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人调研50人陪同,有必要吗

2023-08-27 16:00
文萃报·周二版 2023年34期
关键词:讲排场基层干部层级

某省直调研团一共20多人,陪同人员却有50多人,每天六七辆中巴车呼呼隆隆,一天要跑七八个地方,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媒体近日关注到的“陪同调研”问题,打开了不少读者的话匣子,相关讨论很是热烈。

20人调研50人陪同,有必要么?有基层干部反映,级别越高的单位调研,陪同的层级就越多,比如某部委下来调研,省、市、县、乡各级都会出人随行,每个层级兩三人,一行就得十几号。到了最末端的基层,也是有苦说不出:不是不想减少陪同,而是摸不准上级心思,如果上级单位没有明确说减少陪同,那只能硬着头皮能陪尽陪。还有的调研团就是奔着“明星乡镇”来的,不好好接待、陪同,怕被认为架子大,日后遇事不好说话。

客观来说,下去调研有几个了解情况的同志陪同,路上介绍些问题,有助于推动调研往深里走。可七八十人一哄而上,显然过犹不及了。

一来,人多声杂,听的听不清楚、说的说不透彻。每到一处,大家先得寒暄,再呼啦啦地围着讲解员,距离稍远一点的,也不知道前面说了什么内容。到了座谈会上,每个人只能粗略问问、讲讲,更不用说畅所欲言,聊真情况、说真问题了。

二来,一天跑七八个地方,即便发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怕也很难在疲于赶路中展开扎实调研,很可能落得个走马观花、蜻蜓点水。

“这不就是把调研搞成了大呼隆嘛!”有基层干部的话道出了这种调研的根本问题:重过场、轻实质,敷衍多、走心少。一哄而上,一哄而散,阵仗很大,效果如何?恐怕除了搞得大家都很疲累,很难发现什么真问题,更不用说解决问题了。当然这一路走下来,大家各处拿的材料倒是不少,裁裁剪剪、整合包装,形成一份调研报告也算交差了。

我们常说,调查研究要推开门、迈开腿。但如果只动腿、不动心,不带问题去、也不拿办法回,那就成了一种“脚尖上的形式主义”了。调研质量高不高,不在于人多人少,而在于作风虚实。轻车简从、不讲排场,不开“官腔”、不亮“官架”,直奔现场、直插一线,扑下身子虚心请教,才能让基层、让群众说真话、道实情、交心底,各项工作才能更加接地气、解民忧、得民心。(据北京日报客户端8.18)

猜你喜欢
讲排场基层干部层级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
讨厌讲排场
滥竽充数
讨厌讲排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