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滑膜嚢支原体病的发病特点及综合防控

2023-08-27 08:56陈红艳
北方牧业 2023年15期
关键词:滑膜鸡舍鸡群

陈红艳

(靖远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甘肃靖远 730600)

鸡滑膜嚢支原体病属于一种慢性或者急性传染性疾病,是养鸡生产中常见疾病,在饲养密度大、管理效果差的鸡场频繁发生,具有传播范围广、潜伏期长、危害大等特点。该疾病未得到有效防控的情况下,为鸡养殖人员带来较大经济损失。因此,本文主要分析鸡滑膜嚢支原体病发病特点,并提出综合防控措施,旨在进一步推动鸡养殖行业稳健长效发展。

1 发病特点

1.1 传播范围广

病原体能够借助多种方式进行传播,如通过鸡蛋垂直传播、借助呼吸道水平传播,同时还包含污染病原体器具、饲料、空气环境内带有病原体的微颗粒等多种传播媒介,在很大程度上增加鸡滑膜嚢支原体病综合防控难度,从而造成部分鸡场发生不同程度的感染现象。

1.2 潜伏期长

当雏鸡通过种蛋垂直感染的情况下,普遍在小于1 周龄时,容易出现鸡滑膜嚢支原体病,而经过直接接触感染的雏鸡普遍具有10 天左右的潜伏期,当养殖管理和生长环境较好时,该疾病潜伏期最长能够达到几个月,但是鸡群生长环境恶劣或者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就会出现大范围迅速发病现象。如鸡舍环境潮湿、寒冷、通风不当、疫苗接种不及时等不良因素,均能诱发鸡滑膜嚢支原体病。

1.3 危害大

该疾病造成鸡群生长发育不良,均匀度较差,当未及时进行淘汰时,容易推迟鸡群产蛋高峰期。另外,患病鸡群机体抵抗力较低,容易混合感染大肠杆菌等,增加治疗难度,提高病死率,同时对其他活疫苗的接种免疫效果带来不良影响,甚至产生免疫失效的现象。

2 临床病症及诊断方法

鸡滑膜嚢支原体病普遍为亚临床病症,会造成鸡群出现生长发育缓慢、关节肿胀、跛行、消瘦等,不同鸡群发病率存在一定差异,通常死亡率不高,但是由于滑膜炎、气囊炎、腱鞘炎造成屠宰加工厂的酮体废弃率较高,同时该疾病容易造成产蛋量降低,减少蛋鸡生产效益。鸡滑膜嚢支原体病分离株类型繁多,如呼吸型、关节型和无症状分离株,结合病情发展状况和组织分布的不同,主要将其分离株划分为轻度、中度和强度致病性。不同鸡滑膜嚢支原体病分离株针对不同组织的嗜性存在差异,从滑液囊分离的鸡滑膜嚢支原体病更加容易引起鸡群滑液囊炎,呈现出站立困难、关节肿胀、跛行等病症,降低产蛋量和蛋壳质量,增加蛋破损率;呼吸型分离株主要呈现出患病鸡呼吸困难,为亚临床病症。

血清学检测、病原体分离、荧光抗体鉴定为鸡滑膜嚢支原体病的标准诊断方法,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但是在菌株区分和感染源确定方面具有一定不足之处。而分子生物学分析法能够有效区分相同物种中的不同菌株,明确感染源,描述疾病的流行病学。针对禽支原体,DNA 指纹或者测序能够更加精准区分菌株。以测序进行基因分型是支原体的首选措施,主要由于其能够直接分型临床样本,得到良好的诊断效果。

3 综合防控措施

3.1 药物治疗

针对发病鸡群应用常规拌料、饮水等措施给药的治疗效果不佳,可以采用注射给药的方式,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按照体重以每千克4万国际单位注射丁胺卡那霉素、按照体重每千克4 万国际单位卡那霉素、或者每千克体重75~150 毫克注射利高霉素。另外,用适量免力健掺入到抗生素内,提高治疗效果。

3.2 优化鸡舍布局

优化布局是鸡滑膜嚢支原体病防控的基础方法,选择鸡饲养场址的过程中,保持地势高、气候干燥、背风向阳。当在乡村建舍饲养的过程中,保持饲养场址和关键交通干道、村庄保持适宜的间隔距离,最大程度降低鸡养殖对居民生产生活产生的不良影响。鸡舍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后期消毒隔离等工作,为其提供便利条件,选用集约化饲养方式。另外,在引进鸡雏之前的6~13天,保持鸡舍全面通风,确保鸡舍内空气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内部干燥,同时在鸡雏前5 天应用烧碱消毒地面,可以选择2 种不同药物配置消毒药剂,避免形成耐药性,前4 天应用甲醛、高锰酸钾采用熏蒸方式对鸡舍进行全面消毒,保持1~2天之后打开通风设备,清除鸡舍内甲醛味,并保持鸡舍温度在32℃~35℃。

3.3 饲养密度管理

鸡养殖过程中,当饲养密度较大的情况下,容易减少肉鸡日常活动空间,存在氧含量供应不充足,而单位面积中形成的氨等有害物质浓度不断增加,对鸡饮水和采食量产生较大影响,不利于鸡健康生长,同时降低其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增加鸡滑膜嚢支原体病发病几率。当鸡饲养密度较小,就会增加饲养成本,降低鸡养殖效益。

3.4 温度管理

夏季天气炎热,鸡舍温度较高,容易造成鸡呼吸困难、中暑现象。而冬季寒冷,鸡舍温度较低,容易造成鸡受到风寒感冒侵蚀,鸡生长环境恶劣、自身抵抗力下降,极易诱发鸡滑膜嚢支原体病。因此,养殖人员需要加大鸡舍温度管理力度,保持适宜的稳定,促进鸡健康成长发育,有效降低料肉比,提高产蛋率,雏鸡普遍绒毛稀疏,自身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差,1~10 日龄的雏鸡,不能有效调节体温,温度变化适应能力差。养殖人员在控制鸡舍温度的过程中,在育雏期保持在27℃左右,之后适当调低温度,控制在20℃~25℃即可。另外,鸡养殖中,养殖人员需要随时观察其行为状态,合理调节温度。如呼吸困难普遍为温度高,鸡体较凉、腿部青色普遍是温度较低造成。

3.5 通风管理

鸡舍通风不足就会降低鸡舍空气质量,尤其是氧含量大大降低,而氨、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浓度不断增加,在鸡舍内温湿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容易滋生不同类型的细菌,增加鸡滑膜嚢支原体病患病率。因此,养殖人员需要做好鸡舍通风管理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合理控制通风时间和具体次数,定期更换垫草,清扫鸡舍,保持鸡舍干净整洁。另外,针对封闭型鸡舍,需要借助风机进行全面通风,保持鸡舍内部空气环境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3.6 光照条件

自然光照中的紫外线能够帮助鸡表皮的7-脱氢胆固醇有效转变为维生素D,有利于鸡骨骼发育,提高生长效率。当光照时间较短的情况下,不利于雏鸡发育,体成熟和性成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光照时间较长容易造成肉鸡性成熟提前,降低鸡品质。因此,养殖人员需要做好光照管理工作,针对1~7 日龄的鸡,保持每天22~23 小时光照;8~14 日龄的鸡,保持每天19~21 小时光照;15 日龄到出栏鸡,控制每天21~22 小时日照。另外,为了有效避免由于突然断电造成鸡舍瞬间黑暗出现肉鸡“炸群”的现象,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合理选择特定的时间段保持1~2 次停电,促进鸡能够适应突然断电的环境条件,或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配置发电机,当出现停电现象,及时启用备用灯迅速恢复正常,避免鸡群出现应激现象。

3.7 完善并落实消毒制度

养殖人员结合不同消毒剂的特点,选择相应种类的消毒剂进行替换应用,按照消毒比例,提高消毒效果。如,带鸡消毒的情况下,选择上午10 点到下午15 点的时间段开展鸡舍消毒工作,建立鸡场和外部的物理隔离,与其他养禽场进行有效隔离。针对人员、车辆严格管理,禁止外来人员随意进出鸡舍,并且本场养殖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等需要通过全面消毒、更衣才能进入鸡舍中,并且在鸡舍和办公室等多个场所更换不同颜色的鞋,料车要通过消毒之后进入养殖场区内,避免带来病毒感染鸡群。另外,管理人员要定期开展杀虫灭鼠工作,针对病死和淘汰鸡进行统一的无害化处理,避免出现大面积的鸡群感染,降低鸡滑膜嚢支原体病患病率,提高鸡养殖效益。

4 结束语

鸡滑膜嚢支原体病具有自身独特的发病特点,需要养殖人员积极学习相关知识和综合防控措施,熟练掌握病鸡临床病症和诊断方法,及时发现该疾病的感染情况,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用药治疗,并做好疫苗免疫预防工作。另外,鸡养殖管理人员要加强疾病综合防控,提高日常饲养和管理水平,有效降低鸡滑膜嚢支原体病患病率,创造更多综合效益。

猜你喜欢
滑膜鸡舍鸡群
林下养殖鸡群人工免疫失败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引起鸡群呼吸道疾病的因素
基于滑膜控制的船舶永磁同步推进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研究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滑膜施工技术要点探讨
鸡舍消毒程序小结
鸡舍消毒程序小结
鸡舍
滑膜肉瘤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肺滑膜肉瘤诊断与治疗——附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SPF鸡舍建设工程设计与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