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梅
摘 要: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是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和实现教育强国梦的必然要求。当前,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政课的深度融合还存在许多现实问题。推动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政课的有机融合,可以从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创新理论教学模式、拓展实践育人空间、优化校园育人环境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融入路径。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高校;思政课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精神提炼,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厚重的教育素材。将伟大建党精神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对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时代价值
(一)有利于高校践行教育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有接续不断的人才支撑。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重要阵地,必须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筑牢实现强国梦的人才基础。在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是立党兴党强党的精神之源,是推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思想保障。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美好期望,高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守正创新,奋力谱写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新篇章。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可以帮助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学生增强对各种社会思潮和国际局势的判断能力,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接续奋斗者。因此,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深度融入伟大建党精神,是实现教育强国梦的必然要求。
(二)有利于丰富思政课教学资源,推动教学改革创新
为了提升青年学生思政课学习的获得感,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要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的基本原则,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创新。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所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资源宝库。伟大建党精神中所蕴含的求真精神、担当精神、斗争精神和家国情怀,与高校思政课的育人目标高度契合。伟大建党精神的锻造者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创造了光荣的生动事迹,是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最好教材。高校思政课中关于理想信念、人民立场、中国精神、中国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阐释等内容,都可以从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中找到鲜活有力的素材支撑。因此,把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有机融合,可以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说服力,实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温度和高度。
(三)有利于激发学生昂扬斗志,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寄语广大青年时强调,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伟大建党精神为青年学生成为这样的时代新人提供了明确的指引。在伟大建党精神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信仰坚定的思想优势,将其融入思政课可以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根基,引导学生用真理武装头脑,用信仰引领奋斗。“践行初心、担当使命”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永葆初心的政治品格,将其融入思政课可以激发学生昂扬斗志,赓续百年初心,勇于担当使命,践行报国之志。“不怕牺牲、英勇斗争”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意志顽强的精神风貌,将其融入思政课可以激励学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顽强拼搏,勇敢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对党忠诚、不负人民”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品质和家国情怀,将其融入思政课可以使学生铭记百年峥嵘岁月,坚定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深厚情怀。因此,把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政课有机融合是培养勇于担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现实需要。
二、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现实困境
(一)社会文化环境有待净化
在当今多元交融的时代背景下,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政课的有机融合,毫无疑问会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直接影响。一方面,西方文化思潮给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带来了一定的阻力。不可否认,在信息全球化的时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依然面临着西方文化强力渗透的问題。西方文化霸权借助影视作品、游戏动漫等青年学生乐见的文化传播方式,大力宣扬西方价值观,使得一些青年学生盲目追捧西方的节日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等,导致他们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逐渐淡化。另一方面,庸俗网络文化严重影响着青年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正确理解。有学者指出:“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泛娱乐化庸俗化的文化生态成为当前网络社会的‘文化景观。”受庸俗网络文化的影响,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直播、网络游戏等而不能自拔,导致他们缺乏学习红色文化知识的兴趣,自然也无法建立对伟大建党精神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的正确理解。
(二)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实现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政课的有机融合,需要建设一支“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扎实是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当前,由于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来源较为复杂,教育背景也不尽相同,导致部分教师既缺乏对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重要性的充分认识,又难以沉下心来深入系统地研究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内涵和育人价值,更无法充分地思考伟大建党精神与思政课教学如何实现深度融合的系列问题。思政课教师在思想认识和理论研究上的不足,显然难以为伟大建党精神与思政课教学的有机融合提供有效的力量支撑。还有一些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的情况,缺乏学习精神和进取精神,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墨守成规,懒于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懒于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突破。这些现象直接影响着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三)校园融入环境有待改善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全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协同作战,营造轻松的融入环境,实现有效融入。在融入的机制建设方面,一些高校虽然已经认识到了融入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在开展具体的融入工作时,却由思政课教学部门独立完成,未能形成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在组织、监管、评价和激励等环节缺乏对融入工作的充分保障。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一些高校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部分高校中的红色文化景观嵌入不足,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力度不强,总体红色文化氛围薄弱,难以通过文化渗透的方式使青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红色文化的浸润和滋养。在实践育人方面,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增进对伟大建党精神思想内涵的理解,增强情感认同。然而一些高校并没有充分开发运用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也没有切实有效地开展红色文化实践活动,缺少实践育人的环节和机制。
三、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路径
(一)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融入能力
思政课教师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必须具备正确的政治站位、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扎实的理论功底。推动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必须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首先,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充分认识到伟大建党精神与思政课教学的有机融合是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必然要求。在此基础上,主动深入地学习党史理论知识,深化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和阐释,积极探索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现路径,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互动中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成效。其次,高校要定期为思政课教师组织开展红色文化素养培训,使教师们能够正确认识红色文化的思政育人价值,精准把握伟大建党精神与思政课教学的契合点,用红色文化增强课堂教学的亲和力。最后,高校还要定期为思政课教师组织开展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帮助思政课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研究水平,使教师们能够准确把握思政课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采用最新的教学方法,积极推进伟大建党精神入耳入脑入心。
(二)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融入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红色文化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全新平台和快捷方式。高校思政课教学唯有顺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潮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创新教学模式,打造出学生真心喜欢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金课”,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的成长成才。在运用混合式教学时,线下教學的重点在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讲清楚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内涵与时代价值,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志,鼓励他们勇于担当时代重任,甘于无私奉献。线上教学的重点在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以红色文化引领青年学生成长方向。高校思政课教师还要学会充分运用QQ、微信、抖音等网络新媒体,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向他们及时分享伟大建党精神的相关资料,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还应该加快推进虚拟仿真技术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研究。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再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艰辛历史,帮助学生在人机交互的虚拟环境中,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从而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积极拓展实践教学空间,增强融入效果
高校思政课既要有一定的理论性,又要与实践紧密结合。因此,推动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必须积极拓展实践教学空间,提升实践育人的质量。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真正领会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自觉践行和传承伟大建党精神。高校要充分利用五四青年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庆典活动,引导学生明史知理,坚定信心跟党走,在新长征路上把伟大建党精神发扬光大。革命旧址、革命遗迹、革命博物馆等红色文化景点,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能够拓展思政课的育人空间,是开展红色主题社会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高校要充分挖掘和运用当地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积极组织学生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缅怀革命先烈、聆听革命故事、重拾革命记忆,用现场实践教学的方式增进伟大建党精神与思政课教学有机融合。高校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到学校开展红色文化宣讲活动,激励学生以革命先烈为榜样,砥砺奋进,主动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四)优化校园文化育人环境,健全融入机制
浓厚的校园文化环境铸魂育人润物无声。为了提升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效性,高校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一是把伟大建党精神有机融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高校可以在教学楼、图书馆、文化长廊、学生宿舍等场所建设具有鲜明育人元素的红色文化景观,用生动的画面展现革命先烈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艰苦奋斗的历史场景,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可以时刻以革命先烈为榜样,激励学生勇做民族复兴的接续奋斗者。二是把伟大建党精神有机融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红色影视作品赏析、红色文化大讲堂、红色文艺节目展演等活动形式是开展红色文化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高校可以结合地方文化特色,通过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实践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沉浸式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体会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三是健全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的保障机制。高校不仅要在思想上重视融入工作,更要从组织、管理、监督、评价、反馈、奖励等方面综合考量,建立融入的长效保障机制,把保障措施落到实处,从制度层面激发教师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
[2]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9(24).
[4]刘建军.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解读[J].思想理论教育,2021(8).
[5]王媛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文化认同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4).
[6]卜建华,徐凤娟.网络社会青年信仰泛娱乐化庸俗化风险的“文化景观”与破解策略[J].中国青年研究,2020(1).
责编:司 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