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

2023-08-25 04:10丁时彬
系统医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开腹根治术直肠癌

丁时彬

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徐州 221011

结直肠癌为临床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疾病之一,同时也是普外科常见病种,主要分为结肠癌、直肠癌两种病理类型[1]。结直肠癌发生病灶部位、发生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以直肠发生率最高,其次为盲肠、乙状结肠、升降结肠,再次为横结肠[2]。结直肠癌的诱发因素较为复杂,与低纤维饮食、高脂饮食、直肠炎性反应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但目前并无确切结论,针对结直肠癌的发生机制仍需进一步探析[3]。当前临床针对结直肠癌的治疗以结直肠癌根治术为主要方案,其中传统开腹根治术、腹腔镜根治术均为临床常用结直肠癌治疗术式,其均能够有效清除病灶,解除病症;但相较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创伤更小、疼痛更轻、出血量更少,患者术后恢复更快,是目前临床医生与患者广泛认可的一种手术方案[4-5]。为进一步探究两种术式的临床实施效果与安全性,本研究主要以2019年1月—2023年2月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予以腹腔镜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46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3例。对照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42~75岁,平均(59.76±5.42)岁;肿瘤部位为直肠、横结肠、右半结肠、左半结肠分别9例、6例、5例、3例;TNM分期为Ⅰ、Ⅱ、Ⅲ期分别3例、15例、5例。观察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42~75岁,平均(59.76±5.42)岁;肿瘤部位为直肠、横结肠、右半结肠、左半结肠分别9例、5例、6例、3例;TNM分期为Ⅰ、Ⅱ、Ⅲ期分别3例、14例、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编号:2019-002)。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病例活检确诊为结直肠癌;②可耐受手术治疗;③既往无腹部手术史;④未见远处转移及明显浸润;⑤参与病例、家属知情。

排除标准:①凝血障碍;②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③合并腹腔粘连、炎症、腹水等;④存在认知障碍。

1.3 方法

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全麻,术中取仰卧位,于下腹正中做切口,长度15 cm左右,将肠系膜切开,分离乙状结肠两侧系膜,行肠系膜结扎,清扫术区淋巴结,于肿瘤下5 cm将肠管切断,同时将带有肿瘤的结肠部位切断,以吻合器吻合直肠、结肠,使用生理盐水进行盆腹腔冲洗,留置引流管,缝合手术切口。

观察组腹腔镜根治术:全麻,术中取截石位,以四孔法建立人工气腹,维持压力12~15 mmHg,将腹腔镜置入腹腔,观察病变形态、位置、大小等情况,寻找病变肠管,并游离病变肠管,同时将其周围血管游离、结扎、离断,随后彻底清除周围淋巴结。在肠管切除期间需避免对周围自主神经造成损伤,最后在左侧下腹造口,留置引流管,缝合手术切口。

1.4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量、切除标本长度,以及手术、肛门排气、排便、住院时间。

②对比两组炎症指标。术前、术后检测对比皮质醇(cortisol, Cor)、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水平。

③对比两组免疫指标。术前、术后检测对比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

④对比两组胃肠激素水平。术前、术后检测对比胃泌素(gastrin, GAS)、胃动素(motilin, MTL)、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VIP)水平。

⑤对比两组并发症。包括肠梗阻、切口感染、尿潴留、吻合口瘘、肺部感染。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和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对比

两组清扫淋巴结数量、切除标本长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肛门排气、排便、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对比(±s)

组别对照组(n=23)观察组(n=23)t值P值术中出血量(mL)142.55±20.31 113.02±16.55 5.406<0.001清扫淋巴结数量(个)25.13±5.22 24.91±5.23 0.143 0.887切除标本长度(cm)17.56±5.23 16.95±5.37 0.390 0.698手术时间(min)185.12±26.35 122.31±18.77 9.311<0.001肛门排气时间(d)3.65±0.87 2.50±0.68 4.995<0.001排便时间(d)5.10±0.42 3.65±0.37 12.424<0.001住院时间(d)18.55±3.12 13.26±2.51 6.336<0.001

2.2 两组患者炎症指标对比

术前,两组Cor、IL-6、CR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炎症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炎症指标对比(±s)

组别对照组(n=23)观察组(n=23)t值P值Cor(µg/L)术前168.51±20.35 167.50±20.48 0.168 0.868术后482.55±53.12 356.46±42.15 8.918<0.001 IL-6(pg/mL)术前52.10±8.12 52.23±8.31 0.054 0.957术后70.55±8.12 62.45±7.23 3.573 0.001 CRP(mg/L)术前6.68±2.12 6.71±2.08 0.048 0.962术后35.46±10.13 23.45±8.19 4.422<0.001

2.3 两组患者免疫指标对比

术前,两组CD3+、CD4+、CD8+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CD3+、CD4+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免疫指标对比[(±s),UL]

表3 两组患者免疫指标对比[(±s),UL]

组别对照组(n=23)观察组(n=23)t值P值CD3+术前60.12±3.55 60.15±3.25 0.030 0.976术后33.56±4.12 45.95±4.32 9.954<0.001 CD4+术前59.46±3.58 59.51±3.46 0.048 0.962术后35.12±5.12 41.85±4.23 4.860<0.001 CD8+术前39.56±5.12 39.61±5.27 0.033 0.974术后28.45±1.33 21.26±1.25 18.892<0.001

2.4 两组患者胃肠激素水平对比

术前两组GAS、MTL、VI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GAS水平高于对照组,MTL、VI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胃肠激素水平对比[(±s),ng/L]

表4 两组患者胃肠激素水平对比[(±s),ng/L]

组别对照组(n=23)观察组(n=23)t值P值GAS术前191.48±20.66 191.50±20.68 0.003 0.997术后120.05±19.33 151.72±17.21 5.869<0.001 MTL术前293.24±30.33 291.32±30.15 0.215 0.831术后235.16±27.54 206.15±23.48 3.844<0.001 VIP术前241.33±30.35 241.29±30.41 0.004 0.996术后330.55±33.13 294.18±32.08 3.782<0.001

2.5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70%,低于对照组的3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

3 讨论

结直肠癌为临床高发恶性肿瘤疾病,其具有恶性程度高、隐匿等特点,患者发病初期一般无典型表现,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阶段[6]。当前临床针对该病的发生机制并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其与慢性炎症刺激、息肉、饮食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一旦疾病发生后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患者生命安全可造成严重威胁[7-8]。目前针对结直肠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通过手术切除病灶,可有效控制各临床症状,但由于癌灶位置深入盆腔,且结直肠解剖结构相对复杂,因而手术难度较高,需采取安全、合理的手术方案[9-10]。开腹手术是当前临床常见结直肠癌治疗术式,但治疗期间需要长时间暴露腹腔器官、牵拉胃肠道,因而容易影响患者神经内分泌系统,进而抑制胃肠激素水平,不利于疾病治疗与预后[11]。而在当前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在结直肠癌治疗中逐渐得到了推广应用;相较开腹手术,腹腔镜技术创伤更小、出血量更少,且术中无需暴露腹腔脏器,手术安全性较高[12-13]。

本研究结果表示,两组清扫淋巴结数量、切除标本长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术式均能够发挥积极疗效,有效清除病灶。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肛门排气、排便、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术前两组炎症指标、免疫指标及胃肠激素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炎症指标低于对照组,免疫指标高于对照组,GAS水平高于对照组,MTL、VI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相较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切口更小、术后恢复更快、患者身心应激反应更轻微。另外,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70%,较对照组34.78%更低(P<0.05),提示腹腔镜手术安全性也更高。张仕林等[14]研究发现,实施腹腔镜根治术后,腹腔镜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4.09%,相较对开腹组的22.27%有显著降低(P<0.05),与本研究具有一致性。分析可见,传统开腹手术需要做较大的腹壁切口,需在较长一段时间里暴露腹腔脏器,对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存在一定影响,进而导致患者术后恢复较慢[15]。而腹腔镜手术可准确探查结直肠腔隙,规避操作盲区,降低对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保障手术安全性[16];同时,腹腔镜手术只需在腹壁做几个较小切口,创伤更小、出血量更少、切口恢复时间更短、术后瘢痕也更小,患者接受度较高[17]。不仅如此,腹腔镜手术操作精细化更高,可规避对腹腔内病灶周围脏器、血管、神经等产生的损伤,可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加快患者术后恢复进程[18]。而且较小的手术创伤也可减轻患者身心应激反应,规避感染等并发症发生,进一步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综上所述,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均可有效清除病灶,改善预后;但腹腔镜手术创伤更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且对患者胃肠激素、炎症指标、免疫指标等影响更小,术后并发症更少。

猜你喜欢
开腹根治术直肠癌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GRP及GRP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