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健
摘 要: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正在稳步发展,课堂教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逐渐普及,教师开始研究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有机融合。文章探讨了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教育,以提高小学语文教育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信息技术融合
一、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优势
在信息技术资源的帮助下,教师可以使用不同形式的视觉材料,比如将声音、图片和影像资源灵活地融入课堂教学,使模糊、深奥的知识转化成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材料。教师可以使用网络平台展开小学语文课程的教授,鼓励学生在网络教育平台交流和研究其课后作业等。因此,渠道多元化是信息技术教育不可替代的方式,教师若对信息资源的整合使用得心应手,就可以帮助学生长期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并指导他们在课堂上完成学业任务。
(一)优化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
学习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想象力。小学生生活经验较少,需要更多的感观材料来满足语文课所要求的想象力,信息技术可以为这一点提供丰富的、基于生活的互联网资源。在应用IT信息资源时,教师可以将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减少课堂上的局限感,并鼓励学生在健康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中展示自己的活力。语文教学是丰富的,但也更为复杂。正是因为它独特的语言美,教师才能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化,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语文元素的多样性,灵活地整合抽象且复杂的知识内容,并鼓励学生思考、探索语文课中语言表达的变通性,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科学、灵活的方式进行学习。
(二)丰富资源,优化教学准备
在小学课程中,教师必须准确地定义课程内容,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学习的兴趣和需求来制订学前目标,目标需要具体、可行、明确,同时要考虑目标之间的衔接和递进关系。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有限,对文章的理解比较片面,深度不够。在教学准备阶段,应使用视觉材料或其他学具,以及更直观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现代作家巴金《鸟的天堂》一课为例,本课文的教学目标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學习作者表达事物的方法,掌握动态和静态的描写方法。在教学导入中,教师可以利用媒体课件,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鸟类短片,群鸟纷飞的场面使学生形象地感受到动态美;接着向学生展示文章对应的文字版动态描述,并大声朗读出来。如此,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
(三)加强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
互联网的普及丰富了学生和教师的课余学习时间,使他们能够更迅速地获取网络平台中关于学科知识的相关信息。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在课后更容易完成家庭作业,如此可以提升其独立学习的能力以及在学习者群体的帮助下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使其思维更加敏捷和灵活。学生学习不仅是为了习得相关知识,也是为了发展社会技能。互联网课程中有沟通、交流、相互支持和合作的内容,可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加学习的效果。以《梦想的力量》一课为例,该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和复述课程内容的能力,理解“梦想的力量”,感受人物心灵的美好。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对陌生的字词进行分组、讨论、复述,创设情境朗读,还需要教师给予学生相应的评价。
(四)互联网解答疑虑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与时俱进,教师教学方案也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探索授课。一堂课上进行授课的时间相对固定且有限,学生遇到的问题五花八门,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一一解决。教师可利用信息平台授课总结学生存疑的地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查漏补缺,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提升授课的效率。例如《火烧云》一课文章内容是关于火烧云的知识,其基本目标是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特点并仿写一段话,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学生可以捕捉文中作者观察事物的顺序、描写景色的角度和撰写材料的方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从互联网中查询关于火烧云自然景观的样式和变化,在文章中圈出描写自然景观的词句,教师再带领学生归纳火烧云形态和变化的特点,总结描写方式等。
(五)记录反馈、延伸知识
学习的过程是双向的,包括输入和输出,教师需要通过学生成绩和教学反馈评估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的混合教育领域,教师必须及时进行教学总结、反馈,以便应对可能发生的棘手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后的反馈最容易被忽视,因为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课堂的学习上,课后很难再去进行二次学习。基于互联网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参与有趣的复习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学生的知识得到了拓展和巩固,能够以更高的水平和更大的兴趣参与到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
二、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策略
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相融合,不断地革新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兴趣和语言特点,为学生注入新的教育模式,让小学语文课更加有趣,更能吸引学生投入课堂中,从而提升他们的素质素养。推进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不仅可以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也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利用信息技术培养想象能力
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是现代语言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利用信息技术将知识、思维和技能联系起来,以实用和直观的形式展示抽象的语言知识,用多种感官刺激学生,锻炼他们的想象力,逐步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教授课文《春》时,教师可向学生展示春天美丽的景色,带给他们情感与实践的间接经验,通过照片展示各种春天的景象,如解冻的小溪、青青的小草、桃花、从南方飞回的大雁、柳树的嫩芽等,给学生直观的视觉体验。以生动优美的音乐为背景,给学生联想的空间,仿佛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春天的生动活泼,让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教师课堂上使用多媒体直观地展示照片,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迸发想象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学习体验
语文是一门情感体验丰富的学科,因此小学语文教育不只是简单的课堂教学,而是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和文化的碰撞。信息技术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桥梁,可以提高学生互动学习、阅读学习的兴趣。例如,当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他们会对环境破坏问题有直观的认识,在课后有意识地参与自主、合作、调查性的学习活动,通过反思和实践获得知识和提高技能。在观看教学视频时,学生感到非常震惊,人类正在对环境造成越来越多的破坏,生态环境保护迫在眉睫,否则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会被摧毁。通过营造真实的情境氛围,学生可以获得情感的培养,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丰富了学习体验,而且还认识到保护环境应该从长远的角度进行思考,这也是语文课程中这一节课的根本教学目的。
(三)利用信息技术渗透情感元素
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视听元素、营造课堂氛围、创造文本情境给学生独特的审美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表达的情感,促进学生与课文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知。例如学习《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课时,可以适当营造氛围,配上背景音乐,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带感情地朗读文本课文,结合照片、文字和声音,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从而引发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生可以体验语言和情感表达的美感,从而感受到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学生爱上语文,才可以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四)综合教育,消除学生的负面情绪
在进行渗透式心理教育时,教师可以进行综合性的心理教育活动,使学生成为阳光灿烂的人。在日常活动中,班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将部分学生的孤僻心态从“我”变为“我们”,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利用集体力量开展心理教育活动。教师还可以定期开设和更换班级文化墙中名人、历史格言等元素,依靠中外文化智慧拓展学生的世界观,培养其开朗、乐观、阳光的品质。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不仅仅是教师在课堂的引导,在随后的教育活动中,学校还可以利用空余时间进行家访,建立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平台。学生的健康成长有赖于学校与家庭各方的合作。
(五)创造激发学习兴趣的学习环境
对小学生来说,学习过程是否有趣是决定课堂是否具有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必须了解小学生的認知特点,利用信息技术的多种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情境教学法的有效性,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小学生学习语文必修课的古诗时,教师很难让学生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古诗的情感,也很难通过描述画面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此时,教师可以收集网络上高质量的图文视频,制作一个符合古诗词场景的微课,向学生展示诗句中的景色,并解释与诗句相对应的场景,让学生通过良好的视觉体验理解语文诗句的微妙。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将学生融入古诗词的思维状态,教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实现信息技术与语言教学的深度融合。
(六)使用信息技术再现文本内容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从外部因素中获得的,因此在教学内容上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结合,有利于突破困难的教学内容,基于各种教材,可以帮助学生创造想象空间,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课文内容,并根据不同课文的内容结合具体的教育要求,给学生一种直观的学习感受。例如,在学习《看云识天气》时,教师使用多媒体课程材料展示各种云,以便学生能够理解不同云对应的天气变化,并结合文本内容加深理解。在教授《背影》时,使用多媒体课程材料呈现作者描述的四个“背影”,把标题作为切入口。通过观看动画视频,学生看到父亲登上月台、穿过铁路,不知不觉地感受到父亲对文章中“我”的关爱,从内心里理解父子之间的感情。
三、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注意事项
为了满足当代小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需要进行教学创新,课程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把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可以加强课程品质,优化平台建设,打造一个生动、有趣、高效、快乐的课堂,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一)精准切入,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为了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课前的准备非常关键。教师不能盲目或随意地使用多媒体,否则教学效果将会不尽如人意。作为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真正吸引学生的是教学内容而不是教材本身,教师应了解学生在该阶段的认知和心理需求,设计生动有趣、内容丰富的优秀教学教材,在课堂上适度展示信息化教学课件是多媒体作用发挥的关键。
(二)创新思维,掌握信息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是进行简单的复制粘贴,需要教师培养创新观念,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现代教学理念,使语文课丰富多彩、有趣实用。对教师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教师要积极学习,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巧武装自己,为学生提供独特的原创课堂模式,让他们受益于现代化教学模式。
(三)改变角色,调动主观能动性
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应加强自身的教学主导地位,在传播知识时要适时引导学生,避免单一地教授理论知识,应该启发学生思考、学习的主动性,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引导下,形象地呈现课程材料,利用音频视频等方法活跃课堂气氛,顺利达成教学目标,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作用。
四、结语
信息技术的使用为语文教学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这要求教师以创新的理念和创造性思维设计语文课程,教师应提高自身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谨慎选择和明智使用信息技术,尊重学生的认知技能和思维水平,更好地为新时期教育改革服务,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陈丽萍.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融合策略浅谈[J]. 新教师,2021(07):38-39.
[2]渠文杰. 小学语文课堂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策略探讨[J]. 中小学电教(教学),2021(07):47-48.
[3]蒋萍.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策略[J]. 基础教育论坛,2021(07):109-110.
(责任编辑:秦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