管理无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管理模式。据合肥市香格里拉小学学生的实际调查,有80%的学生认为作业是一种负担,55%的学生认为当下教师布置的作业形式相对单一、灵活性小,完成作业的兴趣不高,更是有75%的学生希望教师能少留一些书面作业,多一些口头作业或动手实践作业。由此可见,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已成为一种不争的事实,给多数学生造成了很大压力。
综合学生的调查问卷及学校的常规教学管理中不难发现,前期学校作业管理主要问题出现以下几种现象:一是个别学科在作业布置上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缺少明确的作业设计目的或学习目标,针对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布置作业落实不够,一刀切现象严重。二是多数学科的作业内容以同步练习册为主,形式单一,导致学生对作业的兴趣不高;另外,小学阶段同步练习册上的习题综合性都比较强,学生交上来的作业质量经常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没有很好地实现因材施教的效果。三是探究性、实践性作业教师参与指导的力度不足,大部分依靠家长的协助。四是学科间作业量的统筹还没形成制度性的保障。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阶段作业管理优化的内涵和目标
“双减”政策背景下,减负增效简单来说就是减少负担、增加效益或效能。基于学校前期作业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优化减负增效即是要求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增加学生学习良好效果”的有机统一。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教师的教学理念应积极转变,改变从前唯考试成绩的思想,在教学中要更加重视教学的过程性以及对学生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整合材料能力、思维能力、拓展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正视作业的功能和价值,但对“题海战”“疲劳战”的教学方式应该加以摒弃。
优化小学阶段作业管理的“受众”是学生,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将学生课堂学习与课后作业看作一个紧密联系的过程。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树立“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探索“先学后教”的课堂模式,更好地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时间上好每一堂课,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课下作业质量的提升打好基础。如此一来,学生的大部分作业都可以在课堂完成。教师会从学生学情出发,精心布置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课后作业,减少一些机械的、重复的作业,让学生脱离枯燥乏味的“题海”。
三、“双减”政策下小学阶段作业管理优化策略
自“双减”工作开展以来,香格里拉小学确定了“立德树人,减负提质”的管理理念,针对以上问题,积极探索,在作业管理上的“四精”措施,扎实做好作业管理的实施工作。
(一)精细管理作业,落实“双减”有力度
1. 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构建以班主任为总协调人的学科作业协商机制,先由年级组长带领各学科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教学进度合理确定作业内容、形式和数量,进行内部协调、提前审核、统筹发布,再由班主任对本班各科作业进行每日统筹审核,副校长室和教导处每周不定期抽查,规范作业布置。严格落实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总量控制在1小时之内,三位一体弹好一首作业管理协奏曲。对违反有关规定,特别是布置惩罚性作业、要求家长完成或批改作业等明令禁止的行为,需要及时纠偏、及时处理。设立“周三无作业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家长的协助下,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安排体育锻炼、课外阅读、家务劳动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鼓励科任教师签发“作业免做卡”,一方面“作业免写”是为了鼓励学生在课堂上高效听课,减轻作业负担;另一方面也是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尝试。
2. 建立学生反馈机制。发挥学生主人翁意识,设置班级作业统筹管理员,每日收集班级作业布置及完成情况,及时反馈给科任教师。教师根据学生作业状况及时调整,并切合不同的学生发展层次,设置分层作业,实行分层布置、分层讲解,做到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个性需求。
3. 建立教师试做机制。学校规定凡是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做一遍,其目的是让教师在试做过程中了解作业的难易程度、所需时间、容易出错的地方和适宜的学生群体,杜绝随意布置作业的行为。避免将各种练习册、复习资料不加选择地作为作业使用,确保作业难度与课程标准要求一致且数量适当,提高作业的针对性。
(二)精研设计作业,落实“双减”有效度
1. 优化作业设计管理。落实“双减”政策,在给学生做减法的同时,也需要教师做加法。把作业设计和研究纳入校本研修计划,以提高作业质量为突破口,不断完善教师成长制度,将作业设计、命题设计等作为学校教研工作的重点。各教研组和备课组围绕“聚焦集体备课,优化作业设计”主题,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开展集体备课、教学沙龙,根据学科特点和需求分工合作进行“研题”活动,限时、定量实践自编作业设计,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为此,学校还组织特色作业展、作业设计大赛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开发、布置项目学习作业和体育锻炼、艺术、科学、劳动等不同类型的作业,探索布置跨学科融合作业,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 创新作业类型方式。传统作业的“量”降了下来,创新作业的“质”更要提上来。学校思考着要丰富作业的类型,注入实践性强的作业,从单一“写”的形式走出来,积极进行作业改进和创新,让作业呈“立体化、项目化”。“立体化”作业,更多的是指作业的形式上做到系统性、趣味性和多样性。倡导“1+X”作业模式,“1”即基础作业,也就是常规的课时作业和配套练习;而“X”即弹性作业就要突出它的“动态性”,让学生动起来,与其兴趣爱好相结合,使作业活起来,富有趣味性,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学校以“五育”融合发展为方向,本着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积极探索、大胆融合创新,结合学科特点形成了“素养+”课程体系。将德育作业、体育作业、美育作业、劳动作业、综合实践作业与学科作业融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花样作业,如看云识天气、24点游戏、制作个人健康计划、大雨天自制雨量计测量降雨……周一到周五作业花式不同,遇到周末和节假日,还有小鬼当家、去书店博物馆等场所打卡等实践活动。这样“花样百出”的作业,令人耳目一新。
项目化作业是基于项目学习的一种综合性作业,以“做中学”理论为基础,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实现学科作业的融合,化零为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索空间,让学生以问题转化为驱动,整合学科知识,融入思维素养,让学习在真实的情景中发生,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不仅巩固了课本上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等。与此同时,作业的功能也不再单纯的是练习巩固知识的作用,而是为学生的长期发展打下基础。
(三)精心評价作业,落实“双减”有温度
对作业的指导评价,是教学工作重要环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无声的对话。针对作业评价辅导,学校严格要求教师对学生作业全批全改,鼓励教师拓宽作业评价方式,通过有温度的作业评价激励学生高质量完成作业。
1. 构建多元作业评价体系。传统的书面作业评价忽视了学生的身心特点,“A、B、C”的等级评价让学生不明所以。学校积极创新“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的多元评价体系。教师积极创新作业评价形式,采取等级评定、评语、特色评价等方式,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将作业作为自我展示的平台。通过榜样带动全体学生规范作业,提高作业质量,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
2. 探索新型课后服务模式。对作业完成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会采取调整作业量,设计布置分层作业等方式,并利用课后服务的时间,指导学生做到三个“及时”:全学科作业及时完成,本学科作业及时批改,错误题目及时指导对这样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辅导,让作业成为真正推动学生成长的助力剂。
(四)家校精准发力,落实“双减”有厚度
1. 建立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该中心由学校分管副校长、家庭教育专业人士、教师代表及家长代表组成,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双减”背景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2. 践行“四个一”行动。为了更好地落实“双减”工作,实现家校共育,避免出现“校内减负校外补”的情况发生,学校深入开展“家校联动双减四个一”活动。即组织“双减”家长会、开展“双减”背景下家访、开设“双减”活动家长课堂、开展课后服务的家长开放日,引导家长主动支持和参与“双减”政策的落实,共同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还学生一个幸福的童年。
3. 心理调适助成长。“‘双减后,作业少了,教学质量能保证吗?”“现在不抢跑,以后怎么面对中高考?”“空闲时间多了,学生喜欢玩玩手机怎么办……”面对“双减”后,家长的各种困惑与焦虑,学校邀请心理专家从接纳焦虑、疏解情绪、危机干预等方面给家长们提出了温馨的“舒心”建议。同时,还通过推送“减负”专题文章、提供心理辅导服务等形式,消除家长焦虑。
“双减”背景下,学校做到“减负不减质”,家庭做到“减负不减责”,家校一起“双向奔赴”,携手助力学生成长。
四、结语
作业管理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是学校的立足之本,更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真正让作业成为提高学生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主要手段,让师生在作业的量与质中找到平衡点,通过作业管理机制的创新,促进作业的精细化管理与精准化施策,切实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是学校全面落实“双减”政策的明确方向。在政策之下,香格里拉小学努力寻觅增与减之间的平衡点,立足发挥教育主阵地的作用,着力增强管理的温度和力度。目前,学校的作业管理工作似已柳暗花明,愿学生在学校多项作业管理的举措下,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郑宏宇. 我国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工具选择及优化研究——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为例[J]. 当代教育论坛,2022(06):1-9.
[2]柴奕菁. 上海市小学生课后服务政策执行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2.
[3]郭畅. “双减”政策下学校实施作业管理的策略探讨[J].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22(Z1):8-10.
(责任编辑: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