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建构主义理论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此,文章将结合教学实例,从读前、读中、读后三个阶段探讨如何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从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一、读前——围绕主题创设情境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实施阅读教学时,对情境的建构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在读前活动中,教师要围绕主题,为学生创设贴近真实的语言情境。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为学生呈现生动形象的图片,也可以为他们播放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视频,又或是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等。这些都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有助于接下来学生进行阅读学习。
以译林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 1 Nature in the balance中的Reading部分“The Amazon rainforest:a natural treasure”为例。文章主要讲述的是亚马逊雨林是大自然的财富,不仅有大量的珍贵野生动物,还为地球提供大量的氧气,作者呼吁人们保护热带雨林,保护环境。在学生阅读文章之前,应该对亚马逊雨林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围绕主题,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先为学生播放一段介绍亚马逊雨林的视频,其中包括亚马逊雨林的地理位置、生态资源和环境问题。以这样的方式引出文本主题,拉近学生与文本内容之间的距离,这体现了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的学生是知识的自主建构者,知识的建构是学生与环境之间相互交互的结果。
二、读中——引导学生实践内化语言知识
对语言知识的实践与内化也就是学生自主对知识的建构环节。这一环节要充分重视学习的合作性,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生成性学习的机会。由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需要在互动中产生,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同伴合作的方式,实现对知识的建构。
在读中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三个问题,让学生与同伴相互讨论,寻找答案。问题如下:
1.What are the ecological diversity of the Amazon rainforest reflected in?
2.Why is the Amazon rainforest called the “lung of the earth”?
3. How should humans protect the Amazon rainforest?
教師可以给予学生5到10分钟时间,让他们展开热烈的讨论,最后让小组代表进行发言。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实践内化语言知识。
三、读后——开展活动促进迁移创新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并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所以学生需要在活动、实践、反思中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和迁移创新。在读后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相应的读后活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创新,尤其要注重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从新的角度看问题,引导学生在一个新的语境中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读后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Protect Amazon rainforest”为主题,设计一张英文宣传报。宣传海报要图文并茂,不仅要让读者充分了解到亚马逊雨林的生态作用、存在的环境问题,还要呼吁读者保护亚马逊雨林,守护好人类的共同家园。同时,还要设计一则保护标语,如“Forests are factories for oxygen production”“Every flower and grass has its own life, and every branch and leaf has its own love.”等。以这样的活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创新,以一个新的角度看问题。
总之,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