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明
(作者单位:哈尔滨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银行贷款是小微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但因小微企业规模小、运营稳健度不足、征信体系不健全,常会被银行拒贷,融资难度较大。在互联网诞生与发展背景下,一些网上银行陆续推出了多种不同类型的网络借贷产品,因融资成本低、耗时少,受到小微企业青睐,这对银行业务发展产生了一定冲击。为防止客户流失,缓解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压力,银行方面需要积极更新与优化小微信贷业务,通过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凸显自身信贷业务特色,以降低小微企业贷款门槛、简化贷款手续、提升放贷效率,从而有效减轻互联网金融发展给银行小微信贷业务带来的不利影响。
“互联网+”背景下,银行的小微信贷业务发展需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逐步向线上发展。但当前银行线上小微信贷业务平台建设滞后,大大影响了业务的开展。一是以线下服务为主的小微信贷业务模式本身就存在业务服务范围窄、服务纵深不足的问题。加上部分银行线上信贷渠道构建不完善,未能实现线上信贷业务的高效运营,无法为小微企业提供集线上、线下于一体的信贷业务服务。二是一些银行虽然在普通业务平台上推出了为数不多的小额信贷产品,但银行内部职员自身并不清楚线上信贷业务的办理流程,较难为需要办理线上信贷业务的客户提供指导,而且银行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不足,导致银行内部和外部之间的信息交换不够顺畅,从而在同行业竞争中难以占据优势地位。
调查发现,部分银行的小微信贷产品开发创新相对滞后,产品类型较少且销售量较低。但因现有小微信贷产品获利不大,无法为其持续开发与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创新力不足。还有一些银行早期推出的小微信贷业务形式相对陈旧,难以契合信息化时代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
相比大型、中型信贷业务,小微信贷的业务总量较小,因此银行对小微信贷业务产品创新的关注不足。一方面,现有小微信贷产品未得到有效创新,只是以延展普通信贷业务、扩充信贷业务品类为目的进行少量创新[1],信贷产品类型不够丰富。另一方面,现有小微信贷品种与客户需求契合度不高、产品优势不够突出,既未实现多种信贷产品的组合开发,又未将信贷产品和非信贷产品打包组合,较难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客户对小微信贷产品的多元需求,导致银行现有小微信贷业务难以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一是操作风险容易影响小微信贷业务的风险管控效果。信贷业务管理是银行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然而,部分银行小微信贷业务主要采取线下运行模式,线上小微信贷业务的相关介绍较少且未建立完善的线上办理渠道,银行职员也不够深入了解小微信贷业务,未能运用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进行小微信贷业务的管理与分析,容易导致小微信贷业务办理过程中出现操作风险。二是银行忽视对小微信贷产品的风险管控。银行因未针对性制定完善的小微信贷业务风险防控制度,或是制度出台后未严格落实,导致难以有效防范业务操作风险。三是银行对小微信贷业务风险的敏感性偏弱,未能对小微信贷业务办理展开严格审核、控制与追踪,致使银行小微信贷业务不良贷款率有所提升[2],不利于小微信贷业务的风险管控。四是银行对小微信贷产品规划和管理不足。在以往信贷业务管理过程中,银行较为侧重管控大中型信贷业务。虽然目前对小微信贷业务的管理力度逐步加大,但是由于规划指导不够科学,小微信贷业务管理存在协调性和统一性不足的问题,致使小微信贷业务盈利能力有所不足,因而小微信贷业务的风险发生率相对较高,管控效果不佳。
1.自主建设银行电子商务平台
在互联网金融平台逐步建立与发展的背景下,银行融资交易平台的发展受到冲击。为寻求长效发展,银行需要依托电子商务端获取客户流量,利用其深厚的客户基础、强大的资金实力把握市场发展机遇。因此,银行可以线上小微信贷为突破口,推动银行电商平台的建设,实现银行流量优势向自身竞争优势有效转化。银行构建完成电商平台后,可以导入客户数据,打造一个完善的运营数据库,利用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动态化分析客户信息,了解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的资金状况、行为习惯,进而建立一个动态化的数据服务系统,为银行小微信贷业务发展奠定数据基础。与银行建立合作业务关系的客户可自动享有银行电商平台的会员身份,获得银行提供的资金借贷支持。同时,银行可以通过电商平台记录小微企业的信用积分,并以之为依据精准客观地完成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估,构建一个一体化电商系统,为小微企业的物资采购、产品营销、货物配送、货款支付等提供全方位服务。通过打造覆盖线上与线下的综合化服务体系,在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同时,建立高度闭合的资金链条,从而创建良好的金融服务生态环境。
2.联合第三方机构协同共建在线金融平台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银行需要加强与其他机构的合作,共同建设一个在线金融平台,推动小微信贷业务服务全方位、高效性开展。通过与其他类型的网络平台合作,银行可以利用这些平台及时收集小微企业相关数据、信息的变化情况,并基于分析模型的构建对小微企业数据的准确性展开分析验证,从而增强小微信贷业务办理的安全性,降低银行提供贷款所产生的资金风险。同时,银行还可以与其他电商企业合作,降低数据获取的成本,整体提高自身综合效率,如通过展现小微信贷业务的长尾效应不断扩大经济效益的获取范围。与其他电商平台相比,银行掌握的数据真实性更高、可靠性更强,能够为企业发展、合作平台优化奠定数据基础。在与第三方机构联合共建在线金融平台时,银行主要提供资金和服务。与网络平台合作,不仅能够帮助银行削减自身业务压力,还可以让客户根据企业信用的动态发展情况逐步加深与银行的合作。在合作模式逐步成熟之后,客户获得的资金流和信息流更多,可以提升市场回馈率,为银行金融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1.创新线上小微信贷产品类型
当前,银行小微信贷业务产品类型较少、审批额度低、贷款期限固定化、还款方式不够灵活,难以满足小微企业用户多元化、个性化的信贷需求。为此,银行需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与创新线上小微信贷产品的类型。一是研发具有多个品类、灵活度高的小微信贷产品。运用数据云智能技术优势,深入挖掘小微客户的信息,精准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科学评判小微信贷业务的风险系数,从而推出契合小微企业需求的小微信贷产品[3]。例如,银行可以基于大数据服务系统验证客户信用情况,在可授信额范围内为用户提供随时借还、使用更加灵活的信贷产品,还可以设定较长的还款周期,在小微信贷合同中约定提前催还、延长还款周期等条款。二是利用互联网推出新型小微信贷业务,以降低小微信贷业务成本,增强信贷产品灵活性、多样性,确保不同类型客户的多元信贷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2.更新与优化现有信贷产品
为适应市场上小微企业信贷需求的变化,银行逐步更新了小微产品的信贷方式,目前已推出信用担保、保证金担保以及抵押担保等多种信贷方式。然而,由于银行的小微信贷产品种类较少,无法构建完善的产品体系,小微企业多元的信贷需求得不到满足。为此,银行需要以现有信贷产品为基础,通过不断更新与优化,丰富小微信贷业务产品的种类。一方面,银行可以增加产品纵向研发的深度。对现有小微信贷产品进行要素更新与转换,调整其外在形象,使之更加契合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市场需求。例如,在选择小微信贷产品的担保方式时,允许客户结合自身情况自主选择采用信用担保或不动产抵押担保方式,还可以采用质押担保方式。同时,小微信贷业务需要调整应收账款,并对承兑汇票等各个方面进行更新。另一方面,银行可以打包组合现有的小微信贷产品,通过重新梳理与优化设计,突出小微信贷产品各自的优势,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大的信贷产品选择空间。
3.组合开发信贷与非信贷产品
为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银行除创新线上小微信贷产品、优化现有信贷产品外,还需要将信贷与非信贷产品进行组合开发,利用此种创新模式改善客户的消费体验。实践分析发现,以往客户在银行办理业务时主要了解自己需要关注的内容,对其他方面的业务了解不多。为提升客户对银行其他小微信贷产品的了解程度,使客户享受更好的金融服务体验,银行可以采取组合营销策略,将信贷、非信贷产品组合起来[4]。例如,将小微信贷产品与财产租赁业务或寿险业务组合,根据客户需求开发创新出多种类型的组合产品,从而推动小微信贷产品更新。在此过程中,银行需要建立考核机制,并在考核体系中引入客户需求指标、客户满意度指标等,保证考核结果客观真实,能够反映客户对小微信贷产品的满意度。银行还要增强基层银行服务网点工作人员的信息反馈意识,从基层获取全面、精准的客户数据;制定与落实奖励激励机制,督促基层员工主动获取客户信息,基于客户模型精准把握客户需求,进而推出更加契合客户需求的信贷与非信贷组合产品。
1.打造完善的线上防控体系
由于互联网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风险隐患,银行在开展小微信贷业务时需要加强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立足小微信贷业务开展实践层面分析发现,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风险发生率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同时,互联网时代诞生了多种防控技术,并且这些技术在逐步更新与优化。银行可以充分使用这些防控技术实施风险管控,构建一个相对平衡的小微信贷业务发展平台。首先,银行需要合理选用互联网、小微信贷业务系统以及应用终端等安全保护技术,动态监控小微信贷业务开展中的可疑、异常行为,从而保障客户信息安全、降低资金风险发生率。其次,银行要加强市场服务需求分析与研究,针对性打造小微信贷业务的贷后复测模型,建立小微客户信用评估模型,对客户信息展开严格的、全面的审查,加强整个信贷业务实施过程监测,量化分析与管控各类风险,并结合风险升级规律开展及时的预警提示。最后,银行需要做好风险管理评价工作。为应对线上小微信贷业务风险,银行应建立多种不同的风险管理评估模型,实时过滤数据,评估、分析易出现风险的行业、区域,从而采取可行的风险防控措施。
2.加强现场调查与验证复核
风险管理是小微信贷业务开展的重点工作。虽然当前银行利用大数据服务系统实现了对潜在风险的有效控制,但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多发性,需要持续性开展网络风险控制。因此,银行应加强现场调查,在数据验证的基础上开展实践检验,通过双重检验方式尽可能降低小微信贷业务的风险[5]。现场调查主要是针对申请小微信贷业务企业的突击巡查,全面检查其业务开展状况、经营管理情况、数据管理质量、经营运作流程,以验证其所提交数据的真实性,有效规避风险。小微信贷业务办理人员要精准定位调查目标,应用适合的调查技术,增强数据的真实性。除可采用常规资料审查、面谈等调查技术外,还可以采取隐蔽性直接观察的方式展开调查。银行应筛选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人员担任小微信贷业务审核人员,以便其能够真实、全面地反馈突击检查和现场调查所获信息,做到真实呈现调查对象的财务状况、运营能力。此外,银行信贷人员要具备交叉验证的能力,立足外围数据,通过看似无关联的数据分析并找出与企业运营和财务状况相关的数据信息,为风险评估提供可靠支持,从而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度,有效防控小微信贷业务风险。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诞生与发展,银行逐步开发了小微信贷业务,但部分银行在此业务开展实践中存在平台建设滞后、产品创新力度不足、风险管控效果欠佳的问题。为促进小微信贷业务顺利开展,降低信贷业务风险发生率,银行需要以互联网金融为背景,积极推动银行小微信贷业务平台建设,自主建设银行电子商务平台,联合第三方机构协同共建在线金融平台;还应结合客户需求创新线上小微信贷产品类型、更新优化现有信贷产品、组合开发信贷与非信贷产品,并从打造完善的线上防控体系、加强现场调查与验证复核两方面加大小微信贷风险管控力度,从而推动银行小微信贷业务有效创新与合理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