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盛兰
〔摘 要〕 2022年版科学课标明确指出:要重视技术、工程和社会核心概念的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学科特点,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课外作业,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就对如何设计小学科学技术、工程和社会核心概念下的课外作业进行探讨。
〔关键词〕 小学科学;工程类课外作业;评价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3) 20-0025-03
一、小学科学工程类课外作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工程与社会核心概念的教学目标定位不清
目前,大部分教师在制订单元或课时计划时,对技术、工程与社会三个领域的知识目标缺乏整体规划,没有明确提出本单元(或课)的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学习重点。学生工程类课外作业的布置,存在部分教师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晰的问题。例如,《做一个生态瓶》一课,学生要通过阅读材料,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合理想象,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制作一个生态瓶。在课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了解课本中做生态瓶的步骤和方法,并鼓励他们积极动脑、动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地设计制作出符合要求的生态瓶。
(二)技术、工程与社会核心概念的学习方式比较传统
从目前来看,多数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有些教师虽然尝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但并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有一些教师为了完成任务,以机械重复的练习为主。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三)技术、工程与社会核心概念的课外作业评价体系缺失
当前,我国中小学的科学课程仍停留在“知识型”“技能型”阶段,缺少相应的评价体系,特别是技术与工程类的评价更是难以落实。一方面,大多数学校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学业质量标准;另一方面,即使有相关标准,也没有很好地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因此,如何构建小学科学工程类作业评价体系,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
(四)技术、工程与社会核心概念缺乏有效作业指导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认知水平低,对某些抽象的问题,往往难以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做好充分的引导工作,帮助学生理解。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引导。例如,制作太阳系模型的课程,目标是学生能独立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小太阳系。这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欲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因为学生对太阳系的认识只局限于课本知识,没有观察过真正的行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加强指导,让学生了解地球和太阳的关系,知道地球围绕太阳转,同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观察,寻找生活中的现象与书本内容的联系。
工程类课外作业的布置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在新的课程背景下,工程类课外作业的布置需要更加注重实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发展。因此,面对上述工程类课外作业布置的现状,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通过完善的评价机制来规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二、小学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核心概念课外作业的评价策略
(一)构建多维度评价框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小学生核心素养综合体现小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其中,动手实践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之一。工程类课程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内容,其教学目标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如何构建多维度评价框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笔者认为,可以结合以下几方面进行。
1.注重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小学技术与工程类课程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学生的活动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客观分析,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教师还可将各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讨论,对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做出判断,并从中获得经验教训。此外,還可以开展一些比赛活动,如造船比赛、造动力小车比赛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注重结果性评价
结果性评价包括终结性和形成性两种。终结性的结果,是指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主要体现在作业或作品上;而形成性的结果,则是指学生在课堂外的行为表现,主要包括日常行为习惯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在教学《纸船》一课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废品,并将它们做成纸船,然后将这些纸船放到学校的水池中,测试纸船的载重量、稳定性等。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热情,又能培养他们的科技创新意识。总之,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评价,有利于激励他们不断进步。
3. 注重多元性评价
多元性评价,指采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问题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以此帮助被测评者认识自己和他人的优势,了解自己的不足,进而明确努力的方向,最终实现自我完善。
(二)制定工程类作业目标,优化教师工程教学
在设计课外作业时,对技术工程类课程课外作业,教师应精心指导,严格要求,做到精讲多练,及时反馈,确保完成效果。同时,还要做好个别辅导工作,帮助学有余力的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如,《制作塔台模型》是在六年级第4课《设计塔台模型》的基础上,将自己的设计图纸转化为模型。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塔台模型制作。在展示作品时,各组展示不同样式结构的塔台模型,交流优点与不足。要就设计图、塔高、顶端承重、抗风能力、抗震能力、材料成本统计、分工合作、美观等方面,评价小组间相互质疑、相互借鉴,分享自己的经验以及在制作过程中的新想法,为下一课的测试奠定基础。再如《制作与测试我们的小船》,评价要从是否按设计图制作、载重量是否达到标准、稳定性强不强、航行方向能否控制、成本控制是否在成本之内、是否有明确的分工、是否开展互相合作、小组汇报展示等方面进行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再次体会到工程的关键是设计,也真正感受到工程的复杂性与系统性。
(三)选择多元化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强调主体多元,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学生等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倡导教师、学生合作完成作业,发挥不同学科教师的育人优势,促进师生交流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注重发挥家长作用,引导家庭合理安排学生的课外生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同时,充分挖掘“互联网+教育”的潜力,积极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探索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作业与考试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1.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根据《工程类作业目标》的要求,结合实际,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对工程类作业进行综合评价。《工程类作业目标》明确提出,在制定具体指标时,要充分考虑各专业特点,尽量做到科学合理,避免出现相互矛盾或互相冲突的情况。同时,还要注意将不同专业的指标对比分析,找出其内在联系,使各项指标之间能够有机地融合。
2.单项评价与整体评价相结合
根据不同类型工程,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价,如,对某项设计任务或实验任务,可采用单因素法(即只考虑一个因素,不考虑其他因素)或多因素法,通过分析各因素的贡献率,得出该任务的最终成果。对某些大型项目,由于涉及的因素较多,且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所以宜采用整体性的综合评估。
3.实物性评价与表现性评价相结合
结合课堂检测,进行随堂练习,以巩固知识。另外,还可以布置一些拓展延伸的题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思维能力。對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口头表扬与激励比任何奖励都有效。比如,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举手发言,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对那些回答正确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当学生完成一件作品时,及时予以表扬;当学生取得一定成绩时,及时给予鼓励。
例如,在《制作动力小车》这一节课中,首先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设计出动力小车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名称;接着请他们利用学具,按照自己设计的结构动手制作,并在组内交流;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展示,让每位学生都发表自己对动力的看法,并说出自己制作的动力小车的优缺点,从而让学生充分认识动力的重要性。 注重小组合作,发挥其互助作用,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四)注重递进式作业评价,给予学生成功体验感
为了面向所有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完成工程类作业。在教学中,教师要多设计一些递进式作业,层层深入,让学生由易到难,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给予大多数学生成功的体验。例如,在教学《指南针设计制作》时,第一课时,学生通过观察指南针的结构,用摩擦的方法自制一根小磁针。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等方式,评价材料选择和摩擦方向、次数。在设计和制作指南针的活动中,首先,评价设计图,实物与设计图是否一致或更好。在选择材料时,要考虑指南针的大小、指针的长短、材料搭配的比例等因素,使指南针更灵敏,且不浪费材料。其次,评价学生作品。评价制作方法,特别要说明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评价学生的合作情况,是否有分工合作;评价学生对活动的兴趣程度。第三课时,教师要从工程角度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让学生从设计、功能、材料、合作效果等方面,再一次改进指南针。如,评价效果时,包括指南针制作是否方便、实用和美观。在此过程中,学生进一步融合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方面的因素,真正实现跨学科学习,发展分析、评估、创造等高阶思维。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又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也要给予适当的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建立基于核心概念的科学素养评价体系。其中,技术、工程和社会是贯穿整个小学科学课程的主线。因此,围绕这些核心概念的课外作业进行有效评价,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需要结合时代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学习中成长,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协同创新”(含帮扶项目)专项课题“小学科学‘技术、工程与社会核心概念下课外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研究阶段成果(Fjxczx22-058)】
参考文献
[1]蔡铁权,陈丽华.科学教育要重视科学阅读[J].全球教育展望,2010(1):73-78.
[2]陈微刚.浅谈小学科学作业难以落实的成因与对策[J].内蒙古教育,2016(10):60-62.
[3]陈剑华.关于中小学作业形式、作业评价问题的思考[J].上海教育,2001(24):3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