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场所职工身心一体化健康管理模式探索

2023-08-26 11:57师宁刘龙飞王朋洁董静闫焱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14期
关键词:身心场所职工

师宁 刘龙飞 王朋洁 董静 闫焱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人类生命分为3个阶段,18~60岁是生命的保护阶段,是人类最具创造力、从事生产劳动时间最长、精力最充沛的阶段,也是对社会贡献最大的生力军。工作场所是职业人群从事生产活动的场所,也是开展健康管理和促进的重要场所。工作场所健康管理就是健康生产力管理,是现代健康管理的一种重要途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指出,我国≥18岁居民超重或肥胖人数占比已经超过50%,已经成为我国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体质量管理是超重或肥胖及相关慢性疾病的有效防控手段[1]。本研究以2019年1—12月国家电网公司北京电力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与北京市某单位工会合作开展的职工身心一体化体质量管理项目为例,对其开展过程、方案和效果进行介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2月国家电网公司北京电力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与北京市某单位工会合作开展的职工身心一体化体质量管理项目,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该单位所属20家下级单位的500名职工开展体质量管理项目,干预时间为12周,职工自愿报名,按职工所属单位进行分组,每家单位为一组,其中男225名,女275名;平均年龄(38.16±6.23)岁;文化教育程度均为大专及以上。纳入标准:(1)2019年1—12月属于企业在编且在岗职工。(2)年龄18~60岁,男女性均可,干预期间未跨越退休年龄。(3)具有一定的文化沟通能力和良好的随访依从性,愿意参加体质量管理项目,并与工作人员充分合作,管理对象均知情同意且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处于慢性病急性发作期,或发生急性病症者。(2)研究者判断的任何影响入组的情况。(3)中途退出体质量管理项目和采集数据不完整的职工。

1.2 方法

1.2.1 干预前准备工作

(1)国家电网公司北京电力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准备工作、组织沟通、流程设计和项目组人员前期标准化培训。软硬件的准备,包含监测使用的仪器设备,智能手机、信息平台等。被管理对象的准备工作,包含心理准备和身体准备,让职工了解生活方式与慢性病之间的关系,对健康管理有一定认识,本着自愿接受管理的原则,做好思想准备应对管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2)组织指导职工填写《膳食回顾调查问卷》《健康风险调查问卷》,进行人体成分分析检测,为其进行生活方式评估,调取体检和就诊信息,建立健康档案。

(3)按职工所属单位进行分组,对每组职工实行集中培训,为其制订健康管理计划和干预方案,开展为期12周的体质量管理。对职工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医学营养评价和体适能评估,形成健康风险评估报告、医学营养干预方案和运动指导方案。

1.2.2 干预方案

干预方案采取群体与个体相结合的方式,群体干预包括集中健康讲座、座谈、宣传和群中推送运动和营养微视频、发放健康干预资料。个体干预包括制订个性化干预方案、面对面健康咨询和健康指导、微信群互动和电话干预等方式。技术路线图见图1。

图1 身心一体化体质量管理项目技术路线图

(1)微信干预管理:根据职工按所属单位分组,组建微信群,每组配备固定的运动指导师、营养师、健康管理师、临床医师、中医师进行专业管理。职工按照干预方案要求,每日晨起自测体质量和腰围,每日晚间上传运动时间、强度和方式,上传一日三餐配餐照片。健康管理师、临床医师负责对职工的健康问题进行答疑,督促职工每日按时上传运动量、饮食情况,推送健康知识。营养师对职工的一日三餐情况进行点评、指导和饮食宣教。运动指导师根据职工的群体特征结合个人特点进行运动指导,录制运动微视频,推送到微信群。中医师负责从中医角度为职工提出健康管理建议。

(2)现场访谈和随访干预指导:在为期12周的干预过程中,开展8次现场访谈和现场随访干预指导,面对面进行健康咨询和开展健康问题小组讨论。过程中包含1次启动的职工培训,2次职工的群体现场膳食指导、运动指导和互动交流。

(3)阶段性回访:在干预的第4、8和12周分别进行阶段性的效果评价,评价干预效果。评价指标包括干预前后职工的体质量、身体质量指数、基础代谢率、内脏脂肪面积、体脂百分比、腰臀脂肪比、肌肉量等。同时关注职工的主观感受,对健康管理团队的评价。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干预前和干预12周结束后管理对象人体成分分析检测结果中基础代谢率、体质量、内脏脂肪面积、身体质量指数、体脂百分比、腰臀脂肪比、右下肢肌肉力量、左下肢肌肉量指标变化情况。人体成分分析检测统一采用韩国生产的人体成分分析仪(产品型号:Inbody720)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并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一般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人群在基础代谢率、体质量、内脏脂肪面积、身体质量指数、体脂百分比、腰臀脂肪比、右下肢肌肉力量、左下肢肌肉量等8个指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500名身心一体化体质量管理职工干预前、干预12周后人体成分检测结果比较 (±s)

表1 500名身心一体化体质量管理职工干预前、干预12周后人体成分检测结果比较 (±s)

人体成分分析指标干预前干预12周后t值P值平均值差值95%CI下限上限基础代谢率(kcal)1 524.500±253.5001 559.448±249.3008.974<0.00134.94827.21842.679体质量(kg)75.390±14.94073.430±14.550-8.732<0.001-1.960-2.406-1.515内脏脂肪面积(cm2)106.590±37.26093.870±33.070-10.957<0.001-12.716-15.020-10.412身体质量指数(kg/m2)26.085±3.94325.309±3.768-6.447<0.001-0.775-1.014-0.536体脂百分比(%)31.154±6.36429.045±6.030-9.622<0.001-2.108-2.543-1.673臀腰脂肪比(%)0.906±0.0560.881±0.053-11.100<0.001-0.025-0.030-0.021右下肢肌肉量(kg)8.241±1.7348.311±1.7253.3130.0010.0700.0280.112左下肢肌肉量(kg)8.202±1.7108.295±1.729-3.964<0.001-0.092-0.133-0.046

3 讨论

由以上案例干预数据可以看出,经过12周的以体质量管理为切入点的群体+个体的身心一体化职工健康管理活动效果显著,职工的人体成分分析结果变化明显,健康指标好转。通过互联网+的健康管理方式,线上线下互动,人群参与度高,对该人群的健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值得进一步推广。

3.1 健康管理出现和发展

20世纪50年代后,人类的主要疾病谱由传染性疾病向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转变。根据WHO发布的《2002年世界健康报告》显示[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造成全球>60%的死亡,且预计到2030年上升至75%,已严重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慢性病的致病因素非常复杂,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合理膳食、吸烟、体力活动不足)、遗传、社会因素、精神因素等多个因素相互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生活方式与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全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呈井喷式增长的现状,促使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医学模式向以健康为中心的大健康模式转变,健康管理应运而生。健康管理通过对个体或群体生活方式和慢性病危险因素的连续全面管理可以阻断、延缓甚至逆转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自然进程,从而达到维护健康的目的[3]。

3.2 工作场所开展健康管理的历程

工作场所健康促进(workplace health promotion,WHP)理论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欧美发达国家,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些国家就开始大力开展职业卫生工作,并开展了很多WHP项目。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建立了相应的法律、标准体系,创立专业组织和机构,取得了丰富实践经验,并形成一些较为成熟的职业健康促进模式。WHP在我国起步较晚,长期以来以职业病防治和卫生宣教为主,80年代WHP理念传入我国,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大型国有企事业单位开始逐渐积极探索实践WHP的试点项目,根据不同职业人群的工作特点,开展具有行业特色的健康管理项目,如航空航天系统、电力系统、石油石化系统、公务员系统,编写了行业健康指导手册,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也积累了一定经验。但由于企事业单位发展情况的不平衡,目前WHP开展主体仍以公共卫生机构为主,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WHP在技术方法、认知程度、资金投入、广泛性等方面还存在差距。2017年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十三五”全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规划,从国家政策层面对工作场所职工的健康促进活动给予支持,WHP工作迎来了新的契机。

3.3 身心一体化健康管理模式的形成

“形神一体”观是中国古代哲学、医学的重要学术思想之一。形,即形体;神,即精神。“形神一体”强调身体和精神的统一。身心一体思想由20世纪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提出。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身心因素在相互叠加、相互影响,医学领域身心疾病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4]。北京电力医院经过10余年的探索,在工作场所职工健康管理工作中运用中医的整体观,同时关注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在生活方式管理的同时将心理调适贯穿整个健康管理过程始终,应用“知信行”模式帮助职工建立健康信念,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养成健康生活习惯,调动其参与健康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展身心并重、中西并举的身心一体化健康管理。

3.4 “五师共管”的团队工作模式

身心一体化健康管理采用“五师共管”的团队工作模式,由营养师、运动管理师、临床医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组成“五师共管”的健康管理团队,共同完成职工的健康管理工作。

营养师在医学营养评价与干预的基础上,借助人体成分分析等现代化评估手段,形成评估、诊断、处方、跟踪、评价5步循环管理。运动管理师负责运动处方的制订,进行科学有效的运动指导。临床医师团队负责职工疾病问题的咨询、解答,制订慢性病管理方案并为整个团队提供多学科会诊(mu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专家支持。心理医师对职工进行心理健康筛查、压力测评、情绪测量、人际关系测评、职业发展测评等多维度全面的心理体检,开展生物反馈放松、箱庭治疗、电话咨询等多种减压、心理支持手段。在身心一体化健康管理工作中持续关注职工的心理状态,借助心理学专业手段激发职工的心理动力。中医师借助远红外热成像检测仪、中医经络检测仪等中医现代化设备,开展中医体质辨识、中医体质调理、亚健康调理和慢性病的中医干预工作,将推拿、导引、中医适宜技术融入职工的健康管理工作中。

3.5 “四部曲”的工作流程

身心一体化健康管理按照健康信息收集、健康信息汇总分析、干预方案的制订实施、健康管理效果评估4个基本步骤开展。(1)健康信息收集。对管理的职工群体中每个个体进行体检、就诊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整理,包含生理生化检查、身体功能检查、生活方式和膳食回顾问卷等健康相关信息,重点关注其疾病相关异常指标、慢性病危险因素和各器官系统功能状态等内容[5]。(2)健康信息汇总分析。由营养师、运动管理师、临床医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组成“五师共管”的健康管理团队,对已经收集的健康信息进行汇总分析,进行小组讨论,以“健康会诊”的方式对健康问题进行“诊断”,找出出现健康问题的原因,以此作为干预方案制订的依据。将个体职工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综合制订营养、运动、心理、中医干预方案,协同开展健康干预[6]。(3)干预方案的制订实施。干预以医学营养评价和干预、体适能评估和运动指导为两大主要抓手,采取营养指导、运动指导、心理调适、中医调理等多种手段,通过线上干预与线下干预相结合的形式,对职工进行周期性动态管理和阶段性的方案调整。(4)健康管理效果评估。在健康管理的效果评估中重点关注3个维度,一是职工的主观感受;二是健康指标的变化;三是职工对健康管理服务团队的评价。

3.6 身心一体化健康管理模式的特点

(1)坚持“身心并重”的管理模式。运用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将职工看做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位职工都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其健康状况受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工作环境、家庭环境的综合影响,应同时关注其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因素对健康的影响,采取多种手段身心并重去改善其健康状况[7]。

(2)突出个性化干预。在健康干预中采用“群体+个体”相结合的模式,在群体管理中突出对职工个体的个性化管理。在健康管理的开展过程中应遵循中医学“三因制宜”的原则,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为职工制订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8]。

(3)注重个体参与性。职工是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的对象和直接受益者,职工的参与情况是健康管理和促进成败的关键因素。身心一体化健康管理注重个体的参与性,让职工参与到健康问题的讨论和健康干预方案的制订过程中,自始至终与“五师团队”共同面对健康问题,携手解决健康问题[9]。

(4)发挥组织的优势。组织的支持是工作场所健康管理与促进顺利进行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健康管理工作启动前与归口管理部门就工作内容、形式、流程和需要对方配合的环节进行充分的沟通,相互理解,达成共识。同时以培训、沙龙等形式宣贯健康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营建WHP的组织氛围,取得企业的支持,充分发挥企业在健康促进中的组织优势。

(5)抓住营养和运动2个关键点。WHO提出健康4大基石: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营养和运动在健康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以医学营养评价和干预、体适能评估和运动指导为抓手开展职工的健康管理工作[10]。对职工进行医学营养评价,出具营养处方和营养干预方案,借助膳食量化工具,开展膳食指导工作。通过专业的运动体适能检测、体态分析、步态分析等检测手段,结合人体成分分析等医学检查资料,出具个性化运动处方,提供有目的、有计划运动指导。

(6)注重荣誉体系建设。健康荣誉体系的建设有助于营造组织健康氛围,提高健康管理的成效,同时健康荣誉体系也可以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在健康管理活动开展过程中,定期对职工的运动、饮食情况进行总结,综合体质量、腰围等基础指标,进行评分并树立先进典型。通过荣誉体系的建设,增加趣味性、调动职工参与的积极性,营造“我健康,我快乐”的健康文化氛围。

(7)强调阶段性效果评价。评价是健康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在健康管理的开展过程中,定期开展阶段性的效果评价,注重职工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指标的变化,同时关注职工对健康管理团队满意度的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下一阶段健康管理方案进行调整和修正,阶段性成果也提高了职工下一阶段健康管理的依从性。

(8)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动模式。健康管理师线上推送营养微课堂、运动微视频和其他健康知识、对职工个体的指导意见。职工可以在线上与健康管理团队互动,进行健康咨询,上传每日膳食、运动等相关信息,并可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焦虑抑郁量表、心理状态测评等自评和健康知识的学习。线下干预形式主要有面对面的访谈,面对面的指导和干预,小组形式的健康讲座、健康沙龙;深入职工食堂进行现场用餐和营养指导;在工作场所现场进行运动指导以及在工作场所开展箱庭治疗、音乐放松等职业紧张干预活动。在健康管理信息平台的支撑下,采取线上干预与线下干预相结合的健康管理模式,节省了传统健康管理模式对人力和物力的消耗,提高了健康管理的工作效率,同时增加了职工的体验感和依从性。

(9)践行中西并举的工作理念。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在养生保健中的作用一直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健康管理“未病先防”的理念与中医学“治未病”思想不谋而合。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需根植于我国传统文化。身心一体化健康管理在中医学“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遵循“天人合一”整体观,辨证论治-个性化原则,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应用中医适宜技术对职工进行健康指导和健康干预,可取得良好效果。如中医传统功法八段锦、太极拳,穴位按摩,耳穴按压,刮痧、拔罐等,对于强身健体,改善体质偏颇状态效果显著。同时可借助中医现代化设备,将人体功能状态以数字化、图形化的形式展示,作为健康管理效果评估的参照和手段[11]。

3.7 企业和职工的受益

开展工作场所职工身心一体化健康管理,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彰显对职工的关心关爱,树立企业关爱职工的公众形象,可以增加企业的凝聚力,打造和谐的工作环境,提高健康生产力[12]。对于职工,改善健康相关指标,减少慢性病危险因素,减少慢性病的发生,缓解职业紧张,改善人际关系,提高职业生命质量。促进职工所在家庭的健康生活方式养成。

3.8 工作场所职工健康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WHP活动仍以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为主,某些特定行业和大型企业开展了工作场所职工健康管理的探索和实践,但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推广有一定难度[13]。

(1)认知程度不足。健康管理“治未病”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工作场所健康管理与促进对广大企业和职工来说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关注度不高。企事业单位对职业人群的健康问题重视程度良莠不齐,普遍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的现象。国家政府方面越来越重视工作场所的健康促进工作,但是配套的落地政策尚待完善。

(2)广泛性不足。国内一些大型企业和特定的行业积极开展了工作场所职工健康管理的探索和实践工作,但其广度、深度和可持续性均不强。目前世界各国中小企业的健康管理与促进工作都存在广泛性不足的问题,我国在这方面的问题也同样存在。

(3)资金来源渠道受限。当前企业开展职业健康与促进活动经费无专项列支渠道,中小企业因经营经济水平限制,更无此项费用的预算。经费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作场所健康管理促进工作的开展。

(4)专业健康管理人才短缺。目前我国健康管理行业处于起步并蓬勃发展的阶段,多数由体检机构转型而来,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对于行业发展而言,需要专业的健康管理人才队伍支撑行业发展。

(5)模式尚未成熟。虽然一些专业机构一直在探索工作场所健康管理工作模式,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尚未形成行业内公认的成熟工作模式,缺乏行业标准。

3.9 职业人群健康管理的对策建议

工作场所健康管理与促进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支持,企事业单位重视,职工的广泛参与。专业医疗机构或健康管理机构要不断探索实践,综合运用现代医学发展的新技术、新成果,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赢得企业的支持和职工的认可,将健康促进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14]。

(1)政府层面建议。从政府层面重视加强职业人群的健康教育,增强职业人群健康防护和维护意识。逐步出台WHP相关落地配套政策,为企事业单位和开展WHP服务的机构提供政策支持。在政府有关部门的主导下,开展连续性的全国项目或活动,以带动各级政府、组织、企业和学术机构逐步科学地开展健康管理与促进活动[15]。

(2)企业层面建议。提高工作场所职工健康管理工作重视程度,明确归口管理部门组织开展健康管理和促进相关工作。在有条件的企业中开展工作场所日常健康监护,职工健康素养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打造,健康文明工作场所建设和职业紧张综合干预等工作。在中小企业开展以职业危害和职业卫生防护为主的卫生宣教活动,在具有一定规模和生产水平的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3)健康管理行业层面建议。①加强学科建设。重视新技术、新成果在健康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开展工作场所职工健康管理工作模式的探索,加大健康管理适宜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构建健康管理信息平台,用以支撑健康管理工作开展[16]。②加速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推进健康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专业健康管理团队,提供专业服务。不断加大健康管理师、营养师、运动指导师等培训的覆盖面,规范培训和认证体系,培养更多健康管理专业人才[17]。③动员企业参与。动员企业将健康管理与促进纳入自身发展规划,充分调动企业发挥其主导作用,调动职工参与健康管理与促进活动的积极性,形成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健康工作氛围。此文的研究结果为后期发布的《工作场所职业人群健康管理指南》[18]团体标准制定提供了借鉴内容。

综上所述,以身心一体化的理念开展工作场所的职工健康管理,职工、企业、社会均可受益,效果显著。采取多种有效手段和方法,满足企业和职工多层次的健康需求,打造工作场所健康管理和促进的典型案例,这将对我国工作场所健康管理与促进工作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身心场所职工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远离不良场所
职工“获得感”这样来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恋爱场所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